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1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和预后意义

何坤;阮嘉后;储兵;周载平;黄锐钦;胡泽民

关键词:肝癌衍生生长因子, 细胞外基质蛋白-1, 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研究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和结直肠癌(CR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 PICC、60例肝脏转移性 CRC 以及60例原发性CRC 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58.2%)PICC 归为肿块型,13例(23.6%)为导管内乳头状型,10例(18.2%)为周围导管浸润型。PICC 中 ECM1表达与男性(P =0.033)、肝门区(P =0.027)、导管内乳头黏液腺瘤(P =0.000)和肠型上皮细胞(P <0.001)显著相关。HDGF +/ECM1-免疫表型诊断 PICC 有100%的阳性预测值(PPV)。HDGF -/ECM1+免疫表型诊断转移性 CRC 有84.2%的 PPV 值。HDGF +/ECM1+免疫表型诊断 PICC 和转移性 CRC 分别有86.7%和13.3%的 PPV 值。单变量 Cox 生存分析55例 PICC 标本,确认浸润深度(P =0.005)、淋巴结转移(P =0.012)、肿瘤阶段(P =0.004)以及血管浸润(P=0.023)与病人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多变量 Cox 生存分析认为:肿瘤阶段(P =0.002)与病人生存期差有关。结论:PICC 中的 ECM1表达与性别、肿瘤位置、导管内乳头状生长型及肠表型呈统计学相关。HDGF 和 ECM1联合可作为鉴别 PICC 和转移性 CRC 的有用指标。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XCR7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8例骨肉瘤组织标本、1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 CXCR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CXCR7在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是分别为75%和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XCR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密切相关(P <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 >0.05)。结论:CXCR7在介导骨肉瘤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骨肉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作者:简伟明;张勇;张恩尉;蔡伟创;王波;郭以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肿瘤标志物及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诊断率低,目前仍缺乏敏感而特异的血清学标记物。已有学者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 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甲壳质酶蛋白40(YKL -40)、periostin(PN)及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21-1)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分别作为单项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并且与传统肿瘤标志物 CA125进行比较。近年来,CA125分别与 HE4、YKL -40、CYFRA21-1、PN 的联合检测在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阳性率方面已进一步成为研究热点。新型肿瘤标志物与 CA125的比较性研究及 CA125与四种新型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研究得出:HE4、YKL -40、CYFRA21-1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血清 CA125,PN 敏感度低于 CA125,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作者:王美巍;李佩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晚期癌症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比较

    目的:调查晚期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比较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支持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88例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量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将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改善情况、生存质量及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0.1%,≥70岁者发生率高于<70岁者(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和功能康复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 EN 组营养状况指标、生存质量指标和功能康复指标均优于 PN 组(P <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在胃肠道功能正常时首选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李世林;宋英丽;唐玉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AKt/mTOR 信号通路中 p70S6K1、4E -BPs 在促进肿瘤发生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当受细胞外生长因子等刺激作用后,可激活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参与控制细胞的生长、增殖、生存、凋亡。AKt/mTOR 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AKt/mTOR 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中能够通过 p70S6K1和4E -BPs 的作用抑制细胞的凋亡,促进核糖体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促进细胞周期进展、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AKt/mTOR 信号通路通过 p70S6K1和4E -BPs 促进肿瘤发生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杨柳;李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沉默 Snail 基因对胃癌 MKN -28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 Snail 对胃癌 MKN -28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慢病毒沉默胃癌 MKN -28细胞株的 Snail 基因,顺铂处理 MKN -28细胞,CCK -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 小室观察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Real time PCR 检测 Snail mRNA、E -cad-herin mRNA 和 Bcl -2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增殖情况,慢病毒沉默 Snail 基因组和顺铂处理组的细胞出现了增殖抑制,特别是 shRNA -Snail +顺铂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P <0.05)。各组细胞的凋亡表现,不同刺激因素组细胞的凋亡程度明显高于单纯 MKN -28细胞组。细胞侵袭实验显示,shRNA +Snail +顺铂组的细胞迁出的细胞数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 <0.05)。顺铂处理 MKN -28细胞后,shRNA +Snail +顺铂组的细胞 Snail mRNA 和 Bcl -2 mRNA 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单纯 MKN -28细胞组(P <0.05),E -cadherin mRNA 的水平高于单纯 MKN -28细胞组(P <0.05)。结论:慢病毒沉默 Snail 基因,影响胃癌 MKN -28细胞的增殖、促进了细胞的凋亡,抑制 MKN -28细胞的侵袭,增加了化疗药的敏感性,可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作者:李妍;田昕;孟凡东;隋承光;吴迪;付立业;姜又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与联合紫杉醇姑息治疗铂类耐药的Ⅳ期鼻咽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与联合紫杉醇方案作为姑息治疗方案治疗铂类耐药的Ⅳ期鼻咽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含铂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共105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组(GV 组)与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组(GT 组),比较两方案在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 Log -rank 检验比较 PFS 及 OS。结果:两组间的 ORR 无统计学差异(P =0.491),DCR 存在统计学差异(GT 组较优,P =0.034)。两组间的 PFS、OS 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87,P =0.673)。不良反应方面,GV 组Ⅰ度感觉异常较多,而 GT 组Ⅲ度白细胞降低、Ⅰ度疲乏无力、过敏反应、肌肉关节疼痛、脱发及Ⅱ度脱发较多,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V、GT 两种方案治疗铂类耐药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上近似,GT 方案可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较 GV 方案多,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

    作者:张杰;徐可;王少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ADx -ARMS 分析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采用 ADx -ARMS 法检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基因突变率、突变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NSCLC 标本共139例,其中包括手术切除样本83例、穿刺活检样本27例、胸腔积液样本18例及血液样本11例。所有样本均采用 ADx -ARMS法检测 EGFR 基因酪氨酸激酶编码区第19至21号外显子的突变。结果:在139例 NSCLC 标本中共检测出EGFR 基因突变53例,突变率为38.1%;第19至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43.4%(23/53)、0(0/53)和56.6%(30/53);年龄大于等于中位年龄(60岁)与小于中位年龄的患者 EGFR 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5.6%(26/73)和40.9%(27/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患者中 EGFR 基因突变率(49.0%,25/51)高于男性患者基因突变率(31.8%,28/88,P <0.05);腺癌中的基因突变率(41.8%,46/110)显著高于鳞癌(15.0%,3/20,P <0.01),而与未能分型的患者(37.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切除、穿刺活检、胸腔积液以及血液样本中 EGFR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42.2%(35/83)、37.0%(10/27)、38.9%(7/18)和9.1%(1/11)。结论:ADx -ARMS 法是检测 NSCLC 中 EGFR 基因突变的快速有效方法,但不能检测未知突变类型。EGFR 基因的总突变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EGFR 基因突变在女性和腺癌中多见;EGFR 基因突变检出率与样本类型密切相关,对无法取得切除样本的患者,穿刺活检及胸腔积液样本是检测 EGFR 基因突变的有效样本。

    作者:楚慧丽;魏炎;毕经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体外肿瘤细胞药敏试验方法概述

    肿瘤存在异质性,因此抗肿瘤治疗应该重视个体化。体外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试验是目前临床上指导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手段,了解其优势和局限性对于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概述目前常用的几种体外肿瘤细胞药敏试验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希望对敏感性抗癌药物筛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李婷;贾钰铭;雷开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 MDA -MB -231细胞系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CCK -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 Annexin Ⅴ-FITC /PI 双染检测不同浓度的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从 MDA -MB -231细胞系中分选出乳腺癌干细胞。CCK -8结果显示,蟾蜍灵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乳腺癌干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蟾蜍灵随时间和浓度增加诱导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蟾蜍灵能够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王继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0例老年眼眶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病率比较高,95例占67.86%,术后危险状况的发生率也比较高,57例占40.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BMI≥24kg/m2、术前合并症、开眶方式、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手术前合并症多,患者年龄≥75岁、BMI≥24kg/m2、术前合并症、开眶方式、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

    作者:晏妮;李振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A125联合 CA19-9、CEA、CA72-4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阐明联合检测糖类抗原(CA125、CA19-9、CA72-4)与癌胚抗原(CEA)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81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以及作为对照的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 CA125、CA19-9、CA72-4与 CEA 进行检测。采用 ROC 曲线及 AUC、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上述血清标记物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意义。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 CA125、CA19-9、CA72-4的水平与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 <0.05)。ROC 曲线显示 CA125、CA19-9、CEA 与CA72-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025、0.670±0.042、0.497±0.046 and 0.821±0.033。联合检测上述肿瘤标记物显示高的敏感性(91.4%)与较好的特异性(83.9%)。与其他单一肿瘤标记物相比,CA125显示高的敏感性与较好的特异性。结论:联合检测 CA125、CA19-9、CEA 与 CA72-4可以提高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作者:王丹丹;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青藤碱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肺癌 NCI -H460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人肺癌 NCI -H460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噻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 AnnexinV /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TdT 酶介导的 d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NEL)方法观察细胞的凋亡,罗丹明123(Rhodamine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结果:SIN 对 NCI -H460细胞株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凋亡。Annex-inV /PI 双染检测细胞的凋亡可见随 SIN 浓度增加,细胞凋亡增加呈浓度依赖性。TUNNEL 阳性的凋亡细胞呈棕黄色,细胞核片段化改变。罗丹明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结果提示在 SIN 作用于 NCI -H460细胞48h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SIN 浓度越高,膜电位下降越显著。结论:SIN 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能诱导 NCI -H460细胞凋亡,SIN 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 NCI -H460细胞凋亡。

    作者:姜廷枢;李航;翟声平;毛琦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张瑞萍,高云阁,董晓昕,周学慧,王志高,崔庆超,翟树森

    目的:调查127例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情况及营养支持治疗现状,分析营养风险的发生与病期、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对127例患者,于入院第2天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评估。并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病期、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患者的治疗情况,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NRS2002评分。明确患者的年龄、病期、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营养风险的关系。结果:127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足(BMI <18.5kg/m2)25例,占19.69%;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即 NRS2000评分≥3分者)为72例,发生率为56.69%。23例给予营养治疗,其中3例 NRS2002评分为1~2分,≥3分以上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20例(5例为终末期患者),占27.78%,主要应用脂肪乳、氨基酸及葡萄糖治疗。年龄越大,发生营养风险的几率越高,贫血、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增加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病期的早晚与营养风险无相关性。结论: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营养支持治疗未得到重视,存在不恰当及不充分的营养支持治疗。积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是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补充。

    作者:张瑞萍;高云阁;董晓昕;周学慧;王志高;崔庆超;翟树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1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和预后意义

    目的:研究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和结直肠癌(CR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 PICC、60例肝脏转移性 CRC 以及60例原发性CRC 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58.2%)PICC 归为肿块型,13例(23.6%)为导管内乳头状型,10例(18.2%)为周围导管浸润型。PICC 中 ECM1表达与男性(P =0.033)、肝门区(P =0.027)、导管内乳头黏液腺瘤(P =0.000)和肠型上皮细胞(P <0.001)显著相关。HDGF +/ECM1-免疫表型诊断 PICC 有100%的阳性预测值(PPV)。HDGF -/ECM1+免疫表型诊断转移性 CRC 有84.2%的 PPV 值。HDGF +/ECM1+免疫表型诊断 PICC 和转移性 CRC 分别有86.7%和13.3%的 PPV 值。单变量 Cox 生存分析55例 PICC 标本,确认浸润深度(P =0.005)、淋巴结转移(P =0.012)、肿瘤阶段(P =0.004)以及血管浸润(P=0.023)与病人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多变量 Cox 生存分析认为:肿瘤阶段(P =0.002)与病人生存期差有关。结论:PICC 中的 ECM1表达与性别、肿瘤位置、导管内乳头状生长型及肠表型呈统计学相关。HDGF 和 ECM1联合可作为鉴别 PICC 和转移性 CRC 的有用指标。

    作者:何坤;阮嘉后;储兵;周载平;黄锐钦;胡泽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年龄≤35岁的青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64例,随机抽取同期年龄>35岁的中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6例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结果: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在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 Ki -67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分子分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青年乳腺癌肿瘤体积大,病理分期晚,Ki -67表达指数高,应重视其早期筛查与治疗,其高侵袭转移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虎霞;宋张骏;朱江;韩丕华;杨晓民;邓智平;李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Beclin -1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自噬基因 Beclin -1在肿瘤形成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和舌鳞癌(OTSCC)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 Beclin -1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舌鳞癌组织中 Beclin -1蛋白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舌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降低的 Beclin -1表达水平与 OTSCC 组织低分化、淋巴结转移、cTNM分期和更差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降低的Beclin -1表达水平与舌鳞癌组织低分化、淋巴结转移、cTNM 分期和更差的预后相关,提示 Beclin -1在OTSCC 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

    作者:蒋玉娥;胡泽东;钟兆铭;陈雪;储红映;杨丽;孙传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法治愈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姑息性治疗预后的生存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无法治愈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姑息性治疗预后的相互关系,探讨姑息性治疗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2例无法治愈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 Kaplan -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及生存曲线,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Log -rank 进行统计学检验。经单因素分析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带入 COX 多因素回归模型,计算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9.09个月,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2%、28%、13%;对经过严格筛选,评估原发病灶与肝内转移灶可以完整切除而肝外不可切除的转移灶未予以手术处理但生长局限,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仍可局部切除,且具备强烈手术意愿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姑息性手术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期、1年、2年累计生存率均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者:27.00个月 vs 16.36个月,85% vs 79%,57% vs 0(P <0.001)。对于总体生存期而言,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治疗方式、肝转移瘤生长位置、肝内转移灶数目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 <0.05);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手术治疗方式、肝内转移灶多发是对无法治愈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姑息性治疗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经过严格筛选,评估原发病灶与肝内转移灶可以完整切除而肝外不可切除的转移灶未予以手术处理但生长局限,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仍可局部切除且具备强烈手术意愿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其生存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

    作者:朱峰锋;司马辉;宋金超;朱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KLF8在缺氧诱导胃癌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 KLF8(Kruppel -like factor 8)在缺氧诱导胃癌细胞多药耐药表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 和实时定量 PCR 的方法检测三株胃癌细胞系 MKN28、MKN45、SGC7901在常氧及缺氧条件下KLF8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和实时定量 PCR 检测胃癌耐药细胞系 SGC7901/VCR、SGC7901/ADR 和亲本细胞系 SGC7901中 KLF8的表达水平。构建 KLF8正义表达载体及 KLF8小干扰 RNA 的慢病毒载体,将其转染入实验细胞中,用 Western blot 和实时定量 PCR 的方法检测 KLF8表达量的变化。MTT、Annexin V /PI 染色法及阿霉素蓄积量与潴留实验检测 KLF8在缺氧诱导胃癌细胞多药耐药表型中的作用。结果:缺氧可诱导胃癌细胞系 MKN28、MKN45、SGC7901中 KLF8的表达升高。与胃癌亲本细胞系相比,KLF8在胃癌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升高,并且在 SGC7901/VCR 细胞中表达升高的更为明显。外源性转染 KLF8后可显著增加胃癌细胞中 KLF8的表达量,KLF8小干扰 RNA 可有效降低常氧及缺氧条件下胃癌细胞中 KLF8的表达。常氧条件下,外源性转染 KLF8的正义表达载体可增加胃癌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化疗药物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指数,同时可增加细胞内阿霉素的泵出率。缺氧条件下,KLF8小干扰 RNA 能够逆转胃癌细胞中上述现象的发生。结论:初步实验结果发现了一个新的缺氧反应分子-KLF8。表型试验证实该分子在缺氧诱导胃癌多药耐药中发挥作用。

    作者:杨雪;王亚芳;张慧;刘理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发性胃腺癌中 PLAC1/C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胎盘抗原1(PLAC1/CP1)在原发性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109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胎盘特异性基因 PLAC1/CP1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14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PLAC1/CP1的 mRNA 水平,同时观察胃正常黏膜细胞与胃癌细胞株中 PLAC1/CP1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PLAC1/CP1在109例原发性胃腺癌中的表达率为49.5%(54/109),PLAC1/CP1表达率升高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无论是在胃癌组织中还是在胃癌细胞株中都可检测到较高的 PLAC1/CP1 mRNA 水平。胃癌细胞中 PLAC1/CP1的 mR-NA 水平显著高于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结论:PLAC1/CP1在原发性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其高表达可能与其有较高的转录水平有关,提示 PLAC1/CP1可能成为原发性胃癌新的诊疗靶点。

    作者:范宜娟;杜光烨;杨滢瑜;陈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二科收治的7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对侧腺叶次全切除54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10例、患侧腺叶切除4例。20例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8例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选择。

    作者:张春霞;杨丽;王文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