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芬
目的:评估止血带在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37例肌壁间子宫肌瘤,且B超提示子宫肌瘤约5cm大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17例采用宫壁注射缩宫素止血;研究组B组20例,采用开腹后剥除前使用止血带环绕于子宫下段,拉紧后止血钳钳夹,暂时阻断子宫血流,减少子宫出血量,促进血栓形成,达到止血目的;同时子宫血流减少,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压迫血窦,进一步达到止血,并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在术中平均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把握止血带在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中使用止血效果更佳。
作者:张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评价。方法:利用相关的检索词汇,获得有关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相关资料,使用专用的系统分析评价软件分析口服茶碱类药物的疗效评价。结果:收集36份随机抽取的资料对比研究,将口服茶碱类药物与其他口服药物相比较,例如安慰剂和B受体激动剂,或是吸入皮质激索以及色甘酸钠等,本文主要是茶碱类药物与安慰剂使用的对比研究。结论:口服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小儿哮喘时,在足够疗程和剂量前提下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不易复发。
作者:韩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提高门诊处方点评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干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0年-2011年的门诊处方开展门诊处方点评工作的情况,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结论:处方点评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对不合理用药干预的效果。
作者:肖红梅;智琴(通讯作者);武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1)胶囊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12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该方案化疗,即:给予吉奥胶囊80mg/m2/d ,分2次,餐后口服,d1-14,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3小时,d1,28天为一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按 RECIST1.1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治疗后获得 CR8例(7.1%),PR46例(41.1%),SD34例(30.4%),PD24例(21.4%),RR48.2%,DCR78.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9.3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2个月。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国人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窦传敏;丛珊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绿色财政是近几年兴起的全新理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对绿色财政的建设尤其需要重视。本文综合分析了绿色财政的作用及及体系构建思路与措施。
作者:康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后髓内钉远端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后髓内钉远端股骨骨折3例患者,1例接受原内固定 PFNA取出更换加长 PFNA内固定手术,1例接受保留PFNA内固定,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取髂骨植骨术,1例接受保留 PFNA 内固定,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加钢丝捆扎内固定手术。结果3例患者获得13~20个月(平均15.7个月)随访,未出现内固定材料断裂、弯曲、松动脱出。3例骨折已经骨性愈合。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后髓内钉远端股骨骨折的治疗,我们对3例患者采用了3种手术方式治疗,体会是更换加长型 PF-NA创伤小,出血少,约150ml左右,手术时间短80分钟;而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多,约600ml-700ml左右,手术时间长150-160分钟。3种手术治疗方式骨折均骨性愈合,医师可以依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冯国滨;殷勇;邓伟;弋石泉;谢成;杨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培养护士护理质量管理意识,持续提高门诊注射室护士管理能力调动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开服务内涵。方法:在门诊注射室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明确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及指标,制定三级护理人员划分的标准,成立质量管理组,采用"三定、三不定"的检查方法。建立自我控制、管理考核及病人反馈相结合的评价系统。结论:门诊注射室实施三级护理护理质控目标管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强化了主人翁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不仅仅提高科室护士护理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护理团队整体素质,在护理质量上也有明显提高,提升了服务的内涵,病人满意度和经济效益稳步上升。
作者:陆贝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内镜面罩供氧下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肺功能减退老人支气管镜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40例肺功能减退需行纤支镜检的老人随机分两组:鼻塞持续吸氧传统表麻组(A组,n=20)和内镜面罩供氧七氟醚联用瑞芬太尼组(B组,n=20)。 A组常规表麻,B组经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入睡后转吸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靶控维持。监测两组患者 SBP、DBP、HR、SP02及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和术前肺功能测定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生命基础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B组患者的SBP、DBP在正常范围内下降显著(P<0.05);镜检过程中 B组的循环较 A 组稳定, A组的确各种不良反应均明显多于B组(P<0.05),B组术后苏醒用时15.8±5.5min。结论:在内镜面罩供氧的前提下,使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于肺功能减退老人支气管镜检安全和有效,值得提倡。
作者:何卓文;田丰;张坤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项操作,它是临床护理中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求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出现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等,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戴香;冯翠萍;黄小华;陈小华;王建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其在骨科领域中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医生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关节镜及其配套设备的不断完善,内镜、腔镜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组织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健康和美容提出的更高要求,促进和加速了以人为本的微创骨科的快速发展。
作者:胡振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在应用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能否有效提升疗效。方法:募集118例符合要求的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 A、B两组,对 A组患者,仅以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综合对比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然而B组患者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 A组患者,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在应用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小燕;赵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ritical thinking 在基层医院新生儿检测血气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护理体会。方法:以本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桡动脉和股动脉直接穿刺取血行血气分析,采用 SPSS 17.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结合理论要求,在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两种方法血气分析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桡动脉处采血明显优于股动脉处采血行血气分析,既方便操作又可减轻新生儿痛苦,符合现代医院人文护理与关怀的新理念,能够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徐柱;陈意群;孙朝文;王浩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急性附睾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多发于成人,儿童发病率较低。其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不当可导致慢性附睾炎的发生,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GC )治疗儿童急性附睾炎,效果满意。
作者:赵景良;卢桂强;刘满震;何芳;李强;王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对大面积烧伤病患的浸浴治疗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了2009年5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浸浴治疗的大面积烧伤病患69例,在病患进行浸浴前,需要对即将使用的浸浴房间做好清洁、打扫等工作;为病患进行浸浴治疗之前,需要让病患食用适当的食物以及饮用水。浸浴时,加强病情观察、协助功能锻炼;在病患浸浴完成后,需要立刻用无菌的纱垫将病患擦拭干。结果:病患在进行浸浴后,其创面产生的分泌物明显要比之前减少很多。结论:浸浴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对大面积烧伤病患进行浸浴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何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以及多发性骨髓瘤均可引起关节疼痛,但又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本例病例因无法得到确诊,笔者期望为临床提供资料探讨,故报告如下:
作者:黄心怡;刘峥;陈俞霖;刘泽明;谢伦利;贺万艳(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浅谈门诊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从血糖监测的时间及频率;采血前的准备;采血部位的选择;取血时的注意事项;测试时的注意事项等多方面来阐述。
作者:杨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本文报告浙江省东阳市集团医院妇产科原发性腹腔妊娠1例,探讨诊断与治疗。
作者:卢一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近5年采用亲属和患者微小头皮片混合移植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植皮修复中的经验,并探寻严重烧伤晚期残余创面在自体皮源缺乏时创面植皮修复的新方法。方法:选择我科近5年21例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植皮修复中,采用亲属和患者微小头皮片(5㎜×5㎜刃厚皮片)混合移植(皮片间隔1-5mm)的方法,成功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大片残余肉芽创面,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21例患者全部成活,亲属和患者每取刃厚头皮片一次,总面积约6%,制成5㎜×5㎜大小,皮片间隔1-5㎜(平均2.5㎜)混合移植,皮片大可扩展倍数为1:4(平均1:2-3),一次修复大创面约20%-25%,术后5天皮片成活,成活率>85-90%,7-10天皮片融合成片,每间隔10天左右待头皮愈合即可再次手术。亲属头皮成活后排异不明显,外形及功能满意,同时创面感染及高代谢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微小头皮片混合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不仅节省经费,而且皮片易成活,排异不明显,同时也为皮源不足、经费困难的严重烧伤患者提供新的救治途径。
作者:刘亦峰;黄金华;周荣芳;刘森;徐刚;周杰;罗艺;练慧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肝叶切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组65例行肝叶切除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方法。结果:65例行肝叶切除的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有5例,其中腹腔出血2例、肝功能衰竭1例、胆汁漏1例、隔下积液及脓肿1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患者术后的严密病情观察和护理,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郑轶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探讨相关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所发生的168例误差临床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标本在采集前和采集中以及采集后所发生的失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影响标本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关的对策。结果:标本在采集之前所发生误差的几率要明显比采集中和采集后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标本采集时要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需要对标本采集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减少错误的发生,此外对医生进行诊断和采取治疗措施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雪溶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