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及对策

邵翠华;王利静

关键词:溶血, 生化检验, 影响, 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方法:收集于2012-06/2013-12在我院体检的78份健康人血液标本作为检验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溶血前后对上述标本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 )、肌酐(Cr )、白蛋白(ALB )、葡萄糖(GLU)、与尿酸(UA)等指标进行检测,比较溶血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发现,溶血血清标本AST、ALT和TP等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值均高于正常血清标本,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血前后Cr、ALB、GLU、UA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会产生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采用脊柱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的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与对照组1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置管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内固定取出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换药的次数、内固定的取出率及创面的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比普通的置管冲洗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效果更佳,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忠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颈微偏腺癌8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宫颈呈桶状增粗、肥大,宫颈表面溃疡36例,宫颈糜烂27例,宫颈表面光滑26例。宫颈呈大量分枝状,腺体形态大小不一,腺体向周围呈膨胀性生长。部分细胞脱落,细胞核小,细胞有轻度异型性,脉管内可见癌栓侵犯。宫颈微偏腺癌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截然相反。结论:宫颈微偏腺癌的早期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多次复诊,需高度警惕宫颈肥大和大量流液症状,及时做宫颈深部活检,防止误诊漏诊。

    作者:张新阁;张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探讨

    目的: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窦手术并行同期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探讨.方法:抽取2012-12/2014-02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共80例,经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诊断明确,患者均行鼻窦手术加鼻中隔矫正术,并随访2年,观察手术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2年内随访,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7.5%,其中治愈68例(85.00%),有效10例(12.50%),另有2例无效(2.50%);患者鼻中隔偏曲均得到矫正,出现5例鼻腔粘连病例,无鼻中隔脓肿、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同时行鼻窦手术加鼻中隔矫正术效果理想,无明显并发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并减轻了经济负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五年以来接收的5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由于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特点多表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以及非典型性,因此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起病不典型、腹水中至大量、有进行性增加、顽固性腹水等为表现,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为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依据。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颇为常见,认识其临床特点,采用适度结合抗生素治疗方法为辅的综合治疗可以降低此病死亡率。

    作者:柴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免疫诊断研究进展

    临床免疫诊断是现代发展极其迅速的一门应用科学,涉及检验学中的肿瘤免疫学、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传染病等众多领域。与生物各子学科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同时由于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以及免疫学基础研究成果的不断突破与革新,临床免疫诊断也有了质的飞跃,其应用在不断深入与拓广,现在几乎应用于各科临床疾患的诊断,包括免疫器官本身的疾病抑或是与免疫直接相关性疾病。本文就临床免疫诊断的研究与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做出简要综述。

    作者:姚方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非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和头颅CT检查,并且用头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判断颅内外大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与颈内动脉狭窄和脑内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37例(61.67%)、大脑前动脉狭窄19例(31.67%)、大脑后动脉狭窄17例(28.33%)、颈内动脉狭窄40例(66.67%)、大脑基底动脉狭窄23例(38.33%),颈内动脉狭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其他类型的脑动脉狭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与之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张金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实验组患儿的疾病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相比单用西医进行治疗更为优越,疗效明显,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饱胃孕妇在行急诊剖宫产麻醉中预防返流误吸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饱胃孕妇在行急诊剖宫产麻醉时预防返流误吸的体会.方法:选取2011-01/2013-12我院收治的200例饱胃临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下急诊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在术前30 min适量静脉注射0.2 mg/kg甲氧氯普胺,而对照组在术前不与注射.记录手术过程中患者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例数,对比两组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并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0例发生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对照组95例发生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对比两组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对饱胃孕妇在行急诊剖宫产麻醉中返流误吸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剑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8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02/2014-02收治的8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率为4.71%,少于对照组的15.29%(P<0.05).结论: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雪峰;梁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器定时、间断气管切开口处雾化吸入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好,可保证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杨秀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平痫方”治疗全面发作型癫痫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平痫方治疗全面发作型癫痫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20例癫痫伴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60例在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的基础上加服“平痫汤”.两组疗程均为90 d,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根据其分值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平痫方可有效控制全面发作型癫痫伴发抑郁障碍,提高临床疗效,作用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作者:成卓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方法:收集于2012-06/2013-12在我院体检的78份健康人血液标本作为检验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溶血前后对上述标本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 )、肌酐(Cr )、白蛋白(ALB )、葡萄糖(GLU)、与尿酸(UA)等指标进行检测,比较溶血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发现,溶血血清标本AST、ALT和TP等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值均高于正常血清标本,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血前后Cr、ALB、GLU、UA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会产生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作者:邵翠华;王利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眼科见习教学方案改革与实践

    招收八年制医学生是国家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一种新的培养方式,见习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培养环节。通过实践探索发现,教学内容实践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外活动科研化是提高眼科见习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邓志宏;曹燕娜;陈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脐尿管癌与浸润性膀胱癌的价值优势

    0引言脐尿管癌与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在超声诊断中有较多相似之处,鉴别起来有一定困难,脐尿管癌易侵犯或者与膀胱壁关系密切[1]。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增加对这两种疾病的了解,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张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32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对我院感染科2010-01/2013-12住院的32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9例,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是肝肾综合征。结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同时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及并发症,降低重症肝病及晚期肝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陈庆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研究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二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方法:对2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40例,择期剖宫产160例。结论: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方式,B超检查对于瘢痕子宫二次妊娠分娩的方式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瘢痕子宫妊娠具备择期剖宫产的指标,宜38周后及早终止妊娠,避免急诊剖宫产。

    作者:刘会玲;姚丽蓉;钟菁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T在诊断腹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探讨论述CT诊断运用于腹部淋巴瘤的现状及前景。通过论述分析CT诊断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和CT在腹部淋巴瘤的诊断、鉴别、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估中起到的作用等,分析其应用前景,解决辐射问题,拓宽CT在诊断腹部淋巴瘤方面的发展空间。

    作者:彭基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

    目的:探讨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方法:结合近年急诊医学的发展状况及在教学中的经验,从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明显提高,同时增强了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意识,并提高了在急诊工作中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结论:所使用的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了临床急诊教学成效,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勉;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的产色培养基 Chrom ID ESBL在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可靠性

    目的:评价Chrom ID ESBL产色培养基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菌株的可靠性.方法:共使用2组肠杆菌科菌株对平板进行评估,第1组细菌是我院2010-04/2013-03各病区和门诊临床分离送检的样本,共982株,第2组细菌是本地区历往年分离培养,且确定产酶特性的肠杆菌科细菌20株.结果:Chrom ID ESBL显色平板可快速有效的筛查肠杆菌科细菌是否产ESBLs.结论:Chrom ID ESBL产色培养基是一种快速可靠的对产ESBLs的肠杆菌科菌株进行筛选的产色培养基.

    作者:陈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化检验又称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目前临床医生已将生化检验结果看作疾病诊断的重要标准,通过检验报告的信息临床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种类,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而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故检验科必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检验科工作积累的经验,详细探讨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样本采集因素、仪器设备及实验室环境因素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张素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