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怀民;齐晓拂
1病历简介患者,男,68岁.发热多汗半月,经当地医院头孢菌素治疗5天无效而入院,收住我院呼吸内科,否认糖尿病史.体温38~39.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8.1×109/L,中性:0.82,绝对值:6.9×109/L.大便粘液少许,血便(±),涂片查抗酸杆菌(-),血糖餐后1小时:17.61mmol/l(正常值:7.7~8.9mmol/l).全血普通培养及鉴定:无菌生长,厌氧菌培养及鉴定:无厌氧菌生长.X线胸片诊断:左下肺炎并少量胸腔积液.
作者:张海;李莹;孙枫;吴瑛;鲍世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估CT对纵隔良性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纵隔良性畸胎瘤的CT表现.结果:29例纵隔良性畸胎瘤中,位于前、中、上纵隔27例和前、中、下纵隔2例,囊性20例,囊实性7例和实性2例.肿瘤内含脂肪15例,钙化12例,侵犯邻近肺组织7例和胸腔积液4例.结论:CT对纵隔良性畸胎瘤能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
作者:覃峰;陈巨坤;龙行安;申国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45岁.因农用机动三轮车翻车致胸部受伤,胸痛、胸闷、呼吸困难2h于2002-10-02入当地医院.查体:体温36.3℃,脉搏112/min,血压13.3/9.3kPa(100/70mmHg),呼吸28/min.左侧胸廓低平,呼吸动度减低,该外侧可触及骨擦音,第3肋以下叩浊,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示1~6肋骨外侧骨皮质断裂、重叠、成角畸形;左下肺野见一13cm×12cm圆弧形致密影,呈抛物线状,其上缘清楚,与侧胸壁呈锐角;纵隔气管及心影向右移位(图1).
作者:孙江泰;楚世魁;戴文成;杜铭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超声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分析18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李馨;杜文华;周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羊膜腔内穿刺注药,是目前中、晚期妊娠引产中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临床穿刺失败的21例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羊膜腔穿刺再次注药,均一次获得成功.
作者:史怀民;齐晓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L)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图(PDI),结合脉冲多普勒频谱对2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研究.结果:CDFI对RAL内血流显示率36%,PDI对RAL血流显示率92%.RAL血流呈低速高阻型.阻力指数(RI)>0.6(91.3%),动脉峰速55cm/s(86.96%).结论:CDFI、PDI对RAL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双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斑块性状和部位与脑梗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梗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相关数据.结果:本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82.6%.双侧颈动脉受累及一条血管多个斑块及各型斑块并存多见,颈总动脉(CCA)分叉处发生率高.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VD)较正常人组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指数与脑梗塞相关因素呈正相关,软斑及合并溃疡的混合斑是脑梗塞主要的栓子来源之一.结论:颈动脉超声能显示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物理特性,对脑梗塞的疗效观察与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立峰;吴月英;赵素玲;彭若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增强、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3例肺隔离症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18例结节或肿块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8例表现为无增强,5例为薄壁增强,5例为厚壁增强.螺旋CT显示异常主动脉供血血管比率(83%)高于普通CT(59%),4例CTA清楚显示供血动脉.结论: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是囊肿、结节和肿块,增强CT扫描有助于显示结节和肿块内部的囊性成分及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CTA能立体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行程.
作者:夏宇;杨迎;刘进康;曾纪珍;周飞;张铁钢;周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材料和方法1.1设备和材料:(1)高压注射器:美国MADRAM公司生产的MARK V型.(2)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UltyavistR 370(370mg I/ml).(3)导管:5F猪尾巴导管,长度100cm内径0.97mm,大承受压力1200psi(4)温度计.
作者:苗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正常组(51例)、慢性肝炎组(61例)、代偿期肝硬化组(4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3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直径稍宽于正常组,而明显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各组;脾脏长径、脾静脉直径较正常组和慢性肝炎组增大、增宽,但明显小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与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脾静脉血流量与各组比较均没有明显增加;脐静脉重开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组,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无差异.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容易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造成肝脏微循环障碍.
作者:苏中振;郑荣琴;俞洪林;李建国;陈小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前,磁共振在口腔科主要用于肿瘤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用于检查牙齿国外的报道不多,但无论动物实验[1]还是临床实践[2,3],都证实磁共振应用于牙齿疾病检查极为有利,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道.本研究总结31例牙齿磁共振检查经验,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庄宝昌;赵俊颖;韩志国;雷杰;杜彬;史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孕妇,女,21岁.停经38周,下腹部阵痛5小时来诊.超声检查:采用PV-6000超声仪,腹部常规扫查.宫内显示单胎,双顶径14.5cm,两侧脑室明显扩大,显示为大片透声暗区,脑组织被压变薄(图1),侧动探头可见脑中线强回声在暗区中漂动(图2),胎儿躯体短,胎心152次/min,胎动缓慢.超声提示:胎儿重度脑积水.
作者:马莉;李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对少见起源部位的变异肝动脉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将Michels肝动脉解剖分型中未提及的所有迷走肝动脉统称之为少见类型的变异肝动脉,进一步分析其起源部位、分支、走行及在肝内的分布范围等解剖学特征.结果:共发现25例存在少见类型的变异肝动脉,占2.5%.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腹腔动脉干、胃右动脉分别为13例(1.3%,13/1000)、10例(1%,10/1000)和2例(0.2%,2/1000).结论:认识少见类型的变异肝动脉,在肝癌的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对于有效地寻找肿瘤的血供来源、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建锦;李家开;张金山;于淼;巩悦勤;静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女,53岁.有糖尿病病史多年.近1周先后出现发烧、腰痛、腹胀、呕吐,无尿频、尿痛,尿呈红黄色.查体:体温37.5℃,精神萎靡,右肾区有叩击痛.余全身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赵树军;宋风臣;孙淑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咳嗽半个月.于当地医院X线胸透诊断为左心房旁占位性病变,来我院就诊.体检:无特殊所见.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均未发现异常.X线胸片示左肺下野近膈肌处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约4.5cm×2.5cm,密度均匀,其上缘清晰光滑,下缘显示不清,呈宽基底,自膈肌向胸腔内凸入(图1).
作者:尚华;郭平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RI对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行CT和MRI检查.36例非出血性挫伤灶中,位于胼胝体16例,脑干8例,小脑蚓部2例,放射冠8例,内囊4例,额、颞叶20例.CT扫描仅2例(5.6%)显示出低密度灶.MRIT1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佳的影像学手段,对临床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贵昌;李文进;周平;陈清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8个月入院.发病来体重减轻.查体:右肾区轻压痛.超声检查:右肾中下极可见124mm×66mm×86mm形态不规则,中低回声不均匀的肿物,其内可见斑片状不规则的无回声区.集合系统内可见无回声区,大小47mm×27mm.下腔静脉内可见57mm×33mm×29mm中等回声团块.腹腔可探及腹水暗区,大液深60mm.
作者:刘洁华;高建津;仇恒志;闵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探讨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以及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血流改变,本研究对70例脑梗塞患者(I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与50例年龄相似的正常组(Ⅱ组)的颈动脉测值对比.
作者:魏芳;刘学明;鲍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应用激素引起的骨缺血性坏死的报道日益增多,但引起肋骨多发骨折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
作者:张建;宋晓平;贾宏远;李北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重新评估99mTc-硫胶体(99mTc-SC)显像在移植肾急性排异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改进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对140例移植肾患者的99mTc-SC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避免骨髓影像的干扰,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建立镜相法,并对其中20例显像作镜相法和常规法的对比研究.结果:99mTc-SC显像(常规法)诊断急性排异的灵敏性84.8%,特异性80.0%,准确性82.1%;使用OKT3的患者的假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虽然OKT3增加了假阳性的发生率,但99mTc-SC显像仍是目前鉴别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佳方法;镜相法尚无法替代常规法,但可作为常规法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陈黎波;李方;景红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