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成人 HLH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三系或二系受累。病因分析中7例(33.3%)为血液肿瘤相关性;10例(47.6%)为感染,其中3例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例(4.8%)肿瘤相关性(骨髓活检示转移癌);3例(14.3%)原因不明。随访中死亡16例,存活3例(长至今已5年7个月),2例失访;生存时间为4天~5.7年(中位生存时间183天)。结论:HLH 为罕见的致死性疾病,成人更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大多不良。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敏;王建宁;孟庆齐;包红雨;付行财;侯艳秋;张柳波;蒋苏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p16基因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多肿瘤抑制基因,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CDK4的活性,阻止细胞从 G1进入 S 期,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p16基因失活原因多样,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明确 p16基因与口腔恶性肿瘤的关系对口腔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鹤;李春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瘤病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腹膜后纤维瘤病侵袭输尿管致严重血尿的诊治,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术中发现腹膜后右侧输尿管末端有一直径6cm 实性肿瘤,固定于盆壁,与髂外动静脉致密粘连,包裹右侧输尿管末端,上段输尿管扩张。行肿瘤大部切除术+输尿管再植术,切除肿瘤大部分为肌瘤样组织,中间坏死形成囊腔,与输尿管相通;术中快速冰冻片报告梭形细胞肿瘤,良恶性待定;术后病理报告为腹膜后纤维瘤病,免疫组化:CD34(-)、CD117(-)、Dog -1(-)、SMAS -100(-)、Vimentin (+)、Desmin(-)、NSE(-)。结论:腹膜后纤维瘤病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可以因发生位置不同而以不同临床症状就诊,提高对这一肿瘤的认识可以减少误诊。
作者:代海涛;刘昌茂;夏安;熊鹰;呙林杰;刘远华;郑江;陈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肿瘤医学》(ISSN1672-4992,CN61-1415/R),是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肿瘤专业学术期刊,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本刊系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核心版来源期刊、《CAJ -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刊物主要介绍当前肿瘤学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及国内外肿瘤诊疗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刊登肿瘤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成果以及有创新性,科学性的新方法、新发明、新经验,努力为肿瘤学术交流及学科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专题专稿、论著、基础研究、临床报道、综述、流行病学、短篇报道、经验交流、中西医结合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均采用 TP 方案进行化疗。在化疗前应用 NRS -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在化疗过程中对营养支持组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而对照组则不给予任何营养指导和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化疗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61.7%。和对照组比较,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营养支持组患者的 BMI、ALB、Hb 和 PA 等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患者仅有 ALB 有所改善;并且,治疗后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营养支持可明显地改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其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耐受性。
作者:梁彩霞;吴家园;江丹贤;陈满瑜;庞雅君;胡利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从人胰腺癌细胞系 PANC -1中分选出肿瘤干性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流式细胞仪分选出 CD44+CD24+、CD44-CD24+、CD44+CD24-和 CD44-CD24-4类细胞亚群;6MV X 射线照射前后,DCFH -DA 探针检查各亚群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将各亚群细胞接种于 BALB/C -nu/nu 裸小鼠,观察、比较成瘤率。结果:4个亚群细胞比例如下:CD44+CD24+(0.6±0.2)%、CD44+CD24-(89.3±2.6)%、CD44-CD24+(4.1±1.3)%和 CD44-CD24-(6.0±1.7)%;与其他亚群比较,CD44+CD24+干性细胞活性氧水平在 X 线照射后低,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低于其他3组细胞(P 值均<0.01)。1×102个 CD44+CD24+细胞接种于裸鼠,6周后成瘤(1/8);接种1×104个 CD44-CD24-细胞,12周后未成瘤。结论:分选出的各亚群中 CD44+CD24+更具有胰腺癌干细胞特性,体内成瘤能力强,其余依次为 CD44+CD24-、CD44-CD24+、CD44-CD24-;CD44+CD24+细胞内 ROS 低水平,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干性细胞 ROS 的基因调控奠定基础。
作者:王磊;胡晨曦;夏铀铀;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肿瘤、不同治疗方法下调强放疗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95例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肿瘤类型分成肺癌组35例,乳腺癌组29例,食管癌组3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单纯放疗组26例,同步放化组34例,序贯放化组3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6个月后观察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在偶发室(房)性心律失常、ST -T 段改变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结束6个月后和治疗前在偶发室(房)性心律失常、ST -T 段改变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肿瘤类型上治疗前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后胸部肿瘤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多在早期出现,且为可逆性。调强放射治疗精确性保证了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放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无显著差异性。
作者:刘孟春;汪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 siRNA 技术沉默 S100A4基因表达后,对人膀胱癌细胞系 T -24增殖、凋亡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 S100A4基因特异性的 siRNA 序列,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 T -24,48h 后应用 RT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在 mRNA 和蛋白水平 siRNA 对 S100A4的影响,MTT 法检测 T -24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 S100A4 siRNA 后 T -24细胞凋亡率,Transwell 法观察 siRNA 抑制 S100A4后对人膀胱癌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S100A4 siRNA 转染组 T -24细胞的 S100A4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 <0.05)。MTT 法检测发现 S100A4 siRNA 转染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 siRNA 转染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发现 T -24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 <0.05)。结论:膀胱癌细胞中 S100A4表达与癌细胞侵袭、增殖和凋亡能力有关。S100A4 siRNA 能够抑制 T -24细胞 S100A4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S100A4基因和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其发生转移和复发,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孙明;赵文嫣;詹运洪;吴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依据人大肠癌细胞 HCT -15的表面标志物,分离其中的干细胞亚群。建立裸鼠体内原代大肠癌荷瘤模型,比较各亚群肿瘤体积和质量。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其中 CD133/CD44干细胞亚群。分选得到 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分别接种于裸鼠体内,并观察肿瘤大小和质量。结果:CD133+CD44+和 CD133+CD44-细胞亚群成功的从 HCT -15细胞中分离出来。接种 CD133+CD44+细胞的裸鼠形成的肿瘤体积[(2.76±0.22)cm3]和质量[(5.2±0.21)g]明显高于接种 CD133+CD44-细胞裸鼠的肿瘤体积与质量[(1.56±0.34)cm3,(3.4±0.18)g](P <0.05)。结论:CD44阳性的大肠癌肿瘤干细胞成瘤能力明显高于 CD44阴性的大肠癌肿瘤干细胞。
作者:邢亚楠;邓鹏;徐惠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者肺癌组织标本中 ERCC1和Pim -1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病理确诊的7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通过实时定量荧光 PCR 法检测 ERCC1和 Pim -1基因 mRNA 表达水平,回顾性分析 ERCC1和Pim -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铂类化疗疗效和总生存情况。结果:7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中 ERCC1和 Pim -1高表达患者比率分别为37.14%(26/70)和61.43%(43/70),ERCC1高表达与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TNM 分期均无关(P >0.05),Pim -1高表达与性别、吸烟史相关(P <0.05),而与组织类型、TNM分期无关(P >0.05)。ERCC1和 Pim -1共同高表达率为20.00%(14/70)。ERCC1高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19.23%,5/26)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47.73%,21/44)(P <0.05)。Pim -1高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34.88%,15/43)和低表达组患者(40.74%,11/27)无统计学差异(P >0.05)。ERCC1和 Pim -1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27个月和24个月低于低表达组的33个月和27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NSCLC 患者中 ERCC1低表达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和存活率高,是化疗受益的指标。
作者:梁绪中;刘合代;倪裕丰;丁昭珩;姜峰;李文霞;丁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 YAP 在皮肤黑素瘤及痣细胞痣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组织、28例痣细胞痣和32例黑素瘤皮损中 YAP 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YAP 弱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在表皮全层所占阳性率为25.00%。在痣细胞痣中,YAP 表达于靠近表皮的部分痣细胞中,阳性率为32.14%。在黑素瘤中,可见 YAP 高表达于几乎所有的瘤细胞中,阳性率为93.75%。YAP 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和痣细胞痣(P <0.001)。而在痣细胞痣中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YAP 可能参与黑素瘤和痣细胞痣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贾金靖;郑焱;邵永平;李昌吉;景慧玲;樊靖华;王琼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中 p53、CyclinD1和 Ki67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双原发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3例符合标准并确诊为双原发恶性肿瘤的第二原发癌标本进行 p53、CyclinD1和 Ki67的检测。结果:p53、CyclinD1、Ki67在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标本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30.2%、65.1%。p53的阳性表达与间隔时间、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 <0.05),CyclinD1及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 <0.05);p53与 CyclinD1、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313,P =0.041;r =0.319,P =0.037)。结论:p53、CyclinD1、Ki67蛋白高表达与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 p53、CyclinD1、Ki67在双原发癌中的表达对评估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并提示第二原发癌在基因水平上可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常,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董明;魏辉;赵理智;杨得振;田博;侯俊明;任小朋;贾勇;高美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96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予多排螺旋 CT 进行扫描,观察其在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在 CT 上,病灶主要集中在左肺上,病灶大小以8~15mm 为主结节内部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分叶较深,病灶周围14例可见胸膜边缘呈现磨玻璃样晕影,30例见有线影,胸膜凹陷征4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9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67例,病灶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升高型。结论:多排螺旋 CT 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作者:郑海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 microRNA -21(miR -21)表达水平与放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采用 RT -PCR 方法检测 miR -21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放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iR -2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 <0.05)。在60例食管癌患者中,CR、PR 和 NC 组患者中 miR -2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6±0.35、2.82±0.84和3.31±1.32,miR -2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放疗敏感性呈负相关(P <0.05)。Kaplan -Meier 分析显示miR -21低表达组放疗后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肿瘤组织中 miR -21表达量可作为评价食管癌放疗敏感性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王光;陆业婷;石志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作者:《现代肿瘤医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对胃癌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患者骨髓毒性、消化道毒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胃癌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同步放化+中药组)34例,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28例,治疗前后进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计算各级骨髓毒性、消化道毒性患者比例。结果:QLQ -C30评定:治疗后治疗组食欲下降、疲倦、失眠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肿瘤患者躯体症状、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Ⅲ-Ⅳ级消化道、骨髓毒性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养阴法对改善患者食欲下降、疲倦乏力、失眠症状、躯体症状、生活质量,降低同步放化疗中重度消化道、骨髓毒性发生比例,防治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具有肯定疗效。
作者:刘瑜;袁媛;张蕊;李毅;庞宏涛;王蓓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肺癌的20%,其中绝大多数(约15%)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1]。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以肺外症状为首发,极易误诊、漏诊。我科收治1例因低钠血症引起癫痫样症状的 SCLC 患者,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李政华;刘思瑶;胡玉琴;张栓宝;王蓓莉;姚俊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 YAP 和 TAZ 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7例骨肉瘤组织及2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 YAP 和 TAZ 进行检测。结果:YAP 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和30%。TAZ 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和15%。YAP 与骨肉瘤的大小(P <0.05)有关;而 TAZ 则与骨肉瘤的远处转移及 Ennecking 分期有关(P<0.05)。结论:YAP 和 TAZ 在恶性骨肉瘤中的高表达,预示着 YAP 和 TAZ 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骨肉瘤的远处转移,为治疗骨肉瘤及骨肉瘤肺部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研制治疗骨肉瘤药物提供新靶点。
作者:贾楠;张迎龙;刘涛;艳华;聂娜;马琼;范清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报道5例贲门癌前纵隔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5例,4例经 CT 检查发现有腹腔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胸骨旁淋巴结肿大,1例超声检查发现有胸骨旁淋巴结肿大,全部患者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胸骨旁肿大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结果: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全部发现癌组织,提示腺癌。结论:贲门癌发生纵隔淋巴转移时有可能通过隔上淋巴结转移至胸骨旁淋巴结。
作者:王永鸽;常立功;杨静;郑薇薇;张秀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胆管癌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的疾病过程,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预后差,本篇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回顾分析,对黏蛋白在胆管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段海章;李凡;孙岩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