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棣;杨有文;李妍怡;蔺菲;郭永东
目的:对金芪利水排石颗粒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鸡内金中天冬氨酸转移率及药材水煎煮液的出膏率为评价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表设计实验法对药材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按处方比例取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3次,2h/次。结论:设计的条件对天冬氨酸转移率及提取液出膏率影响显著,优选的工艺稳定,且简便经济,适合于生产。
作者:卢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术后神志异常的辨证护理方法。方法: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发生神志异常的15例患者进行辨证施护,3日后采用精神障碍疗效评判标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痊愈,1例症状减轻,持续1周后痊愈。结论: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出现的神志异常进行辨证施护,方法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杨玉芝;张海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脐疗治疗便秘的药物功效规律,为临床脐疗治疗便秘的组方遣药提供指导。方法:以《中华医典》为古代文献检索源检索脐疗治疗便秘的相关条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现代文献检索源检索1979-2011年脐疗治疗便秘的现代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泻下药明显居多,占184频次,其次为补虚药60频次,解表药56频次,理气药54频次,脐疗治疗便秘用药频次在前10位的药物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盐、葱、皂角刺、冰片、当归、黄芪。结论:文献中应用脐疗治疗便秘主要选用泻下类药物,以大黄、芒硝为主。
作者:张霞;马玉侠;张中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止痛方穴位贴敷加电磁波治疗肺癌骨转移痛的临床疗效,探索中西结合治疗肺癌骨痛的新方法。方法:将肺癌骨转移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阿是穴穴位贴敷中药加电磁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吗啡控释片口服治疗,观察骨疼痛强度的变化、止痛起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止痛持续时间。结果:止痛方加电磁波穴位治疗肺癌骨转移痛止痛总有效率为96.67%,无不良反应发生;平均起效时间40分钟。结论:中药止痛方加电磁波穴位治疗对肺癌骨转移痛止痛有效、安全、使用方便。
作者:王惠琴;李天浩;雷琰;任加良;常永莉;马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苁黄补肾片中松果菊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TSK-GEL DDS-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25∶75),流速:1.0 m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30 nm。结果:松果菊苷在0.0752~7.5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78,平均回收率为96.95%,RSD=1.59%。结论:该方法测定苁黄补肾片中松果菊苷的含量简便可行、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苁黄补肾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韩世龙;杨玉华;牛承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严格按中医临床路径表实施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入院1周时眩晕障碍量表(DIH)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促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
作者:蒋娟;赵树琴;封爱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从升降相宜,燥湿并济,寒热兼施,虚实相理等方面探讨清代名医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李镇;郑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27例灯盏花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进行的分析,探讨其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并对其中涉及灯盏花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21篇文献中报道的27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对性别无选择,在高年龄组发生率较高;过敏反应均发生于用药过程中,出现时间短为用药后1分钟,长为连续用药7天后,大多集中在药后30分钟内;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全身性损害,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所有病例均发现及时,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预后良好,未见死亡病例报道。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了解其规律和特点,加强临床检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其如;鲁德林;陈君;郑志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5%,对照组为65.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梁建;刘国华;李水桥;高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镰形棘豆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挥发油4个部位进行提取并对各提取物进行止咳、祛痰的药效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观察各提取物的止咳作用;通过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各提取物的祛痰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镰形棘豆各提取物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P<0.01或P<0.05),并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泌量(P<0.01)。结论:镰形棘豆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挥发油4个部位提取物均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尤以氯仿提取物作用效果好。
作者:姜华;詹文强;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对医患矛盾愈加突出,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原因进行剖析,指出医患矛盾不仅会损害到医患双方的基本利益,还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一时很难做到彻底根治,目前比较经济有效的手段是通过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郭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方法:选取南京市鼓楼区四卫头社区300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洗澡、做家务、亲人或朋友探望、陪同去医院就诊以及防跌倒知识宣教是老年人主要需求项目;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及患慢性病情况对老年人养老需求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多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需求。
作者:王慕然;徐贵华;孟娣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针对中医药术语中蕴涵丰富的中国文化,而文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的难点,所以中医药术语的英译面临诸多困难这一问题,指出对中医药术语的英译应遵循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总原则,根据需要采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意结合法等,同时译者应加强自身的中医文化素养,尽可能提高英译质量。
作者:陈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确诊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按统一设计的研究病例报告表逐项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93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04:1;平和质46例,偏颇体质47例;男性患者平和质和偏颇体质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高发体质均为平和质。结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高发体质是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质类型在性别上存在差异,且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李盛华;周明旺;潘文;孙凤歧;郭铁峰;穆欢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痰热清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同时以方测证,为临床制定规范化的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益气养阴治法代表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活血化瘀治法代表中药制剂丹参注射液以及清热化痰治法代表中药制剂痰热清注射液;同时从5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对大鼠双肺进行单次照射25 Gy造模后再随机分为痰热清组、丹参组、生脉组及模型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外观、体质量、肺系数、肺纤维化评分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血清IL-6、TNF-α、TGF-β1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痰热清注射液、丹参及生脉组)大鼠外观体质量无明显差异;生脉组肺系数明显低于丹参液组及痰热清组(P<0.01),痰热清组低于丹参组(P<0.01),同时各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肺组织病理染色呈炎性及纤维化改变,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较轻(P<0.01),同时生脉组明显优于丹参组及痰热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显示各造模大鼠血清IL-6、TNF-α、TGF-β1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但各治疗组明显优于模型组。在各治疗组中,生脉组IL-6及TGF-β1表达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组中TNF-α表达低(P<0.01)。结论:3种中药制剂均能有效缓解放射性肺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同时益气养阴生津法治疗放射性肺炎疗效较显著,以方测证,提示气阴两虚可能是放射性肺炎的主要证型。
作者:燕忠生;魏千程;李俊;石鲲;马平平;李世昌;钱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吴茱萸敷脐联合电针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及实验B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支持治疗及护理,实验A组在对照组常规支持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电针足三里,2次/d,直至患者自然排气;实验B组在电针足三里同时用吴茱萸热敷脐部,2次/d,直至患者自然排气。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首次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P<0.05),且实验B组较实验A组更明显(P<0.05)。实验B组、实验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与实验A组比较,实验B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实验B组中重度腹胀发生率低于实验A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与吴茱萸敷脐联合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景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定眩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定眩合剂,2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2周、4周时采用TCD检测法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2周、4周后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96%和74%、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治疗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2组治疗2周、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合剂对VBI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Vm有关。
作者:胡敏棣;杨有文;李妍怡;蔺菲;郭永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以墨子“平民教育”、“兼爱”和“非攻”思想为核心,阐述将墨子主动教育、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引入中职护理男生思想教育之中的成效,提示中职护理男生的思想教育可从墨子教育思想中汲取新方法。
作者:伍利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从fMRI成像原理以及关于fMRI研究针灸机制的试验设计、针灸与假针灸、不同的针灸方法、不同穴位的针灸等方面对fMRI在针灸机制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贾润慧;周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MIRI兔心功能及血清NO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各8只。分别预处理1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RI模型。运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动态监测各组兔心电图的变化,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兔左心室功能指标数值和血清中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结扎冠状动脉及再灌注过程中补阳还五汤组ST段上抬幅度明显降低(P<0.01),LVSP、+dp/dt、-dp/dt的数值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提高血清中NO的含量来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淑贞;杨晓晖;顾宇;张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