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将2010/2013年我院接收的30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分别讨论其正常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中的ho-1和mmp-9的mRNA 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Western-blot法对其蛋白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检测ho-1和mmp-9在各组织及其有无淋巴转移组、有无肝转移组的阳性率.结果:ho-1 mRNA和mmp-9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有淋巴转移组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有肝转移组高于无肝转移组.ho-1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有淋巴转移组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有肝转移组高于无肝转移组.结论:ho-1和mmp-9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且关系紧密,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对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采取的管理措施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06/2013-06在我院药房应用抗菌药的患者7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药房实施用药管理与否的先后时间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5例对照组患者(2011-06/2012-06)药房没有实施用药管理,35例实验组患者(2012-06)由药房实施用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用药合理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用药合理程度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房用药管理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程度提高,对于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作者:杨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0引言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风湿性多肌痛合并干燥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比较困难,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本文报道以发热、肌痛、低血钾、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风湿性多肌痛并干燥综合征1例,促进对该病认识。
作者:周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宫腔吸引管在早期妊娠终止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早期妊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应用一次性吸引管终止妊娠,对照组的90例患者应用传统负压吸引术来终止妊娠,再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疼痛程度、阴道出血量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而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7.78%).结论: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而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疼痛轻、手术时间较短、阴道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子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2-12在我院应用腹腔镜行卵巢囊肿剥除术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30~90(平均6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 d.切口甲级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1年,随访率为100%;未发生月经紊乱,超声复查显示卵巢结构正常.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出血少、损伤轻、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因其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卵巢囊肿的首选术式.
作者:武心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催化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途径,化合物可以直接与葡糖醛酸结合,也可以经氧化代谢后再与葡糖醛酸结合,是多种化合物的清除与解毒的机制,包括一些内源性物质,如胆汁酸、胆红素、甾体类激素等,以及多种外源性物质,如中药、化药、食品添加剂、食物中成分等。在新药开发中,探索基于UGT代谢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国内外研究由CYP450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较多,但是随着药物代谢酶研究的进展,UGT 基因的克隆和基因产物的成功表达,人们对UGT 的认识逐渐深入,UGT 在药物的开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近年来药物对UGT 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喻振文;蔡珊珊;房中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湿化给药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急性发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急性COPD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依据吸氧给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低流量长时间吸氧湿化给药组和高流量短时间吸氧湿化给药组,治疗7d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低流量长时间给药组患者疗效优于高流量短时间给药患者。结论:低流量吸氧湿化给药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吸氧给药方式。
作者:孟宪栋;张新宇;卢媛;刘斌;董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应用奎硫平快速加量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方法:选自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精神分裂者急性期患者50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A组患者开始服用奎硫平剂量为100 mg/d,之后每天递增剂量100 mg,直到剂量达到600 mg/d时保持该剂量;B组患者开始服用奎硫平剂量为200 mg/d,之后每天增加剂量200 mg,直到剂量达到600 mg/d 时保持该剂量,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在治疗后7d和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 d,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B组患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1个月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B组患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B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应用奎硫平快速加量治疗能够收到突出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剂量每天100 mg的快速加量治疗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相对更低.
作者:张灵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胆管结石的彩超诊断。结果:本组病例均显示为肝内小强回声,其远端均可探及肝内小胆管扩张,53例强回声后方有声影,诊为肝胆管内单发结石37例,肝胆管多发性结石23例,7例肝左叶外侧段多发结石并发肝硬化。结论:彩超能清晰显示肝胆管结石,并能准确的与多种肝及胆管的病理改变相鉴别,是肝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高素勤;孙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07/2013-07我院收治的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照组患者给予解剖接骨板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中优为14例,良为11例,中为2例,差为1例,总优良率为89.29%;对照组中优为10例,良为8例,中为7例,差为3例,总优良率为64.29%.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未东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与生活质量相关的问卷,对400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学习、工作、心理等。调查结果交由临床医生进行银屑病的皮损和严重程度的评价(PASI),得出相应结论。结果:随着患者银屑病的程度增大,其对社交活动、学习、工作以及心理障碍等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在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重度患者中,均为工作受限较为严重。在这四项受限内容中,心理障碍较为严重,但仍是工作受限为严重。结论:随着银屑病程度的增加,其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社交活动以及心理健康等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在对银屑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该传授相关病情知识、给予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的社会压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谷叶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减毒效果,为中药配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伍方式共为3种,分别为麻黄与附子配伍,甘草与附子配伍,麻黄、甘草与附子配伍,以及附子单剂,从4个样品的水煎液中萃取出总生物碱,以乌头碱标准品作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生物碱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附子单剂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占总生物碱的49.12%,麻黄与附子、甘草与附子、麻黄甘草与附子配伍方剂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分别占10.80%、10.25%、8.18%,与附子单剂相比,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大大降低,非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相对应的提高.结论:麻黄与附子、
作者:闫宗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探讨如何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让每一位作静脉穿刺的患者不再惧怕静脉穿刺。对工作中的每一位需要做静脉穿刺的患者进行认真细心的查看及准确的评估,减轻了大多数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认真细心的查看及准确的评估,再加上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保证无痛静脉穿刺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琴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视力情况,分析影响学生视力的主要因素.方法:对某高职院校三个专业(师范专业、经济管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字型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和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近视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检测、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视力低下率为86.02%(轻度近视占31.13%;中度近视占46.7%;重度近视占8.18%).女生视力低下率(90.00%)明显高于男生(81.07%).师范专业学生的平均双眼裸眼视力明显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0.01),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平均双眼裸眼视力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0.05).父母视力情况不同的学生近视程度有差异(P<0.05),不同视力的被调查者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调查者每周保持锻炼至少2次,每次锻炼时间在大于1h者与基本不参加锻炼者对视力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饮食中经常吃动物肝脏、红色蔬菜例如红萝卜、西红柿等的同学近视率明显低于其他同学,而在经常喝碳酸饮品这一项中近视同学的比例明显高于视力正常同学.结论:被调查者近视率高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时大学生近视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必要的锻炼、不均衡饮食习惯等是影响视力低下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赵鑫;张文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4岁,教师,因“偏头痛10余年,偶发抽搐一次1周”由外院转入.患者10余年来无诱因出现偏头痛,每次发作均予对症处理,症状能缓解,未行检查及其他特殊处理,于1周内突发出现意识丧失,约5 min后清醒,醒后无恶心、呕吐,入当地医院行头、胸部CT示颅内及双肺多发结节影,予抗癫痫治疗,抽搐未再发作,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自患病以来,无发热,无咳嗽,无胸痛、胸闷、气促,无腹痛,体重无下降,食欲、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病人10余年前头部有被“散弹”炸伤史,前额部有弹片残留,平时身体好,有食田螺、蟹虾等可疑不洁饮食史.入院时查体:神志清,精神可,体型肥胖.全身皮肤粘膜无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眼睑无肿胀,双眼角膜反射灵敏,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2.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视力、视野正常,视乳头无水肿,听力正常,鼻唇沟对称,伸舌位置居中,口唇无紫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无干湿性音,心界正常,心率64次/min,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正常,病理征阴性.入院时行头部MRI平扫+增强示大脑多发性小结节影,呈环形强化.入院初步考虑囊虫病,予抗癫痫及对症治疗,同时行腰椎穿刺,所示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各项指标均正常,囊虫抗体阴性,查血生化、血常规均正常.后MRI波谱分析示病变成分混杂(可能含有钙化或出血),波谱基线不稳,同时行胸、腹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双肺及肝内多发性小结节影,遂考虑为转移瘤.于入院1周后在全麻下行右颞叶开颅肿瘤取出活检术,术中发现肿瘤周围呈淡黄色改变,取出物为灰褐色,术后行病理检查示血管源性肿瘤,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血管肉瘤,免疫组化CD34(+),CD31(+),GFAP(-),Ki-67(10%),F-VIII(+),FLI-1(+),Oligo-2(-),Vimentin(+),CK(-),EMA(-)。
作者:林亚洲;王开磊;陈迎春;范铁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0引言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大部分病情迁延,进展缓慢,部分可急性加重和进展,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在中医学中属“虚劳”、“尿血”、“水肿”、“腰痛”等范畴,外邪侵袭、脏腑虚亏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经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来治疗慢性肾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意义。
作者:张景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应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分别采用AO锁骨钩钢板(试验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手术指标和患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骼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肩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骼愈合时间短,患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势,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宏广;黄鸿;赵肖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使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对于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02/2013-08来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30例,其中65例采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切除治疗,标为A组,其余65例均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标为B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甲乙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相比于传统外科手术,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但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降低。结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属于微创手术,手术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可作为食管癌的前线治疗方法。
作者:杜仕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出现子宫穿孔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2/2013-02期间我县19例由于计划生育实施手术,子宫壁损伤严重,从而致使子宫出现穿孔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手术治疗5例,术后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保守治疗14例,应用抗生素、子宫收缩剂治疗后均无腹痛、发热等不适。两周后复查B超宫腔未见异常。结论:在开展计划生育手术的过程中应当高度注意可能引发子宫穿孔的因素,同时要对病患实施相对有效的防护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子宫穿孔的发生率在可控范围内降到少,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和改善。
作者:杨家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