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在职学历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及创新尝试

张倪;蔡军伟;黄巧冰

关键词:护理, 在职学历教育, 病理生理学, 教学方法
摘要:对护理在职学历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创新尝试:修订教学大纲,采用突出导入和总结的病例教学法,进行以学生为主导的护理查房分析和模拟,采用多元化成绩评分法,应用新通信工具和多媒体课件.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职卫校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策略分析

    在中职卫校日常管理中,因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不一,缺乏合理、公正的考评体系.本文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分析,提出构建切实可行的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以有效地维护班主任利益,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李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炎的诊断

    目的 通过超声观察髌上囊内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及滑膜旁膝关节动脉网血流阻力指数(RI)情况,评价超声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0A)患者滑膜炎的辅助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价值.方法 通过超声对OA组与对照组及OA组治疗后髌上囊内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及动脉网RI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OA组治疗前较对照组髌上囊内积液深度深、滑膜厚度厚、动脉网RI低,治疗后髌上囊液体减少、滑膜变薄、动脉网RI增高.结论 通过超声观察0A患者髌上囊内关节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及滑膜旁膝关节动脉网RI的变化,可为临床辅助诊断滑膜炎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其中动脉网RI的变化具有代表性.

    作者:石喜喜;柳心平;王世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有效提高藏医药学生化学实验报告书写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针对藏医、藏药学专业学生(藏医药学生)汉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情况,剖析学生化学实验报告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结合笔者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给出提高学生实验报告书写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宋青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具体表现在:发展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但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抓硬件建设及制度建设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较肤浅,建设力度不够,没有找准着眼点,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吕广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学生科研意识培养探讨

    目的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方法 通过在教学中渗透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结果 近3年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明显增多,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均有增强.结论 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促进护理学发展,提升护理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美萍;黄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在职学历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及创新尝试

    对护理在职学历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创新尝试:修订教学大纲,采用突出导入和总结的病例教学法,进行以学生为主导的护理查房分析和模拟,采用多元化成绩评分法,应用新通信工具和多媒体课件.

    作者:张倪;蔡军伟;黄巧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种教学方法在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灵活采用比较教学法、演示讲授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作者:包莉;丁秋玲;张卫文;刘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元化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见习课中的应用

    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笔者总结神经病学见习课中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作者:卜宁;吴海琴;张桂莲;刘璟洁;孙宏;杜赟;姚丽;王虎清;李燕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院校学生英语心理词汇构成的词性特征研究

    本研究以医学院校学生心理词汇构成为对象,从词性视角出发,选择东北某医学院校15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被试者,利用词汇联想测试获取实验数据,分析其心理词汇的词性特征.通过整体分析、差异比较及相关分析等,考察医学院校学生心理词汇的构成及联结机制.研究发现:(1)医学院校EFL学习者心理词汇的词性分块组织特征明显;(2)名词是学习者心理词汇构成的主体,动词和形容词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作者:侯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职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目的 了解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并分析精品课程建设后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7、2009级药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9级学生认为药剂学课程较重要,教学效果较好,对实训课满意度较高.结论 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对推动我校内涵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柯萍;潘雪英;谢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级护理3、4班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病例教学法;1、2班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客观评价指标,实验组的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观评价指标,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学生均认为病例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效果(P<0.05).结论 病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缩短理论与实践距离方面有明显优势.病例教学法较适合应用于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课教学.

    作者:焦平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职生理学“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改革探索

    为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生理学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程内容,强化实验教学,基础联系临床,加深学生对生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宋鸣子;徐文萍;嵇月娥;朱莹;马虹;张日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创新管理理念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通过论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创新管理的内容,阐述创新管理理念对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对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教学模式下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两种教学模式下高职医学统计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2011年开设医学统计方法课程的高职医护类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对象,采取交叉设计方法,两班分别采取课程教学改革后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教学结束后以一套相同的综合医学研究资料进行测试,考查学生医学统计方法综合应用情况.结果 采用新模式进行教学,学生数据分析正确率更高,且正确完成数据分析的时间更短,学生测试成绩更好.结论 以能力为本位的新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医学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

    作者:褚启龙;李佳圣;张晶;邱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院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仪器分析作为一门随科学发展日益更新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特点进行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探索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旨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作者:崔颖;高颖;赵莹;魏晓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媒体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探究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作用,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

    作者:隋丽丽;苗丽华;董微;于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审美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介入,校园文化传播导向正日益发生着变化.将倡导和谐美满的审美教育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谭容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美国执业医师培训考试制度对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启示

    美国执业医师培训考试制度十分完善和成熟,研究并借鉴美国执业医师培训考试制度,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对我国各级各类医学教育改革有一定帮助.

    作者:朱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加强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从专业实践能力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内容、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几方面,对加强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作者:陈文;李秀英;黄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国内病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概述

    就病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从3方面进行综述:(1)病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2)病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3)实施继续教育的设想与措施.探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病案管理继续教育工作,使病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加强和完善病案管理继续教育,培养知识化、结构化病案管理师资队伍,使病案管理事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病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临床.

    作者:钱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