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肿瘤医学》关于知情同意和伦理学声明

关键词:肿瘤, 医学期刊, 知情同意, 伦理学, 患者, 文章内容, 违反义务, 统一要求, 身份, 论文作者, 科学意义, 家谱, 稿件, 辨认, 隐私权, 医学类, 委员会, 首字母, 科学目, 监护人
摘要:本刊遵循的国际医学期刊委员会(ICMJE)对生物医学类稿件的统一要求。要求所有作者在提交稿件时说明,文章内容是否已经知情同意和经过了伦理学审查。未经同意,不得侵犯患者的隐私权。若确因科学目的需要,必须获得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方可刊登可辨认患者身份(包括患者姓名、姓名首字母或病案号)的文字描述、照片和家谱。否则应删去可辨认患者身份的细节。若为了保护患者需更改其特征性资料,如遗传家谱,则作者应确保这种变更不会歪曲研究的科学意义。论文作者应承担一切违反义务和侵权的责任。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排螺旋 CT 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96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予多排螺旋 CT 进行扫描,观察其在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在 CT 上,病灶主要集中在左肺上,病灶大小以8~15mm 为主结节内部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分叶较深,病灶周围14例可见胸膜边缘呈现磨玻璃样晕影,30例见有线影,胸膜凹陷征4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9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67例,病灶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升高型。结论:多排螺旋 CT 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作者:郑海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菌株分布等,为预防与治疗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9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肿瘤患者。9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主要类型为肺癌32例,肝癌12例,胃癌18例,食道癌7例,胰腺癌9例,肠癌4例,白血病8例,卵巢癌3例,鼻咽癌1例,前列腺癌2例。分析研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高危影响因素以及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等。结果:住院时间长短、肿瘤早晚期、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和侵袭性操作等与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标本分别为痰、尿、血液、腹水、胸水,胆汁和脑脊液,各部位主要感染的侵袭性真菌为白色念珠菌,占54.8%。96例患者共20例死亡,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死亡率为20.8%,其中有45例患者发生了远处肿瘤转移,肿瘤转移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在血标本中更易检出。结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具有较高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率,并且真菌感染多发生于肿瘤转移患者。

    作者:刘荣华;关丽;张亚庆;江水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血脂异常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脂代谢异常发病情况并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未经过放疗及化疗的且经病理确诊为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病例81例。另以子宫内膜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组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56例,收集患者和对照者一般资料,既往史,月经史,婚育史,用药史,家族史(包括家族肿瘤史),生化血脂结果,病理结果。结果:子宫内膜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癌组三组在发病年龄、月经状态、孕产情况、糖尿病发病情况、肿瘤家族史、PCOS /甲减发病率、HRT/TAM使用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内膜癌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血压发病率均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内膜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 BMI、TG、TC、HDL 及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子宫内膜癌患者,血脂异常很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键因素,有望高血脂将可能作为尽早识别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预警指标。

    作者:郭桂林;古丽比也·沙比尔;阿依佐热姆·穆太力普;阿比达·阿布都卡德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部肿瘤调强放疗中实施两相 CT 图像融合的探讨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中实施两相 CT 图像融合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采取调强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34例,患者均采取自由呼吸 CT 图像采集以及两相 CT 融合(吸气相和呼气相),分别在两种CT 图像上勾画放疗靶区,然后分别做调强放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体积以及剂量学参数。结果:自由呼吸 CT 图像 PTVFB的平均体积为(247.52±75.26)cm3,而两相 CT 图像 PTVcom的平均体积为(179.25±73.16) cm3,两者 PTV 体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治疗计划平均剂量、95%处方剂量包含的靶区体积以及均匀性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两相 CT 靶区适形度指数明显优于自由呼吸 CT 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相 CT 较自由呼吸 CT 平均肺剂量、脊髓大剂量以及平均食管剂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相 CT 肺 V5~V50受照射体积显著低于自由呼吸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两相 CT 图像融合技术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患者进行靶区划定,能够有助于确定足够的边界,避免机体正常组织的过多照射,且实施方法简单可行。

    作者:李宏亮;乔岩;王柯;周立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在 T1期肾癌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在 T1期肾癌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 T1期肾癌患者48例应用改良 R.E.N.A.L.肾脏测量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应用评价。结果:应用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将48例 T1期肾癌患者分为高值9例(A 组),中值26例(B 组),低值13例(C 组),A、B、C 三组在手术方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均 P <0.01),而肌酐上升值、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对 T1期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进行评估,准确评价了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难度,可作为评估手术难度分级标准,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刘建舟;罗晓辉;门群利;巨育泉;索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p53、CyclinD1和 Ki67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中 p53、CyclinD1和 Ki67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双原发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3例符合标准并确诊为双原发恶性肿瘤的第二原发癌标本进行 p53、CyclinD1和 Ki67的检测。结果:p53、CyclinD1、Ki67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标本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30.2%、65.1%。p53的阳性表达与间隔时间、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 <0.05),CyclinD1及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 <0.05);p53与 CyclinD1、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313,P =0.041;r =0.319,P =0.037)。结论:p53、CyclinD1、Ki67蛋白高表达与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 p53、CyclinD1、Ki67在双原发癌中的表达对评估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并提示第二原发癌在基因水平上可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常,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董明;魏辉;赵理智;杨得振;田博;侯俊明;任小朋;贾勇;高美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肿瘤家族史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familial history of malignant neoplasm,MN -FH)对胃癌贡献比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资料齐全的3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有无肿瘤家族史分组,利用 SPSS 软件统计分析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96例(31.0%)胃癌患者具有肿瘤家族史,其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共有64例(66.7%)具有消化道相关肿瘤,包括食管癌(19.8%)、胃癌(24.0%)、肝癌(6.3%)和结直肠癌(16.7%)。泌尿系肿瘤占12.5%,其他(包括甲状腺癌、乳腺癌、喉癌等)占20.8%。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无肿瘤家族史在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没有差异(P >0.05)。病理分型显示有 MN -FH 的胃癌患者以低分化、未分化多见,占60.4%(58/96),无 MN -FH 占12.6%(27/214),两组相比,P <0.05。而在高、中分化腺癌类型上则相反,有 MN -FH 胃癌组占39.6%,无MN -FH 胃癌组占87.3%,P <0.05。胃癌临床分期显示有 MN -FH 多以Ⅲ、Ⅳ期为主(73.0%),无 MN -FH组以Ⅱ期为主(57.9%),两组相比,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院超过1/3的胃癌患者具有阳性 MN-FH。其中常见的 MN -FH 是消化道肿瘤。MN -FH 胃癌具有分化程度低,病理特征恶性程度高特点。对于有家族史人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雷星;韩文;单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接头蛋白 DOK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研究接头蛋白 DOK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DOK2的表达,并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DOK2在63例(72%)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阴性,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DOK2表达丢失与肿瘤分化程度(P =0.001)和复发(P =0.048)之间有显著相关性。COX 回归分析显示,DOK2表达丢失是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P =0.001)和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P =0.006)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 -Meier 法生存分析表明,与 DOK2表达阳性的患者相比,DOK2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46个月 vs 53个月,P <0.001),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也显著缩短(36个月 vs 49个月,P <0.001)。结论:接头蛋白 DOK2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翟立广;陈国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药对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OD)、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ra,SB)分别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和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的干燥全草。二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以药对的形式出现,均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1-2],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二者以药对的形式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等疗效明确,且优于单味药的使用,本文总结了近7~8年的文献,探讨 OD 和 SB 以及药对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期待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帮助肿瘤患者。

    作者:闫辉;吕青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纤维型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型脑膜瘤的磁共振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膜瘤的 MRI 常规表现、DWI 表现,并计算 ADC 值。结果:64例纤维型脑膜瘤中, T1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低信号19例,混杂信号5例;T2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4例,略低信号12例;出现瘤周水肿24例。增强扫描,46例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6例呈环形强化,脑膜尾征48例。D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混杂信号2例,低信号6例。ADC 图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低信号8例。64例纤维型脑膜瘤肿瘤实质与正常脑白质 ADC 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例伴有水肿的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 ADC 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纤维型脑膜瘤在 MRI 上的表现多种多样,DWI 及 ADC 值可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是常规 MRI 检查的有效补充。

    作者:牛灵芝;张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紫杉醇联合不同铂类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和毒副反应的比较

    目的:观察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58例Ⅳ期食管癌患者,分为紫杉醇联合顺铂组(TP)31例和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组(TN)27例,其中紫杉醇注射液135mg/m2,静脉滴注3小时,d1;顺铂25mg/m2,静脉滴注,d1~d3,奈达铂80mg/m2,d1;21天为1个周期。结果:紫杉醇+顺铂组与紫杉醇+奈达铂组有效率分别为37.10%和51.85%(P =0.31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42%和81.48%(P =0.703);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8和7.8个月(P =0.678);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4和11.4个月(P =0.4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两种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09和0.007)。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率与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但联合奈达铂方案胃肠道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韩光锋;段爱雄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系 HepG2的增殖、侵袭及其机制

    目的:探索姜黄素对肝癌 HepG2细胞系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人肝癌 HepG2细胞,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 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分别提取细胞总 mRNA 及总蛋白,运用实时定量 PCR(qRT -PCR)及 Western blotting 方法来检测姜黄素对 HepG2细胞侵袭相关分子(MMP -2及 MMP -9)及 COX -2表达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的姜黄素均可以抑制肝癌 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逐渐降低;姜黄素可以从 mRNA 及蛋白水平下调侵袭相关分子 MMP -2、MMP -9的表达;姜黄素可以下调 COX -2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肝癌 HepG2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下调侵袭相关分子及 COX -2的表达有关。

    作者:邱伟;刘阳;曹卫;徐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p16基因与口腔颌面肿瘤

    p16基因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多肿瘤抑制基因,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CDK4的活性,阻止细胞从 G1进入 S 期,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p16基因失活原因多样,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明确 p16基因与口腔恶性肿瘤的关系对口腔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鹤;李春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胰腺癌干性细胞的分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鉴定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从人胰腺癌细胞系 PANC -1中分选出肿瘤干性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流式细胞仪分选出 CD44+CD24+、CD44-CD24+、CD44+CD24-和 CD44-CD24-4类细胞亚群;6MV X 射线照射前后,DCFH -DA 探针检查各亚群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将各亚群细胞接种于 BALB/C -nu/nu 裸小鼠,观察、比较成瘤率。结果:4个亚群细胞比例如下:CD44+CD24+(0.6±0.2)%、CD44+CD24-(89.3±2.6)%、CD44-CD24+(4.1±1.3)%和 CD44-CD24-(6.0±1.7)%;与其他亚群比较,CD44+CD24+干性细胞活性氧水平在 X 线照射后低,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低于其他3组细胞(P 值均<0.01)。1×102个 CD44+CD24+细胞接种于裸鼠,6周后成瘤(1/8);接种1×104个 CD44-CD24-细胞,12周后未成瘤。结论:分选出的各亚群中 CD44+CD24+更具有胰腺癌干细胞特性,体内成瘤能力强,其余依次为 CD44+CD24-、CD44-CD24+、CD44-CD24-;CD44+CD24+细胞内 ROS 低水平,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干性细胞 ROS 的基因调控奠定基础。

    作者:王磊;胡晨曦;夏铀铀;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早期鼻咽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选择调强放疗,在放疗期间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地优质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6周。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0%和45.0%,治疗组放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将其进行对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 >0.05)。治疗组在进行干预期间的贫血、血小板减少、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脱发发生率无差异。干预后治疗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例数与程度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放疗效果,而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减少口腔黏膜反应与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

    作者:程平;易珑;陈艳;杨继红;王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子宫颈腺肉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总结本病例临床病理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该病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和特殊染色等。结果:子宫颈腺肉瘤多数患者表现为异常的阴道流血、宫颈息肉或者复发性息肉、阴道排液等,临床和病理上易与良性的宫颈息肉相混淆。本例患者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和阴道排液,子宫颈管增粗。镜下见肿瘤由良性上皮和恶性间叶成分组成,良性的上皮成分多为子宫内膜样腺体,间叶成分呈肉瘤样改变。免疫组化肿瘤间质细胞 CK(-)、CKL(-)、CKH(-)、SMA(-)、Desmin(-)、CD10(-)、S -100(-)、HMB45(-)、网状纤维染色可证实其肉瘤成分,PTAH 染色未见横纹,良性腺体成分 CK 和 CKL 阳性。结论:子宫颈腺肉瘤少见,易误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特殊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其治疗及预后还有待更多病例的长期随访。

    作者:刘静;张锐;朱正龙;曹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关于变更刊期及优先数字出版的通知

    根据期刊发展需要,本刊从2015年23卷1期开始,刊期由月刊变更为半月刊,出版时间为每月的5日,20日,每期144页码,国际标准 A4开本,定价10元,全年240元(境外订户每期5美元,全年120美元),欢迎广大读者在当地邮局订购(邮发代码52-297)或直接向编辑部邮购。本刊从2014年5期起,刊发的所有文章在纸质版出版前一月左右,均已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优先数字出版,详情请登陆中国知网查询。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肿瘤剜除治疗,治疗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 >0.05),然而在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止痛剂用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治疗组都比对照组少(P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6.7%,都在85.0%以上,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随访期间患者有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血尿、低热等并发症的人数方面,治疗组均比对照组少(P <0.05)。结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通过栓塞进行治疗能在保持成功率与近远期疗效的基础上,比手术切除更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汉雄;汪曾荣;夏昕晖;赵济全;姜海洋;吴炜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价值的 Meta 分析

    目的: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进行 Meta 分析。方法:选择对关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国内外文献(2005年-2013年)进行检索与分析,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为60篇文章,其中 a 级文献10篇。所有文献资料都有很好的异质性,偏倚性也比较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的平均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2.0%和79.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有很好的敏感度,特异度也比较好。

    作者:闵朋;彭虹;江广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低钠血症引起癫痫症状1例报道

    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肺癌的20%,其中绝大多数(约15%)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1]。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以肺外症状为首发,极易误诊、漏诊。我科收治1例因低钠血症引起癫痫样症状的 SCLC 患者,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李政华;刘思瑶;胡玉琴;张栓宝;王蓓莉;姚俊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