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魏辉;赵理智;杨得振;田博;侯俊明;任小朋;贾勇;高美花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 microRNA -21(miR -21)表达水平与放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采用 RT -PCR 方法检测 miR -21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放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iR -2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 <0.05)。在60例食管癌患者中,CR、PR 和 NC 组患者中 miR -2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6±0.35、2.82±0.84和3.31±1.32,miR -2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放疗敏感性呈负相关(P <0.05)。Kaplan -Meier 分析显示miR -21低表达组放疗后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肿瘤组织中 miR -21表达量可作为评价食管癌放疗敏感性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王光;陆业婷;石志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 T1-2 N0-1 M0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的乳腺癌保乳患者41例,予大分割调强放疗,全乳计划靶体积43.5Gy/15次,瘤床区电子线补量8.7Gy/3次,2.9Gy/次,5次/周,疗程共24天。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 Kaplan -Meier 法计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率100%。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生存率均为100%,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Ⅰ级4例,Ⅱ级3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Ⅰ级5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急性放射性肺炎 I 级2例,晚期放射性肺炎1例;患肢水肿轻度2例。放疗前、后美容效果评价优秀+良好率为95.1%、87.8%,放疗后1、3、6、12个月优秀+良好率均为90.2%。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大分割放疗疗效和美容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缩短放疗时间。
作者:景娜;王玉;杨君;王仙玲;马永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 -9)在胃癌中的表达,两者的关系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 CD147、MMP -9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进行对比。结果:胃癌组织中 CD147和 MMP -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和81.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25.0%和25.0%)(P 均<0.05)。CD147和 MMP-9的表达都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 Ki -67增殖指数相关(P <0.05)。CD147和 MMP -9的表达呈正相关(r =0.907,P =0.00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CD147和 MMP -9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组。结论:CD147和 MMP -9与胃癌侵袭和转移有关,CD147与 MMP -9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可作为胃癌判断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周萍;付勇;高文华;卢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早期鼻咽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选择调强放疗,在放疗期间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地优质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6周。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0%和45.0%,治疗组放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将其进行对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 >0.05)。治疗组在进行干预期间的贫血、血小板减少、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脱发发生率无差异。干预后治疗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例数与程度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放疗效果,而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减少口腔黏膜反应与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
作者:程平;易珑;陈艳;杨继红;王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 YAP 和 TAZ 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7例骨肉瘤组织及2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 YAP 和 TAZ 进行检测。结果:YAP 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和30%。TAZ 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和15%。YAP 与骨肉瘤的大小(P <0.05)有关;而 TAZ 则与骨肉瘤的远处转移及 Ennecking 分期有关(P<0.05)。结论:YAP 和 TAZ 在恶性骨肉瘤中的高表达,预示着 YAP 和 TAZ 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骨肉瘤的远处转移,为治疗骨肉瘤及骨肉瘤肺部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研制治疗骨肉瘤药物提供新靶点。
作者:贾楠;张迎龙;刘涛;艳华;聂娜;马琼;范清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作者:《现代肿瘤医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根据国家标准 GB3358-93《统计学术语》的有关规定,作者在书写统计学符号时应注意以下要求: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珋x,不用大写 X 也不用 Mean 或 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不用 SD;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珋x 不用 SE;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 t;⑤F 检验用英文大写 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ν;⑨样本数用英文小写 n;⑩概率用英文大写 P;瑏瑡以上符号珋x、s、s珋x、t、F、χ2、r、ν、n、P 均为斜体。
作者: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 ADRB1在肿瘤恶病质脂肪消耗中的作用。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mock 组、ADRB1过表达组、抑制剂干预组。将 ADRB1基因稳定转染进3T3-L1前脂肪细胞,以 MDI 方案诱导分化,利用 Western blot 检测 ADRB1和 HSL 蛋白水平。结果:油红 O 染色证实,正常对照组和 mock 组前脂肪细胞能够分化, ADRB1过表达组无法分化,且可被 ADRB1抑制剂逆转。ADRB1过表达组中激素敏感性酯酶(HSL)蛋白表达增强,且可被 ADRB1抑制剂逆转。结论:ADRB1通过刺激甘油三酯(TG)分解导致恶病质脂肪消耗。
作者:曹冬兴;钟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检测和分选人类膀胱癌细胞系 T24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并初步鉴定其癌干细胞特性,为癌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技术,分选得到 T24细胞中的侧群细胞,并检测其比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侧群细胞中 ABCG2的表达情况;继而将侧群细胞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形成悬浮肿瘤细胞球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分选结果显示:T24细胞中侧群细胞的比例约为3.6%。和对应的母系 T24细胞相比,T24侧群细胞的 ABCG2表达增高。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的侧群细胞成簇生长,并形成肿瘤细胞球。结论:人类膀胱癌细胞系 T24中存在具有癌干细胞特性的侧群细胞。
作者:殷波;张露丹;刘岗;王鹏;张超;田宝勇;宋永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均采用 TP 方案进行化疗。在化疗前应用 NRS -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在化疗过程中对营养支持组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而对照组则不给予任何营养指导和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化疗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61.7%。和对照组比较,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营养支持组患者的 BMI、ALB、Hb 和 PA 等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患者仅有 ALB 有所改善;并且,治疗后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营养支持可明显地改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其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耐受性。
作者:梁彩霞;吴家园;江丹贤;陈满瑜;庞雅君;胡利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miR -2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 Real -time PCR 法检测61例 NSCLC 组织及61例对应癌旁肺组织中 miR -21、PDCD4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同癌旁正常组织相比,NSCLC 组织中 miR -21 mRNA 表达明显上调(88.52%,P =0.000),PDCD4 mRNA 表达明显下调(83.61%,P =0.000)。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 =0.044,P <0.05)。中晚期(Ⅲ-Ⅳ期)肺癌组织中 miR -21 mRNA 表达高于早期(Ⅰ-Ⅱ期)(P <0.05)。PDCD4 mRNA 表达与 NSCLC 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P <0.05)。Kaplan -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miR -21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缩短(P =0.007),相反,PDCD4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患者具有较长的总生存期(P =0.003)。结论:miR -21、PDCD4 mRNA 在 NSCLC 中的异常表达与 NSCLC 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作为 NSCLC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
作者:冯春来;刘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 siRNA 技术沉默 S100A4基因表达后,对人膀胱癌细胞系 T -24增殖、凋亡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 S100A4基因特异性的 siRNA 序列,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 T -24,48h 后应用 RT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在 mRNA 和蛋白水平 siRNA 对 S100A4的影响,MTT 法检测 T -24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 S100A4 siRNA 后 T -24细胞凋亡率,Transwell 法观察 siRNA 抑制 S100A4后对人膀胱癌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S100A4 siRNA 转染组 T -24细胞的 S100A4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 <0.05)。MTT 法检测发现 S100A4 siRNA 转染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 siRNA 转染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发现 T -24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 <0.05)。结论:膀胱癌细胞中 S100A4表达与癌细胞侵袭、增殖和凋亡能力有关。S100A4 siRNA 能够抑制 T -24细胞 S100A4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S100A4基因和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其发生转移和复发,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孙明;赵文嫣;詹运洪;吴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2013年发布的 GLOBOCAN2012癌症报告显示: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据估计2012年全世界有180万人被诊断为肺癌,占所有肿瘤的13%,约160万人死于肺癌,占所有肿瘤死亡的19.4%,男性发病首位是肺癌(23.6%)。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5.8%,远远低于女性发病首位的乳腺癌(36.4%)。同时肺癌也是所有癌症里病死率高的(19.4%)[1]。因此,发现肺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和深入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是极为重要的。目前认为癌症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基于多种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变化,大量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2]。
作者:杨亚蕊;何云;龚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 ECT2 mRNA 及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50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 ECT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 ECT2 mRNA 阳性表达率为54%,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ECT2 mRNA 均阴性表达(P <0.05)。ECT2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1306.389±215.824)ng/L 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浓度(502.718±69.440)ng/L(P <0.05),并且与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相关(P <0.05)。结论:外周血中 ECT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有效分子指标。
作者:刘瑶;王红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者肺癌组织标本中 ERCC1和Pim -1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病理确诊的7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通过实时定量荧光 PCR 法检测 ERCC1和 Pim -1基因 mRNA 表达水平,回顾性分析 ERCC1和Pim -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铂类化疗疗效和总生存情况。结果:7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中 ERCC1和 Pim -1高表达患者比率分别为37.14%(26/70)和61.43%(43/70),ERCC1高表达与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TNM 分期均无关(P >0.05),Pim -1高表达与性别、吸烟史相关(P <0.05),而与组织类型、TNM分期无关(P >0.05)。ERCC1和 Pim -1共同高表达率为20.00%(14/70)。ERCC1高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19.23%,5/26)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47.73%,21/44)(P <0.05)。Pim -1高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34.88%,15/43)和低表达组患者(40.74%,11/27)无统计学差异(P >0.05)。ERCC1和 Pim -1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27个月和24个月低于低表达组的33个月和27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NSCLC 患者中 ERCC1低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和存活率高,是化疗受益的指标。
作者:梁绪中;刘合代;倪裕丰;丁昭珩;姜峰;李文霞;丁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96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予多排螺旋 CT 进行扫描,观察其在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在 CT 上,病灶主要集中在左肺上,病灶大小以8~15mm 为主结节内部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分叶较深,病灶周围14例可见胸膜边缘呈现磨玻璃样晕影,30例见有线影,胸膜凹陷征4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9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67例,病灶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升高型。结论:多排螺旋 CT 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作者:郑海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成人 HLH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三系或二系受累。病因分析中7例(33.3%)为血液肿瘤相关性;10例(47.6%)为感染,其中3例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例(4.8%)肿瘤相关性(骨髓活检示转移癌);3例(14.3%)原因不明。随访中死亡16例,存活3例(长至今已5年7个月),2例失访;生存时间为4天~5.7年(中位生存时间183天)。结论:HLH 为罕见的致死性疾病,成人更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大多不良。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敏;王建宁;孟庆齐;包红雨;付行财;侯艳秋;张柳波;蒋苏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胆管癌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的疾病过程,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预后差,本篇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回顾分析,对黏蛋白在胆管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段海章;李凡;孙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肿瘤、不同治疗方法下调强放疗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95例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肿瘤类型分成肺癌组35例,乳腺癌组29例,食管癌组3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单纯放疗组26例,同步放化组34例,序贯放化组3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6个月后观察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在偶发室(房)性心律失常、ST -T 段改变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结束6个月后和治疗前在偶发室(房)性心律失常、ST -T 段改变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肿瘤类型上治疗前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后胸部肿瘤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多在早期出现,且为可逆性。调强放射治疗精确性保证了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放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无显著差异性。
作者:刘孟春;汪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58例Ⅳ期食管癌患者,分为紫杉醇联合顺铂组(TP)31例和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组(TN)27例,其中紫杉醇注射液135mg/m2,静脉滴注3小时,d1;顺铂25mg/m2,静脉滴注,d1~d3,奈达铂80mg/m2,d1;21天为1个周期。结果:紫杉醇+顺铂组与紫杉醇+奈达铂组有效率分别为37.10%和51.85%(P =0.31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42%和81.48%(P =0.703);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8和7.8个月(P =0.678);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4和11.4个月(P =0.4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两种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09和0.007)。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率与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但联合奈达铂方案胃肠道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韩光锋;段爱雄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