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应用桂枝茯苓丸分别联合3种治疗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分别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A组)、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B组)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C组)。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1683,P=0.0007;F=5.6144,P=0.0031;F=5.5671,P=0.0039),B组及C组均明显优于A组( P﹤0.05),而B组及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术中未见出血,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 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B组为94.74%,C组为63.16%,B组明显优于C组,而A组及B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较联合其他两种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计月华;李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研究组加用替格瑞洛及阿司匹林。记录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血小板计数,并比较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第6个月末的MACE累积发生率明显较低( P﹤0.05),第1个月末的ST段抬高回落良好率较高( P﹤0.05),第1,6个月末的LVEF均较高( P﹤0.05),LVEDd均较低( 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周及第1,3,6个月末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次要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促进冠脉介入术的顺利开展,安全性好,可取得较可观的临床效益。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药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关节康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25%,优于对照组的73.75%( P﹤0.05)。结论采用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以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为治疗特点,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膝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虹;李卫军;张建丽;赵全泽;焦雪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6只(雌雄各半),供传代用。选用昆明种小鼠1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20)、肝癌模型组(B组,n=30)、人参皂苷Rg3组(C组,n=30)、5-氟尿嘧啶(5-FU )组(D组,n=30)、人参皂苷Rg3联合5-FU组(E组,n=30)。采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22肝内注射建立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肝内注射24 h后,C组灌胃给药,D组腹腔内注射给药,E组灌胃结合腹腔内注射给药,连续给药10 d后,处死各组小鼠并留取标本进行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 Survivin的表达。结果 A组小鼠肝组织内未见 Survivin表达;D组、C 组、E 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 P﹤0.05);E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低于D组和C组( P﹤0.05);D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与C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参皂苷Rg3可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为Survivin的高表达能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马英;孔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妇科千金片对急性盆腔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TNF-α、IL-2、IL-6、IL-8)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妇科千金片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表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IL-8等炎症介质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炎症介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 P﹤0.05)。结论妇科千金片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炎症介质介导的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静;曾琴;黄光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组患儿给予奥司他韦片口服,疗程均为3~5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症状及体征改善状况,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等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平均病程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CRP及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IFN-γ下降更显著(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奥司他韦治疗儿童流感的疗效确切,不影响宿主细胞,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作者:王成中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波生坦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66例CHD患儿,其中左向右分流组(A组)38例,功能性单心室(FSV)组(B组)28例,均口服波生坦治疗,随访并评估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儿治疗1~3个月后肺动脉高压均明显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儿治疗前心功能Ⅳ,Ⅲ,Ⅱ级构成比分别为32.14%(9/28),46.43%(13/28),21.43%(6/28),末次随访各级构成比分别为0,21.43%(6/28),71.43%(20/28),另2例(7.14%)为心功能Ⅰ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为(79±5)%,末次随访时SpO2为(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B组患者颜面部水肿14例、胸腔积液15例、心包积液9例,末次随访时颜面部水肿2例、胸腔和心包积液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波生坦治疗儿童CHD相关PAH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玉振;李玉峰;赵宏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为各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认定申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指导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申报工作进行总结。结果医院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加强软、硬件建设,注重整改,是通过资格认定的关键。结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现场验收是一次高标准、严要求的检查,只有积极、认真、全面地准备,才能顺利通过。
作者:冯惠平;李碧峰;翁小香;王志榕;黄涓涓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患者,男,58岁,体重45 kg,身高165 cm,以“反复心前区疼痛半年,加重半月”入院。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与活动有关,持续3~5 min后消失,10~15 d发作1次,无颈背部放射性疼痛,未诊治。半月前上述症状加重,每天发作1次,无气促、双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未正规服药,无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5℃,脉搏6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70 mm Hg;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心率63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0.1 mV;心脏彩超示心脏各腔室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55%,舒张功能减退(E/A比值﹤1);血常规示白细胞(WBC)5.6×109/L,红细胞(RBC)4.26×109/L,血红蛋白(Hb)130 g/L,血小板( Plt )189×109/L。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原发性高血压2级极高危。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必要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前予氢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后予75 mg/d)、拜阿司匹林(100 mg/d)、低分子肝素钙针(4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入院5 d行PCI术,植入支架3枚,包括前降支中段(2.75 mm ×29 mm)、右冠近段(3.0 mm ×29 mm)、右冠远段(3.0 mm ×12 mm)。术中出现造影剂皮肤过敏,立即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仍有皮疹,予异丙嗪注射液25 mg肌肉注射,术后继续予氢氯吡格雷(75 mg/d)、拜阿司匹林(300 mg/d)、低分子肝素钙针(4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左侧臀部肌肉注射部位疼痛,可扪及一大小约3 cm ×2.0 cm的包块,皮肤红肿、压痛、张力增高,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臀部彩超示体表肌肉注射部位正下方1.6 cm可探及一低回声区,范围约3.0 cm ×1.0 cm。遂予吗啡10 mg肌肉注射止痛,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予氢氯吡格雷(75 mg/d)、拜阿司匹林(300 mg/d)。每天随访臀部彩超,血肿逐渐扩大,将拜阿司匹林减量为100 mg/d,继续予氢氯吡格雷75 mg/d。术后第4天,心率110次/min,血压96/70 mm Hg,肿块明显扩大,约22.0 cm ×7.0 cm。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5.4×109/L,RBC 2.16×109/L,Hb 70 g/L,Plt 179×109/L;肌酸激酶( CK )2352 IU/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比值、纤维蛋白原、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正常;臀部彩超示血肿范围扩大至20.0 cm ×8.0 cm。停用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同时予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予同型悬浮红细胞800 mL输注。术后第6天,出现心前区疼痛,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为支架内微血栓形成,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正常。此时血肿趋于稳定,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利维)75 mg/d。血肿逐渐缩小,血压120/70 mm Hg,心率70次/min,Hb 90 g/L,可以下床活动,19 d后出院。
作者:周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医院确诊为高脂血症的中老年患者86例随机均分成A组和B组,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日1次,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蒲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疗效,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4%和90.70%,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疗效相当( 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 P﹤0.05)。B组降低TG和升高HDL-C水平的效果均优于A组( P﹤0.05)。结论与单用瑞舒伐他汀钙片相比,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效果更佳。
作者:母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 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观察并记录168例KOA患者在服用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方及外敷膝痛外敷方治疗前、治疗后3 d、1周、2周、4周血清IL-1、TNF-α水平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KOA患者VAS、IL-1及TNF-α在治疗后3 d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在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治疗后2周及4周时下降更显著( 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可缓解KOA患者疼痛,且能降低血清IL-1及TNF-α水平,适合KOA患者的长期治疗。
作者:杨嘉陵;钱妍;胡财兵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江苏特色中药材清风藤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清风藤药材的地方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采用性状描述、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来控制清风藤质量。结果清风藤药材性状描述和显微特征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含量测定方法灵敏、简单、重复性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能为清风藤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陈骁鹏;袁华峰;仇雅静;叶慧;陈佳;朱梓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水平,评估其作为诊断和预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70例胃癌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 VEGF-C 的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C 水平为(1586.04±315.1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68.33±82.43)pg/mL( P﹤0.01);胃癌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水平为(1802.80±182.45)pg/m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187.50±211.42)pg/mL( P﹤0.01);按照有无脉管浸润分组,浸润组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无浸润组( P﹤0.01);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组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期和Ⅱ期组( 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 P﹥0.05);血清VEGF-C水平高于1423.20 pg/m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78.95%和72.22%。结论血清VEGF-C水平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指标,为胃癌患者术前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和临床分期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林建清;赵旭桂;黄志军;吴春林;李永加;郭启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转篮法,以0.1 mol/L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30 min时取样,在257 nm波长处测定紫外吸光度。结果对乙酰氨基酚质量浓度在0.5002~50.0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 A=71.486 C+0.6992( 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31%,RSD为0.72%( 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作者:周泉;卢小兰;李全良;黄富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肉豆蔻八味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后,在504 nm波长下测定。结果3批肉豆蔻八味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21.15,20.58,20.43 mg/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2%,RSD为1.13%(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肉豆蔻八味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高文军;梅丽平;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对市售不同产地浙贝母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和二氧化硫残留进行测定与分析,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法及第一增补本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均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中限量要求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同产地浙江贝母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中限度规定;二氧化硫残留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中药材及饮片鉴定通则中限度规定存在明显超标。
作者:陈才军;吴纤愫;许景景;吴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加拿大药品专家评审委员会(CDEC)制度和管理办法,为我国药品专家评审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检索中英文献和加拿大卫生署、加拿大药品评审委员会等官方网站,了解加拿大药品专家评审制度和管理办法,包括参考条款、相关规定、会议、利益冲突等方面。结果与结论加拿大的药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度比较健全,药物计划的覆盖率较高,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作者:杨洋;张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分包装的使用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药品分包装工作更深入地开展。方法通过对试点科室的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类,再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2名受访者中,96.08%(98/102)认为药品分包装对自行服药有帮助,99.02%(101/102)对药品分包装的形式很赞同,97.06%(99/102)认为分包装药袋上的标识明显,74.51%(76/102)认为分包装药袋上字迹清晰,52.94%(54/102)认为分包装药袋还需完善交代内容。结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药品分包装对其用药有很大帮助,希望医院尽快完善并加以推广。
作者:余江平;马庆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头孢西丁钠和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86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头孢西丁钠或头孢吡肟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头孢西丁钠组为82.26%,头孢吡肟组为95.16%,阿奇霉素组为87.10%,3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西丁钠组、头孢吡肟组和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8%,3.23%和4.84%,头孢西丁钠组与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吡肟组与阿奇霉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较头孢西丁钠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