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钟英;陈剑刚;吴陈艳;钱琴凤;毛明波;陈秀娣
基于医学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在融通思想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医学专业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医学服务技能实训、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起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一二三”模式,旨在将医学生培养成为“怀有一颗仁心、具有两种精神、掌握三种能力”的合格公民与仁义良医。
作者:苏玉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从儒家传统的视角,对健康长寿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进行探讨。道德是健康的价值前提之一,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保持和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只有符合道德才具有价值。
作者:谢广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镇痛镇静是危重病人治疗的必要措施。实施镇痛镇静治疗时,应当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在病人利益大化原则和生命权优先的前提下,优化镇痛镇静治疗方案,避免不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同时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加强医护协作,推行由医师制定方案并指导护士主导实施的镇痛镇静管理模式。
作者:李国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分析高校医院住院患者的特点,论述了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在校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医学伦理学考虑: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发挥梯队作用,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保健。
作者:王三合;王治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建立符合西京医院自身发展需求的医学伦理环境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平台,提高医院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法建立符合CAP认证标准的伦理审查相关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加强对临床试验相关人员及受试者培训教育;针对伦理审查平台所涉及的各部门开展内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促进持续改进;通过对西京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独立顾问、研究人员和组织机构的利益冲突管理,促进临床试验更公平、公正的进行;通过对受试者抱怨的管理,增加受试者对临床试验的信任及积极性。结果目前该院伦理审查平台运转良好,各个部门都能够根据相关制度和SOP高效的完成任务;利益冲突管理政策落实到位,能有效规避各种潜在类型的利益冲突;该院临床试验相关的医疗纠纷零发生。结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CAP认证,对促进医院建立规范的伦理审查平台及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伍晓晓;杨晓娟;刘美佑;王璐;彭莉;张颖;贾艳艳;文爱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在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中强化整体观念、坚持整体原则的依据是,在关注受试者权益的同时关注研究项目的目的、设计,是伦理委员会的职责;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本质特征;坚持整体原则,才能保障受试者安全。落实整体原则,要审查试验药物是否对“证”、审查试验药物方剂配伍的整体性、审查试验药物毒副作用的防范,要加强伦理委员会建设。
作者:张金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认知和实践,面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特殊客体,不仅需要主客关系的科学理性思维,更需要主体际性的伦理思维,尤其需要道德意识的自觉,重视德性伦理对于规范伦理的滋润。中国传统道德智慧,擅长于用你我关系的德性伦理进行换位思维,这一思想智慧,对于丰富完善规范伦理、构建现代生命伦理价值体系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周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以自由、平等、权责对等为基本内涵,还蕴涵着诚信意识的契约精神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法治观念所蕴含的人们对正义的渴望、对公平的认同、对诚信的依赖,无不源于契约当事人对公平的期待、对义务的履行、对有效合同的信守等契约精神。法治观念不仅反映了契约精神的本质要求,而且是法治观念得以实现的外化形式。因此,培育大学生的契约精神是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有效选择。而当前培育契约精神的路径主要有理论研究、环境熏陶和制度完善三种。
作者:董研林;郭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人体生物标本的利用对推动生物医学的进展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强大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处理能力给个人信息的保密带来了挑战。对于利用人体生物标本的研究,如何在确保遵循伦理原则的基础上促进研究的顺利开展,是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在修改美国联邦法规———人体研究受试者保护“通用法则”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其公布的“建议规则制定通知”提出:通过泛知情同意,强化对受试者自主权的尊重,几乎不再有免除知情同意的情况;对于研究风险仅仅涉及隐私保护,将在明确保证执行隐私法等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简化审查程序。围绕NPRM中提出的有关利用人体生物标本的研究的修改情况进行介绍,对NPRM中关于知情同意、豁免审查和排除审查的相关条款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我国伦理审查工作的启发和借鉴。
作者:刘海涛;熊宁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分析生殖医学治疗单元的伦理现状,指出了生殖医学治疗单元相关的ART技术的广泛开展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并探讨了解决伦理问题的措施:加强伦理原则和伦理委员会建设,数据信息共享,充分的知情同意,加强伦理教育。
作者:王海燕;郑鹏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人文关怀对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0例老年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院期间、出院3个月及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采用MoCA量表、ADL量表及SF-36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予以医护一体人文关怀,出院每月进行1次家访,在院期间、出院3个月及6个月采用MoCA量表,ADL量表及SF-36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组量表评分均高于在院期间的评分,且观察组患者3组量表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3组量表的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医护一体人文关怀能有效提高MCI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婉妮;闫菊娥;姚婕;徐盈;马晓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南部地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矫治和预防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陕西省南部地区742名基层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基层卫生人员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结果此研究共收集有效调查678人,陕西省南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倦怠度得分为(2.86±0.71)分,不同的年龄、工作强度、单位类型、工作对家庭影响和人事满意度,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度有显著影响。结论陕西省南部地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处于一般水平。政府及卫生机构管理部门应重点改善基层卫生机构的人事建设体系,创建个性化卫生机构制度,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健康水平。
作者:夏曼曼;张健;冯巧莹;梁珺;王明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解医科大学生的医德情况进而为医科高等院校提供医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对西安交通大学、新疆大学以及新疆医科大学大二年级及以上医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20.0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一些医科大学生从医动机较单纯,职业道德认同正确,但对医德失范行为评判存在问题,对医德认识高度不够而对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更重视,大部分医科大学生认为临床实践中教育和带教老师的榜样示范对他们医德教育有良好的教育作用。结论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育、老教授的参与带教、加强医疗法规学习、辅导员日常思想教育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氛围来制定自己的医德教育模式。
作者:师会芳;梁俊凤;李俊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今中医伦理研究理应担当责任,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探析传统文化之伦理大道,关照现实,与时俱进,完善社群。为此可开拓以下路径:第一,关照现实,梳理中医伦理,建构现代语境下的中医伦理体系。第二,问题牵引,加强中医伦理实践研究,使其经世致用,走向亲民。第三,守好中医药类高校的阵地,切实推进中医伦理世代传承。
作者:陈思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护理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为培养护理学生职业规划提供新的视角与合理建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和职业成熟度问卷对759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层次护理学生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总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护理学生的社会支持得分低于本专科护理学生。整体而言,本科和大专护理学生的职业成熟度高于中专护理学生,不同学历护理学生职业成熟度在条件评估、个人调适、价值观念、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维度上也存在差异(P<0.05)。社会支持与职业成熟度各因子间在多数维度上具有相关性。结论社会支持对护理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职业成熟度教育,为护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何开莲;何剑;程振晓;龙霖;邓力;李泉清;赵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对用当前医学知识无法解释,患者常常自我感觉各种不确定身体不适感的症状统称MUPS,目前常常将其视为心理、精神疾病对待。从MUPS的概念和对临床诊疗的影响入手,在病因学分析及系统评估基础上,从应对措施、患者管理、医疗实践及医学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汪涛;徐慧敏;王佳;陶锡鹏;王毅超;胡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及医患关系的媒体舆情对临床医学生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泰安市某医学院临床医学实习生及在校生和非临床专业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将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较于非临床学生,临床医学生关注医疗报道(χ2=11.902,P=0.003),有更多的临床医学生认为媒体舆情加剧了医患矛盾,造成负面消极的影响(χ2=13.459,P=0.036);无论是否为临床专业,医学生普遍认为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χ2=0.180,P=0.914)、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多倾向于对患者有利(χ2=11.154,P=0.084);临床实习生比在校生更后悔学习临床专业( Z=-2.573,P=0.010)。结论目前的医患媒体舆情对临床医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且临床实习生比在校生表现的更加悲观。应调整媒体在医患关系中的导向作用,为临床医学生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邵一鸣;孙玉盼;宋静;杨树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应从激发医学生的人之常情开始,使他们对患者产生同情为核心的良心感。但医学生面临医患矛盾增多状况时,易对常情产生怀疑,应引导其理解道德情感在医生职业活动中的必要性,让他们以对患者的责任感做出坚持待患有情的选择。在此之上,通过做人有情及做事合情理两方面教育相结合,让医学生逐步将以情待患当作自身作为未来医者的义务性情感,实现人之常情到医之常情的转变。
作者:莫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有诸多表见环节,具体涉及:医学礼仪、医患双方心理防御墙、早期干预患者情绪、医德与病德、“不伤害原则”、缓和医疗、医生美德等方面,对这些环节做了具体分析。
作者:孙永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医疗服务技术至上、医患关系信任危机、医疗行业拜金主义,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医疗机构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医患关系处于不甚和谐的状态。因此,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刻不容缓。针对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赵菁;陈清江;李中琳;苟建军;何飞;滑少华;黄峥;谢滢滢;金歌;庄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