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春;汪建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肿瘤、不同治疗方法下调强放疗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95例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肿瘤类型分成肺癌组35例,乳腺癌组29例,食管癌组3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单纯放疗组26例,同步放化组34例,序贯放化组3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6个月后观察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在偶发室(房)性心律失常、ST -T 段改变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结束6个月后和治疗前在偶发室(房)性心律失常、ST -T 段改变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肿瘤类型上治疗前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后胸部肿瘤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多在早期出现,且为可逆性。调强放射治疗精确性保证了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放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无显著差异性。
作者:刘孟春;汪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肿瘤医学》(ISSN1672-4992,CN61-1415/R),是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肿瘤专业学术期刊,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本刊系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核心版来源期刊、《CAJ -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刊物主要介绍当前肿瘤学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及国内外肿瘤诊疗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刊登肿瘤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成果以及有创新性,科学性的新方法、新发明、新经验,努力为肿瘤学术交流及学科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专题专稿、论著、基础研究、临床报道、综述、流行病学、短篇报道、经验交流、中西医结合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 ING4与 VEGF 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104例卵巢组织中 ING4与 VEGF 的表达情况,并用 CD43标记血管内皮计数 MVD。结果:ING4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呈阶梯性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VEGF 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呈阶梯形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ING4的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升高和病理分级的降低表达减弱,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1)。VEGF 的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升高和病理分级的降低表达增强,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ING4和 VEGF 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 =-0.29,P <0.05)。ING4表达阴性者 MVD 高于 ING4阳性者(P <0.01),VEGF 表达阳性者 MVD 高于 VEGF 阴性者(P <0.05)。联合分析表明 ING4阴性 VEGF 阳性组预后比其它蛋白表达组明显较差(P <0.05)。结论:ING4和 VEGF 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刘乾;孟祥程;霍明娟;牛娜;程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比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肿瘤剜除治疗,治疗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 >0.05),然而在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止痛剂用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治疗组都比对照组少(P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6.7%,都在85.0%以上,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随访期间患者有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血尿、低热等并发症的人数方面,治疗组均比对照组少(P <0.05)。结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通过栓塞进行治疗能在保持成功率与近远期疗效的基础上,比手术切除更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汉雄;汪曾荣;夏昕晖;赵济全;姜海洋;吴炜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familial history of malignant neoplasm,MN -FH)对胃癌贡献比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资料齐全的3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有无肿瘤家族史分组,利用 SPSS 软件统计分析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96例(31.0%)胃癌患者具有肿瘤家族史,其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共有64例(66.7%)具有消化道相关肿瘤,包括食管癌(19.8%)、胃癌(24.0%)、肝癌(6.3%)和结直肠癌(16.7%)。泌尿系肿瘤占12.5%,其他(包括甲状腺癌、乳腺癌、喉癌等)占20.8%。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无肿瘤家族史在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没有差异(P >0.05)。病理分型显示有 MN -FH 的胃癌患者以低分化、未分化多见,占60.4%(58/96),无 MN -FH 占12.6%(27/214),两组相比,P <0.05。而在高、中分化腺癌类型上则相反,有 MN -FH 胃癌组占39.6%,无MN -FH 胃癌组占87.3%,P <0.05。胃癌临床分期显示有 MN -FH 多以Ⅲ、Ⅳ期为主(73.0%),无 MN -FH组以Ⅱ期为主(57.9%),两组相比,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院超过1/3的胃癌患者具有阳性 MN-FH。其中常见的 MN -FH 是消化道肿瘤。MN -FH 胃癌具有分化程度低,病理特征恶性程度高特点。对于有家族史人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雷星;韩文;单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中 p53、CyclinD1和 Ki67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双原发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3例符合标准并确诊为双原发恶性肿瘤的第二原发癌标本进行 p53、CyclinD1和 Ki67的检测。结果:p53、CyclinD1、Ki67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标本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30.2%、65.1%。p53的阳性表达与间隔时间、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 <0.05),CyclinD1及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 <0.05);p53与 CyclinD1、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313,P =0.041;r =0.319,P =0.037)。结论:p53、CyclinD1、Ki67蛋白高表达与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 p53、CyclinD1、Ki67在双原发癌中的表达对评估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并提示第二原发癌在基因水平上可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常,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董明;魏辉;赵理智;杨得振;田博;侯俊明;任小朋;贾勇;高美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 T1-2 N0-1 M0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的乳腺癌保乳患者41例,予大分割调强放疗,全乳计划靶体积43.5Gy/15次,瘤床区电子线补量8.7Gy/3次,2.9Gy/次,5次/周,疗程共24天。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 Kaplan -Meier 法计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率100%。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生存率均为100%,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Ⅰ级4例,Ⅱ级3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Ⅰ级5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急性放射性肺炎 I 级2例,晚期放射性肺炎1例;患肢水肿轻度2例。放疗前、后美容效果评价优秀+良好率为95.1%、87.8%,放疗后1、3、6、12个月优秀+良好率均为90.2%。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大分割放疗疗效和美容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缩短放疗时间。
作者:景娜;王玉;杨君;王仙玲;马永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在 T1期肾癌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 T1期肾癌患者48例应用改良 R.E.N.A.L.肾脏测量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应用评价。结果:应用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将48例 T1期肾癌患者分为高值9例(A 组),中值26例(B 组),低值13例(C 组),A、B、C 三组在手术方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均 P <0.01),而肌酐上升值、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对 T1期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进行评估,准确评价了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难度,可作为评估手术难度分级标准,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刘建舟;罗晓辉;门群利;巨育泉;索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96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予多排螺旋 CT 进行扫描,观察其在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在 CT 上,病灶主要集中在左肺上,病灶大小以8~15mm 为主结节内部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分叶较深,病灶周围14例可见胸膜边缘呈现磨玻璃样晕影,30例见有线影,胸膜凹陷征4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9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67例,病灶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升高型。结论:多排螺旋 CT 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作者:郑海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 YAP 在皮肤黑素瘤及痣细胞痣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组织、28例痣细胞痣和32例黑素瘤皮损中 YAP 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YAP 弱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在表皮全层所占阳性率为25.00%。在痣细胞痣中,YAP 表达于靠近表皮的部分痣细胞中,阳性率为32.14%。在黑素瘤中,可见 YAP 高表达于几乎所有的瘤细胞中,阳性率为93.75%。YAP 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和痣细胞痣(P <0.001)。而在痣细胞痣中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YAP 可能参与黑素瘤和痣细胞痣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贾金靖;郑焱;邵永平;李昌吉;景慧玲;樊靖华;王琼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成人 HLH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三系或二系受累。病因分析中7例(33.3%)为血液肿瘤相关性;10例(47.6%)为感染,其中3例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例(4.8%)肿瘤相关性(骨髓活检示转移癌);3例(14.3%)原因不明。随访中死亡16例,存活3例(长至今已5年7个月),2例失访;生存时间为4天~5.7年(中位生存时间183天)。结论:HLH 为罕见的致死性疾病,成人更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大多不良。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敏;王建宁;孟庆齐;包红雨;付行财;侯艳秋;张柳波;蒋苏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接头蛋白 DOK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DOK2的表达,并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DOK2在63例(72%)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阴性,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DOK2表达丢失与肿瘤分化程度(P =0.001)和复发(P =0.048)之间有显著相关性。COX 回归分析显示,DOK2表达丢失是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P =0.001)和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P =0.006)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 -Meier 法生存分析表明,与 DOK2表达阳性的患者相比,DOK2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46个月 vs 53个月,P <0.001),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也显著缩短(36个月 vs 49个月,P <0.001)。结论:接头蛋白 DOK2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翟立广;陈国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报道5例贲门癌前纵隔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5例,4例经 CT 检查发现有腹腔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胸骨旁淋巴结肿大,1例超声检查发现有胸骨旁淋巴结肿大,全部患者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胸骨旁肿大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结果: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全部发现癌组织,提示腺癌。结论:贲门癌发生纵隔淋巴转移时有可能通过隔上淋巴结转移至胸骨旁淋巴结。
作者:王永鸽;常立功;杨静;郑薇薇;张秀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根据国家标准 GB3358-93《统计学术语》的有关规定,作者在书写统计学符号时应注意以下要求: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珋x,不用大写 X 也不用 Mean 或 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不用 SD;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珋x 不用 SE;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 t;⑤F 检验用英文大写 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ν;⑨样本数用英文小写 n;⑩概率用英文大写 P;瑏瑡以上符号珋x、s、s珋x、t、F、χ2、r、ν、n、P 均为斜体。
作者: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依据人大肠癌细胞 HCT -15的表面标志物,分离其中的干细胞亚群。建立裸鼠体内原代大肠癌荷瘤模型,比较各亚群肿瘤体积和质量。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其中 CD133/CD44干细胞亚群。分选得到 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分别接种于裸鼠体内,并观察肿瘤大小和质量。结果:CD133+CD44+和 CD133+CD44-细胞亚群成功的从 HCT -15细胞中分离出来。接种 CD133+CD44+细胞的裸鼠形成的肿瘤体积[(2.76±0.22)cm3]和质量[(5.2±0.21)g]明显高于接种 CD133+CD44-细胞裸鼠的肿瘤体积与质量[(1.56±0.34)cm3,(3.4±0.18)g](P <0.05)。结论:CD44阳性的大肠癌肿瘤干细胞成瘤能力明显高于 CD44阴性的大肠癌肿瘤干细胞。
作者:邢亚楠;邓鹏;徐惠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纤维型脑膜瘤的磁共振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膜瘤的 MRI 常规表现、DWI 表现,并计算 ADC 值。结果:64例纤维型脑膜瘤中, T1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低信号19例,混杂信号5例;T2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4例,略低信号12例;出现瘤周水肿24例。增强扫描,46例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6例呈环形强化,脑膜尾征48例。D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混杂信号2例,低信号6例。ADC 图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低信号8例。64例纤维型脑膜瘤肿瘤实质与正常脑白质 ADC 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例伴有水肿的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 ADC 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纤维型脑膜瘤在 MRI 上的表现多种多样,DWI 及 ADC 值可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是常规 MRI 检查的有效补充。
作者:牛灵芝;张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三维水箱作为加速器各项参数的调试和验收以及治疗计划系统数据采集的作用。方法:通过多组实验,改变在使用三维水箱测量时不同的测量条件和测试工具,总结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其对于放疗质控的优劣对比。总结佳的扫描方式。结果:不同的测量条件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选择佳的扫描模式和扫描工具对于测量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会明显提高放射治疗的剂量精度。结论:在水箱数据采集和质控工作中,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信息,水箱的测试结果将会更加精准、完善。
作者:吴湘阳;张坤;常晓斌;冯涛;屈喜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 ECT2 mRNA 及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50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 ECT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 ECT2 mRNA 阳性表达率为54%,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ECT2 mRNA 均阴性表达(P <0.05)。ECT2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1306.389±215.824)ng/L 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浓度(502.718±69.440)ng/L(P <0.05),并且与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相关(P <0.05)。结论:外周血中 ECT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有效分子指标。
作者:刘瑶;王红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肾癌患者术后应用干扰素免疫治疗对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肾癌患者50例,术后应用干扰素(IFN)行免疫治疗,同时选取术后未行免疫治疗的肾癌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于术前及术后1、2、3个月检测患者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CD19+、CD16+56+),比较两组间指标差异及手术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前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个月对照组各免疫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组术后第2、3个月较术前均有显著差异(P <0.05、P <0.01)。结论:肾癌术后应用干扰素免疫治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对患者远期预后需进一步随访。
作者:韩起鹏;姜力;孙刚;田华;王德权;罗小冬;陈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脂代谢异常发病情况并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未经过放疗及化疗的且经病理确诊为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病例81例。另以子宫内膜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组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56例,收集患者和对照者一般资料,既往史,月经史,婚育史,用药史,家族史(包括家族肿瘤史),生化血脂结果,病理结果。结果:子宫内膜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癌组三组在发病年龄、月经状态、孕产情况、糖尿病发病情况、肿瘤家族史、PCOS /甲减发病率、HRT/TAM使用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内膜癌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血压发病率均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内膜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 BMI、TG、TC、HDL 及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子宫内膜癌患者,血脂异常很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键因素,有望高血脂将可能作为尽早识别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预警指标。
作者:郭桂林;古丽比也·沙比尔;阿依佐热姆·穆太力普;阿比达·阿布都卡德尔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