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起鹏;姜力;孙刚;田华;王德权;罗小冬;陈宇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肿瘤、不同治疗方法下调强放疗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95例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肿瘤类型分成肺癌组35例,乳腺癌组29例,食管癌组3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单纯放疗组26例,同步放化组34例,序贯放化组3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6个月后观察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在偶发室(房)性心律失常、ST -T 段改变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结束6个月后和治疗前在偶发室(房)性心律失常、ST -T 段改变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肿瘤类型上治疗前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后胸部肿瘤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多在早期出现,且为可逆性。调强放射治疗精确性保证了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放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无显著差异性。
作者:刘孟春;汪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OD)、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ra,SB)分别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和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的干燥全草。二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以药对的形式出现,均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1-2],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二者以药对的形式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等疗效明确,且优于单味药的使用,本文总结了近7~8年的文献,探讨 OD 和 SB 以及药对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期待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帮助肿瘤患者。
作者:闫辉;吕青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接头蛋白 DOK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DOK2的表达,并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DOK2在63例(72%)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阴性,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DOK2表达丢失与肿瘤分化程度(P =0.001)和复发(P =0.048)之间有显著相关性。COX 回归分析显示,DOK2表达丢失是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P =0.001)和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P =0.006)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 -Meier 法生存分析表明,与 DOK2表达阳性的患者相比,DOK2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46个月 vs 53个月,P <0.001),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也显著缩短(36个月 vs 49个月,P <0.001)。结论:接头蛋白 DOK2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翟立广;陈国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纤维型脑膜瘤的磁共振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膜瘤的 MRI 常规表现、DWI 表现,并计算 ADC 值。结果:64例纤维型脑膜瘤中, T1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低信号19例,混杂信号5例;T2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4例,略低信号12例;出现瘤周水肿24例。增强扫描,46例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6例呈环形强化,脑膜尾征48例。DWI 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混杂信号2例,低信号6例。ADC 图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低信号8例。64例纤维型脑膜瘤肿瘤实质与正常脑白质 ADC 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例伴有水肿的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 ADC 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纤维型脑膜瘤在 MRI 上的表现多种多样,DWI 及 ADC 值可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是常规 MRI 检查的有效补充。
作者:牛灵芝;张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程序性细胞死亡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是近年来发现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新肿瘤抑制基因。研究发现 PDCD4在多种肿瘤中存在缺失或下调,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本文从该基因的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姜艳;杨大群;王聪洋;柏縮文;许昌盛;李珊;陈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索姜黄素对肝癌 HepG2细胞系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人肝癌 HepG2细胞,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 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分别提取细胞总 mRNA 及总蛋白,运用实时定量 PCR(qRT -PCR)及 Western blotting 方法来检测姜黄素对 HepG2细胞侵袭相关分子(MMP -2及 MMP -9)及 COX -2表达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的姜黄素均可以抑制肝癌 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逐渐降低;姜黄素可以从 mRNA 及蛋白水平下调侵袭相关分子 MMP -2、MMP -9的表达;姜黄素可以下调 COX -2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肝癌 HepG2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下调侵袭相关分子及 COX -2的表达有关。
作者:邱伟;刘阳;曹卫;徐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检测和分选人类膀胱癌细胞系 T24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并初步鉴定其癌干细胞特性,为癌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技术,分选得到 T24细胞中的侧群细胞,并检测其比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侧群细胞中 ABCG2的表达情况;继而将侧群细胞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形成悬浮肿瘤细胞球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分选结果显示:T24细胞中侧群细胞的比例约为3.6%。和对应的母系 T24细胞相比,T24侧群细胞的 ABCG2表达增高。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的侧群细胞成簇生长,并形成肿瘤细胞球。结论:人类膀胱癌细胞系 T24中存在具有癌干细胞特性的侧群细胞。
作者:殷波;张露丹;刘岗;王鹏;张超;田宝勇;宋永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从人胰腺癌细胞系 PANC -1中分选出肿瘤干性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流式细胞仪分选出 CD44+CD24+、CD44-CD24+、CD44+CD24-和 CD44-CD24-4类细胞亚群;6MV X 射线照射前后,DCFH -DA 探针检查各亚群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将各亚群细胞接种于 BALB/C -nu/nu 裸小鼠,观察、比较成瘤率。结果:4个亚群细胞比例如下:CD44+CD24+(0.6±0.2)%、CD44+CD24-(89.3±2.6)%、CD44-CD24+(4.1±1.3)%和 CD44-CD24-(6.0±1.7)%;与其他亚群比较,CD44+CD24+干性细胞活性氧水平在 X 线照射后低,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低于其他3组细胞(P 值均<0.01)。1×102个 CD44+CD24+细胞接种于裸鼠,6周后成瘤(1/8);接种1×104个 CD44-CD24-细胞,12周后未成瘤。结论:分选出的各亚群中 CD44+CD24+更具有胰腺癌干细胞特性,体内成瘤能力强,其余依次为 CD44+CD24-、CD44-CD24+、CD44-CD24-;CD44+CD24+细胞内 ROS 低水平,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干性细胞 ROS 的基因调控奠定基础。
作者:王磊;胡晨曦;夏铀铀;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作者:《现代肿瘤医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对胃癌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患者骨髓毒性、消化道毒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胃癌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同步放化+中药组)34例,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28例,治疗前后进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计算各级骨髓毒性、消化道毒性患者比例。结果:QLQ -C30评定:治疗后治疗组食欲下降、疲倦、失眠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肿瘤患者躯体症状、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Ⅲ-Ⅳ级消化道、骨髓毒性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养阴法对改善患者食欲下降、疲倦乏力、失眠症状、躯体症状、生活质量,降低同步放化疗中重度消化道、骨髓毒性发生比例,防治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具有肯定疗效。
作者:刘瑜;袁媛;张蕊;李毅;庞宏涛;王蓓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本刊遵循的国际医学期刊委员会(ICMJE)对生物医学类稿件的统一要求。要求所有作者在提交稿件时说明,文章内容是否已经知情同意和经过了伦理学审查。未经同意,不得侵犯患者的隐私权。若确因科学目的需要,必须获得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方可刊登可辨认患者身份(包括患者姓名、姓名首字母或病案号)的文字描述、照片和家谱。否则应删去可辨认患者身份的细节。若为了保护患者需更改其特征性资料,如遗传家谱,则作者应确保这种变更不会歪曲研究的科学意义。论文作者应承担一切违反义务和侵权的责任。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均采用 TP 方案进行化疗。在化疗前应用 NRS -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在化疗过程中对营养支持组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而对照组则不给予任何营养指导和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化疗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61.7%。和对照组比较,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营养支持组患者的 BMI、ALB、Hb 和 PA 等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患者仅有 ALB 有所改善;并且,治疗后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营养支持可明显地改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其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耐受性。
作者:梁彩霞;吴家园;江丹贤;陈满瑜;庞雅君;胡利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 ING4与 VEGF 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104例卵巢组织中 ING4与 VEGF 的表达情况,并用 CD43标记血管内皮计数 MVD。结果:ING4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呈阶梯性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VEGF 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呈阶梯形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ING4的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升高和病理分级的降低表达减弱,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1)。VEGF 的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升高和病理分级的降低表达增强,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ING4和 VEGF 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 =-0.29,P <0.05)。ING4表达阴性者 MVD 高于 ING4阳性者(P <0.01),VEGF 表达阳性者 MVD 高于 VEGF 阴性者(P <0.05)。联合分析表明 ING4阴性 VEGF 阳性组预后比其它蛋白表达组明显较差(P <0.05)。结论:ING4和 VEGF 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刘乾;孟祥程;霍明娟;牛娜;程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脂代谢异常发病情况并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未经过放疗及化疗的且经病理确诊为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病例81例。另以子宫内膜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组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56例,收集患者和对照者一般资料,既往史,月经史,婚育史,用药史,家族史(包括家族肿瘤史),生化血脂结果,病理结果。结果:子宫内膜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癌组三组在发病年龄、月经状态、孕产情况、糖尿病发病情况、肿瘤家族史、PCOS /甲减发病率、HRT/TAM使用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内膜癌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血压发病率均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内膜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 BMI、TG、TC、HDL 及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子宫内膜癌患者,血脂异常很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键因素,有望高血脂将可能作为尽早识别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预警指标。
作者:郭桂林;古丽比也·沙比尔;阿依佐热姆·穆太力普;阿比达·阿布都卡德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2013年发布的 GLOBOCAN2012癌症报告显示: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据估计2012年全世界有180万人被诊断为肺癌,占所有肿瘤的13%,约160万人死于肺癌,占所有肿瘤死亡的19.4%,男性发病首位是肺癌(23.6%)。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5.8%,远远低于女性发病首位的乳腺癌(36.4%)。同时肺癌也是所有癌症里病死率高的(19.4%)[1]。因此,发现肺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和深入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是极为重要的。目前认为癌症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基于多种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变化,大量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2]。
作者:杨亚蕊;何云;龚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成人 HLH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三系或二系受累。病因分析中7例(33.3%)为血液肿瘤相关性;10例(47.6%)为感染,其中3例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例(4.8%)肿瘤相关性(骨髓活检示转移癌);3例(14.3%)原因不明。随访中死亡16例,存活3例(长至今已5年7个月),2例失访;生存时间为4天~5.7年(中位生存时间183天)。结论:HLH 为罕见的致死性疾病,成人更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大多不良。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敏;王建宁;孟庆齐;包红雨;付行财;侯艳秋;张柳波;蒋苏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58例Ⅳ期食管癌患者,分为紫杉醇联合顺铂组(TP)31例和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组(TN)27例,其中紫杉醇注射液135mg/m2,静脉滴注3小时,d1;顺铂25mg/m2,静脉滴注,d1~d3,奈达铂80mg/m2,d1;21天为1个周期。结果:紫杉醇+顺铂组与紫杉醇+奈达铂组有效率分别为37.10%和51.85%(P =0.31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42%和81.48%(P =0.703);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8和7.8个月(P =0.678);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4和11.4个月(P =0.4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两种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09和0.007)。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率与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但联合奈达铂方案胃肠道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韩光锋;段爱雄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氯化锶(89 SrCl2)与99锝-二甲基二磷酸盐(99 Tc -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转移性骨肿瘤患者126名随机分为89 SrCl2联合99 Tc -MDP 治疗组及89 SrCl2单项治疗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疼痛反应情况、骨转移灶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镇痛效果,联合治疗组患者中,有效率为23.81%,显效率61.90%,无效率14.29%;单项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12.70%,显效率58.73%,无效率28.57%,两组患者镇痛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于转移性骨肿瘤骨转移灶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患者中和单项治疗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化锶(89 SrCl2)与99锝-二甲基二磷酸盐(99 Tc -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具有明显的效果,也可消退部分转移病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优于89 SrCl2单项治疗效果。
作者:谢楚海;吴波以;史群伟;陈斌伟;郭剑鸿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 ECT2 mRNA 及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50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 ECT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 ECT2 mRNA 阳性表达率为54%,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ECT2 mRNA 均阴性表达(P <0.05)。ECT2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1306.389±215.824)ng/L 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浓度(502.718±69.440)ng/L(P <0.05),并且与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相关(P <0.05)。结论:外周血中 ECT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有效分子指标。
作者:刘瑶;王红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根据期刊发展需要,本刊从2015年23卷1期开始,刊期由月刊变更为半月刊,出版时间为每月的5日,20日,每期144页码,国际标准 A4开本,定价10元,全年240元(境外订户每期5美元,全年120美元),欢迎广大读者在当地邮局订购(邮发代码52-297)或直接向编辑部邮购。本刊从2014年5期起,刊发的所有文章在纸质版出版前一月左右,均已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优先数字出版,详情请登陆中国知网查询。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