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武
分析医院空气微生物采样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意识,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为空气微生物监测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惠 刊期: 2011年第z5期
股骨干骨折是指小转子下2~5cm起至股骨髁上2~4cm之间的股骨骨折.股骨是人体长、大、坚强的长管状骨.股骨干后外侧有4支股深动脉分支,骨折时容易造成这些动脉严重出血,上述动脉又发出分支由股骨嵴进入股骨,形成股骨的滋养动脉,因此手术时应避免损伤股骨的后侧.股骨干血液供应充足,骨折易愈合,但如处理不当可畸形愈合,留下残疾.
作者:范秋生;冀玉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腹胀为妇科术后常见的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各下床活动,其原因就是妇科术后肠蠕动功能受至抑制,使存留的空气在胃肠道骨滞留而引起,因此,怎样才能尽早使患者肠蠕动恢复正常已成为妇科术后关注的问题之一,下面将我院预防及护理患者腹胀所采取的措施探讨如下;l鏖胀的预防 1.1术前一天进清淡、半流质饮食,禁食产气食物及高蛋白食物,术前晚22:00禁食水.l鏖胀的预防 1.1术前一天进清淡、半流质饮食,禁食产气食物及高蛋白食物,术前晚22:00禁食水.
作者:孔令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结合手法乳房护理的治疗对母婴分离产妇催乳的疗效.方法:将出生后即母婴分离的产妇4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低频脉冲治疗结合手法进行乳房护理催乳,对照组采用手法护理、热敷、食物等进行乳房护理催乳.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乳汁分泌时间快、乳量增加.结论:低频脉冲治疗在母婴分离产妇中催乳效果显著,促进乳汁分泌,产妇容易接受,无不良反应,值得在病房推广应用.
作者:张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通过能级对应、动态调整的排班模式的探索,探讨按能级上岗的排班方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护士按能级标准分为四级,根据不同能级分配不同岗位,改变过去功能制的排班方式为按病人分岗位,护士按能级高低分管不同教量和质量的病人,病房无不管病人的护士,使护士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合理化;结果;能级管理的排班模式对增加护士的责任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创造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护理梯队等方面都起到良好的作用.结论:能级管理的排班模式有效应用护理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徐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通过对776例1120周期IUI(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不孕患者的治疗周期的护理,总结出不同治疗过程中实施的不同护理措施,有助于不孕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IUI技术,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从而有利于提高妊娠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青梅;臧惠珍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在无层流病房的务件下,对移植术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如何进行有效隔离、护理措施及护理制度的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术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其中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其余6例通过治疗和护理均转危为安.结论:粒细胞缺乏是肾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感染措施,可降低病死率.做好肾移植术后柱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有效的护理工作、质控体系及护理制度的建立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急性粒细胞缺乏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赵楠;毛莎;孙丽萍;杨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性溃癌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瘤72例,占53.33%;胃溃疡51例,占37.78%,其他溃疡12例,占8.89%;所有患者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临床治愈130例(96.30%),无效5例(3.70%).结论: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上要合理用药,适度的抑酸,足够的疗程,为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还要加强对胃粘膜保护剂的重视和使用,减少复发率.
作者:魏红亚 刊期: 2011年第z5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0岁,2011年2月25日清晨被家人发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伴有抽搐,小便失禁,呕吐少量胃内容物.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26 日晚由家属陪同送至我院急诊.急诊测血压180/120mmHg,体温38.7℃,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WBC13.58* 109/L,N89.24%,PLT75* 109/L,Hb 166g/L,RBC 5.13*1012/L.拟诊“昏迷待查”收入ICU加强治疗.
作者:王晓研;胡东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通过临床观察和总结发现:有效的预防和正确的自我调护,可以使痛经患者减轻症状,缓解疼痛.
作者:丁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本案例介绍了一位大学生士官,因失恋而引起头通、失眠,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及生理表现,通过对求助者一般状态的观察,主诉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明确的诊断,并运用了适当的咨询方法,使求助者逐渐摆脱了心理问题,从而走出压抑和忧伤,恢复了快乐和自信,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徐钧;殷正森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完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充分发挥说明书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我院目前临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36份,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规范为标准,对36份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等相关项目的标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的36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儿童和老年用药”、“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用药”、“适宜溶媒标”、“药物相互作用”等项标注率分别为:83.3%、16.7%、25.0%、94.4%、19.4%.结论: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等项缺失且内容不完整.建议加强说明书的审核力度,完善说明书的内容,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阳志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运用经口鼻吸痰法采清除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运用正确的方法更好的发挥各管道的作用,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方法:采用诱导和建立信任感的方法来促使患儿配合术后的各项护理.结果:患儿主动配合吸痰,使得咽喉部的痰鸣音明显减弱,血氧饱和度由原来的85%上升至97%,各管道在位通畅,10天后拔管,一个半月后出院.结论:提高护士主动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肠瘘患儿的癌苦缩短病程.
作者:李静;钱小丽;陈华;吴莉莉;彭南海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简要阐述经皮胆管内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9例,全部操作均在数字胃肠机下进行.结果:19例采用经皮肝穿胆管置入内支架均获成功,其中12例为一次性置入支架,7例先行胆汁引流术(PTCD)后再置入金属内支架.支架置入后血清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0例支架置入后行动脉灌注化疗.支架置入后加动脉化疗者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结论:胆管内支架置入术与动脉灌注化疗相结合是治疗手术无望的胆管恶性梗阻的有效方法,能明显缓解黄疸,延长患者生命,并且简单,安全.
作者:邓奕;娄继斌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17例.取平阳霉素1mg/cm2,2%利多卡因0.5ml,生理盐水适量配成混合液于瘤体内多点注射,隔用1次,3次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不能愈合者,间隔40天后行第2个疗程.记录病变转归进程及不良反应,并追踪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治愈,5例基本治愈,10个月后复诊:局部皮肤略成红色片状.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平阳霉素治疗耍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疗效确切,不形成明显癜痕,是可取的临床治疗方式,对早期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万江;程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深化“热心接待、精心护理、细心观察、耐心解释、暖心沟通”的“五心”优质护理品牌,提高护理质量,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目标.
作者:张宗春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1例肝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是不能行手术切除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广等特点.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及时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盾量.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重症多型红斑病也称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急骤,患者常有高烧、畏寒等全身症状,皮损迅速出现,常广泛分布于全身,为水肿性鲜红或紫红色斑,其上很快出现水疱、大疱、血疱或瘀斑等,水疱破溃后为鲜红色糜烂面.
作者:邓先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方式和特点.方法:对1500例LC患者,根据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对症性实施术前检查、心理护理、全麻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500例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胆漏、胆总管残留结石共7例,经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6天.结论:根据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对LC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朱华;王广胜;覃静霞;覃芳;刘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分析、探讨血液净化疗法(血液灌注和血液透析)抢救百草枯中毒的疗和价值.方法:50例百革枯中毒患者,其中20例应用洗胃、口服漂白土及导泻剂等抢救,余3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和透析抢救,比较二者治愈率的不同.结果:50例中共治愈20例,死亡30例.其中血液净化组治愈18例,死亡12例,治愈率60%;非血液净化组治愈4例,死亡16例,治愈率20%.另比较开始血液净化时间的迟早,发现中毒6h内净化者治愈21例,死亡9例,治愈率70%;中毒6h后净化者治愈9例,死亡21例,治愈率30%.结论:在洗胃、口服漂白土及导泻剂的基础上,尽早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是抢救百草枯中毒的有效疗法.
作者:毛海艳 刊期: 2011年第z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