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16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

杨艳芳;胡晓琴;梁小波;李佩珍

关键词:p16, 结直肠癌,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p16基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12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0.8% (49/120).p16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型有关,随着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也随之下降(趋势x2=5.463,P=0.021);p16蛋白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大体分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p16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5年预后有关,p16蛋白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x2=4.524,P=0.033).结论 p16基因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预后指标.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供应室在控制医院外科感染率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在控制医院外科感染中,应用集中式、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2008年以前中心供应室采取相对陈旧的供应模式,2009年1月份开始实行集中式、规范化的中心供应室的管理模式,按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整体改建消毒供应中心,明确各部分职能,强化管理,规范流程.结果 集中式、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保证消毒、清洁、灭菌的彻底,保证消毒质量.结论 集中式、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能够减少污染,简化流程,实现物品零缺陷,降低医院外科感染,更利于中心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作者:李秀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对护生自我效能感、职业态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估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对护生自我效能感、职业态度的影响,为促进高等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级和2008级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2007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法,2008级学生为试验组采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分别测量两组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态度.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得分为(91.34±14.31)分,学习能力效能感和学习行为效能感分别为(44.78±14.32)分和(42.26±12.83)分,职业态度差异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能够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护理操作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且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爱玉;游睿芳;昌毓穗;陈文芳;朱水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青年妇女患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妇女患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特点,并与100例35岁以上的对照组宫颈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HPV感染史、初次性交≤20岁及避孕药使用史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2、5.83、5.24,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中Ⅰb+Ⅱa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Ⅱb的患者则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P<0.05).研究组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P<0.05).研究组患者中腺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P<0.05).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 0.05).研究组患者中深间质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6,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5年以上的随访,研究组临床早期患者(Ⅰa~Ⅱa)和晚期患者(≥Ⅱb)的5年生存率、2年内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1、9.72、5.63、4.57,P<0.05).通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发现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时影响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因素(P<0.05),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HPV感染则不是影响因素(P>0.05).结论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早、病理恶性程度低、瘤体大、腺癌比例高及易转移浸润的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术后病理因素.35岁以下宫颈癌预后较差,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 提高诊断率,了解术中冰冻病理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接受治疗的9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机械抽样将其中54例分为甲醛组,采取甲醛固定;44例分为混合组,采取混合液固定.结果 本组98例患者,4例因冰冻制片不成功而延迟诊断.制片成功的94例冰冻病例组,错误诊断率为7.4%,以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石蜡病理组对照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显示,甲醛组误诊率(11.1%)比混合组误诊率(2.3%)显著高(P<0.05).结论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时的指导有肯定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常见误诊原因有取材限制、病变复杂化及冰冻切片技术因素等,临床中应加强上述环节,提高诊断率.

    作者:冯强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40例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引流管在几种常见的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某院普外科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运用卡方检验(x2检验)对上述3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胆囊切除患者组:观察组无1例出现腹痛、腹胀、发热以及肩痛等不良症状,对照组有2例出现上腹痛,2例出现肩痛及发热症状,经B超证实胆囊窝区出现少量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肝移植术患者组:观察组术前有5例患者出现大出血症状,3例并发膈下积液,放置腹腔引流管后的7d之内,症状治愈率达到100%.对照组在术前有6例出现大出血症状,4例并发膈下积液,经过常规的止血等方面的治疗,7d内治愈率分别为66.7%和50%.(3)肠瘘患者组:观察组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之后,自愈率达到72.7% (8/11),剩下3例因瘘口不能自愈而行肠瘘确定性手术治疗后治愈.对照组一次性自愈率仅为54.5%(6/11).结论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治疗普外科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应该在普外科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董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给予0.15PNA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评价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显著下降,BI指数评分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42.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尿激肽原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脑梗死所致脑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周建;聂玉光;路朝勋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在自变量筛选中的应用

    自变量筛选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与传统的逐步回归筛选法的比较,介绍了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在自变量筛选中的实际应用.

    作者:张政;冯国双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经腹壁下动脉置管灌注治疗盆腔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通过腹壁下动脉置管将化疗药物灌注入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将2010年2月~2011年12月在某科治疗的48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灌注组和非灌注组两组,其中灌注组采用腹壁下动脉置管灌注化疗方式治疗,非灌注组采取普通动脉化疗方式治疗,比较两种不同化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和血清中CA125变化情况.结果 近期疗效灌注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非灌注组的79.16%,P< 0.05;灌注组并发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热的发生情况和近期复发率均显著低于非灌注组,P< 0.05;治疗后灌注组CA125水平下降超过50%,共占55.56%,显著高于非灌注组的29.41%,P<0.05.结论 经腹壁下动脉置管灌注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推广价值.

    作者:曾筱江;刘丽华;陈焕镇;陈志辰;邓小满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海南省2001~2010年婴儿死亡率及死因研究

    目的 了解2001~2010年海南省婴儿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1~2010年监测点儿童死亡资料,计算城乡婴儿死亡率及婴儿死因别死亡率.结果 2010年海南省全省、城市、农村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3.30‰、4.19‰和15.00‰,较2001年(27.30‰、8.61‰和30.37‰)分别下降了51.28%、51.34%、50.61%,;2001~2010年海南省婴儿的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先天异常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结论 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重点地区是农村,特别应注意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造成的死亡.

    作者:黄燕;张雅琴;汤成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安徽省普通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安徽省医学院校本科生网络成瘾现状,探讨影响医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方法 以蚌埠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两所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作为研究现场,对研究对象进行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的网络成瘾率为8.7%.网络成瘾组学生上网动机以娱乐为主,如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听歌曲、寻求刺激、聊天;未成瘾组上网动机以学习为主,如查找数据、收发电子邮件.性别、月均生活费、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应对方式与医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生正处在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是其提高应对能力的重要心理资源.因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尤其是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干预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齐玉龙;梅翠竹;高恒;张静;薛芳;李军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两组患者各60例均采用常规TP方案化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可提高化疗的整体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师应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深入探讨更好的用药办法.

    作者:吕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CT血管成像和TCD在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64排CT动脉血管成像(CTA)对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的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患者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和CTA检查大脑中动脉,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比较其对大脑中动脉诊断的准确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TCD与CTA对诊断M1段狭窄无显著性,对于诊断M2段狭窄具有显著性.结论 CTA诊断M2段狡窄优于TCD.

    作者:吴海荣;苏庆杰;蔡毅;陈聪;曾超胜;吴映曼;龙发青;李鹏翔;周经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河南省2003~2010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方法 下载200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河南省猩红热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0年河南省猩红热发病5 047例.2007年发病率高为0.90/10万,2003年发病率低为0.31/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发病主要集中在1~10岁年龄段,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分别占37.64%和38.74%.结论 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应加强小学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防止暴发流行.

    作者:郭小芳;刘颖;何景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左卡尼丁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卡尼丁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6例对照组患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点左卡尼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血脂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66.1%(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E/A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丁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有效调节血脂.

    作者:李菲;刘英春;邓文;范觉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分娩方式及年龄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和自愿剖宫产对不同年龄段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产期心理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间妇产科产妇2 810名,大龄产妇(大于30岁)1 050人,其中自愿剖宫产780人,自然分娩270人.适龄产妇1 760人(22~30岁间),自愿剖宫产890人,自然分娩890人.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两组产妇产后42 d进行抑郁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产后1个月内自然分娩组抑郁症发生率为20.7%,剖宫产组抑郁症发生率为20.6%,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龄产妇抑郁症发病率为24.8%,适龄产妇为1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龄产妇更易于产生忧郁情绪,在围生期应该加强心理疏通及护理.

    作者:孙玉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正确诊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对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的966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 在分离的966株病原菌中,共有49个种类,其中革兰阴性菌675株占69.9%、革兰阳性菌183株占18.9%、真菌108株占11.2%;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属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分离数在前7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9.0%)、粪肠球菌(9.6%)、肺炎克雷伯菌(7.0%)、白色念珠菌(6.8%)、奇异变形杆菌(3.9%)、铜绿假单胞菌(3.3%)、表皮葡萄球菌(3.0%).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47.3%,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 检出率为33.8%,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37.5%,MRSA的检出率为5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70.6%~100%).结论 引起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应重视细菌学培养,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和特殊耐药菌株的报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作者:肖观清;孔耀中;李导;陈斌鸿;叶佩仪;邵咏红;陈统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南京市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通过网络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市2006~2010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61起,占事件总数的70.93%.事件类型主要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常见呼吸道类传染病,分别在3月和12月出现两个高峰.事件集中在城区的中、小学,共47起,占77.05%.事件平均报告时间16.0 d,平均持续时间35.9 d.结论 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类传染病为主,报告时间迟,流行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应采取以增强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协作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朱正平;洪镭;苏晶晶;徐庆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PICC置管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分析PICC置管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选取某院行PICC置管的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PICC针对性护理,比较其并发症情况和舒适度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舒适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恰当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例数,增加其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邓琼;胡志俊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索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凝状态随肺功能变化情况,了解其在判断此类患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近期某院收住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像.结果 PCV、D-D、FN、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及全血黏度低切阳性者分别占95.0%、86.7%、90.0%、98.3%、85.0%、83.3%及88.3%.中度组患者PCV值[(52.32±4.31)%]、D-D值[(2.12±0.31) mg/L]、FN值[(4.53±0.18) g/L]、血浆黏度值[1.64±0.13]、全血黏度高切值[5.73±0.43]及全血黏度低切值[12.13±0.35]比重度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肺功能呈负相关,临床中对肺功能检查依从性差的此类患者,可通过检测血凝指标了解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玫红;怀丽梅;赵鑫亮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原学检测

    目的 查明一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原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T4789-2008进行沙门菌等肠道病原菌检测.结果 12份样品中检出7株沙门菌,检出率为58.33%,5份病人肛拭子中分别检出3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2株婴儿沙门菌;剩余混合凉菜中检出婴儿沙门菌1株;餐碗物表样中检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其余样品中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系聚餐者误食被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或婴儿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或餐具所致.

    作者:王恒芹;郎中凯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