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朝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慢性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均持续治疗10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 92%,高于对照组的86. 15%( P<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下降( P<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腹部不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 05);恶心、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 P>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轻.
作者:柳湘洁;陈佳;姚弘毅;丁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环孢素口服溶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皮肤出血、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护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 33%,高于对照组的68. 33%( P<0. 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增加( P <0. 05),治疗后10 d,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P>0. 05),观察组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P<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均无显著变化( 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 67%,与对照组的13. 33%相当( P>0. 05).结论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并护理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明显增加,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
作者:何秋仙;周晓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研究组(坎地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非洛地平治疗组),各30例.结果 研究组房颤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持续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 P<0. 05);研究组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心房内径(LAD)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 05).结论 坎地沙坦能降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BNP及hs-CRP水平,抑制心房重构,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莉;徐珊;王秀琼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脓毒症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C 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IgG),CD4+,CD4+ /CD8+、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C)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 P<0. 05),而血清血红蛋白( Hb )和IgM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 P>0. 05);观察组患者腹泻和胃潴留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缩短( P<0. 05).结论 谷氨酰胺双肽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增强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吕成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肿瘤科收治的Ⅲ期或Ⅳ期NSCLC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治疗,治疗组口服埃克替尼,当患者发展至进展期或无法耐受时停药.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38. 71%,对照组为32. 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表达均降低( P<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 P>0. 05),白细胞显著下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1年生存率两组未见明显区别( P>0. 05),观察组总生存期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远期疗效较好,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降低肿瘤标志物 CEA及CA125的表达水平,毒性低、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为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作者:崔凤;曲迪;孙澄宇;于常华;孙儒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用于脑外伤手术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均给予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并于术中使用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处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及日常生活生理评分(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5),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 P<0. 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 33%( P<0. 05);试验组收缩压、呼吸、心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期间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脑外伤手术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郑勇;张建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6例,均为老年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并给予气道雾化吸入治疗.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明显,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SpO2,降低PaCO2和VAP的发生率,提高出院满意度.
作者:杨芸;顾惠芳;朱亚冰;秦芸;徐芳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联合术后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妇产科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123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65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组术后加服孕三烯酮胶囊,每次2. 5 mg,每周3次,连续3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糖链抗原( CA125 )、金属基质蛋白酶-9 ( MMP-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 P<0. 05 );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 CA125,MMP-9,VEGF 分别为[(20. 8 ± 4. 0)U/mL 比(28. 7 ± 5. 9)U/mL ]、[ ( 105. 7 ± 19. 3)μg/L比(124. 1 ± 17. 4 )μg/L ]、[ ( 115. 8 ± 17. 9)pg/mL比(134. 6 ± 20. 7 ) pg/mL ]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 ).两组子宫体积、子宫血流阻力指数(R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 P <0. 05 ) ,联合组术后子宫体积[ ( 171. 4 ± 26. 5)cm3比(185. 4 ± 28. 3 ) cm3 ]、RI [ ( 0. 42 ± 0. 09)比(0. 67 ± 0. 18 ) ]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 05 );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比较[ ( 2. 3 ± 0. 4)分比(3. 0 ± 0. 7 )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 ).联合组术后主要药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 9. 23%)、不规则阴道出血( 7. 69%)与轻度转氨酶升高( 7. 69%).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术后加服孕三烯酮能进一步缩小子宫体,提高手术效果,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利福布汀超短程治疗初次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初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复治肺结核标准方案2HREZS/6HRE,全程8个月;观察组予利福布汀超短程方案2HBEZS/6HBE,全程5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 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 88%( 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2,3,4,5月末痰菌转阴率均明显提高,疗程结束时痰菌转阴率为90. 62%,明显高于对照组71. 88%( P<0. 05);观察组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 P<0. 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P>0. 05).结论 利福布汀超短程治疗初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可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痰菌转阴,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耐药肺结核发生的可能性,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问亚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和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各8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00%( P<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退热、止咳、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 P<0. 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皮疹、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肝功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P<0. 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良斌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患儿中肺炎支原体( MP )感染的阳性率及其相关性,并观察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CVA患儿随机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42例,另选取42例以咳嗽为主诉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对照C组,3组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 MP-IgM )检测,对比3组的MP阳性率及MP阳性与年龄的相关性,同时测定3组患儿的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观察A组和B组均给予常规的解痉止咳治疗,A组同时加用口服阿奇霉素,1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A组和B组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38. 10%和33. 33%,其平均阳性率35. 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 28%( P<0. 01 ).年龄越大, CVA患儿的MP-IgM阳性率越高.观察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治疗1月后观察A组、B组患儿病情均有好转,临床有效率观察A组为85. 71%,明显高于观察B组的66. 67%( P<0. 05 ).结论 MP感染与小儿CVA有密切相关性,建议将MP-IgM检测作为CVA患儿的常规检查项目,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增强临床疗效.
作者:胡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米非司酮.随访1年.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雌二醇( E2 )分别为(102. 4 ± 11. 23),(28. 45 ± 4. 31),(55. 6 ± 6. 41)pg/mL,对照组为(102. 8 ± 12. 34),(62. 54 ± 4. 23),(72. 4 ± 11. 2)pg/mL;试验组术前、术后 3 个月、术后 6 个月孕激素( P )分别为(0. 78 ± 0. 07), (0. 38 ± 0. 06),(0. 62 ± 0. 03)pg/mL,对照组为(0. 76 ± 0. 09),(0. 65 ± 0. 12),(0. 68 ± 0. 11)pg/mL;试验组术后E2和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对照组有10例( 17. 54%)复发子宫肌瘤,试验组有2例( 3. 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患者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对预防子宫肌瘤复发有一定疗效.
作者:丛小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哌替啶在初产妇潜伏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产妇肌肉注射哌替啶75 mg,当宫口开大2~3 cm时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mg,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方法分娩.结果 研究组用药至宫口开全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 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哌替啶能加速宫口的扩张和产程的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安全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刘慧敏;张新景;信红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螺内酯.结果 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t=3. 21,3. 02,5. 44,3. 85,P<0. 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t=3. 52,P<0. 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的心率( HR )、血压及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t=3. 01,3. 52,2. 88,2. 90,2. 78,2. 86,3. 62,3. 55,P<0. 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t=2. 88,3. 02,2. 92,2. 91,2. 85,3. 22,3. 11,3. 28,P<0. 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 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81%(χ2=5. 96,P<0. 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 21,P>0. 05).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有效减轻心脏前负荷,有效阻止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均低于对照组( P<0. 05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心理状态.
作者:王晓美;司良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酮洛芬是2-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s)、促炎肽和/或脂氧化酶(LOXs)的活性,从而抑制致炎性物质前列腺素(PGs)、白三烯(LTs)及血栓素的生物合成,使缓激肽释放减少,产生显著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酮洛芬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定量地取决于药物的酸性,对白细胞介素-8(IL-8)诱导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增强其抗炎活性.酮洛芬的抗炎活性可能还与各种活化剂所引发的清除活性氧(ROS)、活性氮(RNS)及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突变的能力有关.酮洛芬因抑制COX-2活性而降低内源性PGF2α浓度,有诱导癫痫发作的潜在风险.局部用酮洛芬,可因为Ⅰ型游离自由基的作用而引起光敏毒副反应,还可因分子结构中分离的羧基而导致接触性皮炎反应.该文系统地综述近年来酮洛芬的药动学、药效学和药理毒理研究进展,重点从化学本质上揭示其产生药理、药效和毒副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设计、开发酮洛芬类新产品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石开云;余清宝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 )后序贯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EMT患者129例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69例和手术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保守手术,镜下清除囊肿,剥除异位病灶,实施粘连松解,联合组术后第1次月经末肌肉注射 GnRH-a,每次3. 75 mg,每4 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6 次.结果 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糖链抗原( CA12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呈先明显下降后上升趋势,术后12个月仍低于术前水平,但术后6,12个月联合组均显著低于手术组( P <0. 05 );联合组随访期内更年期症状、停经、骨密度降低发生率显著高于手术组( P<0. 05 );术后12个月,联合组B超发现新病灶与CA125升高( CA125>35 U/mL )的比例均高于手术组,其中CA125升高比例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中重度EMT后序贯注射GnRH-a可明显减轻痛经程度,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能一定程度上降低EMT的复发率.
作者:姬宝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不同抗心律失常药对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相同患者的心房颤动转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心房颤动患者40例,按用药意愿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记录其在6,12,18, 24 h内的颤动转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内具有较好的转复效果,整体转复率90. 00%,总有效率90. 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00%,对照组分别为60. 00%,55. 00%和55. 00%,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结论 不同抗心律失常药对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相同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同,其中胺碘酮转复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佳;王云飞;王佳旺;吕峰峰;吴华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至2013年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专项护理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共100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共98例患者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NT-proBNP)为(2 876. 94 ± 2 328. 96)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8 835. 62 ± 3 520. 78)μg/L ( P=0. 94 ) ,也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4 738. 45 ± 2 739. 63)μg/L( P <0. 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 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 16%(χ2=4. 32, P=0. 04).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专项护理治疗急性左心衰,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NT-proBNP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马会芳;法宏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分散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利培酮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分散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片治疗,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对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各指标评定阴性症状变化,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6个月后,两组SAN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无明显差异( P>0. 05),治疗6个月后相关指标除注意障碍外均有显著性变化( P<0. 05).结论 利培酮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分散片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作者:徐静文;刘群;应启昂;童艳晨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