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庆旋
目的:分析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病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8/2014-08来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宫颈癌及宫颈炎患者共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n=60),采用PCR引物对宫颈HPV感染及其型别进行检测.结果: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HPV检出率分别为62.50%、73.33%、86.67%,均较对照组、宫颈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NⅡ/Ⅲ组、宫颈癌组HPV 16/18组检出率高于宫颈炎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18型感染与CIN、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早期进行宫颈HPV感染筛查,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
作者:郭梅芳;赵露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相关操作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0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相关资料,归纳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手术方式治疗,未发生死亡事件及严重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40.2±6.8) min;对其进行平均1年的随访,患者相关症状均有所改善,无复发事件.结论:对垂体瘤患者采取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方式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以及安全高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裴艳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小儿肺炎实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妇幼保健院2014-06/2015-06收治的86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 n=43)与对照组( n=43).对照组给予常规医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布地奈德混悬液实行雾化吸入医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湿啰音消失、气喘缓解、咳嗽消失的时间.结果:两组湿啰音消失以及咳嗽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住院、肺部哮鸣音消失、气喘缓解时间方面两组实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儿肺炎实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医治在消除哮鸣音和气喘方面疗效确切,可缩短住院时间和病程,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小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肺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性肺癌128层螺旋CT低剂量灌注值的差异.方法:对81例肺癌的肿瘤病灶进行70 kV·50 mAs 128层螺旋CT低剂量灌注扫描.根据非去卷积模型法分别获得肿瘤的对比剂达峰时间( TTP )、血流量( BF)、血容量( BV)、毛细血管通透性( PMB)相应灌注图并测量TTP、BF、BV、PMB值.将结果分别进行多组比较和组与组之间两两比较,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与组之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81例肺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性癌均获得70 kV·50 mAs 128层螺旋CT低剂量灌注的灌注彩图和灌注值.鳞癌、腺癌、小细胞性癌的 TTP(s)分别是:15.62、17.91、16.89;鳞癌、腺癌、小细胞性癌的 BF(mL/100 mL/min)分别是:89.34、77.27、96.49;鳞癌、腺癌、小细胞性癌的BV( mL/100 mL)分别是:8.06、8.94、11.95;鳞癌、腺癌、小细胞性癌的 PMB ( mL/100 mL/min)分别是:13.79、15.17、13.95.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与组之间比较结果:鳞癌与腺癌的TTP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小细胞性癌的BF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鳞癌与小细胞性肺癌、腺癌与小细胞性癌的 BV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28层螺旋CT低剂量灌注扫描在肺肿瘤的灌注应用中是可行的;肺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部分CT低剂量灌注值存在差异.
作者:张治平;李振辉;张大福;王关顺;杨光军;高德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08/2015-08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 n=36)和研究组( n=40),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并提高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李艳军;邵宏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在胃肠肿瘤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垦管理局中心医院2013-01/2014-12收治的50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把外科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基本被根除的患者有20例,仅有4例患者需要经过再次手术。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胃肠肿瘤的为主要的方法,和其他治疗方式相比,其在治疗效果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作者:郑伟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使用压缩空气热交换毯配合加温冲洗液等综合体温干预措施使胃肠道穿孔手术患者维持体温稳定.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2011-08/2013-12收治的胃肠道穿孔手术患者(腹腔污染严重,需要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随机分为 A 组( n=38)和B组( n=38),A组为对照组,B组为压缩空气热交换毯配合加温冲洗液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和腹腔冲洗后5 min、30 min、1 h、手术结束时体温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体温明显降低,B组患者体温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胃肠道穿孔手术患者使用压缩空气热交换毯配合加温冲洗液等综合体温干预措施,能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陈霞;陈海帆;邹玲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民医院2013-01/2015-01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以及同期抽取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次采用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诊断,观察心电图诊断情况以及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检测情况.结果:在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上,冠心病患者的病理性Q波、ST段下移合并T波倒置的发生率均比健康志愿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方法在冠心病患者阴阳性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志愿者比较上,心电图的阳性率比冠状动脉造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心电图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操作方便,费用低廉,且不存在创伤性,然而为了降低误诊漏诊率,建议与其余方法联合.
作者:冯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内外提升植骨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成功率.方法:选取2014-06/2015-06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患者的65颗上颌窦内外提升植骨术和同期ITI、BLB种植体植入术,术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检查评测种植体骨结合状况、上颌窦愈合以及戴牙修复后一年、两年、三年的使用情况.结果:所有的患者一共被植入65枚种植体,其中内提升37枚,外提升28枚.术后检查发现无患者出现鼻出血、上颌窦炎,植骨区愈合状况良好,手术总成功率达98.46%.复诊结果显示,患者的牙龈、种植体状况良好,患者总体满意度高.结论:掌握适应症和手术技巧,上颌窦内外提升植骨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能有效的扩大种植适应证,有效的解决了上颌后牙骨高度不足的问题.
作者:徐泓;徐冰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深麻醉拔管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4-01/2015-06择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术毕气管导管拔管方式的不同,将接受清醒拔管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深麻醉拔管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统计其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拔管时,观察组HR、MAP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拔管后,观察组HR、MAP、Sp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采取深麻醉拔管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庆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的诊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2/2015-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n=98),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性肺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 n=86).两组患者均行X线片、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对照组行复方氨基酸、藻酸双酯钠、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及硝酸酯类药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漏诊率、误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各症状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的诊断中漏诊、误诊率均较高,临床诊断需考虑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可能,且针对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钟天辉;崔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运城肛肠医院2005-07/2015-07收治的3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n=18)和观察组( n=18),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贠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Cancer Translational Medicine》(Online-ISSN:2395-3012,Print-ISSN:2395-3977)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议、学术性英文双月刊。本刊由中国转化医学和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美国非营利性科技机构赛福地合作出版,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编委团队由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国内外100多位专家组成。本刊旨在发表癌症转化医学研究新动态,促进该领域研究人员和临床从业者的交流和合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 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46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46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中,1例位于盲肠,7例位于升结肠,4例位于横结肠,4例位于降结肠,6例位于乙状结肠,24例位于直肠.肿瘤长度2~13.4(平均5.5) cm,病变肠壁厚度1~3.8(平均2.1) cm.43例表现为同心环状肠壁增厚,均匀增厚25例,不均匀增厚17例,3例表现为偏心性增厚,7例患者表现出靶环征. CT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方式不一,以中度强化为主.结直肠肠周间隙中至重度浸润的有28例.6例患者出现有肠梗阻CT征象.31例伴有肠周淋巴结肿大;3例有肝脏转移灶,1例同时有肝脏及卵巢转移灶;14例有腹膜种转移;2例有盆腔内邻近器官受累.结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年轻患者的肠壁的均匀或不均性环形增厚,病变范围较长.
作者:林圣美;张玮;翟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构建含有汉滩病毒( HTNV)标准株76~118株包膜糖蛋白的假病毒,并对其进行检测。方法:将表达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的质粒和以VSVΔG为骨架的假病毒颗粒,与293T细胞共转染,构建汉滩病毒的假病毒,用中和实验,受体抑制实验,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对其抗原性、中和反应、受体作用等进行检测。结果:汉滩病毒假病毒与活病毒有相似的抗原特性,汉滩病毒假病毒可以模拟活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其糖蛋白是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结论:成功构建含有汉滩病毒标准株包膜糖蛋白的假病毒,它与活病毒的抗原特性和受体作用的方式相似,这为进一步研究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作者:钟研;李金林;陈良君;杨占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治疗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应用树脂血液灌流对400余例患者进行5000余次血液灌流治疗,其中对5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情况及临床应对进行分析。结果:树脂型血液灌流治疗中有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性。结论:树脂型血液灌流治疗需严格规范流程,对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迅速判断,采取正确有效抢救措施。
作者:冯子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中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将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手术切除标本按常规制成石蜡包埋切片,对KLF4和BIRC7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KLF4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和腺瘤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直肠癌BIRC7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和腺瘤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的病理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能够清楚地反映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情况,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付银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0引言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8%,桥小脑角肿瘤的65%~90%[1],多为起源于听神经内听道段的前庭神经分支,因此以前庭神经鞘瘤命名更为准确,但临床仍习惯使用听神经瘤这一名称。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儿童少见。因肿瘤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对周围神经血管产生压迫,引起听力下降、耳鸣、耳聋、邻近神经刺激症状、小脑和脑干症状等,肿瘤较大者甚至造成颅内压增高引发脑疝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治疗目的。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听神经瘤的治疗不仅仅限于全切,还应包括如下内容:①全切肿瘤(包括内听道内肿瘤)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②保留有效的面神经功能;③术前保留有效听力的病例力争保留有效听力[2]。
作者: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防预措施.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04/2015-04收治的74例行临床生化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血液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37)和观察组( n=37),对照组样本未做溶血处理,观察组样本进行溶血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并就如何预防溶血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样本中ALT、AST、CHO、CK、TP、ALB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BIL、DBIL等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样本TG、UA、BUN、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为避免溶血现象,在临床检验中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赵亚军;郭云霞;邢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胎母输血综合征急诊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喀什地区中心血站2012-02/2014-07收治的66例胎母输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33)和研究组( n=33),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的护理服务,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程度(93.94%)明显优于对照组(84.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对胎母输血综合征急诊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效果明显,可使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阿孜古丽·卡德尔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