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文军;张志伟;张晓辉
目的:探讨妥洛特罗贴佐治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加用妥洛特罗贴佐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与对照组的91.00%相当( P>0.05);两组患儿的咳嗽、喘鸣音持续时间和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的大呼气流量(PEF)、PEF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明显( P<0.05);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E(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妥洛特罗贴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强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醇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作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心莲子草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给予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9.0 g/L氯化钠溶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空心莲子草醇提物,阳性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钠,均连续灌胃1周。末次给药后12 h,摘取小鼠眼球取血,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的血清ALT,AST,MD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高剂量组血清ALT,AST,MDA较模型组活性明显降低( P<0.01),但高剂量组血清SOD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空心莲子草醇提物对肝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空心莲子草醇提物能保护酒精造成的小鼠急性肝脏损伤,其作用机制与空心莲子草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阎纳新;武谦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沙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经济成本。方法将口服二甲双胍片大剂量(2 g/d)而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1片/次,3次/日)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胶囊(1粒/次,1次/日),治疗组加用沙格列汀片(1片/次,1次/日),4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0.01);治疗组成本-效果比值较对照组减小,且对照组相对于治疗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36,13.37和12.47;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能明显降低二甲双胍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FPG,2 h PG和HbA1C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成本-效果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纯生;周善存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提高复方海龙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黄芪、赤芍、当归、川芎进行鉴别,并对该制剂作总固体限量研究。结果 TLC特征明显,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规定总固体不得少于8%。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控制复方海龙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张霄岳;梁宝军;李晓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比系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的临床疗效,并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CAP患者1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40例。A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B组给予盐酸洛美沙星氯化钠注射液,C组给予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D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疗程均为7d。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B组总有效率为8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C组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D组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 C/ E低,为4.68;C组ΔC/ΔE低,为10.75。A组 C// E低,为4.22;C组ΔC//ΔE低,为9.68。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CAP的 C/ E低,具有更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加替沙星ΔC/ΔE低,是佳的替代选择。
作者:王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对急性胰腺炎患者TLR4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70例及试验组6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各6 mL,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 )技术检测患者体内TLR4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LR4受体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明显( P<0.05);试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 P<0.05)。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TLR4受体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泽全;贾移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环孢菌素A(CsA)联用方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Fas表达及单个核细胞(MNC)凋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8例,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组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十一酸睾酮、丙种球蛋白及环孢菌素A治疗,SAA组加用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ATG)治疗。结果 SAA组总有效率为66.67%,与CAA组的8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SAA组明显缓解率显著低于CAA组( P<0.05)。两组治疗前CD34+ Fas+细胞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治疗后SAA组明显高于CAA组( P<0.05)。SAA组治疗后MNC凋亡率为(2.92±1.20)%,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CAA组治疗后MNC凋亡率为(2.27±0.74)%,显著低于治疗前的(6.46±2.17)%及SAA组治疗后的(2.92±1.20)%( P<0.05)。结论细胞Fas异常表达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有一定联系,采用环孢菌素A联用方案治疗,可明显降低其骨髓MNC凋亡率。
作者:赵芳;王娟;张睿;杨博;许卫星;贺椿媛;刘静;尹凤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如何解决陕西省医疗器械监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调研和座谈的方式,对陕西省医疗器械监管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与结论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行为;创新监管举措,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行业人员素质;严格医疗器械企业准入和产品营销程序,探索实施有效的产品经营与使用环节的监管;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产品创新,振兴医疗器械产业。
作者:王维;奚军伟;张宝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提高医院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按《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标准,对医院2012年至2013年1004570张门急诊处方中临床诊断书写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制订相应改进措施。结果门急诊处方中,临床诊断不规范比例较高,类型较多,存在的问题较普遍。经改进后,诊断与用药不符的处方绝对数量大幅度下降,但仍为不合格处方中频率高的。结论医师应重视临床诊断的规范书写,持续改进,可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吴雪英;檀岭改;庞素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加用疏肝清甲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辨证火郁痰阻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医治疗,口服强的松,必要时加消炎痛或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清甲汤。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 P<0.05),且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加用疏肝清甲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复方制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治疗1年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IMT和血管扩张变化百分率(FMD),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与对照组的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心率无显著变化( P>0.05),对照组患者心率低于治疗前,也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IMT和FMD均无显著变化( P>0.05),观察组患者IMT下降、FMD升高,与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好,能显著降低IMT,并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韦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考察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商品名新海能)与注射用氨曲南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测定配伍液在0~4 h的溶液微粒及pH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在不同环境中有关物质和氨曲南含量的变化。结果配伍液在0~4 h,微粒检测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要求,pH较稳定;配伍液对热不稳定,有关物质明显增加,常温放置、光照条件及紫外线照射均对其有关物质含量有一定影响。结论注射用氨曲南与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后必须及时使用,不宜久放,应减少光照,避免高温,以免药效降低。
作者:付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药品库存周转率的计算方法。方法按《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简称《标准》)对药品库存周转率的要求,根据周转率计算公式和ABC分类管理法,分别按单个药品达标品种数、85%的销售金额及85%品种数累计分析医院药品的库存周转达标情况。结果以单个药品达标品种数计算,合格率为38.81%(不达标),若要达标,药品管理工作量会增大,且有引起断货的风险;按85%的销售金额计算,库存周转天数为10.33 d(达标),但剩余15%销售金额的药品占库存金额比率较大(35.41%),未充分考虑库存金额的影响;按85%品种数累计计算,库存周转天数为11.96 d(达标),品种数、销售金额及库存金额均在标准内。结论按85%品种数累计计算药品库存周转率,医院药品库存周转率计算更合理、操作性更强。
作者:李灿霞;李卓然;刘蓉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筛选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优处方。方法以溶出度为指标优选处方,溶出度测定方法为转篮法,溶出介质为0.1 mol/L盐酸900 mL,转速为100 r/min。结果优选处方为盐酸左氧氟沙星115.1 g、乳糖43.0 g、微晶纤维素20.0 g、羟丙基纤维素18.0 g、硬脂酸镁为处方用量的1.0%、5%聚维酮K30(50%乙醇)40 mL。结论采用优选处方,颗粒流动性、片剂外观、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间均符合制剂要求,溶出较完全。
作者:刘增平;黄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辨证分型用药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脑动脉硬化患者366例,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8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试验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气不足、肝阳上亢、气血亏虚和痰浊壅阻4型,并根据分型用药。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3%( 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辨证分型用药有助于提高脑动脉硬化的疗效。
作者:高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药理学教学的效果。方法抽取2个班共61名学生,1个班31人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另1个班30人设为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结果试验组的9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且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 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药理学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刘宪军;陈世才;赵桂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血管再通及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4.5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试验组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为(3.66±1.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18±1.4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4±1.79)mmol/L和(3.39±1.74)mmol/L;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 h(19.0±6.31)分,24 h(15.3±5.29)分,3 d(9.6±3.01)分,1周(4.0±1.76)分,2周(1.8±0.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3.0±6.65)分、(17.4±5.31)分、(15.0±4.45)分、(9.0±3.55)分和(5.6±2.12)分( P<0.05)。结论 rtPA联合他汀类药物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调节血脂,保护神经系统功能。
作者:于丽君;邱学荣;王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改革传统的《医药消费行为分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方法立足《医药消费行为分析》的学科特点,应用合作式学习理论,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式。结果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应用性学习模块和实践性学习模块,将学生分为合作小组,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结合专题演讲、讨论式合作学习、情景模拟法等方法进行合作式学习,建立合作式学习的考核机制,教师负责过程指导和评价。结论合作式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合作式学习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终使学习效果得以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增强免疫力药物对重症腺病毒肺炎(SAP)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SAP患儿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结果平均发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5.17±2.58)d 和(11.17±5.11)d,对照组分别为(6.78±4.02)d 和(12.71±5.7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81,2.181,P<0.05);两组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共21例,观察组11例的平均使用时间为(4.58±1.39)d,对照组10例的平均使用时间为(5.96±3.3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92,P=0.047);观察组发生并发症68例,而对照组均发生了并发症,其中肺不张、胸腔积液、心肌炎、中毒性脑病、腹泻病观察组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率为22.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71%(χ2=7.872,P=0.002),对照组的无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4.421,P=0.037)。结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对SAP患儿辅助治疗能减少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持续发热时间。
作者:崔艳杰;程军;孙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治疗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片80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大小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大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各项血液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0.05);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可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IMT的进展,降低动脉粥样斑块的发展,改善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尧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