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糖尿病患者重度压疮护理体会

张小芸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糖尿病患者, 重度, 压疮, 护理, 糖尿病性,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继发感染, 血液循环障碍, 血糖值, 尾骶部, 胫骨结节牵引, 腰硬联合麻, 心理和生理, 合并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治疗, 诊断, 愈合, 营养不良
摘要: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疡、坏死。压疮是临床护理的常见病之一,一旦发生,愈合较慢,并容易继发感染,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伤害。长期卧床、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2012年8月14日~9月5日成功护理治愈了一例尾骶部及右髂部芋度压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缘于2012年8月8日约16:00时出现呼之不应,急诊入院,入院诊断:①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于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酮症糖尿病性大泡(血糖值:38 mmol/L);脑积水;骨质疏松症;压疮。经内分泌科治疗后于2012年8月14日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转入我科,查体: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血糖值:14.5 mmol/L,尾骶部可见7 cm×6cm及3cm×3cm芋度压疮,右侧髂部可见6cm×5cm芋度压疮,肉芽组织新鲜,触之渗血,渗液多。左下肢行胫骨结节牵引。入科时根据Braden压疮评估法,评估后分值为9分,护理诊断为芋期压疮,并存在压疮加重和继发感染的危险,于8月20日在腰硬联合麻下行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过22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病情好转,压疮愈合出院。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时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13年8月12日收治的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接受IABP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具体的护理措施。结果依据患者的术后的护理需要和球囊反搏术特点,于围术期内对患者分别采取了合理的心理护理、术后引流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等等。通过采取较为全面的护理措施,患者顺利康复。结论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时,围术期内应针对性地对患者的心理、术后感染等方面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作者:路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教学实践中南亚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差异的初步探讨-以人体寄生虫学为例

    人体寄生虫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学科,本学科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对于南亚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活动有诸多不同。结合两类学生的教学实践,探讨不同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异同,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李倩;李海龙;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血管内科医师冠脉介入诊疗培训方法初探

    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己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但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作为一项有创的诊疗技术,具有一定的医疗风险。心血管专科医师的介入诊疗技术培训规程亟需完善。通过规范化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使心血管专科医师熟练掌握冠脉介入诊疗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心血管医师介入培训实践,探讨如提高临床心血管介入医师的手术操作技能。

    作者:谢玉霞;武刚;乔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眼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对策

    目的提高眼科护理人员对眼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分析眼科住院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眼科护理安全防范对策,使眼科护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通过对眼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提高眼科护理安全性的办法,有效地降低眼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

    作者:曹艳杰;陈辉;杨旭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谈麻醉机的应用管理

    麻醉机是医院各种手术及急救中必须的一种医疗设备,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以及临床麻醉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麻醉机的应用管理水平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作者:刘清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AR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其中约20%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因包括胆道结石、酒精、高脂血症、特发性、高钙血症、药物、肿瘤、解剖异常等。目前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及内镜下治疗在临床应用广泛,相关研究也逐步深入,大大降低了SAP的病死率和手术率。本文就ARP的常见病因、目前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冯勇(综述);黎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乳腺癌与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受体的关系研究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尽管其发病机制复杂,但激素与受体激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而影响激素如何激活或者抑制受体的转录和活性,是肿瘤机制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研究发现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和T1基因表达,调节乳腺上皮细胞细胞周期的进程进而降低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1]。甲状腺激素可能通过允许作用对雌激素等产生影响[2]。Dinda等研究T47-D细胞系(表达较多雌激素受体)发现,T3影响其生长及增殖周期,提升 p53基因水平,促进 pRb蛋白磷酸化,且过程与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交叉调节T47-D细的分化与增殖。有学者研究T3和雌二醇(E2)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T47-D)作用时发现,ER 拮抗剂抑制-tamoxifen抑制T3和 E2依赖的细胞增殖作用,T3协同增强E2对T47-D细胞株的增殖作用,还促进雌激素-雌激素受体所介导的基因表达,但这种效果较 E2作用较轻,这些研究证明T3协同E2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还增强 E2的促细胞分裂作用[3]。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与酵母菌 vps23基因同源的哺乳动物基因),负责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囊泡的运输、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在乳腺癌、甲状腺癌组织[4]中均存在过表达。TSG101的上游调控元件存在甲状腺转录因子2(TIF-2)和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位点,在转化原发性肿瘤细胞中,甲状腺激素可能差异参与对TSG101启动子活性的差异性调节过程,进一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5],这些提示乳腺癌的发展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但是甲状腺激素对乳腺癌产生影响的途经尚不十分清楚,且乳腺癌组织中是否有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表达尚无较为明确的报道,但有研究对70例散发乳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R)表达和突变情况进行研究,未发现乳腺癌组织中TR的表达,但在一些病例中,如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继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 RNA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发现 TRα和TRβ基因表达情况发生了特异性的改变[6],因此可以认为甲状腺受体的变化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董威;窦拉加;张成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脑血管意外是临床中常见症状,也是造成死亡的重大原因,而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增加手术的危险率。如何有效的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引起的器官功能损害,并促进其恢复是临床医师们关注的重点。随着临床中人们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丙泊酚的认识,本探究重点分析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中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奠定基础。

    作者:吉鸿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异位妊娠误服药物流产药1例分析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EP)误行药流的原因、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笔者选取2008年6月收治的1例EP病例误服药物流产病例。分析总结其误行药流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结果该病例诊断为左侧输卵管妊娠(不全流产性)。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术后第7d,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广大妇女的医疗卫生知识,提高药流管理,规范妊娠诊治流程,是减少EP患者误行药流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海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在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护理技术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角色扮演、模型仿真练习、个别演示等教学方法,让护生在护理技术实训的同时,在操作前、中、后3个环节加强练习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护生沟通意识,培养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作者:李雪花;杨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谈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认识与治疗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早期的两型,在年轻人中更为多见。随着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生活学习压力的增大,其发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低龄化趋势。纵观近年来的不同文献报道和专科著作,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中西医学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均有所进展,分别在微观领域和宏观辨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徐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微透析技术在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一项新兴技术,该项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中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并有广阔得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内陆地区高压氧抢救肺气压伤1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姓名:梁某,性别:男,年龄:37岁,职业:潜水员;10 h前,患者潜水中因呼吸器出现故障,迅速闭气上浮,8h前出现胸部疼痛,深呼吸时加重,呼吸浅快,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不伴意识障碍及肢体运动受限。PE:Bp120/70 mmHg,神志清楚,自动体位,对答切题,双瞳等大等园,直径0.25 cm,双肺可闻及散在湿鸣,心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正常。治疗第一程结束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咯血减轻,出舱后生命体征平稳,自述稍感全身乏力,咯血明显减轻。建议其到有潜水减压舱的单位行进一步治疗。

    作者:陈劲松;李峰;何志秀;周燕;王朝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EBUS-TBNA并发症的分析

    EBUS-TBNA即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是近年来临床研发的用于胸部及多种疾病检查的新技术[1],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肺癌淋巴分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推荐为肺癌诊断的有效手段。且有研究证实,EBUS-TBNA较外科纵隔镜有显著的优势,其临床价值已得到临床医患的认可,但其并发症较高成为其推广的障碍[2]。目前在国内有关EBUS-TBNA的研究和应用较少,因此对EBUS-TBNA并发症的研究,对检查的效果、安全性、患者依从性具有重要价值。我处对国内外EBUS-TBNA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孙乙曾;吴庆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先天性食道闭锁的诊治进展

    先天性食道闭锁(esophageal atresia EA)是新生儿期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中约占7.2%[1],其发病率在成活新生儿中约为1:3000~4500[2]。70年来该疾病的诊治有巨大进步。

    作者:李彦强;王红;陈嘉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降钙素原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

    降钙素元(PCT)是分子量13KD的一种糖蛋白,由甲状旁腺C细胞分泌,合成降钙素(CT),参与血钙调节。在1975年由Maya等发现其炎性因子特性,到1993年,Assicot等发现了血清PCT水平的增高与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密切相关。PCT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抗生素治疗启动和疗效观察、疾病转归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彭国琴(综述);许颖(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复制蛋白A与肝癌DNA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制蛋白A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修复的热点之一。RPA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单链结合蛋白,包含RPA1,RPA2和RPA3三个亚单位。RPA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A复制时,RPA具有解链、结合单链模板并维持DNA连续复制的功能;DNA损伤时,RPA与具有染色体结构维持、保护、修复功能的蛋白质聚集在DNA损伤位点,共同完成对DNA损伤的检测并进行修复。因此RPA对于细胞调控DNA修复过程至关重要。目前肝癌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发生与DNA的损伤积累密切相关。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B1,亚硝胺等,这些诱因不仅能够引起肝细胞DNA的损伤,而且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损伤修复系统,使DNA修复障碍,从而导致肝癌的发生。本文就RPA在DNA损伤修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肝癌DNA损伤修复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小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图像引导放疗(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是继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之后,又一新的放疗技术,分析宫颈癌放疗中影响靶区精确性的主要因素、IGRT主要技术方式及其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林浩;吴丽丽;陈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内科护理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应用

    目的对内科护理教学中角色扮演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对内科护理进行教学时,设置两个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实验组对角色扮演法进行运用,然后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学生中,实验组的期末成绩比对照组要好,两组之间<0.01有显著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部分的学生对角色扮演法的使用比较支持。结论利用角色扮演法可以一定程度的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伍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虽然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及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不令人满意,其导致的致残率、病死率仍然很高。高尿酸血症是尿酸合成增加和或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不仅是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尿路结石和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重要生化基础,而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有着密切联系。现就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