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管神经内分泌癌1例

韩月东;激扬

关键词:椎管, 神经内分泌癌, MRI
摘要:1 病历简介患者,女,8岁。双下肢无力,麻木3个月。一年前曾行胸椎旁神经纤维瘤手术。MRI所见:胸7~9椎体水平椎管内外病变,硬脊膜受压内移,T1WI肿块呈等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胸9椎体与附件信号降低,轮廓仍保持。初诊为恶性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附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素输卵管显像诊断不孕症的价值

    目的:通过对31例不孕症妇女(60侧输卵管)行改进的核素输卵管造影(RNHS),评价该方法对判断不孕症妇女输卵管通畅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一次性导尿管直接插入宫腔,37MBq 99mTcO4经导管注入后动态采集,同时缓慢加压注入生理盐水,然后行静态采集。其中10例(20侧输卵管)行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进行对照。结果:RNSH示输卵管通41例,阻塞19侧。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为诊断标准,RNHS灵敏度为85.7%,特异性为84.6%。结论:RNHS有效,安全,无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白萱;田嘉禾;张锦明;焦鲁霞;李亚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CT螺旋扫描检出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初步观察

    胰腺内或胰腺周围积液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胰腺炎有无继发感染决定着不同的治疗方案,但其鉴别较为困难。根据常规CT表现难以区分胰腺炎积液有无感染[1]。本研究总结了我院用高分辨力CT螺旋扫描检出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初步结果。1 材料和方法对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行CT螺旋检查,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4~76岁,平均50岁。临床怀疑均继发感染。10例中胆源性胰腺炎7例,酒精性胰腺炎2例,病因不明1例。CT螺旋扫描诊断后即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积液。10例中2例第一次CT和穿刺结果证实无继发感染,但分别于11和15天后因怀疑继发感染而再次CT检查。

    作者:王毅翔;李能平;汪登斌;何国祥;江浩;汤耀卿;张圣道;唐敖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附100例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ihy,HIE)系指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并产生严重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和惊厥等。CT为临床提供了十分可靠的诊断依据。国内外部分作者对本病的CT表现已有阐述[1~4]。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所观察出生仅10天内的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CT表现,以便提高其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收集1993年以来门诊及住院窒息新生儿100例,年龄出生1小时至30天,男72例,女28例。CT扫描用美国GE8800及日本东芝XPEED90~120kV,30~50mA,层厚10nm及8rrrn,层间距10rm,扫描时间11s及4s,窗宽100Hu,窗位+35Hu。其中14例进行1~3次CT随访观察。

    作者:任国兴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及缺氧程度的研究

    胎儿脐带绕颈(UCAN)较为常见,占分娩总数的20%~25%,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25.5%~48.8%,围产儿死亡率较高,临产前确诊较为困难[1]。本研究应用同幅B型并行M型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产前诊断及胎儿缺氧程度的测定进行了研究。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4例,占我院近3年来妇产科分娩总数的24.79%(134/542),年龄20~32岁,平均24岁。B超检查时距分娩时间10~1天。具体孕周分布如下:<34周孕者6例;≥34~<40周孕者92例;40~42周孕者31例;>42周孕者5例。1.2仪器日产Aloka SSD-63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工作频率为3.5MHz。

    作者:秦胜亚;王素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胸部损伤性肺出血的X线平片、CT诊断

    胸部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均有发生肺实质损伤的可能性,而X线检查对肺实质损伤性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了资料较完整的损伤性肺出血影像诊断15例。1 材料与方法各种胸部外伤后肺出血影像资料共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7~60岁,中位数38岁。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均有明确胸部外伤史。外伤后即出现胸痛15例,气促6例,呼吸困难7例,咯血6例。15例均于伤后30分钟~10天内摄胸部正侧位片,部分患者多次摄片复查,其中8例于伤后分别做胸部CT检查。

    作者:王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儿童门脉海绵样变的作用

    超声查检是无创性诊断儿童门脉海绵样变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分析超声在诊断儿童该症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了解超声对其诊断的临床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门脉海绵样变组 1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经手术探查确诊为门脉海绵样变。年龄1~11岁,中位数4岁。男8例,女2例。10例中有7例因上消化道出血、3例因脾大(左上腹包块)为首诊原因,病程中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肝右肋下0~2cm,质软,脾左肋下3~12cm,中位数5cm,1例有腹水。血清谷丙转氨酶均正常。

    作者:罗学群;林红;覃肇源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早期脑梗塞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CT和MRI在脑梗塞的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本病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较多[1.2],但尚缺少急性脑梗塞早期CT和MRI与病理对照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建立大脑中动脉(MCA)阻断后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观察早期脑缺血CT、MRI的病理表现,探讨急性脑梗塞影像学改变及其病理基础,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马勇;于富华;姬广福;韩成河;魏佑震;田凯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下腔静脉后位输尿管1例

    先天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较为少见,本文分析总结了经手术证实1例。1 病历简介患者,男,22岁。近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腰区阵发性隐痛,有时向背部及右下腹放射,不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血尿等。上述情况曾有两次剧痛发作;否认有结核和肝炎病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神清语晰;实验室检查,白血球总数及分类在正常范围。B超检查,右肾窦可见21mm×47mm液性分离,右输尿管扩张19rnm,上段可见17mm×11mm稍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诊断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伴扩张,右肾盂中度积水。逆行肾盂造影示,右输尿管呈“S”弯曲畸形,中下段向中线移位与脊柱重叠,输尿管上段(腰3椎体水平)见杯口状充盈缺损,肾盂肾盏明显扩张积水。X线诊断:右输尿管上段占位伴肾盂肾盏输尿管中度积水,考虑阳性结石或良性占位可能;右输尿管中段移位原因待查(附图)。

    作者:贾建明;孙美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门脉峰值时间确定及其在螺旋CT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是否能很好确定门脉造影剂峰值及其在SCIP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41例,观察CT图像的层面波动及门脉峰值时间,然后以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进行SCIP检查。结果: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的CT图像几乎无层面上下波动,门脉时间-密度曲线无明显波动,门脉峰值时间平均为50.5s。41例SLTP均能显示门脉4级以上分支。结论: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确定门脉造影剂峰值的方法。以门脉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可获得良好的SCTP图像。

    作者:王华明;蔡祖龙;赵红;李睫;宋学坤;韩铁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靶X线征象分析

    目的:提高对乳腺疾病的钼靶X线征象认识。材料和方法:良性病变60例(69个病灶),恶性病变51例(55个病灶),年龄13~72岁。患者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良性病灶多为圆形、卵圆形,边缘规则,等密度、低密度或混合密度,80%的病灶可见完全或不完全的晕环。恶性病灶多为分叶形或不规则形,80%为高密度,20%为等密度,没有低密度和混合密度病灶。病灶边缘模糊,61%伴有钙化,39%患侧血管增粗扭曲紊乱。结论:钼靶乳腺摄影是乳腺影象学检查的首选方法,95%以上的病变可望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杜红文;张蕴;张剑琴;张月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很少见,自1907年Darisohn首次报道以来,相继有不少个案报道。但病变内典型“爆玉米花”样钙化却极为罕见,现将我院发现的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且病变内有“爆玉米花”样钙化1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因发热1个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以午后为甚,偶伴咳嗽,咳少量粘液痰,无血丝。在当地医院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下肺内有一包块。经抗炎治疗无效而转入本院。查体:体温:39.6℃,P:78次/min,R:20次/min,BP:16/10kPa,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GB:65/L, ESR:86mm/h。余血、尿、便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后曾行卡松尼试验阴性。B超检查:左下肺探见一约9.6cm×11.7cm×10.0cm边界清楚的密集低回声区,回声分布不均匀。

    作者:席建平;黄铨儒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腹盆腔感染性病变的CT及US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腹盆腔化脓性感染与囊肿的CT和US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方法。材料与方法:分析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1~80岁,腹盆腔感染性病变CT和US资料。胰周脓肿5例;阑尾及盆腔脓肿各4例;膈下脓肿3例,前列腺脓肿2例及其他脓肿7例。结果:CT征象中包膜不规则增厚、包膜增强及外缘毛糙等对鉴别脓肿和囊肿有意义。US对77.2%病例可明确诊断感染性积液。CT和US对腹盆腔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92.5%。CT的特异性为88.9%。结论:CT对定性诊断有很高灵敏度和特异性。US声像图征象结合临床表现有诊断意义。

    作者:杜铁桥;张丹;马新;郑光;宋小洁;丁宝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例

    患儿,男,4小时。体重1.9kg。生后哭声大,无青紫及窒息。生后2小时发现全身青紫,并呻吟不止,呼吸困难。其母孕为37+3周,系三胎三产,自然分娩。查体:呼吸困难,全身青紫,三凹征阳性,胸廓呈漏斗胸,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四肢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减弱,吸允、觅食及握持反射未引出。生后10小时胸部前后位X线片示:两肺野透光度普遍减低,左肺上野有淡薄的片状影,左肺下野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显示至肺段水平,心脏、双膈轮廓清晰(图1)。41小时后复查示:两侧肺野透光度进一步减低,呈毛玻璃状,肺野内可见细小的充气的支气管影,尤以左侧为著,心脏及双侧膈肌轮廓消失(图2)。

    作者:牛刚;张蕴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颅底结构计算机立体测量

    本研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颅底结构进行立体测量。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设计采用2例颅骨标本,图形工作站在三维图像上对颅底结构进行立体测量:以三坐标激光测距仪的测量为对照组。共完成10组测量,二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无效假设三维立体虚拟测量和三坐标激光测距仪测量存在差别,备择假设二种测量方式的测量无差别,p取双向0.95。

    作者:陈若平;丁美修;许先行;薛德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超声监导宫腔镜下切除宫内异物

    目的:探讨超声监导宫腔镜下宫内异物切除术的方法。材料与方法:48例宫内节育器、胚胎或胎盘残留宫腔的患者,在常规清宫术或取环术失败后行宫腔镜手术治疗。采用经腹超声、腹腔镜超声和腹腔镜监视手术过程。结果:在超声监导下,27例嵌顿节育器全部经宫腔镜取出,合并宫腔粘连3例。切除残留胎骨和残留胎盘21例,7例与子宫壁粘连,2例植入。结论:经腹超声是监视经宫颈切除宫内异物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丹;刘剑飞;孟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AMI冠状动脉高压球囊支架植入24例。男23例,女1例。年龄40~72岁,平均51.3岁。AMI前壁10例,前侧壁3例,前间壁2例,下壁和下后壁各4例,侧壁1例。结果:26支与梗塞相关的血管植入支架28只。支架适应证Primary 4例,De novo 5例,Suboptimal 8例,Bial-out 7例。术后血管残余狭窄3.8±6.9%,均无严重急性、亚急性血管和出血并发症。术后冠状动脉造影(CAG)随访3例,平均随访时间84.3天,无支架再狭窄。结论:AMI确诊后尽早行支架植入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付和睦;杜红文;张蕴;崔长宗;付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支气管造影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在支气管造影检查中的诊断效果。材料与方法:对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疑诊为支气管扩张的150例患者,用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行支气管造影检查。结果:支气管扩张98例,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狭窄7例,支气管扭曲移位6例,正常27例。非离子型与离子型造影剂的支气管显影结果相当,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支气管影像清晰,细小的支气管乃至肺泡都显影良好。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可用做支气管造影检查,支气管影像清晰,能够满足支气管病变的诊断要求。

    作者:杜红文;张蕴;付和睦;郭佑民;刘继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FDG-PE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FDG(18-fluorine. 2- fluoro-2-deoxyglucose)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它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和人体所需的葡萄糖一样进入细胞,在细胞中被磷酸化形成FDG6-磷酸,但是不能进一步代谢而积聚于细胞内。当FDG中的18F衰变时由湮灭辐射出两个反方向的51lkeV的光子,经过PET的符合探测与重建,在横断、冠状、矢状位清楚地显示出FDG摄取增加部位(PET成像原理)。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糖代谢机制,在肿瘤细胞中由于葡萄糖转运mRNA的表达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Clutl和Glut3水平升高,已糖激酶水平升高,葡萄糖-6-磷酸酶水平下调等共同因素的作用,使得FDG与葡萄糖一样,在肿瘤细胞中的摄取增加,而不被进一步分解的FDG在肿瘤细胞中积聚。因此,可以在PET显示中观察到肿瘤部位的FDG摄取明显高于周围组织。由于FDG-PET它比传统的核医学显像设备(如SPECT等)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辩力和早期的肿瘤探测机制,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肿瘤分期以及治疗反应的监测,具有比CT,MRI等解剖形态显像明显的优势。本文简介了FDG-PE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作者:丁勇;张书文;田嘉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提高B超对输尿管中段结石诊断正确率的方法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B超已成为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但因受患者肥胖、肠道气体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输尿管中段结石的检出率较低,且易漏诊。本文对15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进行了分析,就诊断方法和如何提高诊断正确率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男90例,女60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0岁。临床表现140例有腰腹绞痛及不同程度的血尿史。

    作者:黄婷;李汉英;刘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Hallervorden-Spatz病的临床和脑MRI

    Hallervorden-Spatz disease(HSD)是一种因铁盐在苍白球、黑质沉积所引起的一种罕见性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为锥体外系受累,起始为姿势异常,肌张力增高,步行困难和不自主运动,不自主运动多为舞蹈、手足徐动或震颤,晚期则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锥体束征和智能障碍。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1.2]。HSD主要的神经病理变化:大体观察苍白球和黑质呈黄棕色,显微镜下神经轴索呈球形体肿胀、神经元丧失、铁沉积和胶质细胞增生〔3〕。由于缺乏特殊的生化指标,其诊断往往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尸检而确诊。因为铁能通过高磁阈的MRI检查到,所以通过临床尤其是MRI的典型特点,生前诊断HSD是可能的。

    作者:卢文甫;王鲁宁;冯秀华;梁燕;汤洪川;陈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