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气道高反应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

宋艳淳

关键词:护理干预, 气道高反应, 肺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重度气道高反应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半年来在我院鼻科因变应性鼻炎行鼻内窥镜术后的中、重度气道高反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适宜的氧疗,氧气加温雾化吸入,行为干预等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肺活量、潮气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气道高反应患者术后各项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单纯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心肌酶谱变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型热性惊厥(SFS)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FS)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FS)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SFS组182例,CFS组87例,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儿FS后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变化,CFS组血清CK-MB、CK、LDH、AST的阳性率及检测值均增高,但与SFS组相比,只有CK-MB的阳性率及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S患儿抽搐时会引起心肌受损,CFS引起心肌受损更严重;CK-MB可作为FS心肌受损早期诊断及心肌受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FS患儿要尽快止惊,尽早发现心肌受损,及时给予保护措施.

    作者:左满凤;舒琼璋;刘贺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内分泌科的护患沟通技巧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护患沟通的必要性和内容.方法:采用以培训、不同的沟通形式、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以老带新等方法扩大效果.结果:通过开展护患沟通技巧培训1年,患者满意度、“三基”合格率和技术操作优秀率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深入浅出、持之以恒、因人施教是内分泌科护患沟通的主要沟通方式,护士要拓宽自身专业知识面和服务面才能做好护患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作者:陈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了解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生活方式,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1年01月~ 2012年03月我科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疾病健康宣传教育;实验组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强化护理指导,并在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方式对患者进行生活健康护理指导.连续干预1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血尿酸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饮食、运动、烟酒控制等生活方式方面及血尿酸水平较入院护理干预治疗前明显好转,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方式及血尿酸水平方面较入院时未见明显好转,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方式及血尿酸水平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屈海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T介入引导架的制作和应用

    目的:总结CT介入引导架的制作和应用方法.方法:CT介入引导架包括有圆环形状的底座,大半圆环形定位片、小半圆环形定位片、线坠和持针夹,实际使用时,根据CT图像确定进针路径,计算进针的深度和角度.结果:CT介入引导架能多方向引导,能在进针前验证穿刺路径正确与否,便于推广应用.结论:CT介入引导架结构简单,所有部件的材料均很普通、便宜,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王争明;陈新;闫涛;王鹏;魏丹;李峰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儿猩红热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加强对猩红热的认识做到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猩红热患儿临床特点总结分析.结果:我市猩红热呈散发分布,学龄前儿童发病比例高,男性多于女性,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加强对皮肤护理及并发症的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做好学龄期儿童防范,同时加强患病儿童的监管及治疗对控制疾病蔓延有一定帮助.

    作者:李春敬;左琳琳;陈大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消毒供应室应用作业流程重组理论效果评价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护理模式的改变,以及对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要求,消毒供应室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服务于临床科室,我科于2011年11月开始应用作业流程重组理论(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改进科内工作流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京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40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方法和疗效.结果:经治疗后15例患者治愈,17例好转,另有8例无效,有效率为80.0%.治疗效果明显,且预后比较理想(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将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并有助于后期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夏又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MACRO-LOCK纤维桩修复前牙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临床分析MACRO-LOCK纤维桩修复前牙的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4颗前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MACRO-LOCK纤维桩修复;B组用U.M.Aestheti Plus纤维桩修复,分6个月、12个月、18个月随访,评价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1例桩折、1例纤维桩脱落,成功率为92.8,%.B组2例纤维桩脱落,成功率为92.3%,两者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ACRO-LOCK纤维桩可根据需要有效地应用于前牙修复.

    作者:边颖;涂小丽;胡莉;才晓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生儿气胸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2012年6月共40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气胸中,吸入综合征28例(包括羊水吸入21例及胎粪吸入7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7例,新生儿肺炎3例,新生儿湿肺1例,自发性气胸1例,其中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史13例.经保守治疗,胸腔穿刺抽气,闭式引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及机械通气等治疗,36例治愈,3例好转后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气胸的原因主要有吸入综合征,NCPAP的使用,呼吸窘迫综合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合理应用呼吸机、恰当的时候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新生儿气胸治疗的关键.

    作者:方广东;姜善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自信心的影响

    且的:观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自信心的影响.方法:对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首先采用SAS和SDS以及SES三种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自信心状态,然后将患者分为8个小组,每组10人,按照程序,系统规范地设计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主题、步骤、内容和技术,逐项实施.每周辅导1次,每次2h,共辅导8周.活动结束后,采用上述三种量表对患者重复施测,前后两次的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x2检验).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焦虑、抑郁情绪测评得分明显降低,自信心测评得分明显提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团体心理辅导后,不良情绪状态患者例数均较团体心理辅导前大大减少,情绪恢复正常的患者例数明显增多.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明显改善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提高恢复健康的自信心,

    作者:张会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目的:本文选取2011年1月~ 2012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病例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儿科门诊病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提出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方法:调取15560例患儿资料和该研究时间段内我科接受家长投诉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3.37%,其中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是:分诊不当而延误治疗时机、多次穿刺不成功造成患儿痛苦、输液速度不当巡视不足、护理不足服务不到位、消毒隔离不当而引发感染.护理差错事件共发生2例,发生率0.01%.结论: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护理态度、护士素质、护理质量控制和对患儿行为管理四方面,临床应注意对患儿行为管理、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和责任心培养、合理用人,注意岗位调整.

    作者:熊家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格拉司琼预防化疗胃肠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用格拉司琼穴位注射双腿足三里.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作者:赵江花;张国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一种新型安瓿瓶开启装置的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适用于各种规格安瓿瓶,集消毒、切割、去微粒、掰折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开启装置.方法:该装置为硅胶材质的指套型结构,指套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在指套内壁上适当位置有一组砂轮及与砂轮位置呈90度角交叉的消毒棉贴.当需要开启安瓿瓶时,挤压套筒,消毒棉贴与刀具合拢,即可完成安瓿瓶颈的消毒、划启、去微粒、掰折步骤.结果:可实现安瓿瓶开启的规范化操作目标,在安瓿瓶开启过程药液不会被污染,同时也大程度地避免了伤人事件的发生.结论:该开启装置具有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易于维护等诸多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闫涛;李淑君;李海英;侯羿;武涧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胎儿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孕18~40周的孕妇进行系统检查.结果:本次检查的125例孕妇患者中,共有6例胎儿畸形,畸形发生率为4.8%,共检查出5例胎儿畸形,1例漏诊,检出的胎儿畸形符合率为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胎儿畸形诊断率高、分辨性强,在胎儿畸形产前筛查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边欣;赵岩;王园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负压抽吸联合搔刮术治疗腋臭

    目的:评估负压抽吸+搔刮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7月~ 2011年12月应用微创负压抽吸+搔刮术治疗腋臭91例.结果:91例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或第3天复诊,检查异味完全消失,小切口闭合,无感染、血肿或皮肤坏死发生.结论:负压抽吸+搔刮术治疗腋臭是当前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作者:郑晓明;高凤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电子阴道镜(EC)检查和HPV-DNA检测用于诊断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SPI)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电子阴道镜(EC)检查和HPV-DNA检测用于诊断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SPI)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CL-2000型EC检查SPI患者和实验室杂交捕获法测定其HPV-DNA及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结果.结果:共计354例SPI患者,其中症状为白带异常者122例,接触性出血者74例.宫颈外观光滑者71例,轻度糜烂者1 67例,中度糜烂者59例,重度糜烂者57例.宫颈糜烂者占比80%.宫颈SPI患者年龄20~ 29岁者占62.71% (222/354);30 ~ 39岁者占29.94% (106/354);40~ 52岁者占7.34%(26/354). EC诊断SPI阳性共354例(其中SPI患者252例,SPI+CIN患者102例),298例患者(84.18%)与实验室HPV-DNA诊断结果相符;239例患者(67.51%)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在HPV-DNA阳性患者中,HPV6/16感染占比62.75%,HPV16/18感染占比32.21%,混合感染占比5.03%.单纯SPI的211例HPV-DNA阳性患者中,HPV6/11型171例(81.04%),HPV16/18型29例(13.74%).而病理诊断为SPI合并CIN的HPV-DNA阳性患者中,HPV6/11型16例(18.39%),HPV16/18型67例(77.01%).结论:应用EC和HPV-DNA检测用于诊断宫颈SPI均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两者配合用于临床是早期诊断宫颈SPI的有效方法

    作者:锁丙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车祸后会阴部撕裂伤并行结肠造瘘一例的康复护理

    目的:总结1例车祸后会阴部撕裂伤并行结肠造瘘的青年女性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采取心理护理、会阴部伤口的护理、造瘘口的护理等Ⅰ级护理措施和康复理疗手段对会阴部撕裂伤的青年女性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经过70天的康复理疗和护理,患者目前会阴部伤口已愈合,病情及情绪稳定.结论:针对会阴部撕裂伤并行结肠造瘘术的青年女性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精心的康复理疗和护理是其生理心理尽快痊愈的关键.

    作者:张维林;刘萍;汪学玲;赵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 ~ 2011年收治的71例创伤骨科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17 ~ 54岁,女性31例,年龄19~ 6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骨科创伤.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37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1.9%,对照组34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护理有效率为76.5%.结论:在治疗骨科创伤疾病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ICC置管后如何预防机械性静脉炎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指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主要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PICC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护理不当,可产生一些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入术后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2],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拨管的危险,针对这一问题,将进行研究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综合医院儿科门诊预防医院感染的环节管理

    目的:加强综合医院儿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方法: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结果:通过各环节规范化管理,消除了院内感染的安全隐患.结论:综合医院儿科门诊的监控与环节管理,体现了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

    作者:孙秀春;尹建春;乔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