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NG4与 VEGF 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乾;孟祥程;霍明娟;牛娜;程丽

关键词:ING4, VEGF, 卵巢癌,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 预后
摘要:目的:研究 ING4与 VEGF 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104例卵巢组织中 ING4与 VEGF 的表达情况,并用 CD43标记血管内皮计数 MVD。结果:ING4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呈阶梯性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VEGF 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呈阶梯形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ING4的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升高和病理分级的降低表达减弱,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1)。VEGF 的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升高和病理分级的降低表达增强,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ING4和 VEGF 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 =-0.29,P <0.05)。ING4表达阴性者 MVD 高于 ING4阳性者(P <0.01),VEGF 表达阳性者 MVD 高于 VEGF 阴性者(P <0.05)。联合分析表明 ING4阴性 VEGF 阳性组预后比其它蛋白表达组明显较差(P <0.05)。结论:ING4和 VEGF 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 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 p53腺病毒注射液(商品名:今又生)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两组介入治疗:对照组:碘油+化疗药(5-FU +EPI +DDP);治疗组:碘油+化疗药(5-FU +EPI +DDP)+重组人 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每4周一次,连用3次。结果:不论是对照组还是治疗组,毒副反应不大,耐受性良好,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治疗后两组均能使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 AFP 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明显;治疗组的有效率(82.76%)明显高于对照组(59.38%),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结论:今又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东辉;王海鹏;孙华;李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价值的 Meta 分析

    目的: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价值进行 Meta 分析。方法:选择对关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国内外文献(2005年-2013年)进行检索与分析,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为60篇文章,其中 a 级文献10篇。所有文献资料都有很好的异质性,偏倚性也比较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的平均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2.0%和79.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有很好的敏感度,特异度也比较好。

    作者:闵朋;彭虹;江广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早期鼻咽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选择调强放疗,在放疗期间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地优质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6周。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0%和45.0%,治疗组放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将其进行对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 >0.05)。治疗组在进行干预期间的贫血、血小板减少、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脱发发生率无差异。干预后治疗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例数与程度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放疗效果,而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减少口腔黏膜反应与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

    作者:程平;易珑;陈艳;杨继红;王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三维水箱不同测试条件对数据采集结果的影响和分析

    目的:评价三维水箱作为加速器各项参数的调试和验收以及治疗计划系统数据采集的作用。方法:通过多组实验,改变在使用三维水箱测量时不同的测量条件和测试工具,总结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其对于放疗质控的优劣对比。总结佳的扫描方式。结果:不同的测量条件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选择佳的扫描模式和扫描工具对于测量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会明显提高放射治疗的剂量精度。结论:在水箱数据采集和质控工作中,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信息,水箱的测试结果将会更加精准、完善。

    作者:吴湘阳;张坤;常晓斌;冯涛;屈喜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ECT2 mRNA 及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ECT2 mRNA 及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50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 ECT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 ECT2 mRNA 阳性表达率为54%,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ECT2 mRNA 均阴性表达(P <0.05)。ECT2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1306.389±215.824)ng/L 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浓度(502.718±69.440)ng/L(P <0.05),并且与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相关(P <0.05)。结论:外周血中 ECT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有效分子指标。

    作者:刘瑶;王红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肾上腺素受体β1在肿瘤恶病质脂肪消耗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 ADRB1在肿瘤恶病质脂肪消耗中的作用。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mock 组、ADRB1过表达组、抑制剂干预组。将 ADRB1基因稳定转染进3T3-L1前脂肪细胞,以 MDI 方案诱导分化,利用 Western blot 检测 ADRB1和 HSL 蛋白水平。结果:油红 O 染色证实,正常对照组和 mock 组前脂肪细胞能够分化, ADRB1过表达组无法分化,且可被 ADRB1抑制剂逆转。ADRB1过表达组中激素敏感性酯酶(HSL)蛋白表达增强,且可被 ADRB1抑制剂逆转。结论:ADRB1通过刺激甘油三酯(TG)分解导致恶病质脂肪消耗。

    作者:曹冬兴;钟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T1-2 N0-1 M0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近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 T1-2 N0-1 M0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的乳腺癌保乳患者41例,予大分割调强放疗,全乳计划靶体积43.5Gy/15次,瘤床区电子线补量8.7Gy/3次,2.9Gy/次,5次/周,疗程共24天。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 Kaplan -Meier 法计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率100%。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生存率均为100%,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Ⅰ级4例,Ⅱ级3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Ⅰ级5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急性放射性肺炎 I 级2例,晚期放射性肺炎1例;患肢水肿轻度2例。放疗前、后美容效果评价优秀+良好率为95.1%、87.8%,放疗后1、3、6、12个月优秀+良好率均为90.2%。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大分割放疗疗效和美容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缩短放疗时间。

    作者:景娜;王玉;杨君;王仙玲;马永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姜黄素在光动力与声动力治疗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作为一种中药在亚洲一些国家的使用已经有上千年。近年来发现姜黄素还是一种具有光敏活性的物质,可以用于光、声动力治疗恶性肿瘤。光动力疗法和声动力疗法作为无创的治疗手段,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增敏剂,与周围的氧反应产生活性氧,诱导细胞凋亡、坏死。本文就近年来姜黄素在光动力与声动力治疗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文婷;许桐瑛;谢蕊;李燕京;魏孝礼;白玉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药对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OD)、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ra,SB)分别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和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的干燥全草。二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以药对的形式出现,均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1-2],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二者以药对的形式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等疗效明确,且优于单味药的使用,本文总结了近7~8年的文献,探讨 OD 和 SB 以及药对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期待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帮助肿瘤患者。

    作者:闫辉;吕青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YAP 和 TAZ 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 YAP 和 TAZ 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7例骨肉瘤组织及2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 YAP 和 TAZ 进行检测。结果:YAP 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和30%。TAZ 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和15%。YAP 与骨肉瘤的大小(P <0.05)有关;而 TAZ 则与骨肉瘤的远处转移及 Ennecking 分期有关(P<0.05)。结论:YAP 和 TAZ 在恶性骨肉瘤中的高表达,预示着 YAP 和 TAZ 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骨肉瘤的远处转移,为治疗骨肉瘤及骨肉瘤肺部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研制治疗骨肉瘤药物提供新靶点。

    作者:贾楠;张迎龙;刘涛;艳华;聂娜;马琼;范清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miR -21和 PDCD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miR -2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 Real -time PCR 法检测61例 NSCLC 组织及61例对应癌旁肺组织中 miR -21、PDCD4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同癌旁正常组织相比,NSCLC 组织中 miR -21 mRNA 表达明显上调(88.52%,P =0.000),PDCD4 mRNA 表达明显下调(83.61%,P =0.000)。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 =0.044,P <0.05)。中晚期(Ⅲ-Ⅳ期)肺癌组织中 miR -21 mRNA 表达高于早期(Ⅰ-Ⅱ期)(P <0.05)。PDCD4 mRNA 表达与 NSCLC 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P <0.05)。Kaplan -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miR -21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缩短(P =0.007),相反,PDCD4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患者具有较长的总生存期(P =0.003)。结论:miR -21、PDCD4 mRNA 在 NSCLC 中的异常表达与 NSCLC 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作为 NSCLC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

    作者:冯春来;刘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在 T1期肾癌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在 T1期肾癌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 T1期肾癌患者48例应用改良 R.E.N.A.L.肾脏测量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应用评价。结果:应用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将48例 T1期肾癌患者分为高值9例(A 组),中值26例(B 组),低值13例(C 组),A、B、C 三组在手术方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均 P <0.01),而肌酐上升值、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改良 R.E.N.A.L.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对 T1期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进行评估,准确评价了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难度,可作为评估手术难度分级标准,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刘建舟;罗晓辉;门群利;巨育泉;索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化学元素和核素符号规范书写的要求

    作者:《现代肿瘤医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胰腺癌干性细胞的分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鉴定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从人胰腺癌细胞系 PANC -1中分选出肿瘤干性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流式细胞仪分选出 CD44+CD24+、CD44-CD24+、CD44+CD24-和 CD44-CD24-4类细胞亚群;6MV X 射线照射前后,DCFH -DA 探针检查各亚群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将各亚群细胞接种于 BALB/C -nu/nu 裸小鼠,观察、比较成瘤率。结果:4个亚群细胞比例如下:CD44+CD24+(0.6±0.2)%、CD44+CD24-(89.3±2.6)%、CD44-CD24+(4.1±1.3)%和 CD44-CD24-(6.0±1.7)%;与其他亚群比较,CD44+CD24+干性细胞活性氧水平在 X 线照射后低,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低于其他3组细胞(P 值均<0.01)。1×102个 CD44+CD24+细胞接种于裸鼠,6周后成瘤(1/8);接种1×104个 CD44-CD24-细胞,12周后未成瘤。结论:分选出的各亚群中 CD44+CD24+更具有胰腺癌干细胞特性,体内成瘤能力强,其余依次为 CD44+CD24-、CD44-CD24+、CD44-CD24-;CD44+CD24+细胞内 ROS 低水平,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干性细胞 ROS 的基因调控奠定基础。

    作者:王磊;胡晨曦;夏铀铀;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纤维型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型脑膜瘤的磁共振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膜瘤的 MRI 常规表现、DWI 表现,并计算 ADC 值。结果:64例纤维型脑膜瘤中, T1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低信号19例,混杂信号5例;T2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4例,略低信号12例;出现瘤周水肿24例。增强扫描,46例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6例呈环形强化,脑膜尾征48例。D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混杂信号2例,低信号6例。ADC 图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低信号8例。64例纤维型脑膜瘤肿瘤实质与正常脑白质 ADC 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例伴有水肿的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 ADC 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纤维型脑膜瘤在 MRI 上的表现多种多样,DWI 及 ADC 值可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是常规 MRI 检查的有效补充。

    作者:牛灵芝;张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IL -17调控 DLBCL 小鼠 VEGF 表达对肿瘤生长的作用

    目的:建立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小鼠模型并接种体外培养的 Th17细胞,对比接种组与对照组 IL -17及 VEGF 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 IL -17水平与 VEGF 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Mini MACS 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 BALB/c 小鼠脾来源的 CD4+CD62L + nave T 细胞,加入 anti -CD3、anti -CD28、TGF -β、IL -6进行 Th17细胞体外培养,SUDHL -4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后接种于 SCID 小鼠建立 DLBCL 小鼠模型,对荷瘤小鼠进行 Th17细胞接种,ELISA 法检测 DLBCL 小鼠肿瘤组织中 IL -1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接种 Th17细胞后 DLBCL 小鼠 IL -1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随着肿瘤病程进展 IL -17表达水平降低,VEGF 表达水平升高。IL -17与 VEGF 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IL -17可下调 VEGF 的表达从而影响 DLBCL 的疾病进程,联合检测 IL -17和VEGF 表达水平对判断 DLBCL 疾病状态及进程更有参考价值。

    作者:许昕;李庆山;钟伟杰;朱国栋;余碧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肿瘤家族史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familial history of malignant neoplasm,MN -FH)对胃癌贡献比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资料齐全的3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有无肿瘤家族史分组,利用 SPSS 软件统计分析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96例(31.0%)胃癌患者具有肿瘤家族史,其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共有64例(66.7%)具有消化道相关肿瘤,包括食管癌(19.8%)、胃癌(24.0%)、肝癌(6.3%)和结直肠癌(16.7%)。泌尿系肿瘤占12.5%,其他(包括甲状腺癌、乳腺癌、喉癌等)占20.8%。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无肿瘤家族史在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没有差异(P >0.05)。病理分型显示有 MN -FH 的胃癌患者以低分化、未分化多见,占60.4%(58/96),无 MN -FH 占12.6%(27/214),两组相比,P <0.05。而在高、中分化腺癌类型上则相反,有 MN -FH 胃癌组占39.6%,无MN -FH 胃癌组占87.3%,P <0.05。胃癌临床分期显示有 MN -FH 多以Ⅲ、Ⅳ期为主(73.0%),无 MN -FH组以Ⅱ期为主(57.9%),两组相比,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院超过1/3的胃癌患者具有阳性 MN-FH。其中常见的 MN -FH 是消化道肿瘤。MN -FH 胃癌具有分化程度低,病理特征恶性程度高特点。对于有家族史人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雷星;韩文;单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关于变更刊期及优先数字出版的通知

    根据期刊发展需要,本刊从2015年23卷1期开始,刊期由月刊变更为半月刊,出版时间为每月的5日,20日,每期144页码,国际标准 A4开本,定价10元,全年240元(境外订户每期5美元,全年120美元),欢迎广大读者在当地邮局订购(邮发代码52-297)或直接向编辑部邮购。本刊从2014年5期起,刊发的所有文章在纸质版出版前一月左右,均已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优先数字出版,详情请登陆中国知网查询。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肾癌术后干扰素治疗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肾癌患者术后应用干扰素免疫治疗对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肾癌患者50例,术后应用干扰素(IFN)行免疫治疗,同时选取术后未行免疫治疗的肾癌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于术前及术后1、2、3个月检测患者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CD19+、CD16+56+),比较两组间指标差异及手术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前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个月对照组各免疫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组术后第2、3个月较术前均有显著差异(P <0.05、P <0.01)。结论:肾癌术后应用干扰素免疫治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对患者远期预后需进一步随访。

    作者:韩起鹏;姜力;孙刚;田华;王德权;罗小冬;陈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低钠血症引起癫痫症状1例报道

    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肺癌的20%,其中绝大多数(约15%)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1]。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以肺外症状为首发,极易误诊、漏诊。我科收治1例因低钠血症引起癫痫样症状的 SCLC 患者,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李政华;刘思瑶;胡玉琴;张栓宝;王蓓莉;姚俊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