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万雪莉;尹清

关键词:卒中, 偏瘫, 物理治疗技术, 脑卒中, 康复治疗, 神经发育治疗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神经发育治疗技术(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例因脑卒中而出现偏瘫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Bobath技术进行康复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等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bath技术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通过促进功能恢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胰腺炎与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A/G多态性风险关联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_α)基因308A/G多态性与慢性胰腺炎(CP)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系统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等。对CP患病风险与TNF_α基因308A/G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处理后,使用比数比(OR)以及95%可信区间(95%CI)对其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检索到可能相关的研究798项,通过阅读标题、摘要以及全文,后有8项相关研究进入后的meta分析,包括CP患者659例和对照者742例。终,把所有的研究纳入到meta分析后,并没有发现TNF_α基因308A/G多态性与CP之间的关联(A vs. G:OR=1.14,95%CI=0.93~1.40,P=0.21;AA vs. AG+GG:OR=1.63,95%CI=0.99~2.67,P=0.24;AA vs. GG:OR=1.55,95%CI=0.98~2.45,P=0.56;AA+AG vs. GG:OR=1.03,95%CI=0.81~1.32,P=0.76)。除此之外,在对种族进行亚组分析时,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结论 meta分析显示,CP与TNF_α基因308A/G多态性之间没有关联性。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以及部分研究选择偏倚因素的存在,对结论的解释理解要慎重。

    作者:曾鹏飞;郭鹏;冯春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多奈哌齐联合音乐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音乐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AD)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早期AD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单用多奈哌齐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音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总分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总分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两组注意力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CAG量表中抑郁、焦虑、不合作、易激惹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可以缓解AD的进展,多奈哌齐联合音乐治疗在改善患者的情绪、注意力方面疗效明显。

    作者:尹洪海;赵志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苦参碱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横纹肌肉瘤(RMS)RD细胞ERK通路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含细胞无药物)及3个药物干预组(分别为U012610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和U012610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44/p42MAPK(ERK1/2)及Phospho_p44/p42MAPK (p_ERK1/2)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_PCR)方法检测erk mRNA的表达。后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RK1/2、p_ERK1/2的表达,对照组(U012610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及U012610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的灰度值分别为:2.84±0.03、2.64±0.03、2.14±0.01、2.10±0.02及1.76±0.15、1.37±0.19、1.21±0.24、1.19±0.22。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1.0 mg/mL组及苦参碱与U0126共同作用组对ERK1/2、p_ERK1/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_PCR方法检测erk mRNA的表达,对照组(U012610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及U012610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的灰度比值分别为0.59±0.04、0.57±0.04、0.25±0.02和0.18±0.01,苦参碱1.0 mg/mL组及苦参碱与U0126共同作用组erk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在体外环境下作用RMS_RD细胞,可抑制erk mRNA的表达及ERK1/2蛋白磷酸化的活性。

    作者:阮梦然;薛天阳;薛洁;卢立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门急诊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门急诊静脉输液反应的可能原因,探讨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41例门急诊静脉输液反应的患者特征、季节分布和药物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中药时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输注西药,加药组数越多、输液量越大,输液反应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输液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7~9月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和输注速度控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加强对重点患者的静脉滴注观察,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玉霞;崔海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高压输变电网对周围居民神经系统影响的跟踪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高压输电线电磁场暴露对人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居住环境距离电网大于100 m)和观察组(居住环境距离电网小于20 m)。通过现场电磁场检测、问卷调查、脑电图检查等研究电磁场对人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2010年和2013年观察组发生头痛、头晕、易疲劳等表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013年疲劳发生率较2010年明显升高;脑电图检查结果中,观察组2013年可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013年可疑率较2010年明显升高。结论距离暴露电磁场可能与头痛头晕、脑电图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升高有关。

    作者:朱永平;陈浪;尹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后发现和处理的及时性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LC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平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黄疸、胆漏发现及处理更及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护理效果。结论 LC患者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围术期生理、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术后出现黄疸、胆漏并发症能够及时发现,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高了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何景华;楼敏;江文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PBL教学法联合LBL教学法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心脏外科临床实习的6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各20人,分别采用LBL联合PBL教学法(LBL联合PBL组)、单纯LBL教学法(LBL组)和单纯PBL教学法(PBL组)进行临床实习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三组实习生的出科成绩及实习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教学结束的考核中,LBL 联合PBL 组实习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为(92.5±3.3)分,显著优于 LBL 组[(87.6±4.1)分]和 PBL 组[(88.2±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BL 组和PBL 组实习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结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LBL联合PBL组(96.7%)和PBL组(93.3%)实习生的平均教学满意度[96.7%,93.3%]显著高于LBL组(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L联合PBL教学法在心脏外科实习带教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现实意义。

    作者:葛圣林;冯俊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论文前言的撰写方法

    论文前言(亦称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要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介绍论文的写作目的、范围和相关领域研究概况,说明目前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引出本文主题,给读者以引导。可简述本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及前景,但切忌写成讨论、综述和回顾,一般要求在200个汉字以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

    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实验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较低参与少等诸多问题,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等与社会需要存在差距。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课和理论课的顺序以及改革授课方式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

    作者:秦玉;张乾勇;朱俊东;糜漫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及分析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采用改进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的98例肝癌患者,术后进行密切观察,随访3年,记录患者的疗效、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结果98例患者的168个肝癌结节中,153个结节完全消融(91.07%),且多次消融后完全消融率[91.07%(153/168)]显著高于第1次[66.67%(112/168)]和第2次[76.79%(129/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36个已完全消融的结节出现了复发[23.53%(36/153)];24个结节出现远处转移[16.69%(24/153)];术后3年的生存率[37.76%(37/98)]较术后1年[90.82%(89/98)]、2年[66.33%(65/98)]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术应用于小结节型肝癌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而对于巨块型肝癌在进行消融术前,先行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以及注意消融顺序,则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作者:姜亚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应用灰色数列模型预测南京市尘肺病发病危险度

    目的:预测南京市未来数年尘肺病发病危险度,评价南京市的尘肺治理效果,为工伤保险提供数据上的支持。方法选取南京市1995~2009年15年间的尘肺病检出资料作为一个数列,根据其检出例数做出预测模型,应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预测南京市尘肺病发病危险度。结果南京市2010~2014年尘肺发病估计例数分别为34、29、26、23、19例。结论应用灰色预测模型来预测南京地区的尘肺发病情况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作者:史善富;魏春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某院门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急诊处方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该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的门诊处方4216张,从中选取含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在1087张抗生素处方中,单用923张,占84.91%,2种或2种以上联合用药164张,占15.09%;其中,使用多的科室为儿科,合计抗生素处方265张,占总抗生素处方的24.38%;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多的为急诊科,抗生素联合用药处方53张,占急诊科抗生素处方的25.00%(53/212);给药途径以口服多,占总处方的50.23%(546/1087);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共计149张,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有使用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分别占不合理抗生素处方的60.40%(90/149)、15.44%(23/149)、12.75%(19/149)、4.70%(7/149)。结论在选用抗生素时,应结合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患者自身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因抗生素滥用而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实现抗生素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应用。

    作者:杨忠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高校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为了广大师生的健康,有效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对江苏省宿迁学院医疗中心现有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根据《高校医疗机构管理规范与工作规程》,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各项医疗操作流程。通过对中心工作进行规范管理,2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修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子痫抽搐控制及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子痫发作的特点,控制抽搐方法及终止妊娠时机与方式,降低母婴风险。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子痫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痫患者给予硫酸镁及安定治疗效果较好,23例抽搐控制,2例再次抽搐加用冬眠合剂后控制。产前子痫20例,产时子痫2例,产后子痫3例。产前产时患者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15例,1例治疗好转后继续待产,1例引产。双胎2例,死产2例新生儿窒息13例。结论正确处理子痫患者及抽搐控制后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子痫患者母婴的预后。做好孕期保健,尽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干预,均可减少子痫发生。

    作者:刘利;石恒;娄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Gαq蛋白和T淋巴细胞稳态增殖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异源三聚体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中扮演重要角色,介导信号从细胞表面传递到细胞内部[1]。哺乳动物细胞中1000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信号传导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应答都是G蛋白共同功能[2-3]。根据α亚基单位的不同,G蛋白可分为4个亚家族:Gs、Gi/o、Gq/11和G12/13。大多数的α亚基高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Gαq属于Gq/11中的成员之一,其功能单位由Gnaq基因编码,在细胞中表达广泛,并且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4]。近的研究表明,Gαq基因敲除小鼠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使小鼠出现炎性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与健康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A患者的Gαq表达明显较健康人低,故Gαq的低表达可能与RA疾病活动密切相关[5]。这些研究均表明,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Gαq扮演了关键角色,T淋巴细胞稳态增殖在自身免疫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6]。本文就G蛋白与T淋巴细胞稳态增殖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及Gαq对T淋巴细胞稳态增殖的调控作一综述。

    作者:蒋文捷(综述);何成松;张玉高(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浆NT_proBNP检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_proBNP)水平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盒48 h内对患者NT_proBNP 水平进行测定,根据患者血浆NT_proBNP 水平进行分组,≥300 pg/mL 为观察组,<300 pg/mL 为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NT_proBNP平均水平、住院时间、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浆NT_proBNP平均水平[(698.20±384.50)pg/mL]高于对照组(48.45±25.26)pg/mL,住院时间[(18.27±6.73)d]长于对照组[(15.52±5.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15/40),高于对照组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_proBNP平均水平小于15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0.87%(5/46),NT_proBNP平均水平为1500~3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7.37%(9/19),NT_proBNP平均水平大于3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73.33%(11/13)。结论 NT_proBNP的血浆水平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因素。

    作者:韦信锋;陆爱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蛇咬伤患儿15例的治疗及护理

    西南地区是蛇咬伤的高发区。近年来,随着儿童蛇咬伤发病率增高,且由于儿童心理、生理等特点,被咬伤后更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儿童已成为蛇咬伤中特别需要重视的人群。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该科2013年1~10月收治的15例蛇咬伤患儿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包括受伤早期伤口消毒、患肢制动、清创排毒、及早使用蛇毒血清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发症的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防护知识宣教等,总结蛇咬伤患儿的救治方法与护理经验。同时也得出及时、正确、规范的治疗及护理是蛇咬伤患儿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茂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状况,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更好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诊治的4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贫血率、反复出血率及患者对护理的青睐率等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贫血率及反复出血率[(8.6±2.1)d、27.6%、10.0%]均明显高于观察组[(5.3±1.7)d、17.9%、0],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青睐率(10.0%)显著低于观察组(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手段更利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术后康复,是较为有效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万婷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临床路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1±1.5)d]、平均住院费用(5623±2.1元)、脑梗死发生率(12%)较对照组[(10.2±5.4)d、(6541±2.6)元、32%]明显下降,而满意度(98%)较对照组(92%)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对TIA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标准化的诊疗过程中对TIA患者临床治疗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可提高诊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科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258例(390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9例(348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明显异常;156例(279眼)白内障患者存在相关并发症;白内障的类型以老年性白内障居多[224例(330眼)],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12例(15眼)];患者的平均眼轴长度为(26.0±5.0)mm,平均晶体厚度为(5.6±1.5)mm,平均玻璃体腔长度在(15.9±2.5)mm,与正常成人数值对照有明显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李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