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乐
[目的]了解银川市食品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李斯特菌病的暴发溯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方法对41株单增李斯特菌的LIPI-1毒力岛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PulseNet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41株单增李斯特菌有12株具有毒力基因缺失现象,actA基因缺失情况严重,缺失率为24.39%(10/41)%;41株菌分为5个不同的血清型和18个PFGE型别。1/2a(46.67%)和1/2c(44.44%)是优势血清型。7型是优势PFGE型别(34.15%)。[结论]银川市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缺失不严重,部分食品潜在危险较大,分子型别呈现多态性,未发现单个基因型菌株流行的迹象。
作者:乌日娜;郭邦成;杜小莉;刘翔;陈福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人工膝关节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74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通过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护理,对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5 min。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是一个关键所在。
作者:孟祥军;王子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GP和N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应用NP方案治疗的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NP组,以我院同期应用GP化疗方案治疗的51例患者为GP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及严重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相当,((P>0.05)。GP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P组,严重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NP组。结论:应用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与NP方案相当的疗效,但患者是生存率较高,严重毒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文伟;李春霞;陈建华;王伟;姚定泉;易辉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并发症,而妊娠不足月的产妇发生胎膜破裂后常合并早产,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临床处理较为复杂。本文对114例不足月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共3517例,同期胎膜早破379例,而妊娠28-36周+6胎膜早破者114例。不足月胎膜早破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3.2%,占整个胎膜早破的30.1%。该组病例平均妊娠周数34.3周,平均年龄27.5岁。其中初产妇103例,经产妇11例。单胎105例,双胎9例,胎死宫内2例,新生儿共121例。新生儿死亡1例,共存活新生儿120例。
作者:宋建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7例妇科盆腔炎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为164例,对照组患者163例。对于实验组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7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2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提高,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8%。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降低,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妇科盆腔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盐酸左氧氟沙星对治疗妇科盆腔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杨沛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牙周病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血糖、血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我院门诊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牙周检查,分为牙周病组和非牙周病组,所有患者取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体重指数(BMI)。比较牙周病与血糖控制水平、BMI及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150名糖尿病患者中。有78例(52%)患有牙周病,牙周病组的FBG、HbA1c、TG高于非牙周病组,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发现老年T2DM患者牙周病的发生与病程、FBG、TC、HbA1c、TG、PBG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TC为老年T2DM患者牙周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T2DM患者中,病程长、血糖控制差、TC的升高是牙周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糖和TC是降低老年人群牙周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剑;徐静;刘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总结子宫内膜活检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1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子宫内膜内膜活检,治疗组患者结合活检结果进行对应性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分析总结其诊断价值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子宫器质性病变患者21例(占所有患者19.1%),器质性病变类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4例,慢性子宫内膜炎症患者6例,宫体癌患者1例;其中罹患激素水平失调患者51例(46.4%),激素水平失调包括简单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0例,不典型增生和复杂增生7例,子宫内膜反应不同步3例,内膜分泌欠佳4例,内膜不规则脱落7例;正常月经各期内膜38例(34.5%),其中包括分泌期内膜15例,增生朋内膜18例,月经期内膜5例。结论: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只能局部反映患者内膜组织浅表的病理改变和内分泌改变,不能鉴别更深层次疾患,因此,针对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病变还需结合官腔镜、腹腔镜、高分辨B超等手段加以鉴别,并注意排除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等,重视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激素水平测定、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等,进行综合判断以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袁小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0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为其提供综合性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高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和疼痛护理等,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0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并且无并发症的发生,提早康复出院。结论:综合性的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保障医疗效果,有效避免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袁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69.5%,治疗组的总体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率相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常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析消渴汤加减结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门诊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消渴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月治疗,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临床是采用消渴汤加减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在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自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然后分别统计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MMSE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例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MMSE评分平均均高于为对照组患者术后的MMSE评分平均分,(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3例占7.5%,对照组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21例,52.5%。结论:对老年患者的麻醉,相较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明显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文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21例星形细胞瘤中微血管进行图象定量分析和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星形细胞瘤内微血管各参数组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P<0.01)。微血管面积、直径、形状因子、CD31相对含量变化均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及分级呈正比;微血管面积、直径、形状因子、CD31相对含量,在客观评价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星形细胞瘤诊断分级、良恶性鉴别、预后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用的参数。
作者: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为患者提供有效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临床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缩短住院天数、提高质量的管理办法,它充分反应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既使护理工作人性化,能大限度满足肝硬化患者需求和愿望,又增加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张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儿童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为了与本世纪初曾流行于欧洲的昏睡性脑炎(又称甲型脑炎)相区别,解放后我国卫生部定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膜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乙脑每年发病约50000例,其中约1/3的病例死亡,且乙脑后遗症严重,存活者20%~40%留有神经麻痹和心理改变等严重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现将其流行病学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卫金凤;梁程;杨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宫腔填塞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方法之一,我院采取水囊填塞治疗产后出血2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0年9月-2013年5月住院分娩的产后出血[1]病人27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0.6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12例;有人流、中孕引产史的25例;妊娠33.6~41.1周,平均孕38.4周;阴道分娩8例,剖宫产19例;27例中前置胎盘9例,血小板减少12例,子痫前期1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以下简称妊娠胆淤)7例;病例分布情况见附表。
作者:吴萍;魏继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和心功能疗效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2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苗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诊断单纯腺肌症36例,合并子宫肌瘤10例,合并子宫肌瘤3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结论:超声在诊断子宫腺肌症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爱治;连柄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8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对全部患者进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84例患者伤口愈合理想,手术完成后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患者伤口感染、裂开,2例患者术后钛钉外露,经有效治疗后病情改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全部恢复正常,咀嚼功能恢复快,患者面型基本对称。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骨折固定效果,可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能够加快患者面部功能恢复。
作者:刘遵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以2010年3月到2013年5月间到我院住院的50例患者为例,与患者本人签订自愿诊疗协议,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工作。具体操作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与主治医生建立密切联系,随时向医生反映病人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乐观心态。结果:经临床护理后,大多数患者病情都有所好转,其中病情基本痊愈的患者人数有45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的人数为4例,经护理病情无好转者仅1例,总有效率为98.00%。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应在临床诊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成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DHS组31例和PFNA组30例,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苏进益;何文全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