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梁沅;弥娜;陆向东
目的:为解决老年患者排尿障碍,对老年患者气囊导尿管拔出困难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总结经验.方法:针对我科10例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拔管困难的原因,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成功拔管.结论:熟悉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给予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拔管困难发生的有利保障.
作者:郭立茹;尹君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留置鼻胃肠管不同长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NICU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A组鼻胃肠管置管60 ~ 65cm,B组鼻胃肠管置管45 ~55cm,观察两组留置鼻胃肠管不同长度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以耐受的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并发症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A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胃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置管60 ~ 65cm比置管45 ~ 55cm更为有效、安全,并有助于减少VAP发生,有助于尽早脱机.
作者:李洁;李瑛;黄艳君;甘业静;潘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将人文操作理念与护理操作标准化相结合的实践和体会.方法:对我病区自2011年5月1日以来将人文操作理念与护理操作标准化相结合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实施后出院患者对护士护理技术的满意度由95.0%提升到98.5%,书面表扬信10封.结论:人文操作理念与护理操作标准化相结合的临床实践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护士通过精湛人性化的技能操作,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同时向国际护理标准迈进了一步.
作者:陶小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 2011年12月56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56例手烧伤患者经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手伸缩功能完全恢复48例,基本恢复5例,3例手部瘢痕挛缩,治愈率为85.71%,有效率为94.64%.结论:手烧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预防手部瘢痕形成,促进手功能恢复.
作者:丁庆华;马秀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降低对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分析老年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根据老年患者疾病的特点,护理人员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结果: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到低的限度,护患关系和谐,患者的满意率得到提高.结论;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对策并实施有效的前馈性风险管理和控制,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刘学芹;赵艳华;张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以缓慢的血液流速和透析液流速,是模仿肾小球的滤过原理,通过弥散和对流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的统称[1].CRRT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能有效地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及氮质产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因此,CRRT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也逐渐提高.
作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针对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大体性能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以两种定值质控血液、正常人血液以及随机20份患者血液等,分别进行测定,统计分析.结果:定值全血各项结果s值在0.025~ 0.71之间;批内、批间精密度和总重复性CV值均小于3.0%;携带污染率小于1.0%; WBC分类同手工比较具有相关性,r值在0.5739~ 0.8680之间;对异常形态细胞的筛查,特畀性为95%.结论: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较全面的血细胞分析仪,特别适合在医院门诊检验中普及推广.
作者:曹红;江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前牙缺失伴牙合间高度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例前牙缺失伴牙合间高度不足的成人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将伸长牙及牙槽骨压低,待牙合间高度足够时进行烤瓷桥修复治疗.结果:11例前牙缺失伴牙合间高度不足的患者正畸治疗后均成功压低伸长牙及牙槽骨,获得了理想的牙合间高度,烤瓷桥修复后临床疗效好,短期追踪观察结果好.结论:对于前牙缺失伴牙合间高度不足的病例,先通过正畸治疗压低伸长的对牙合牙,再进行修复治疗,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静涛;安娜;包扬;刘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从本院住院标本中分离出104株鲍曼不动杆菌,同时使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上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在病房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CU)高,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中,无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全部抗生素敏感,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养、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为98.1%、98.2%、85.7%,耐药率达80%以上的有3种.结论:加强呼吸道患者的防护,尤其是ICU病房中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佟凤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模拟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了解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tissue derived stem cell,ASC)的表型改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废弃皮肤和脂肪组织获取实验所需细胞,并培养扩增.对不同传代数的ASC细胞进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了解细胞的可诱导分化性能;构建ASC细胞-胶原凝胶,贴壁或悬浮培养,对ASC凝胶进行α-SMA免疫组化染色;培养基中添加TGF-β1,观察TGF-β1对ASC细胞表型和可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收集培养上清液,Elisa法测定比较成纤维细胞和ASC细胞的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以及经TGF-β1作用,ASC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后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ASC细胞可以多次传代,仍保持较好的可诱导分化特性;在培养过程中,张力和TGF-β1可以使ASC获得α-SMA阳性表型;ASC细胞相比成纤维细胞,有较高的VEGF和KGF分泌水平,但TGF-β1分泌水平极低(未测到),获得α-SMA阳性表型的ASC细胞的VEGF分泌水平继续大幅上升,而且也分泌了较高水平的TGF-β1.结论:ASC细胞在创伤局部环境的刺激下或经体外人工诱导,可以产生更有利于创伤愈合的表型.对ASC细胞特性的了解和调控,将有利于ASC细胞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的应用.
作者:郭亚东;张明君;孙要文;张振信;杨旅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PCM患者产褥期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以护理查房的形式,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例围生期心肌病病例,讨论总结PPCM患者产褥期的护理.结果:6例PPCM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7.5天.心衰在产褥期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整体护理在心衰预防、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多个环节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田硕;吴军玲;刘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讨手足口病的口腔护理的方法.方法:先用3%碳酸氢钠清洗口腔,然后再蘸碘甘油涂抹口腔疱疹及溃疡面,每天3次.结果:509例手足口病患儿均能在短时间内正常饮食,康复良好.结论:对手足口病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保进溃疡愈合,能迅速止痛,减轻患儿的痛苦,尽快恢复正常饮食,对手足口病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陈善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了196例脑梗死患者社区干预前后的变化,探讨干预的效果及可能的规律.方法:通过社区干预来观察干预期间所有病人检测血压、血脂、血小板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糖的变化来观察脑梗死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血压、血脂、血小板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糖情况出现显著性改善,与入组前对比,脑梗死患者入组后的知晓率、复诊的依从性均显著增加.结论:社区干预对于纠正不良习惯具有显著效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也使得观察对象的健康状况普遍改善.另外,社区干预还能显著提高人群对脑梗死的知晓率,相应增加治疗率和达标率,从而有效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满丽;王亚平;王爱琴;冯雁玲;李艳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后急性再闭塞、再缺血、再梗死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1],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而PCI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31例PCI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于双平;阚淑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对28例脊柱结核患者采取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措施.结果:28例脊柱结核患者经过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治疗及康复效果.结论:通过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红霞;徐玮;付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简述儿科急诊惠儿病情分级管理.方法:参照2011年9月份卫生部公布的媳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结合我院实际经验我科于2012年2月份起率先制定儿科急诊患儿病情分级管理标准,实行Ⅳ级分级管理.结果:对21695名急诊就诊患儿进行分级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就诊过程无医疗纠纷及过激行为发生.结论:急诊患儿病情分级管理标准的实施,充分保证了危重患儿在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了患儿就诊的安全性,减少或降低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
作者:陈凤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帮助精神病患者提高个人生活行为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其住院生活独立性.方法:将100例精神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坑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一年的始动性功能训练,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研究组在训练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的始动性有明显提高.结论:患者住院期间通过护士的早期、系统、持续的采取干预措施大大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独立性,患者能主动提出要求,主动与患友、医生、护士交流,并能胜任岗位工作.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对利用HPLC法测定茴拉西坦咀嚼片测定方法的建立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eshin DK-C18,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分别配置内标溶液、对照品溶液以及供试品溶液,通过实验得出理论板数及分离度;之后进行辅料干扰实验,检测限、线性实验、回收率实验、精密度实验、样品溶液稳定性实验,并检测样品含量.结果:检测限浓度范围在10~11g,0.027~0.428mg/mL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达99.5%.结论:方法学实验证实,利用HPLC法对茴拉西坦咀嚼片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灵敏度及可靠性高,操作简便快捷.
作者:谭汉添 刊期: 2012年第16期
讨论儿童甲状腺肿物的外科治疗目的是使我国儿童在关于甲状腺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方案.及早的对儿童甲状腺肿物治疗是对儿童的一种保护.本文对某医院近5年期间56例儿童甲状腺肿物的病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这些儿童的单侧和双侧甲状腺和男女患病率进行调查,甲状腺一般为单纯性,非结节弥漫性或非病毒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经过调查显示,甲状腺疾病多以青年女性高发,多见于青春期,妊娠期和更年期.但是对于儿童而言也有发生的机率.儿童发生此类状况相对于青年来说比较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就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对儿童甲状腺肿物应该及早的切除,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
作者:梁云;王城;李晓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对78例采用庆盐湿敷联合中药口服治疗面部急性皮炎的患者,在专科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燕;宗世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