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RCC1和 Pim -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梁绪中;刘合代;倪裕丰;丁昭珩;姜峰;李文霞;丁罡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ERCC1, Pim -1, 化疗有效率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者肺癌组织标本中 ERCC1和Pim -1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病理确诊的7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通过实时定量荧光 PCR 法检测 ERCC1和 Pim -1基因 mRNA 表达水平,回顾性分析 ERCC1和Pim -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铂类化疗疗效和总生存情况。结果:7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中 ERCC1和 Pim -1高表达患者比率分别为37.14%(26/70)和61.43%(43/70),ERCC1高表达与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TNM 分期均无关(P >0.05),Pim -1高表达与性别、吸烟史相关(P <0.05),而与组织类型、TNM分期无关(P >0.05)。ERCC1和 Pim -1共同高表达率为20.00%(14/70)。ERCC1高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19.23%,5/26)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47.73%,21/44)(P <0.05)。Pim -1高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34.88%,15/43)和低表达组患者(40.74%,11/27)无统计学差异(P >0.05)。ERCC1和 Pim -1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27个月和24个月低于低表达组的33个月和27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NSCLC 患者中 ERCC1低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和存活率高,是化疗受益的指标。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9 SrCl2与99 Tc -MDP 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氯化锶(89 SrCl2)与99锝-二甲基二磷酸盐(99 Tc -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转移性骨肿瘤患者126名随机分为89 SrCl2联合99 Tc -MDP 治疗组及89 SrCl2单项治疗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疼痛反应情况、骨转移灶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镇痛效果,联合治疗组患者中,有效率为23.81%,显效率61.90%,无效率14.29%;单项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12.70%,显效率58.73%,无效率28.57%,两组患者镇痛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转移性骨肿瘤骨转移灶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患者中和单项治疗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化锶(89 SrCl2)与99锝-二甲基二磷酸盐(99 Tc -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具有明显的效果,也可消退部分转移病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优于89 SrCl2单项治疗效果。

    作者:谢楚海;吴波以;史群伟;陈斌伟;郭剑鸿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在 T1期肾癌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在 T1期肾癌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 T1期肾癌患者48例应用改良 R.E.N.A.L.肾脏测量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应用评价。结果:应用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将48例 T1期肾癌患者分为高值9例(A 组),中值26例(B 组),低值13例(C 组),A、B、C 三组在手术方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均 P <0.01),而肌酐上升值、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对 T1期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进行评估,准确评价了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难度,可作为评估手术难度分级标准,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刘建舟;罗晓辉;门群利;巨育泉;索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YAP 在黑素瘤和痣细胞痣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 YAP 在皮肤黑素瘤及痣细胞痣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组织、28例痣细胞痣和32例黑素瘤皮损中 YAP 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YAP 弱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在表皮全层所占阳性率为25.00%。在痣细胞痣中,YAP 表达于靠近表皮的部分痣细胞中,阳性率为32.14%。在黑素瘤中,可见 YAP 高表达于几乎所有的瘤细胞中,阳性率为93.75%。YAP 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和痣细胞痣(P <0.001)。而在痣细胞痣中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YAP 可能参与黑素瘤和痣细胞痣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贾金靖;郑焱;邵永平;李昌吉;景慧玲;樊靖华;王琼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YAP 和 TAZ 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 YAP 和 TAZ 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7例骨肉瘤组织及2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 YAP 和 TAZ 进行检测。结果:YAP 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和30%。TAZ 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和15%。YAP 与骨肉瘤的大小(P <0.05)有关;而 TAZ 则与骨肉瘤的远处转移及 Ennecking 分期有关(P<0.05)。结论:YAP 和 TAZ 在恶性骨肉瘤中的高表达,预示着 YAP 和 TAZ 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骨肉瘤的远处转移,为治疗骨肉瘤及骨肉瘤肺部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研制治疗骨肉瘤药物提供新靶点。

    作者:贾楠;张迎龙;刘涛;艳华;聂娜;马琼;范清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IL -17调控 DLBCL 小鼠 VEGF 表达对肿瘤生长的作用

    目的:建立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小鼠模型并接种体外培养的 Th17细胞,对比接种组与对照组 IL -17及 VEGF 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 IL -17水平与 VEGF 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Mini MACS 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 BALB/c 小鼠脾来源的 CD4+CD62L + nave T 细胞,加入 anti -CD3、anti -CD28、TGF -β、IL -6进行 Th17细胞体外培养,SUDHL -4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后接种于 SCID 小鼠建立 DLBCL 小鼠模型,对荷瘤小鼠进行 Th17细胞接种,ELISA 法检测 DLBCL 小鼠肿瘤组织中 IL -1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接种 Th17细胞后 DLBCL 小鼠 IL -1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随着肿瘤病程进展 IL -17表达水平降低,VEGF 表达水平升高。IL -17与 VEGF 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IL -17可下调 VEGF 的表达从而影响 DLBCL 的疾病进程,联合检测 IL -17和VEGF 表达水平对判断 DLBCL 疾病状态及进程更有参考价值。

    作者:许昕;李庆山;钟伟杰;朱国栋;余碧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肿瘤剜除治疗,治疗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 >0.05),然而在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止痛剂用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治疗组都比对照组少(P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6.7%,都在85.0%以上,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随访期间患者有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血尿、低热等并发症的人数方面,治疗组均比对照组少(P <0.05)。结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通过栓塞进行治疗能在保持成功率与近远期疗效的基础上,比手术切除更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汉雄;汪曾荣;夏昕晖;赵济全;姜海洋;吴炜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ECT2 mRNA 及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ECT2 mRNA 及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50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 ECT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 ECT2 mRNA 阳性表达率为54%,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ECT2 mRNA 均阴性表达(P <0.05)。ECT2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1306.389±215.824)ng/L 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浓度(502.718±69.440)ng/L(P <0.05),并且与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相关(P <0.05)。结论:外周血中 ECT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有效分子指标。

    作者:刘瑶;王红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抑癌基因 PDCD4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程序性细胞死亡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是近年来发现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新肿瘤抑制基因。研究发现 PDCD4在多种肿瘤中存在缺失或下调,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本文从该基因的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姜艳;杨大群;王聪洋;柏縮文;许昌盛;李珊;陈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紫杉醇联合不同铂类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和毒副反应的比较

    目的:观察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58例Ⅳ期食管癌患者,分为紫杉醇联合顺铂组(TP)31例和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组(TN)27例,其中紫杉醇注射液135mg/m2,静脉滴注3小时,d1;顺铂25mg/m2,静脉滴注,d1~d3,奈达铂80mg/m2,d1;21天为1个周期。结果:紫杉醇+顺铂组与紫杉醇+奈达铂组有效率分别为37.10%和51.85%(P =0.31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42%和81.48%(P =0.703);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8和7.8个月(P =0.678);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4和11.4个月(P =0.4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两种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09和0.007)。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率与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但联合奈达铂方案胃肠道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韩光锋;段爱雄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现代肿瘤医学》关于知情同意和伦理学声明

    本刊遵循的国际医学期刊委员会(ICMJE)对生物医学类稿件的统一要求。要求所有作者在提交稿件时说明,文章内容是否已经知情同意和经过了伦理学审查。未经同意,不得侵犯患者的隐私权。若确因科学目的需要,必须获得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方可刊登可辨认患者身份(包括患者姓名、姓名首字母或病案号)的文字描述、照片和家谱。否则应删去可辨认患者身份的细节。若为了保护患者需更改其特征性资料,如遗传家谱,则作者应确保这种变更不会歪曲研究的科学意义。论文作者应承担一切违反义务和侵权的责任。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黏蛋白在胆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胆管癌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的疾病过程,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预后差,本篇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回顾分析,对黏蛋白在胆管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段海章;李凡;孙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膜后纤维瘤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瘤病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腹膜后纤维瘤病侵袭输尿管致严重血尿的诊治,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术中发现腹膜后右侧输尿管末端有一直径6cm 实性肿瘤,固定于盆壁,与髂外动静脉致密粘连,包裹右侧输尿管末端,上段输尿管扩张。行肿瘤大部切除术+输尿管再植术,切除肿瘤大部分为肌瘤样组织,中间坏死形成囊腔,与输尿管相通;术中快速冰冻片报告梭形细胞肿瘤,良恶性待定;术后病理报告为腹膜后纤维瘤病,免疫组化:CD34(-)、CD117(-)、Dog -1(-)、SMAS -100(-)、Vimentin (+)、Desmin(-)、NSE(-)。结论:腹膜后纤维瘤病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可以因发生位置不同而以不同临床症状就诊,提高对这一肿瘤的认识可以减少误诊。

    作者:代海涛;刘昌茂;夏安;熊鹰;呙林杰;刘远华;郑江;陈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三维水箱不同测试条件对数据采集结果的影响和分析

    目的:评价三维水箱作为加速器各项参数的调试和验收以及治疗计划系统数据采集的作用。方法:通过多组实验,改变在使用三维水箱测量时不同的测量条件和测试工具,总结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其对于放疗质控的优劣对比。总结佳的扫描方式。结果:不同的测量条件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选择佳的扫描模式和扫描工具对于测量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会明显提高放射治疗的剂量精度。结论:在水箱数据采集和质控工作中,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信息,水箱的测试结果将会更加精准、完善。

    作者:吴湘阳;张坤;常晓斌;冯涛;屈喜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现代肿瘤医学》征稿、征订启事

    《现代肿瘤医学》(ISSN1672-4992,CN61-1415/R),是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肿瘤专业学术期刊,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本刊系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核心版来源期刊、《CAJ -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刊物主要介绍当前肿瘤学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及国内外肿瘤诊疗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刊登肿瘤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成果以及有创新性,科学性的新方法、新发明、新经验,努力为肿瘤学术交流及学科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专题专稿、论著、基础研究、临床报道、综述、流行病学、短篇报道、经验交流、中西医结合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胰腺癌干性细胞的分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鉴定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从人胰腺癌细胞系 PANC -1中分选出肿瘤干性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流式细胞仪分选出 CD44+CD24+、CD44-CD24+、CD44+CD24-和 CD44-CD24-4类细胞亚群;6MV X 射线照射前后,DCFH -DA 探针检查各亚群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将各亚群细胞接种于 BALB/C -nu/nu 裸小鼠,观察、比较成瘤率。结果:4个亚群细胞比例如下:CD44+CD24+(0.6±0.2)%、CD44+CD24-(89.3±2.6)%、CD44-CD24+(4.1±1.3)%和 CD44-CD24-(6.0±1.7)%;与其他亚群比较,CD44+CD24+干性细胞活性氧水平在 X 线照射后低,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低于其他3组细胞(P 值均<0.01)。1×102个 CD44+CD24+细胞接种于裸鼠,6周后成瘤(1/8);接种1×104个 CD44-CD24-细胞,12周后未成瘤。结论:分选出的各亚群中 CD44+CD24+更具有胰腺癌干细胞特性,体内成瘤能力强,其余依次为 CD44+CD24-、CD44-CD24+、CD44-CD24-;CD44+CD24+细胞内 ROS 低水平,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干性细胞 ROS 的基因调控奠定基础。

    作者:王磊;胡晨曦;夏铀铀;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MYC 和 MUC1 mRNA 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乳腺癌核内原癌基因(nuclear oncogene,MYC)和黏蛋白1(Mucin1,MUC1)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建立 RT -PCR 反应,并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对照测定3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52例良性乳腺肿瘤和103例乳腺癌外周血中 MYC 和 MUC1的表达量。结果:外周血中 MYC 和 MUC1在乳腺癌组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及健康体检组,而良性乳腺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的表达率无差异。MUC1和 MYC 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基因。结论:RT -PCR 联合检测外周血 MUC1和 MYC 基因表达,可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具有标本来源容易、操作简便和价格便宜等优点,可有效辅助诊断乳腺癌。

    作者:李引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多排螺旋 CT 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96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予多排螺旋 CT 进行扫描,观察其在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在 CT 上,病灶主要集中在左肺上,病灶大小以8~15mm 为主结节内部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分叶较深,病灶周围14例可见胸膜边缘呈现磨玻璃样晕影,30例见有线影,胸膜凹陷征4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9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67例,病灶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升高型。结论:多排螺旋 CT 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作者:郑海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部肿瘤调强放疗中实施两相 CT 图像融合的探讨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中实施两相 CT 图像融合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采取调强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34例,患者均采取自由呼吸 CT 图像采集以及两相 CT 融合(吸气相和呼气相),分别在两种CT 图像上勾画放疗靶区,然后分别做调强放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体积以及剂量学参数。结果:自由呼吸 CT 图像 PTVFB的平均体积为(247.52±75.26)cm3,而两相 CT 图像 PTVcom的平均体积为(179.25±73.16) cm3,两者 PTV 体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治疗计划平均剂量、95%处方剂量包含的靶区体积以及均匀性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两相 CT 靶区适形度指数明显优于自由呼吸 CT 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相 CT 较自由呼吸 CT 平均肺剂量、脊髓大剂量以及平均食管剂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相 CT 肺 V5~V50受照射体积显著低于自由呼吸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两相 CT 图像融合技术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患者进行靶区划定,能够有助于确定足够的边界,避免机体正常组织的过多照射,且实施方法简单可行。

    作者:李宏亮;乔岩;王柯;周立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ING4与 VEGF 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 ING4与 VEGF 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104例卵巢组织中 ING4与 VEGF 的表达情况,并用 CD43标记血管内皮计数 MVD。结果:ING4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呈阶梯性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VEGF 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呈阶梯形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ING4的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升高和病理分级的降低表达减弱,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1)。VEGF 的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升高和病理分级的降低表达增强,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ING4和 VEGF 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 =-0.29,P <0.05)。ING4表达阴性者 MVD 高于 ING4阳性者(P <0.01),VEGF 表达阳性者 MVD 高于 VEGF 阴性者(P <0.05)。联合分析表明 ING4阴性 VEGF 阳性组预后比其它蛋白表达组明显较差(P <0.05)。结论:ING4和 VEGF 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刘乾;孟祥程;霍明娟;牛娜;程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子宫颈腺肉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总结本病例临床病理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该病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和特殊染色等。结果:子宫颈腺肉瘤多数患者表现为异常的阴道流血、宫颈息肉或者复发性息肉、阴道排液等,临床和病理上易与良性的宫颈息肉相混淆。本例患者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和阴道排液,子宫颈管增粗。镜下见肿瘤由良性上皮和恶性间叶成分组成,良性的上皮成分多为子宫内膜样腺体,间叶成分呈肉瘤样改变。免疫组化肿瘤间质细胞 CK(-)、CKL(-)、CKH(-)、SMA(-)、Desmin(-)、CD10(-)、S -100(-)、HMB45(-)、网状纤维染色可证实其肉瘤成分,PTAH 染色未见横纹,良性腺体成分 CK 和 CKL 阳性。结论:子宫颈腺肉瘤少见,易误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特殊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其治疗及预后还有待更多病例的长期随访。

    作者:刘静;张锐;朱正龙;曹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