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音;史丽敏
目的:为促进连锁药店药学服务的进一步开展和相关部门实施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成都市区5家连锁药店分店开展药学服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核心服务方面,调查发现2家药店未悬挂药师证且药师不在岗;各药店药师提供用药指导频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50%的受访消费者在药店B、C和E购药时药师经常会提供用药指导。感知服务方面,存在违法广告和促销情况的药店各有3家;各药店药品分区情况均较好;服务存档材料情况药店C好,药店D差;服务咨询区设置上独立咨询区的设置情况较差。扩展服务方面,会员卡业务一项除会员日优惠外5家药店对会员的优惠方式各有不同;各药店药品拆零服务开展情况较差,无一家药店拆零品种数≥10。结论:成都市区连锁药店药学服务基本情况差强人意。除了采取药店加强对药师的考核和管理、完善药学服务项目,监管部门强化对药品广告和促销的监管等手段外,建议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云监管平台,开展远程服务和云服务,加强互联网品牌服务营销,以提升连锁药店的药学服务水平。
作者:金朝辉;顾锦建;郑明琳;赵淼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类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3年我院门诊使用ARB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处方共2460张,综合分析该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013年度我院门诊采用ARB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比例为36.22%,常用ARB类药物依次为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替米沙坦片。我院治疗高血压处方多为二联用药,其中ARB类药物常见的联用方式为ARB+钙离子拮抗药(CCB)和ARB+保钾利尿药;而ARB类药物的三联用药方式主要为ARB+β受体阻滞药(β-RB)+CCB和ARB+CCB+保钾利尿药。在2460张应用ARB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1103张,占44.84%。其中ARB与保钾利尿药联用且不具有明确指征的处方有77张,占6.98%;ARB与ACEI联用且不具有明确指征的处方有39张,占3.54%;ARB与β受体阻滞药联用且不具有明确指征的处方有330张,占29.92%;ARB用药频次不当的处方有617张,占55.94%;其他情况的不合理用药处方有40张,占3.63%。结论:ARB类药物是我院门诊常用的降压药物,然而临床治疗中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故应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通过医师、药师及医院的共同努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许建刚;吴晓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晨起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坎地沙坦酯片8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IR、mAlb、S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安全性相当。
作者:郭圣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ADR)认知的现状,为完善ADR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填写、当场回收问卷的方法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1379名普通公众进行ADR认知情况的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9份,有效回收率为91.9%。受访者中,正确回答ADR概念的有931人(占67.5%),其中居住粤北地区、40岁及以上、低学历人群选择正确率低;仅36.1%能正确认识ADR的成因;只有388人(占28.1%)表示知晓个人可以报告ADR;有723人(占52.4%)认为医院对ADR应该承担责任;一旦出现ADR,62.2%的受访者会选择到医院报告;对报告地点、方式以及哪些是相关部门不了解,报告方式不便利以及程序烦琐为阻碍个人上报ADR的主要因素。结论:被调查的公众对ADR概念认知度不高,参与报告ADR积极性较低。故应加强公众对ADR认识的宣传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ADR报告,并拓宽ADR个人上报的渠道。
作者:蔡蓝;高亚;李嘉伟;刘佐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渐进式加量治疗慢性耳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0例慢性耳鸣患者于第1、2周给予阿普唑仑片0.4 mg,口服,每晚睡前服用1次;第3、4周给予阿普唑仑片0.4 mg,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第5、6周给予阿普唑仑片0.4 mg,口服,每日3次。耳鸣无效者,逐渐停药,停药以0.4 mg,每日2次,连用3 d;后改为0.4 mg,每日1次,连用3 d,后停药。有效者继续维持用药12周,随后逐渐停药,停药后随访3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耳鸣响度(T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66.67%;所有患者治疗后THI评分、VAS评分、T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普唑仑渐进式加量治疗慢性耳鸣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樊国强;宋谨;杜娟;赖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拉米夫定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拉米夫定片剂含量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HPLC法测定拉米夫定片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于对照品的纯度、对照品的称量、玻璃器皿的允差。含量测定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21%,扩展不确定度为0.42%。含量测定结果表示为(99.76±0.42)%,包含因子k=2。结论:该方法适用于HPLC法测定拉米夫定片剂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可为拉米夫定片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和客观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林珍;姚文松;吴娜梅;林新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住院药师药物咨询培训体系,培养具备药物咨询能力的住院药师。方法:对我院住院药师进行药物咨询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药物咨询工作流程、药物咨询常用查询工具、沟通技巧、专业技能实践、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文献检索方法等。结果与结论:经过药物咨询教学培训的住院药师已基本具备药物咨询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了药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作者:王海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44例MS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74例)与对照组(57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健康生活方式、降压、降糖、调脂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WC、SBP、DBP、PP、IMT、TC、TG、LDL-C、HDL-C、hs-CRP、FPG均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对照组患者仅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IMT及其他血脂、血压、血糖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许绍忠;李冬青;王希柱;臧书梅;孙玉艳;高明;张宝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营养神经、降压、降糖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苦碟子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B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用法用量同A组);C组患者给予苦碟子注射液(用法用量同A组)。各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各脑电波绝对潜伏期(PL)及峰间潜伏期(IPL)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LVA、RVA、BA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A组高于B、C组;PL-Ⅰ、PL-Ⅲ、PL-Ⅴ、IPL-Ⅰ~Ⅲ、IPL-Ⅲ~Ⅴ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A组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较单用苦碟子注射液或前列地尔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任钦;戎立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地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比较广地龙与沪地龙的主要成分含量差异以及地龙与3种其他动物药的图谱差异。方法:采用地龙HPLC特征图谱法,测定了16份广地龙、8份沪地龙、3份土鳖虫、3份水蛭与3份蜣螂虫的特征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与t检验对这5种动物药的图谱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地龙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法,首次指认了11个共有特征峰,包括6个核苷、4个核碱基与1个氨基酸;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法可以将地龙与土鳖虫、水蛭及蜣螂虫区分开来;首次对广地龙与沪地龙HPLC特征图谱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其中广地龙中黄嘌呤及腺苷含量高于沪地龙,沪地龙中尿苷、鸟苷及2′-脱氧鸟苷含量高于广地龙,并据此计算出5种成分的峰面积比值新指标S,S值可用于区分2种地龙。结论:该特征图谱可用于地龙药材的鉴别,且可为广地龙与沪地龙的药效学差异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黄帅;徐风;杨平;杨雪雁;刘广学;尚明英;王璇;蔡少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罗浮山风湿膏药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9∶91,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7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结果: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81.6~408 n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3%,RSD为1.9%(n=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罗浮山风湿膏药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家彬;张先平;吴世平;龚少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对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性。方法:首先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并筛选阿奇霉素(试验组)对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照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进行Meta分析。在此基础上,增加成本因素,再基于短期决策树模型,采用Treeage Pro 2011版软件,依据受试对象、干预措施、重要结局和设计方案(PICO原则)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18项RCT,合计3365例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RR=0.93,95%CI(0.55,1.55), P=0.7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79,95%CI(0.62,1.0),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成本方面,试验组的平均治疗费用为790.4元,成本-效果比为216.0;对照组的平均治疗费用为884.4元,成本-效果比为245.7;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392.59。结论: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相当,但阿奇霉素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作者:贾立华;牛文敬;尹月;马吉;张婉璐;任文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三氯蔗糖中甲醇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624毛细管色谱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5℃,保持5 min,以50℃/min升温至200℃,保持5 min),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0 ml/min,分流比为10∶1,顶空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 min,进样量为1 ml。结果:甲醇质量浓度在98.99~296.9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1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0%,RSD为0.48%(n=9)。三氯蔗糖低检测限为1.39μg/ml。3个厂家样品中有1个厂家的甲醇残留量为3.12μg/ml,另2个厂家的甲醇残留量低于低检测限。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三氯蔗糖中甲醇的残留量测定。
作者:吴静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复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控制症状、阿司匹林、极化液,监测心率、QT间期、P-R间期及QRS时间、血清钾、血清镁水平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普罗帕酮组患者给予盐酸普罗帕酮片450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3个月,后剂量减为300 mg以维持窦性心律;胺碘酮组患者给予盐酸胺碘酮片200 mg,口服,每日2次,每个月用药7 d,连用3个月,后剂量减为200 mg或100 mg维持窦性心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复律、电复律、电复律功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48个月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复律、电复律、电复律功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复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相当,均可作为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复律的常规药物。
作者:谢展雄;梁翠霞;王庆文;陈桂红;廖朝峰;温中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灌洗液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液-液萃取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色谱柱为Hypersil CN,流动相为乙腈-甲醇-磷酸(100∶10∶0.6,V/V/V),流速为1.8 ml/min,测定波长为20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磷脂酰胆碱质量浓度在11.99~119.9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15%;平均回收率为97.54%,RSD为9.36%(n=9);患者咽鼓管灌洗液中磷脂酰胆碱的平均含量为(24.43±3.61)μg/ml。结论:本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灌洗液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谢玲;谢华;刘代华;覃禹;梁健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颅内压增高、抗氧化应激、脑神经保护、吸氧、控制血压血糖、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24 h持续静脉滴注,连用2 d;2 d后剂量减至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 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观察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2年脑梗死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Ba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阿加曲班较阿司匹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脑梗死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樊云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皮瓣移植术后皮下动脉供血效果的影响。方法:68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拟行跨区域联合皮瓣移植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烤灯照射皮瓣移植术部,严禁下床活动、烟酒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给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8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血栓通注射液5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后7 d内动脉血管危象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 d动脉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4、5、6、7 d动脉血管危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7 d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1、3、7 d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减少动脉危象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作者:冯志听;陈思苍;王武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完善中药半枝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木犀草素、芹菜素对照品以及半枝莲对照药材对中药半枝莲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枝莲中木犀草素、野黄芩苷含量,色谱柱为Hanbon-C18,流动相为甲醇-酸水[水-乙酸(61∶4)]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5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野黄芩苷、木犀草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2995~1.8720μg(r=0.9998)和0.0151~0.0944μg(r=0.999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6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2%(RSD=0.81%,n=6)、100.65%(RSD=1.64%,n=6)。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作为中药半枝莲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李富强;毛坤军;周萍;陈东东;李祥;陈建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系统评价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收集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和/或其他药物(对照组)治疗AE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RCT,合计28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SMD=0.47,95%CI(0.41,0.53),P<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SMD=1.08,95%CI(0.76,1.39),P<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SMD=0.83,95%CI(0.60,1.06),P<0.0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1.38,95%CI(1.02,1.87), P=0.0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AECOPD疗效较好,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肺功能,但安全性有待提高。受纳入研究方法学的限制,该结论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李锐;刘新;卢来春;王明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几种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挥发油红外光谱法鉴别中的分类效果。方法:对多种忍冬属和柑橘属中药的挥发油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应用系统聚类、K-均值聚类、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样品红外光谱进行分类。结果:系统聚类与K-均值聚类分类效果不佳,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均取得100%分类正确率。结论:可以将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式识别方法与红外光谱法结合,构建化学计量学指纹图谱技术,用于中药挥发油的鉴别。
作者:邱新华;唐铁鑫;刘燕;吴美珠;谭雄斯;甘柯林;姚伟生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