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农村居民对城乡医患信任本质的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H县的实地观察

杨佳;王晓燕;彭迎春;刘扬;董屹;周慧姊;刘一;马晓

关键词:医患信任, 城乡, 情感性关系, 工具性关系
摘要:目的 在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农村居民对城乡医患信任程度和医患信任本质.方法 对北京市H区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结果 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和城市大医院医生的信任程度高于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信任程度.结论 村民对医生的医患信任与其熟悉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村民对乡村医生的医患信任以情感性信任为主导;村民对城市大医院的医患信任以工具性信任为主导.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集体无意识与护理伦理准则的关系探讨

    分析了集体无意识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表现,主要有:技术主体化趋势使护理责任意识模糊、护患关系物化中的护理伦理准则淡漠和复杂社会因素下的护理人文关怀缺乏,提出要从以下几方面践行护理伦理原则,培养正性集体无意识氛围;坚持尊重原则,认清护理道德本质;坚持同情原则,培养临床护理共情;坚持责任原则,强化护理胜任能力.

    作者:白延丽;齐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对科室学科建设的作用

    论述了医患沟通的形式,即预见性沟通、适时沟通、补救性沟通,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规范医患沟通行为对促进学科建设具有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对科室学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邱华;谭华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观察自我血糖监测日志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我血糖监测日志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情况,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一个个体化健康宣教方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某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检测两组第3个月HbA1c、统计透析低血糖发生例次及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结果 实验组在第三个月HbA1c下降较常规组明显,透析低血糖发生次数少,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高.结论 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通过使用自我血糖监测日志,可以降低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糖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姚冬芳;阎珊珊;王亚;王莹;刘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初探——以上海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例

    目的 为切实改善医师职业精神状况,以提升医疗行业形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为目标,对国内的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随机抽取来自上海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一般医师240名、患者240名、卓越医师专家35名,采用自设问卷调研的形式,运用算术平均值法、加权平均值法及卡方检验来分析各组对医师职业精神各评价要素的认同程度.结果 专家组对利他精神、奉献精神两个要素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医师组(P<0.01);患者组比医师群体(含专家组)对同理心要素有更高的认同度(P<0.01);医师群体(含专家组)对道德品质特征族中的九项要素认同度高于患者组.结论 在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应同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应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应重视医患间对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的差异.

    作者:徐秀;袁蕙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细菌性阴道病诊疗中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细菌性阴道病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模糊诊断,医患之间有效沟通不足;过度诠释危害,检查方法选择不尽合理;高端用药,经济效益压力下对患者的诊疗方案选择不合理;患者知情远远不够等.针对以上问题,要强化医务人员信息平等意识,提升专业素养与尊重患者隐私的意识;严格掌握患者所患疾病的诊疗范围及治疗适应症,避免选择不经济的诊疗方案;构建完善的知情同意及监督约束机制,保障患者的相应权益.

    作者:闫绍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农村居民对城乡医患信任本质的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H县的实地观察

    目的 在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农村居民对城乡医患信任程度和医患信任本质.方法 对北京市H区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结果 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和城市大医院医生的信任程度高于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信任程度.结论 村民对医生的医患信任与其熟悉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村民对乡村医生的医患信任以情感性信任为主导;村民对城市大医院的医患信任以工具性信任为主导.

    作者:杨佳;王晓燕;彭迎春;刘扬;董屹;周慧姊;刘一;马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与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尝试及思考

    与晚期癌症患者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医疗诊治工作的开展,但沟通需选择方式、方法.根据科室工作,总结以下经验:医护人员需有共情心;有技巧的向患者本人交代病情;与有决定权的家属讨论病情及治疗;尊重患方治疗意愿;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及时与患方有效沟通;必要的心理干预.且爱心和尊重生命是与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的前提及保证.

    作者:李宝兰;胡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伦理思考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对心理、生理的一些负面问题,从规范伦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性教育,以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作者:刘瑜;俞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制约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四大瓶颈及其解决对策分析

    通过对当前我国医患沟通教育存在的四大瓶颈即胜任医患沟通教学的师资及团队严重稀缺,医患沟通教学硬件及机制等环境局限,适应不同层次的医患沟通教育的教材缺乏,医患沟通技能研究匮乏进行分析.并从国家、医学高校、教师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作者:田冬霞;刘俊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医务人员情绪劳动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情绪劳动现状,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管理政策及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以承德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在职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83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承德市基层医务人员情绪劳动的3个维度水平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层扮演(11.67±2.19)、情绪表达要求(14.72±2.67)、表层扮演(26.29±5.19),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情绪劳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方面均受职称、学历、年龄、工龄的影响,而且这几方面的影响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在编的医务人员高于不在编的医务人员.结论 情绪劳动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数均超过3.5分,其中深层扮演表现程度高.此外,根据情绪劳动得分情况,年龄小于30岁的,工龄低于10年的,尤其是不在编的医务人员是今后情绪劳动的重点干预对象.

    作者:刘卫云;刘彩双;赵立波;程志国;于海红;马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思维导图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某护理学院2011级280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选取2010级285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护理伦理学》结课考试成绩分别为(84.37±3.47)分和(80.59 ±5.51)分,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有差异(t=8.19,P<0.05).实验组82.86%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论 思维导图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无痛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的循证护理与伦理思考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无痛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190例自愿选择小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95例,分别使用常规心理护理和循证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血压、心率、完成检查时间、检查后患者清醒时间及所用麻药总量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心理反应明显重于循证组,循证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P<0.叭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能显著缓解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缩短检查时间,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作者:李雪荣;杨会;王秀莹;王丽娜;宋亚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患纠纷现状对医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通过阐述我国医患纠纷的现状、新特点及对医学生的心理影响,从改革医学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对医学生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出发给出如下建议:调整专业教育学习,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养医学生伦理素养,重视医事法制教育与建设,加强医学生持续性职前教育,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刘琼瑶;王艳;周小花;李楚娇;张良燕;罗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生殖伦理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医院生殖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伦理问题主要有:患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问题,知情告知后仍然出现多胎妊娠与减胎的伦理冲突问题,冷冻胚胎处理的伦理问题等.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护患沟通,重视隐私权的保护;严格核对制度,保证国家政策的正确落实;加强不孕不育患者的健康宣教,规范流程管理.

    作者:陈声容;王欢欢;刘颖;梁翠;卞雯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士岗位管理在老年CCU病房应用中的伦理价值分析——以陕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

    目的 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在老年CCU病房中应用的伦理价值效果观察.方法 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通过科学设立护理岗位,合理配置护士基数,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护士岗位培训,保障合同制护士权益,提高护理伦理道德水准六方面,针对老年CCU病房进行护理工作模式改革及护理管理方式改革.结果 规范了护士行为准则,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15%,护理伦理道德水准提高了20%,患者满意度提高了10%,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发生率下降了5%.结论 实施护理岗位管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李红文;柳莎莎;刘晓梅;王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标准化术前访视及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及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焦虑及术后依从性、满意度的影响,为术前标准化访视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将160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标准化访视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及术前准备,标准化访视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于术前1天进行标准化术前访视,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依从性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可比,标准化访视组患者术前焦虑及血压、心率的波动低于对照组(P<0.05),经标准化组访视的患者术后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化术前访视及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姿;梅娜;高明芳;陈亚玲;韦延强;侯娟茹;杨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用精益化管理模式优化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品质

    以跨学科研究为视角,借鉴精益化管理在其他行业的成功案例,探讨标准化及其精益化管理模式在临床研究伦理审查质量管理建设中的必要性和若干现实问题,以此优化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品质.

    作者:田晓山;黄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科研行为的信息伦理学思考

    通过对信息伦理学的分析介绍,并结合其在医学临床科研中的指导意义从医疗信息利用、临床科研实施以及成果信息推广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重视信息伦理学素养养成对医学人才的意义,重视信息伦理学在医学范畴的制度规范,积极完善科研成果管理.

    作者:鲁立;闻浩;陈琳;杨国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男性护理执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通过对来自哈尔滨、杭州和沧州3地的20名男性护理执业人员进行职业发展困境的调查.困境主要来自于社会传统观念造成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护理职业自身社会地位与工作环境现状;男护士缺乏自身职业规划.要解决男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发展困境,需要社会传统观念的改变和对护理职业认知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定位;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福利待遇;护理教育要更加侧重专业认知和职业风险评估.

    作者:徐肇雄;尹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 总结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方法 对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和2014年院方共接待的投诉例数及投诉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比较2012年和2014年投诉例数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服务规范上的投诉明显减少,而医疗水平方面的投诉无显著变化.2014年投诉总数较2012年明显下降.并且门诊管辖科室投诉比例明显下降,而病房各科室投诉例数无明显下降.结论 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的成立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瑛;王小梅;李伟;白莉平;高稳侠;王知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