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欧迪;林琼雯;费洪文;郑智超;陈烁
目的:探讨PICCO容量性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溶液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3-01重症监护病房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n=25)采用 PICCO 监护仪监测指标进行治疗,对照组( n=25)采用常规传统体液复苏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复苏12 h、72 h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复苏后6 h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治疗的使用呼吸机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以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护仪监测指标在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够达到快速有效的组织灌注,纠正感染性休克的目的,避免了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宏义;胡敏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时采取不同麻醉方式和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5-04山东省临沂市交通医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分为实验组( n=35)和治疗组( n=35).实验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组给予硬膜外复合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VAS评分(78.2±13.0)显著优于实验组(67.3±14.0),且治疗组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4.29%,显著低于实验组的2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行胃癌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复合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其麻醉和镇痛效果较好,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较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鼻炎净喷剂与氯雷他定片对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01/2015-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将其分为鼻炎净组和氯雷他定组,分别给予鼻炎净喷剂与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鼻炎净组有28例有效,有效率为75.68%,而氯雷他定组有35例有效,有效率为94.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鼻炎净喷剂相比较,氯雷他定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更好,治疗效果更为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为了确定蛋白质表达谱在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 NIM)抗肺癌的作用,本研通过运用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尼美舒利对肺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分离并鉴定其相关蛋白质.方法:建立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进行尼美舒利药物干预,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尼美舒利组和对照组的裸鼠移植瘤的总蛋白进行分离,利用PDQUEST7.2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并进行质谱鉴定.结果:通过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技术确定了14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1个蛋白质在尼美舒利组显著下调,3种蛋白质显著上调.结论:质谱鉴定得到的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确定尼美舒利抗肺癌作用的机制有一定指导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朱天吉;张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就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4例,予以抢救和护理,其中17例接受间断阿托品给药治疗入对照组,17例接受持续静滴阿托品治疗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死亡情况、住院时间及血清胆碱酯酶( CHE)转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5.88%,对照组患者死亡率17.6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及CHE转正常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的抢救应给予阿托品持续静脉输入,并在患者洗胃后给予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陈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时不同麻醉方式和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单纯全麻醉以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单纯全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以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四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33.3%、26.7%、13.3%和6.7%, D 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 A组、B组、C组,C组明显低于A组、B组,B组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癌患者手术时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降低下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概率.
作者:孔宪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0引言痤疮的治疗方法颇多,本研究采用消痤汤结合西咪替丁对肺胃热盛型寻常痤疮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冬平;高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分布水平,从而为儿童营养与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03/2015-08在我院接受微量元素检测的儿童2300例,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体内的铜、锌、钙、镁以及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根据各年龄阶段,将其分为0~1岁、1~3岁、3~6岁、6~9岁以及9~12岁5个年龄组,对检验的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以及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参与检测的儿童中各微量元素缺乏率为铜5.43%、锌39.09%、钙25.70%、镁0.35、铁0.43%.结论:儿童缺乏铜、锌、钙、镁以及铁等微量元素的情况普遍存在,其中以锌和钙为突出.这提示家长以及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加强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力度,使其能够科学合理补充所需微量元素,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黎;周安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Cancer Translational Medicine》(Online-ISSN:2395-3012,Print-ISSN:2395-3977)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议、学术性英文双月刊。本刊由中国转化医学和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美国非营利性科技机构赛福地合作出版,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编委团队由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国内外100多位专家组成。本刊旨在发表癌症转化医学研究新动态,促进该领域研究人员和临床从业者的交流和合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在取标本后1h、4h、8h、24h进行检测,分析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经生化检验结果分析,血液标本在存放4 h的ALT、AST、TG、ALB、TP、TBIL等生化指标与存放1 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放8 h的ALT、AST、TG、ALB、TP、TBIL等生化指标与存放1 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放24 h的 ALT、AST、TG、ALB、TP、TBIL等生化指标与存放1 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患者生化经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临床应良好控制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从而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
作者:李玉霞;王海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行肾固定术治疗症状性肾下垂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02/2015-03收治的症状性肾下垂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实施后腹腔镜下肾固定术,观察和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24.1±0.2)min,平均住院时间(9.0±0.2) d,平均卧床时间(6.2±1.1) d.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患侧肾脏正常.结论:应用后腹腔镜下肾固定术对症状性肾下垂进行治疗,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荐.
作者:闫拥军;焦志灵;徐国良;车新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对小儿手足口病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9/2015-09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采用的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 n=38)和观察组( n=52),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策略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进行护理,对两组的具体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情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卢言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9/2015-09我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53)和观察组( n=63),对照组行电解质补充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指标的恢复时间、血糖、血钾、血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纠正酸中毒、血糖达标及住院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少,且血糖、血钾、血钠及 IL?6、IL?12、IL?18、TNF?α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Pilon骨折患者中运用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术的治疗价值.方法:我院在2012-08/2014-08共收治54例Pilon骨折病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研究,对照组27例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处理,观察组27例选择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针对其骨折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经相应术式治疗,观察组的总优良率达88.9%,相比对照组的66.7%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为(16.8±1.8)周,与对照组的(17.5±2.0)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骨坏死、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采取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术对Pilon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疗效理想,可尽量避免出现并发症,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晓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讨论非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预测及分娩过程中的处理.方法:选取本院2010-07/2015-05收治的4000例产妇实行研究,分析非巨大儿和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的情况和高危因素,比较产妇体质指数增长、宫高、腹围、股骨长、每个产程的时间、胎儿双顶径、新生儿的出生头围、胸围、出生的体质量和Apgar评分.结果:对产妇体质指数增长、宫高、腹围、股骨长、每个产程的时间、胎儿双顶径、新生儿的出生头围、胸围、出生的体质量和Apgar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预测非巨大儿肩难产难度比较大,产前对新生儿进行超声测量可能会对评估带来风险.
作者:桑灵;林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一般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包括体外放射治疗( EBRT)和近距离放射治疗( BT),BT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借助宫颈原发灶照射能够极大提高宫颈癌局部控制率,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正常组织。因此,本研究主要从近距离治疗时放射源开发及应用,重建三维后装施源器与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研究进展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国书;冉立;肖辉;艾平;宋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社区家庭病床晚期癌痛患者使用镇痛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1/2015-09在我社区医院应用镇痛泵治疗晚期癌痛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 n=68)和对照组( n=42).按照 VAS 评分法,37例患者属于中度疼痛,73例患者属于重度疼痛.实验组(无法口服药物治疗)均给予镇痛泵皮下注射吗啡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结果:实验组利用镇痛泵镇痛的效果以及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家庭病床中应用镇痛泵治疗晚期癌痛患者,能够极大改善口服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时其在缓解晚期癌痛疗效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应用镇痛泵治疗晚期癌症疼痛具有诸多优势,尤其是利用社区家庭病床对晚期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诸葛晓红;严小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采用正畸方法关闭磨牙缺失后的间隙以代替传统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09-01/2013-01收治的50例52颗出现严重龋坏或是缺失第一、第二磨牙在相同象限内的有着正常第三磨牙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正畸方法关闭缺失后间隙代替缺失磨牙的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治疗后,在24个月或36个月之内均顺利完成治疗,同时建立起了良好的磨牙接触关系以及咬合关系,效果较好。结论:正畸方法关闭磨牙缺失后的间隙所起到的治疗效果较好,完全可以代替传统修复治疗,在临床对磨牙龋坏或是缺失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6/2014-06积极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积极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每年随访1次,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6%,低于对照组的20.65%,观察组药物依从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7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7收治的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治疗.患者中伴有鼻息肉或鼻中隔偏曲的经同意分别给予鼻息肉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鼻炎情况未得到有效改善,而观察组经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两药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过敏性鼻炎症状,还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哮喘症状,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立新;杨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