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医学在临床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崔晓宾;陈云昭;刘春霞;李锋;党鸿蔚;王良海;索靖

关键词:循证医学, 临床病理, 专业学位研究生
摘要:临床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病理学专业重要的后备力量,如何更好地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生教育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快速掌握行业新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以及制订多元化的考核标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合格病理学人才。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慕课背景下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把优秀的教学资源较好地融合起来,对知识点进行优呈现。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需要借鉴慕课的优点,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并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静;诸欣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当前医患关系下医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改善对策

    目的:通过了解医学生责任意识现状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探讨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善对策,以完善我国当前医学生的教育模式。方法采用程岭红编制的青少年学生责任心量表[1]以及USLR量表[2]对部分医学生和非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责任意识状况总体上较好,但在责任心的各个方面均差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5),其中专业因素、报考医学院校的原因、是否为独生子女、社会实践完成方式、学校是否开展责任教育活动以及社会因素这些方面均对医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影响。结论注重社会实践、改善学校教育体系、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引导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责任意识。

    作者:许丹妮;王冰洁;赵立文;沈海龙;郝吉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剂量肾上腺素急诊抢救重度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急诊中小剂量肾上腺素抢救重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急诊抢救的120例重度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肾上腺素组,每组6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方案:给予氨茶碱联合甲强龙;肾上腺素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结果肾上腺素组在治疗20分钟及30分钟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其中常规治疗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治疗20分钟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氧饱和度在治疗30分钟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肾上腺素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治疗10分钟后已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氧饱和度在治疗20分钟后已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肾上腺素应用于急诊抢救重度哮喘患者,具有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寅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三维解剖软件在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解剖知识在骨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骨科学教学中应用三维解剖软件可以促进基础解剖知识与临床相结合,为教师提供生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对三维解剖软件在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以期为今后的骨科学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沈鹏;白伦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X线检查技术课程改革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级医院影像检查技术及相关岗位,包括X线检查技师、CT检查技师、MRI检查技师、超声操作员、影像核医学检查技师等。 X线检查在影像检查中占很大比重,尤其在基层、社区医院,X线检查在影像检查中占重要位置。针对X线检查技师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改革原有学科体系,将X线影像仪器设备的成像原理、工作原理、设备管理和检查技术等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构建X线检查技术新课程。校院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依据X线检查技术岗位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为X线检查技术岗位培养“技术精炼,理论扎实,素质优良”的X线操作技师。

    作者:任津瑶;马敬研;陈丽霞;葛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以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以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为切入点,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加强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建立试题库,强化实践教学。

    作者:雷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高职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从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手段3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引导高职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适应医疗卫生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肖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专科护理校内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专科护理校内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方法自编问卷调查46名老年专科护理校内培训班的大专护生,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结果老年专科护理校内培训班护生普遍反映校内培训效果有待改进,授课计划不完善,教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校内培训与临床见习衔接不紧密等。结论老年专科护理校内培训应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完善授课计划,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水平,让护生尽早接触临床和掌握老年专科护理的知识及技能,培养高素质的老年专科护士。

    作者:梁惠连;孔德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纠错的PBL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探讨基于纠错的PBL教学在临床实习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在我院普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分为实验组(采用基于纠错的PBL教学)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的理论考试以及临床实践操作考试的成绩,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实践总成绩及各分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对授课方式喜爱程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习兴趣、喜爱本组的授课方式方面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临床实习中应用基于纠错的PBL教学,可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尝试。

    作者:马小鹏;邓福生;潘婷婷;朱梦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探讨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WPBL教学法)在西部地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实用性和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4年至2015年间由本院负责教学的护生62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59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以《外科护理学》(第三版)高职高专护理专用教材第二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及第六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为教学内容,对照组采用以普通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实验组采用W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教学后传统考试和临床情境考试的成绩,同时比较两组护生教学评价量表的评分。结果实验组传统考试和临床情境考试的平均成绩均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生在“能够掌握专业知识”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在“能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增加学习兴趣”、“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4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WPBL教学法可应用于西部地区的外科护理学教学,并能取得明显效果,相较以普通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WPBL教学法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比传统教学法具有优势。

    作者:王小燕;龙玉琴;李菊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术式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的56例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颞肌下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观察组采用颞肌外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外观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t=-10.31,P=0.000;t=-11.01, P=0.000),而观察组患者术后外观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9,P=0.019),且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术后局部炎症疼痛、咀嚼受限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颞肌下和颞肌外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术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的过程中发现,采用颞肌外手术具有效果更为明显、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手术不良反应更少、术后外观满意度更高等优点。

    作者:柴峰;韩晓明;周文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谈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微视频的制作与应用

    微视频是相对较短、具有连续画面的视频片段,录制时长约为5~10分钟,方便下载传输,也便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及时查看学习,画面直观生动,将文字、声像元素融为一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复杂、抽象、枯燥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减少实验操作错误次数,在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桂莲;武佳;吴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为适应新形势下对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硬、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预防医学人才非常必要。拟对预防医学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与思考,提出将TBL引入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设想施行综合设计性实验课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丰富实验课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改革成绩考核方式,在成绩考核方面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作者:邓宇;徐斌;孙炜;刘巍;高倩;王芳;刘扬;席淑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肺癌治疗中靶向肽在递送siRNA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肺癌治疗中靶向肽在递送siRNA中应用的价值,旨在提升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化疗和靶向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除常规化疗和靶向治疗外,还应用必要的靶向肽,并将两组患者的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肽可以起到递送siRNA的作用,能增强靶向性,从而增强肺癌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陈红莲;刘辉;马永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从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现状论教师角色地位

    教师角色在医学教育案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差异较大,一堂匠心独具的案例分析课与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息息相关。教师不仅是医学教学案例的创造者、修改者和设计者,也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掌控者、聆听者和引领者。

    作者:田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助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为提升大专层次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青;邓开玉;马晓健;邬贤斌;彭艾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疾病与出血症状的关联,以指导出血症状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对纳入研究的315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首先分析Hp阴性PU的临床特征,并以Hp阴性为危险因素,以出血和不出血为研究终点,进一步分析出血与Hp感染的关系,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结果 PU出血组Hp阴性率显著高于无出血组(P<0.05),Hp阴性PU患者出血组不同黏膜炎症程度的人数分布与无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阴性是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高危因素,可提高合并出血的发生率,且临床症状较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对于Hp阴性尚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从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而针对已感染Hp且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指导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娟;柏启洲;王小春;詹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地方高校心理学实验室开放问题探析

    我国地方高校在心理学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开放程度不够、开放类型过于简单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深入分析其背后存在的主要原因,从健全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及创新开放模式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作者:王叶飞;张斌;谢静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团体心理辅导在助进生教育中的尝试

    1助进生的基本信息本次调查数据来自我院第一院区,统计时间是本学期的第二周。第一院区受处分的学生共101名,受处分的类别及处分原因统计如下。调查显示,学生受处分的类别中,排名第一的是严重警告,占57%(58/101);其次是记过,占21%(21/101);第三是警告,占12%(12/101);第四是留校察看,占10%(10/101)。受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的学生占88%,具体见表1。

    作者:李丽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2级中职护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考点、强化记忆、归纳总结、习题训练等辅导方法。结果观察组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能够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护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及应对各种考试的能力,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作者:韩金华;郭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