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邓楠;余倩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管内皮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后两组NO、t-P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T-1、PA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肺栓塞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分别采用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栓塞数,并通过两组CT结果计算出两种方法的CT敏感度。结果常规CT检查出肺栓塞患者21例,CT敏感度为60.0%,而多层螺旋CT检查出肺栓塞患者33例,CT敏感度为94.3%,只漏检2例,两组诊断结果之间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结果更为清晰,与常规的CT诊断相比其优势更高,敏感度更高,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吕贤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网络主动防御技术在医院信息数据库安全中的应用

    本文分析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的产生。本文分析计算机安全主动防御技术,分析在医院工作常见的问题,分析计算机安全主动防御系统在医院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医院计算机系统的防御能力。

    作者:许海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的是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之下,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进展,但是,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丽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晚期癌症患者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的健康教育效果

    目的:分析晚期癌症患者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市四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基地,其中的晚期癌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将每月被专业医护人员随访一次,进行常规检查及治疗服务;观察组患者则每周被医护人员随访一次,不仅进行常规检查,且会从多方面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均进行1年。通过患者的身体检查、患者的心理健康及住院相关事项来对比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情的控制更稳定,生存质量更高,生存欲望更强,对生活更加积极,病情更稳定,其家人对患者的理解度更高。结论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的健康教育比一般治疗方法对晚期癌症患者的身心有着更大的帮助,不仅能从身体上缓解他们的病情,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经济压力,方便患者就诊,也能从心理上抚慰他们的痛苦,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的理解度,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

    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方法收集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共10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针对性保健指导,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不良饮食纠正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饮食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小儿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针对性保健指导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症状,帮助患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其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子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收治的79例CKD合并早期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仅口服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4例则联合应用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分析对比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降压疗效、血压下降情况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肌酐水平无差异,P>0.05,微量白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CKD合并早期高血压应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

    作者:翟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13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了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又给予了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护理。结果通过相关治疗和护理干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aO2、PaCO2、PEF、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哮喘治疗时,提供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儿的哮喘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贵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66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针对性护理,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评定量表)评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常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眼底出血患者,对其进行临床研究治疗分析,将其随机分组后,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效果,并展开讨论分析。结果经临床诊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中,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次的临床治疗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经统计分析,实验组得分为(94.5±4.3)分,对照组为(82.6±5.6)分,经比较,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从现代的临床研究来看,不同的临床研究价值,对基本的治疗意义,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等,都存在极大的临床差异性,中西医治疗效果,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不同眼底出血的疾病症状上,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蒋慧;吴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对优生优育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和评价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对优生优育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134例孕产妇为研究主体。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72例和62例。 A组产妇给予梅毒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B组不给于抗梅毒治疗。对比两组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妊娠结局和存活儿患有先天性梅毒的几率。结果 A组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妊娠结局好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存活儿的先天性梅毒患有率是12.50%,B组是25.81%,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能够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使新生儿患有先天性梅毒的几率下降,利于优生优育的开展,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应推广。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异丙酚联合依托咪酯在颅脑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对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颅脑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96例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时观察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对各自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恢复时间以及脑功能区定位时态评价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缝皮时的DBP(舒张压)、血液流变学(HR)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依托咪酯可起到有效的脑保护作用,且唤醒时间短、脑功能区位定时时态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连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点名穿刺对门诊输液患者及护士的心理干预

    目的:为了进一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方法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点名穿刺”服务,患者选择自己认为技术好、服务好的护士为其服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服务流程,观察组实施“点名穿刺”服务,观察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比较。结果实施点名穿刺后,患者对护士信任及配合程度增加,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减轻了心理压力,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工作积极、主动。

    作者:孔旭;林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护理

    目的:研究颈椎骨折患者实施椎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诊治的50例颈椎骨折患者,对其实施椎前路手术,对其手术治疗前后以及手术过程中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实施6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功能评价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颈椎骨折患者实施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能够提升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邹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精神心理护理技术研究分析

    精神障碍具体指的是人类意志、情感以及认知等心理过程以及人格偏离正常人群,同时没有能力依照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展开行动,无法适应社会。精神障碍患者的终生患病率大概在1.7%左右,其中30%~75%患者的疾病出现和生活境遇以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目前受到了临床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精神心理护理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68例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止血率比较,观察组12 h、24 h、48 h、72 h止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值情况比较,观察组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患者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其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失血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刘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现代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建设研究进展

    目的:针对现代社区护理服务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进一步提高现代社区护理服务。方法利用国内外发展现状调研了解我国目前存在社区护理服务缺陷,通过改进满足人群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结果社区护理在英国等国及我国香港起步较早,目前已处于发展和改进阶段。我国大陆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城市相继开展了多方面的社区护理服务,更加证明社区护理服务重要性。结论社区护理服务体系仍处在建设的初级阶段,护理服务给与老年人服务需求之间仍有距离,因此,构建和完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至关重要,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

    作者:果宏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硼替佐米联合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联合两种化疗方案对于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化疗(BDT)方案为A组,30例采用改良BDT方案为B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中位PFS时间及O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毒反应率为26.67%(8/30),较A组的50.00%(15/30)明显降低(P<0.05)。结论改良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化疗(BDT)方案治疗MM能够在维持化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龚方;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干预小细胞肺癌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及肝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联合EP治疗小细胞肺癌白细胞下降及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予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15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7 d。化疗前及化疗后均行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129,P<0.05)。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肝损伤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可预防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及肝损伤。

    作者:韩秋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

    目的:重点了解骨科手术中行小剂量罗哌卡因+芬太尼联合麻醉技术的意义。方法筛选66例因骨科疾病、于2015年1月~2016年11月进入我院麻醉科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B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手术,A组麻醉技术选择小剂量罗哌卡因,B组则联合用药芬太尼,给予两组麻醉质量比较。结果 A组镇痛时长(85.99±9.10) min,B组是(145.10±8.59) min,(P<0.05);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麻醉后20 min,B组患者动脉压指数的降幅比A组小;麻醉后10 min、麻醉后20 min, B组患者心率指数的降幅比A组小(P<0.05)。结论骨科患者手术治疗时,选择小剂量罗哌卡因+芬太尼联合麻醉技术更具可行性,推荐选用。

    作者:黄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反复晕厥1例并文献复习

    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是一种临床上少见且易误诊、漏诊的疾病,是一种浸润性心肌病,由于异常折叠蛋白分子构成的不可溶性纤维沉积物在心肌聚集而导致的以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因沉积蛋白对碘的染色反应与淀粉相似,故称为淀粉样变性。本病病程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预后差,出现心力衰竭后中位生存期<6个月。本文报道1例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反复晕厥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作者:袁帅;刘福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