陶明涛;李人宇
目的:研究总丹参酮对模型大鼠疮疡的促愈合作用。方法:sc给予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以复制大鼠疮疡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组、模型(CMC-Na溶液)组、氨苄西林(阳性药物,20 mg/kg)组与总丹参酮高、低剂量(200、100 mg/kg)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2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定给药12 d后大鼠血清中溶菌酶(LZM)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测定给药4、8、12 d后大鼠脓性分泌物中LZM和IgG含量;评定大鼠创面恶化积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指标恶化。与模型组比较,总丹参酮高剂量组大鼠食欲增加,活动量增加,皮肤无分泌物,疮面洁净结痂;给药12 d后,总丹参酮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LZM和IgG含量增加;给药4、8、12 d后总丹参酮高、低剂量组大鼠脓性分泌物中LZM、IgG含量增加;给药8、12 d后,总丹参酮高剂量组大鼠创面恶化积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总丹参酮能促进模型大鼠疮疡的愈合,其机制与增加血清与脓性分泌物中LZM和IgG含量有关。
作者:王海岭;黄洪勇;王传升;师天元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推进药品“零差率”的实施,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方法:通过介绍医院药品运行管理的相关情况以及药品“零差率”补偿机制,针对实施药品“零差率”后财政负担加重、医院收入短缺、患者就医可及性等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结果与结论: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公立医院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使医患双方都能获益,严格落实补偿机制和增加政府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需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包括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与风险价值;推进总额预付、按项目、按病种、按人头等付费方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医院运营服务机制,自觉减少对药品利润的依赖等。
作者:杨菊;范治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比较生狗脊及其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中水溶性总蛋白、总酚酸、总多糖的含量变化,阐明炮制方法对中药狗脊中3种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在590、760、489 nm波长下测定生狗脊及砂烫狗脊、酒狗脊、盐狗脊、蒸狗脊等4种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中水溶性总蛋白、总酚酸、总多糖的含量。结果:5种样品中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分别为4.03%、3.32%、3.13%、3.33%、3.49%,总酚酸含量分别为0.25%、1.34%、1.38%、2.34%、1.41%,总多糖含量分别为28.56%、36.06%、45.21%、49.60%、49.01%。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狗脊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在炮制后均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总酚酸和总多糖的含量在炮制后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升高。
作者:赵敏杰;鞠成国;林桂梅;张凡;贾天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优选酶法提取中国圆田螺多糖的工艺。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进行酶解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过程中的酶浓度、pH、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选并进行验证。结果:酶法优提取工艺为酶浓度1.0%、pH 7.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0 h。该工艺下多糖平均得率为4.98%(RSD=2.51%,n=3),多糖含量为73.54%(RSD=1.36%,n=3)。结论:优化的中国圆田螺多糖酶提取工艺简便、合理、可行。
作者:刘小燕;李朝品;朱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氧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线粒体中一氧化氮合酶(mtNOS)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HUVECs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齐墩果酸低、中、高浓度(5、20、35μmol/L)组,药物作用24 h后,除正常组外均加入含100μg/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培养液复制氧化损伤,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提取细胞线粒体,酶化学法检测mtNOS的活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mtNO)的含量,荧光酶标仪法检测活性氧(ROS)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o-C)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mtNOS活性、mtNO含量、ROS荧光强度和Cyto-C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齐墩果酸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增加,mtNOS活性、mtNO含量、ROS荧光强度和Cyto-C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齐墩果酸能降低HUVECs细胞mtNOS活性,减少mtNO和Cyto-C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ROS表达有关。
作者:王玉;韩志武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肠激安胶囊对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腹痛的影响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皮质酮(CORT)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母乳分离联合醋酸刺激法复制IBS-D大鼠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匹维溴铵(0.018 g/kg)组和肠激安胶囊高、中、低剂量(2.812、1.406、0.703 g/kg)组;另取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采用注入生理盐水法对大鼠进行腹痛敏感性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CORT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与结肠组织中CGRP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拱背阈值和抬腹阈值降低,血清中CORT含量增加,下丘脑与结肠组织中CGRP 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与肠激安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拱背阈值和抬腹阈值升高,血清中CORT含量减少,大鼠下丘脑及结肠组织中CGRP mRNA表达均减弱;肠激安胶囊低剂量组大鼠拱背阈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肠激安胶囊对IBS-D模型大鼠腹痛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下丘脑和结肠组织中CGRP mRNA表达和降低血清中CORT含量有关。
作者:房财富;唐洪梅;廖小红;黄红兵;刘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为医院住院药房合理应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工作流程和使用情况,总结分析我院在其使用中发生的差错及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结果与结论:使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常见差错包括自动摆药机发生的差错(其中药盒缺药报警占58.61%,药盒内数量反应错误占36.96%)、人为因素产生的差错(包括医嘱录入错误和药师加药错误)以及耗材安装操作差错。提出的解决方法包括调整出药口的倾斜角度、控制贮药盒内药品添加的数量以减少自动摆药机发生的差错;药师提前审核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嘱、执行双人核对的措施以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差错;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以减少耗材安装差错;另建议安排专人负责摆药机的维护等。
作者:訾梅;古艳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优选九味益胃合剂的水回流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君药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赤芍中芍药苷含量和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选九味益胃合剂提取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工艺为加8倍药材量水浸泡1 h,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3批样品验证试验综合评分分别为98.793、99.078、99.220(RSD<2%,n=3)。结论:九味益胃合剂优选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肖卫红;杨全伟;何伟;张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降低我院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率。方法:按照品管圈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管理法的步骤设计实施活动,分析造成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制定标准化流程。结果: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出现的主要原因有药品调剂差错、药品上架差错、退药单差错、自动摆药机和系统差错等。针对以上原因,拟定并制定药品出库核对与药品上架流程、自动化药房药品调剂流程、二级核对流程等相关规范,并予以实施。实施活动后有形成果即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率由9.17%降低至3.77%,制定的标准流程可确保整个PDCA持续运行;无形成果即管理成员在品管圈手法、责任感、沟通与协作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品管圈PDCA管理法用于降低自动化药房库存差错率可行,可为自动化药房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郭秋实;单鸿丹;刘超群;孙丽蕊;孙智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为货位号在医院药剂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维立体编码法对货位号进行编排,并结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用于药品的出入库、调配和盘存。通过记忆字段假设法,比较货位号管理前、后住院药房药师所需记忆的字段大小;采用抽样对照试验,比较住院药房药师和药库药师在药品实行货位号编码管理前、后调配药品所用时间和步行距离。结果:住院药房采用货位号编码管理后,药师所需记忆字段由1028个降为25个,调配时间由(36.57±0.82)min减少到(24.20±0.33)min,步行距离由(79.17±0.29)m减少到(38.59±0.56)m。药库采用货位号编码管理后,药师调配时间由(61.81±0.44) min减少到(47.18±0.63)min,步行距离由(129.53±0.58)m减少到(68.97±0.32)m。结论:药品货位号编码管理后可提高药品调配效率,降低药师脑力、体力劳动量。
作者:任春玲;李毅;张金鹏;陈湛芳;莫晓媚;冷永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自微乳剂肠道给药在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降血糖效果。方法:取大鼠ip给予链脲佐菌素(50 mg/kg)复制1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胰岛素注射液2.25 u/kg)组和微乳剂低、中、高剂量组(胰岛素自微乳剂4.5、9、18 u/kg);另取正常大鼠10只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均麻醉手术,除阳性对照组大鼠ip给药外,其余大鼠肠道给药,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5~600 min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水平。另分别对正常对照组、模型未给糖组、模型给糖组和微乳剂(胰岛素自微乳剂9 u/kg)组大鼠进行糖耐量实验(除模型未给糖组大鼠不给糖外其余大鼠均给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后0~240 min内的血糖值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给药15 min后有降血糖趋势,给药后30~480 min内的血糖值均减小,其中降血糖峰值为36%、峰值时间为30 min;微乳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给药30 min后有降血糖趋势,给药后45~360 min内的血糖值均减小,其中降血糖峰值为18%~21%、峰值时间为90~120 min,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耐量实验中除模型未给糖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有血糖吸收峰,且微乳剂组大鼠血糖达峰值后迅速降低。结论:胰岛素自微乳剂能明显降低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
作者:黄惠燕;梁丽梅;余芬;吴美琴;张晓娟;黄小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综述栀子苷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进展,为栀子苷的进一步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栀子苷”“Geniposide”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与栀子苷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相关的近十年文献,选取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后,从栀子苷药效学、药动学和毒理学3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栀子苷的药效作用主要有镇痛、抗炎、抗内毒素、保肝利胆、脑缺血保护等。栀子苷主要对肾脏和肝脏存在毒理活性。药动学研究表明大鼠ig和iv给予栀子苷的药动学特征分别符合二室和三室模型,栀子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家兔ig和直肠给予栀子苷的药动学特征均符合二室模型,但与ig给药比较,直肠给药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暂未见栀子苷单独在人或犬中药动学研究的相关报道,含栀子苷的通络冻干粉针在犬体内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含栀子苷的脑血宁注射液在人体内药动学特征符合一室模型。栀子苷主要对肾脏和肝脏存在毒理活性。结论:栀子苷具备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其肝、肾毒性。
作者:王恩力;董方;姚景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微乳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微乳三相因素,确定优化条件后,将热微乳分散于冷水中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单因素试验初筛各因素(乳化剂、脂质材料、脂质用量、药脂比、冷水相温度和微乳保温温度)后,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65℃下由硬脂酸(油相)、聚山梨酯80(乳化剂)、乙醇(助乳化剂)组成三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为1∶4所制得的微乳佳。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优化处方为姜黄素投药量为50 mg、硬脂酸的用量为0.5 g、冷水相温度为2℃、微乳保温温度为65℃;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87.73%、载药量为7.72%、粒径为(156.9±2.2)nm、多分散系数为0.480,平均Zeta电位为-24.8 mV(RSD<2%,n=3)。结论:采用微乳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操作简便、可行。
作者:李楠;李锡晶;王倩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本刊讯2015年6月5-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赴山东省德州市、济南市,调研卫生城市创建和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负责同志陪同调研。王国强一行实地调研了两市社区、城中村、农贸市场、垃圾处理场、医院、疾控中心等场所和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为我国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法律依据、定义概念、安全性数据来源及局限性、可采取的措施等方面介绍美国FDA开展的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对美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内容、报告表处理步骤和报告发挥的作用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美国FDA依据《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和《公平包装及标签法》法案对化妆品的管理范围加以界定,通过企业的自愿注册计划,FDA开展的检查、产品调查,化妆品审查专家组评估以及消费者与卫生保健人员的报告等途径对化妆品的安全性数据进行监控,不良反应报告采取自愿报告方式。对比我国现状,应该从修改完善法律法规、界定监测范围、建立部门间联系合作机制以及增强工作透明度等方面改进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作者:孙骏;沈璐;李浩;魏臻;李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黄芩提取物(SB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ip给予D-半乳糖(150 mg/kg)和亚硝酸钠(100 mg/kg),每天1次,连续60 d以复制小鼠AD模型。6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氯化钠注射液)组、模型(等容氯化钠注射液)组、雌二醇(0.4 mg/kg)组与SBE高、中、低剂量(500、250、125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复制模型同时ig给药,每天1次,连续60 d。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SOD、CAT活性减弱,MDA含量增加,血清中GSH-Px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SBE高、中剂量组小鼠脑组织SOD、CAT活性增强, MDA含量减少,血清中GSH-Px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SBE可增强AD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组织与血清中相关抗氧化指标水平有关。
作者:刘晓明;崔晓燕;甄晓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et)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4、6、8、10 mg/L Tet培养细胞24、48、72 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抑制率。6 mg/L Tet培养细胞24、48、7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JC-1)染色工作液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JC-1情况;酶标仪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胞浆细胞色素C(Cyto-C)、Caspase-3原酶(Pro-caspase-3)蛋白表达。试验均设空白对照(常规培养基或培养0 h)。结果:4、6、8、10 mg/L Tet培养细胞24、48、72 h后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比较,6 mg/L Tet培养细胞24、48、72 h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JC-1降低,且呈时间依赖关系;6 mg/L Tet培养细胞24、48 h后Caspase-3活性增强;6 mg/L Tet培养细胞24 h后Cyto-C蛋白表达增强,Pro-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的激活有关。
作者:潘太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促进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的规范化。方法:结合辽宁省2010-2014年医疗机构制剂申报注册新品种的技术审评情况,分析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中主要存在制剂名称不规范、立题目的书写不清楚与表述不恰当、说明书及标签不规范、配制工艺研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议应加大现场核查力度、加强5年临床使用历史检查、提高医院制剂申报单位研发水平、强化医疗机构是制剂配制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以确保医疗机构制剂安全、有效。
作者:黄森;胡春丽;汪丽;沈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建立一种成本介于全自动摆药和手工摆药之间、工作效率较高、操作规范简便、符合国家法规的新型半自动摆药模式。方法:自行设计了一种基于摆药单信息可自动打印在药袋上,实现自动装药、自动封装和自动出袋的半自动摆药系统,其摆药系统包括硬件(装药转盘和装药漏斗等机械结构、传动器件等)和软件控制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接口程序、微控制单元软件和计算机软件等)。通过试运行、正式运行以及统计3名药剂人员分别采用手工药袋摆药和半自动摆药模式对相同内容的18张口服摆药单进行摆药的消耗时间和摆药差错数,以评价半自动摆药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自2012年5月试运行及2012年9月正式运行起,该系统运行情况总体正常,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两种摆药模式下总摆药消耗时间分别为481、397 min(t=6.82,P<0.001),差错数分别为25、7次(χ2=9.3538,P=0.00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手工药袋摆药比较,半自动摆药模式可提高效率和降低摆药差错数,而且成本低于全自动摆药系统,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衍洪;尹庆和;江小莹;黎秀平;何珊娜;陈彬;江四海;曾丽萍;邓辉红;石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10种肾毒性中药对小鼠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中3个主要亚型(Oat1、Oat2、Oat3)的影响。方法:1840只SPF级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纯水)组,丙磺舒(30 mg/kg)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组与白头翁、延胡索、草乌、川乌、独活、皂角刺、虎杖、甘遂、侧柏叶、木香水煎剂高、低剂量组,ig给药,bid,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尾iv给予对氨基马尿酸(PAH,30 mg/kg),测定小鼠肾脏匀浆中PAH药动学参数与在1、5、10、15、20 min时间点的肾组织中PAH的蓄积量。用DAS 2.0分析软件计算血中PAH的药动学参数。分组与给药同上,末次给药1 h后制作肾切片置于PAH-buffer中,测定肾切片PAH摄取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延胡索高剂量组,草乌高、低剂量组,独活高剂量组,虎杖高、低剂量组,侧柏叶高剂量组t1/2β升高;10种中药高、低剂量组Vd均降低;除独活低剂量组、皂角刺低剂量组、甘遂低剂量组外,其余用药组的CL均降低、AUC0-20 min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头翁高剂量组,延胡索高剂量组,草乌高剂量组,川乌高、低剂量组,独活高、低剂量组,皂角刺高、低剂量组,虎杖高、低剂量组,甘遂高、低剂量组,侧柏叶高、低剂量组,木香高、低剂量组小鼠肾组织PAH蓄积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延胡索高剂量组,草乌高、低剂量组,皂角高、低剂量组,甘遂高剂量组,侧柏叶高、低剂量组,木香高剂量组小鼠肾切片PAH摄取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10种肾毒性中药可能通过抑制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Oat2、Oat3而导致肾损伤。
作者:孙晨;奇锦峰;余文浩;王永辉;林梅;张娜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