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刘群方

关键词:髋骨骨折, 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髋骨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针对护理在髋骨骨折治疗中的积极意义展开讨论,以寻求髋骨骨折治疗康复的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某院某院2013年1月~12月的收治髋部骨折患者50例,对其治疗方式及护理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结果50例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无1例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度很高。结论髋骨骨折的治疗要与临床护理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保全患者生命,使患者重拾生活的信息和幸福感。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1例肠造口术后多种并发症患者的护理

    虽然肠造口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是肠造口的存在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又使患者陷入烦恼之中。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将会出现造口坏死、回缩、出血以及造口周围皮肤溃疡等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1]。2014年2月我科1例肠造口术后出现造口回缩、造口肠黏膜与皮肤分离、粪水性皮炎多种并发症并存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莲;黄小梅;方琴;刘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点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技术健康教育已在社区护理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是通过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首先概述了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了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方式与方法,后重点分析了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点。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再住院率,为减少CHF患者反复入院提供资料。方法选取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率、心功能、生活质量在干预前后的变化以及干预期间再住院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护理干预组遵医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x2=4.523,﹤0.05);护理干预组的6min步行距离长于常规护理组(﹤0.01);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干预期间再次住院率护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x2=4.052,﹤0.05)。结论对CHF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遵医率,使心功能得到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病情稳定,从而减少再住院率。

    作者:罗学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疱摘除术改善巨型肺大疱患者的肺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大疱摘除术改善巨型肺大疱患者肺功能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巨型肺大疱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肺大疱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肺功能(以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为准)、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为(1020±1)ml,明显小于术后的(1260±2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患者术前检测血氧饱和度平均约(91.2±1.6)%,明显小于术后检测血氧饱和度(96.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大疱摘除术治疗巨型肺大疱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氧饱和情况,临床治愈率高,术后症状改善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的借鉴和应用。

    作者:徐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例成人斯蒂尔病并激素治疗相关性糖尿病的护理

    成人斯蒂尔病即平常说的变异性亚败血症,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体温多高于39℃,关节炎、咽痛、肌痛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腹痛、胸痛、肝肿大、胸膜炎、心包炎肺炎等但并非发病时所有症状全部表现可能在病程中需数月以至数年才能表现更充分,也可能始终未全部表现,我科于6月份收治1例成人斯蒂尔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向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超声科进行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9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良性结节包括34个结节性甲状腺肿,22个甲状腺腺瘤;恶性结节包括15个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3个滤泡状癌,3个髓样癌,2个未分化癌。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结节在数目、形态、边界、血流分型、有无声晕、微小钙化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对比,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鉴别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从微小钙化、血流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进行诊断。

    作者:苏桂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综合治疗克雷氏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究中医综合治疗Col es(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132例克雷氏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得,中医综合治疗粉碎性骨折的总有效率为71.43%、桡骨远端骨折为88.14%、桡骨远端合并尺骨茎突撒脱骨折为95.56%,不同类型的骨折之间的治疗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综合治疗克雷氏骨折的总有效率为89.9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克雷氏骨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小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行动导向教学中通过病例实施启发式教学提升民族地区高职医学教育质量的探究

    目的:探究在行动导向教学中通过病例实施启发式教学对民族地区高职医学教育质量提升效果。方法选取我系临床大专12级全体学生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和转研组,比较组间对相同病例的分析处理能力及综合素质变化。结果实验组与转研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1);实验组与转研组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中通过病例实施启发式教学,对培育学生自导式学习、探究、思考和意义建构能力的提升,在高职医学教育中具有其肥沃的土地和强大的教育生命力。

    作者:杨彩鸾;李树禄;尹勤芳;吴婷;李小松;黄德玉;肖芳梅;唐春丽;何丽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11月收治的49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以来收治的49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实施全程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

    胫腓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类型骨折临床治疗上主要通过骨折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复位后加外固定支架固定等进行治疗。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是利用生物学原理以达到骨折断端复位及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治疗技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于治疗小腿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术后患者可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以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在临床应用中,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护理不当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现将我科2013年8月~2014年8月共125例小腿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费明爱;方松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脏肿瘤32例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行常规扫查法检查,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特点及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脏肿瘤32例,手术病理证实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肿瘤能做出准确的诊断,是该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电子医嘱对护理工作模式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我院推广电子医嘱之后,护理处理医嘱的基本过程,总结了电子医嘱系统对护理工作模式改变的影响,指出电子医嘱系统的推广使用显著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安全,有效促进医患和谐,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朱晓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现状和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

    目的:分析口腔医疗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切断交叉感染的途径。方法完善口腔医院(科)医院感染与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改进处置设施、加强环节控制与监督治理机制的落实。结果通过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彻底改变口腔医院(科)医疗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医疗废弃物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结论有效地防止口腔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传播疾病,控制口腔医院的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汪延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采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后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联合用药;对照组30例,采用胺碘酮单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平均转复时间为(172.7±20.4)h,对照组为(204.6±20.4)h;实验组的转复率为76.7%,对照组为46.7%,;实验组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26.7%;实验组在转复率、转复时间、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左心房内径、舒张和收缩末期面积、舒张和收缩末期容量均明显减少,射血分数增加,左心房各项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缩短转复时间,提高转复率,降低复发率,改善左心室功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伟;李俊;陶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孤残儿童脑积水头部皮肤破溃1例护理体会

    脑积水是孤残儿童的常见疾病,由于脑积水患儿头围增大,头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差,头部皮肤容易发生破溃,因此护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早日康复的关键步骤。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巧,而且要及时给予患儿安抚、及时有效的与患儿家属沟通,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使患儿得到好的治疗,促进皮肤破溃早日康复,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汪耀黎;吕红芳;唐凯;陆雅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科患者疼痛方面的护理

    目的:研究骨科患者疼痛的状态及治疗,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能够在较舒适环境下早日康复。方法对某院2012年收治的100例骨科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总结骨科护理的有效护理途径及经验。结果通过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等,可有效减轻骨科患者的疾病痛苦,提升了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确保了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骨科患者疼痛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很有帮助。

    作者:万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乳酸钠林格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乳酸钠林格液和生理盐水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限制性复苏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生理盐水液限制性液体复苏(NS限制组)组(50例),乳酸钠林格液限制性液体复苏(LR限制组)组(50例),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PH值、血乳酸、血清Cl-含量,复苏后输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苏前两组间HGB、PLT、PT、PH值、血乳酸、血清Cl-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复苏后,LR限制组的HGB、PLT、PH值、血乳酸均较NS限制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复苏后,LR限制组的输液量、PT、血清Cl-值均较NS限制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生理盐水液相比乳酸钠林格液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可以预防发生高氯性酸中毒及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乳酸钠林格液更适于早期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

    作者:庞建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截肢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截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3例不同原因截肢的患者心理护理经验。结果早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截肢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更好的接受现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恢复社会功能。

    作者:吕明英;赵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无痛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93例手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护理组156例和对照组13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护理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无痛护理用于手术室患者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生命特征的异常波动,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素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护理特点及应用价值,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72例糖尿病患者,将7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试验组患者通过应用诺和锐笔芯装于福尼亚胰岛素泵中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并配合心理疏导、动态血糖监测等综合护理及资料收集。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法并收集资料。结果7d后72例糖尿病患者血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试验组30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2例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低血糖发生次数较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照组19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7例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低血糖发生次数较多。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胰岛素泵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佳手段,熟练正确掌握胰岛素泵使用,加强临床观察,动态血糖监测及相关知识宣教等综合护理,可减轻患者病痛,简化治疗疗程。

    作者:王逗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