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勤勇;张芷宁;王泽林;范艳辉

关键词:依达拉奉, 血栓通, 急性脑梗死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血栓通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浆CRP及Fg水平、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1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按K/DOQI标准分为治疗A组(K/DOQI第3期)及治疗B组(K/DOQI第4期)。两组均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4周后治疗A组和B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胱抑素C(CysC)、血红蛋白(Hb)等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Scr,BUN,UA,CysC各指标水平,以及提高Ccr和Hb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改善状况A组优于B组。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可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脏功能,且早期患者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肾康注射液抑制了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延缓了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作者:柳永兵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抗肿瘤静脉用药处方审方对照单元的创建及应用分析

    目的:创建审核抗肿瘤静脉用药处方对照单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以抗肿瘤药品说明书、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等为依据,结合医院审方实例,创建审方对照单元,比较应用审方对照单元前后的效果。结果审方对照单元应用前,配置后药液浑浊发生率为0.40%(4/1000),应用后,药液配置后无质量问题。结论审方对照单元可指导药师审核处方,保障处方质量,指导医护工作者正确开具、配置及应用抗肿瘤静脉用药。

    作者:段利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SHEL模式用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原因分析的效果

    目的:提升药师的自我管理意识,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次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利用SHEL模式(即S-soft,软件部分,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硬件条件;E-environment,临床环境;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门诊药房发生的差错情况及差错发生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差错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工作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缺失、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硬件设备落后以及药品管理混乱等。SHEL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门诊药房的安全管理质量,消除调配的安全隐患,降低药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李连新;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香草醛硫酸法测定榆黄喷雾剂中缩合鞣质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榆黄喷雾剂中缩合鞣质含量的方法。方法供试品溶液中依次加入3%香草醛甲醇溶液、30%浓硫酸甲醇溶液各5 mL后避光显色20 min,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并计算样品中缩合鞣质含量。结果儿茶素对照品质量浓度在0.03~0.3 g/L 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Y=3.0652 X+0.0257,r=0.9993( n=10);加样回收率为99.62%,RSD为1.76%( n=6)。结论香草醛硫酸法测定缩合鞣质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专属性好,适合作为榆黄喷雾剂中缩合鞣质的含量检测方法。

    作者:王建平;杨云;张兰欣;惠金玲;马长勇;张学慧;迟平;刘茵;张娟;颜耀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N-三甲基壳聚糖不同季铵化程度对塞来昔布脂质体体外性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季铵化程度(DQ)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塞来昔布脂质体(CLXL)体外性质的影响规律,为筛选出较好的TMC类透皮吸收促进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CLXL,分别选用季铵化程度为20%,40%及60%的TMC(TMC20,TMC40及TMC60)与CLXL混合,用量与脂质比固定为1:4( W/ W);对CLXL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进行考察,并以氮酮为阳性对照,无促进剂的CLXL为阴性对照,采用Franz扩散池法对穿透小鼠离体皮肤累积量及速率进行研究。结果 TMC及其季铵化程度对CLXL的形态及包封率无显著性影响,而粒径在混合后有所增大,Zeta电位由负转正,且与季铵化程度呈正相关;与阴性对照相比,TMC均产生明显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且随着季铵化程度的增大,促进效果越明显,其中TMC60与阳性组相比,促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季铵化程度的TMC对CLXL的体外性质有一定影响,其中TMC60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与同用量氮酮相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龚道凯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香莲栓联合咪康唑栓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38例

    目的:观察香莲栓联合咪康唑栓治疗单纯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单纯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香莲栓联合咪康唑栓治疗,对照组应用咪康唑栓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阴道分泌物真菌镜检,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第3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为(1.72±0.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0.78)分( t=11.723,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6%(χ2=7.666,P=0.006<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香莲栓联合咪康唑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可维护阴道微环境平衡,能较快改善瘙痒、灼痛、水肿、分泌物多等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作者:张青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健康人体内伐昔洛韦缓释片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评价伐昔洛韦缓释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伐昔洛韦缓释片300,600,900 mg单剂量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昔洛韦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经300,600,900 mg单剂量给药后,0~t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0-t)分别为(6.90±1.20)μg · h/L,(13.34±2.34)μg · h/L,(18.53±2.45)μg · h/L;峰浓度( Cmax)分别为(0.49±0.12)μg/mL,(1.03±0.22)μg/mL,(1.34±0.21)μg/mL;消除半衰期( t1/2ke)分别为(5.23±0.67)h,(4.15±0.44)h、(4.37±0.34)h;达峰时间( tmax)分别为(4.84±0.66)h,(4.23±0.62)h,(4.63±0.52)h。结论研制的伐昔洛韦缓释片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作者:黄恩;石萍;蒋玲;李治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医院实施自动化门诊药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的:为国内医院实施自动化门诊药房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工作流程和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优化对策。结果优化后的自动化设施能在门诊药房发挥更大作用。结论自动化是现代门诊药房的发展方向,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维护。

    作者:计佩影;顾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工作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药品库存占用。方法在保障临床用药的前提下,对药品库房采取零库存和每月月底对各药房库存进行压缩等管理。结果实施药品零库存管理3年来,大大缩短了药品周转时间,为医院减轻了运行成本。结论药品零库存的管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库存管理,在保障临床用药的前提下,加快了资金周转,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效益,此管理模式将成为医院药品管理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作者:周晨霞;陈川;任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信号通路对肥大心肌细胞表达的调节研究进展

    心肌肥厚是由于核内基因表达异常而引起的结果,核内基因转录活化受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近年的相关研究指出,信号转导通路可通过不同途径刺激心肌肥大,导致心肌肥大出现不同的“分子表型”。随着人们对心肌肥大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的深入,人们不仅对心肌肥厚细胞分子作用机制有较深的认知,同时也为心肌肥厚临床药物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对肥大心肌细胞表达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心肌肥厚的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杨蓉;常亮;刘素云;刘金明;王亚玲;李拥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醒脑丸对气虚血瘀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醒脑丸对气虚血瘀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气虚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脑复康片组、醒脑丸组。均连续灌胃15 d,每天早晚各1次。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测定血浆血栓素B2及大脑皮层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大脑海马区病理形态,检测大脑海马促细胞凋亡蛋白Bax表达。结果醒脑丸可降低血浆血栓素B2含量,改善气虚血瘀征象;降低大脑皮层NO含量;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能下调脑缺血后促细胞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论醒脑丸可改善气虚血瘀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症状。

    作者:徐海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介入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30例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实施介入静脉滤器术及机械性溶栓术后,低分子肝素治疗和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实施静脉滤器植入术和超声引导下的机械性溶栓术,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抗X因子活性峰值、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以及缓解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数量及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一氧化氮水平及抗 X因子活性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缓解率和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介入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通过升高抗X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及降低内皮素-1水平而发挥抗凝作用,可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简雅婷;周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间管理制度的优化

    目的: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配置间的管理制度,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加强PIVAS各个环节的操作制度,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保证了成品输液的质量和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优化配置间管理制度,使PIVAS配置间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临床输液的反应。

    作者:陈翠萌;丁小荣;陈丽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利多卡因联合左旋布比卡因局部麻醉用于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53例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联合左旋布比卡因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医院就诊的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106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局部麻醉组( A组)及全身麻醉组( B组),各53例。A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左旋布比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B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及颈部前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神经损伤、术后呼吸道不适例数及住院时间分别为0例、0例、(7.59±0.97)d,明显低于B组的4例、6例、(8.07±1.05)d( P <0.05);术后、术后2个月及术后半年 A 组 JOA 颈椎评分分别为(8.26±2.17)分、(12.31±2.64)分、(14.18±3.54)分,颈部前后活动度(30.14±7.08)°、(32.83±8.47)°、(34.11±8.97)°,均明显优于B组的JOA颈椎评分(7.04±1.83)分、(10.69±2.30)分、(12.38±3.09)分,颈部前后活动度(27.04±7.59)°、(29.15±8.17)°、(30.29±8.68)°( P<0.05);术后 A 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为98.11%,明显高于 B 组的88.68%( 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左旋布比卡因局部麻醉下对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作者:宋海明;卢占斌;刘志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儿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诊治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状况相关指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周及3个月后试验组健康状况相关指标评均有明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儿的健康状况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张亚丽;周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医院肝胆外科1532张全场外营养液处方合理性分析

    目的:对医院肝胆外科肠外营养液(TPN)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规范TPN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依据《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要求,对医院肝胆外科5个病区2014年1至2月的TPN处方共1532张进行合理性审查,审查项目包括营养素组成及每张处方的液体量、电解质浓度、糖脂比、热氮比、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及影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等。结果医院肝胆外科部分TPN处方糖脂比、热氮比、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等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师通过审方,及时与临床医生、护士沟通,使不合理处方得以纠正。结论药师可通过审核处方对不合理处方及时干预,协助临床进一步提高TPN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作者:孙艳;田方圆;裴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恩他卡朋联合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58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恩他卡朋联合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服用复方左旋多巴,观察组患者加用恩他卡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时行Hoehn and Yahr病程分级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第Ⅱ和Ⅲ部分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NMSS)评分,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药物起效时间,开、关期时间及异动时间与试验前相比差异不明显( P>0.05);与试验前相比,观察组患者试验后药物起效时间差异不明显( P>0.05),但开期时间明显延长,关期时间及异动时间明显缩短( P<0.05)。两组患者试验前后Hochn and Yahr病程分级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UPDRS第Ⅱ和Ⅲ部分评分、ADL评分、NMSS评分也无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则较试验前明显下降(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P>0.05)。结论恩他卡朋联合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稳定,使用过程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与住院药房合并工作模式探讨

    目的:优化人员组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健康、快速地发展。方法将PIVAS与住院药房合并,对全院静脉用药实行集中调配。结果与结论 PIVAS与住院药房合并的工作模式,节约了人力资源,实现了药师共享,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使PIVAS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岳红霞;赵忠倾;温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老年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门诊恢复期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营养脑细胞治疗,观察组加服脉血康胶囊(每粒0.25 g)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4周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 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能显著改变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郝佳;刘文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医院制剂产值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提高医院制剂产值及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引入品质管理概念,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在制剂室实施各项活动,提高工作效能,增加制剂产值。结果制剂产值比改善前提高了17.68%,员工工作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药剂科制剂部门的产值,是一种较好、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红;余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