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平;丁美修;许先行;薛德杰
本研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颅底结构进行立体测量。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设计采用2例颅骨标本,图形工作站在三维图像上对颅底结构进行立体测量:以三坐标激光测距仪的测量为对照组。共完成10组测量,二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无效假设三维立体虚拟测量和三坐标激光测距仪测量存在差别,备择假设二种测量方式的测量无差别,p取双向0.95。
作者:陈若平;丁美修;许先行;薛德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之一,其组织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形态和性质各异。了解各种病理类型的卵巢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对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卵巢鳞癌的专门报道十分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B超检查发现,手术或病理证实,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卵巢鳞癌病例。1 资料和方法12例为1980-01~1999-04我院住院患者,发病年龄18~67岁,平均46.7岁。使用美国ATL MK100超声扫描仪及日本ALOKA 630超声扫描仪,探头频率均为3.5MHz检查时中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经腹部扫描探查。
作者:王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FDG(18-fluorine. 2- fluoro-2-deoxyglucose)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它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和人体所需的葡萄糖一样进入细胞,在细胞中被磷酸化形成FDG6-磷酸,但是不能进一步代谢而积聚于细胞内。当FDG中的18F衰变时由湮灭辐射出两个反方向的51lkeV的光子,经过PET的符合探测与重建,在横断、冠状、矢状位清楚地显示出FDG摄取增加部位(PET成像原理)。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糖代谢机制,在肿瘤细胞中由于葡萄糖转运mRNA的表达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Clutl和Glut3水平升高,已糖激酶水平升高,葡萄糖-6-磷酸酶水平下调等共同因素的作用,使得FDG与葡萄糖一样,在肿瘤细胞中的摄取增加,而不被进一步分解的FDG在肿瘤细胞中积聚。因此,可以在PET显示中观察到肿瘤部位的FDG摄取明显高于周围组织。由于FDG-PET它比传统的核医学显像设备(如SPECT等)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辩力和早期的肿瘤探测机制,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肿瘤分期以及治疗反应的监测,具有比CT,MRI等解剖形态显像明显的优势。本文简介了FDG-PE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作者:丁勇;张书文;田嘉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两种MRCP方法显示胰胆道解剖与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明确诊断的胆道系统SS-FSE和HT2-FSE资料。结果:HT2-FSE图像为胰胆管多层冠状源影像,100%病例获得了有诊断价值的MIP、SSD和VE等重建影像;厚层单层SS-FSE序列图像为1幅胰胆管容积投影像,无需重建。HT2-FSE和SS-FSE对胆总管、左右肝管及主要属支显示率均达100%,胆囊显示率分别为100%和76.4%,胰管显示率分别为74.4%和92.3%;其对病变总敏感性和准确性前者高于后者。结论:磁共振水成像为无创性显示胆胰管系统解剖与病理改变的有效方法,常规应用HT2-FSE序列,患者难以配合时采用SS-FSE序列。
作者:杨秀军;缪竞陶;何之彦;陶勇浩;陈海曦;刘爱群;李建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28岁,孕1产0。因双上肢震颤2年,停经8个月,下肢浮肿4个月,于1998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15岁月经初潮,稀发,周期4~6个月不等,2年前发现双上肢轻微震颤并逐渐发展为粗大震颤,咬字不清,表情淡漠,1年后经测定血酮蓝蛋白(CP)和双眼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or)确诊为肝豆状核病变( hepatolenticular degenaration, HLD),也称Wilson病。开始服用青霉胺,半年后震颤症状消失。近5个月停经。证实妊娠后于1998年5月中旬停用青霉胺。未用其它药物治疗。妊娠3个月时下肢始出现凹陷性浮肿,逐渐加重向上累及腹壁。于妊娠8个月时入院要求终止妊娠。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兄妹3人均正常。
作者:胡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儿男,2周岁。半年前发现行走时右腿跛行,右臀部可触及软组织样包块。骨盆X线平片见右髂骨巨大椭圆形骨质缺损,其外下并有不规则骨质破坏区(图1)。CT显示右髂骨大部骨质破坏,破坏缘骨质锐利,破坏区被软组织填充,并主要向盆腔内破入,肿瘤界限清楚(图2)。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经左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将5FCobra导管置于右髂总动脉内造影,见病变区血管走行及分布尚自然,无明显增多增粗和迂曲改变,亦未见实质期异常浓染着色(图3)。诊断为右髂骨良性肿瘤。后将导管超选入其主要供血血管右臀上动脉内,将明胶海绵碎粒混入5ml造影剂内在透视示踪下进行栓塞,直至该动脉起始段远端造影剂停滞为止(图4)。
作者:宋锦文;印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是否能很好确定门脉造影剂峰值及其在SCIP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41例,观察CT图像的层面波动及门脉峰值时间,然后以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进行SCIP检查。结果: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的CT图像几乎无层面上下波动,门脉时间-密度曲线无明显波动,门脉峰值时间平均为50.5s。41例SLTP均能显示门脉4级以上分支。结论: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确定门脉造影剂峰值的方法。以门脉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可获得良好的SCTP图像。
作者:王华明;蔡祖龙;赵红;李睫;宋学坤;韩铁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31例不孕症妇女(60侧输卵管)行改进的核素输卵管造影(RNHS),评价该方法对判断不孕症妇女输卵管通畅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一次性导尿管直接插入宫腔,37MBq 99mTcO4经导管注入后动态采集,同时缓慢加压注入生理盐水,然后行静态采集。其中10例(20侧输卵管)行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进行对照。结果:RNSH示输卵管通41例,阻塞19侧。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为诊断标准,RNHS灵敏度为85.7%,特异性为84.6%。结论:RNHS有效,安全,无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白萱;田嘉禾;张锦明;焦鲁霞;李亚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B超已成为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但因受患者肥胖、肠道气体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输尿管中段结石的检出率较低,且易漏诊。本文对15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进行了分析,就诊断方法和如何提高诊断正确率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男90例,女60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0岁。临床表现140例有腰腹绞痛及不同程度的血尿史。
作者:黄婷;李汉英;刘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很少见,自1907年Darisohn首次报道以来,相继有不少个案报道。但病变内典型“爆玉米花”样钙化却极为罕见,现将我院发现的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且病变内有“爆玉米花”样钙化1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因发热1个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以午后为甚,偶伴咳嗽,咳少量粘液痰,无血丝。在当地医院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下肺内有一包块。经抗炎治疗无效而转入本院。查体:体温:39.6℃,P:78次/min,R:20次/min,BP:16/10kPa,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GB:65/L, ESR:86mm/h。余血、尿、便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后曾行卡松尼试验阴性。B超检查:左下肺探见一约9.6cm×11.7cm×10.0cm边界清楚的密集低回声区,回声分布不均匀。
作者:席建平;黄铨儒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部CT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分析37例脑转移瘤病例肺部平片为阴性而CT为阳性的影像特点及平片漏诊的原因。结果:胸部平片漏诊的原因为:肺癌位于纵隔后脊柱侧方的肺段24(24/37)例,主支气管或段支气管7例(7/37),胸片观察漏诊5例(5/37)。31例(31/37)肺部病灶的大直径小于脑内转移的大直径。结论:肺部CT扫描可以有效地检测肺部恶性病灶,提高颅脑转移瘤肺部原发病灶的检出率。
作者:陈振湖;杨建忠;王金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少数患者可发生胆总管狭窄,严重者症状长期不缓解,并出现黄疸,需留置“T”形引流管或再次手术。本研究采用非手术方式,经“T”形管行胆总管球囊扩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及方法1.1 病例资料对3例术后胆总管狭窄患者施行经“T形管胆总管球囊扩张术。男1例,女2例,年龄35~60岁。均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置“T”形管引流,留置时间20~50天。患者夹闭引流管后出现右上腹疼痛,重者血清胆红素升高(30~50μmol/L)。开放引流管后症状缓解,经“T”管造影诊断为胆总管中下段狭窄,狭窄显著时造影剂呈线样通过。
作者:张晓云;黄启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盆腔化脓性感染与囊肿的CT和US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方法。材料与方法:分析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1~80岁,腹盆腔感染性病变CT和US资料。胰周脓肿5例;阑尾及盆腔脓肿各4例;膈下脓肿3例,前列腺脓肿2例及其他脓肿7例。结果:CT征象中包膜不规则增厚、包膜增强及外缘毛糙等对鉴别脓肿和囊肿有意义。US对77.2%病例可明确诊断感染性积液。CT和US对腹盆腔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92.5%。CT的特异性为88.9%。结论:CT对定性诊断有很高灵敏度和特异性。US声像图征象结合临床表现有诊断意义。
作者:杜铁桥;张丹;马新;郑光;宋小洁;丁宝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先天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较为少见,本文分析总结了经手术证实1例。1 病历简介患者,男,22岁。近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腰区阵发性隐痛,有时向背部及右下腹放射,不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血尿等。上述情况曾有两次剧痛发作;否认有结核和肝炎病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神清语晰;实验室检查,白血球总数及分类在正常范围。B超检查,右肾窦可见21mm×47mm液性分离,右输尿管扩张19rnm,上段可见17mm×11mm稍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诊断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伴扩张,右肾盂中度积水。逆行肾盂造影示,右输尿管呈“S”弯曲畸形,中下段向中线移位与脊柱重叠,输尿管上段(腰3椎体水平)见杯口状充盈缺损,肾盂肾盏明显扩张积水。X线诊断:右输尿管上段占位伴肾盂肾盏输尿管中度积水,考虑阳性结石或良性占位可能;右输尿管中段移位原因待查(附图)。
作者:贾建明;孙美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对蝶筛区域解剖结构的评价能力,以期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冠状和横轴位薄层CT扫描54例无病变的蝶筛区域,并重建矢状位图像。结果:CT图像中蝶上筛房出现率13.0%。蝶窦气化CT分型中,甲介型占8.3%,半鞍型占51.9%,全鞍型占39.8%。蝶窦中隔居正中位置占24.1%。蝶窦的其他变异有:翼突气化、前床突气化、蝶骨大翼气化和蝶骨小翼气化。视神经管纵轴与蝶筛窦的毗邻关系在CT图像上分为三型,视神经管横轴对蝶筛窦的压迫关系分为四型,并统计出各型的分布情况。结论:CT扫描能显示蝶筛区域与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有关的绝大部分解剖结构及其变异,对手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玉忠;胡连源;周丽娟;关长群;马长富;甄道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磁共振具有能显示半月板表面和内部结构等优点,已成为诊断半月板病变的首选方法。梯度回波技术由于其信号对比好,信噪比高,扫描时间短等特点而应用于半月板损伤检查中。我院1995-05~1999-01对159例疑为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本方法检查。本文分析了对其同时行自旋回波(SE)及梯度回波(GRE)扫描的结果。1 材料和方法本组159例怀疑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绞锁及功能障碍,其中141例有明显的急性或慢性外伤史。159例中男89例,女70例。全部患者在MRI检查后1周内做关节镜检查,39例实施外科手术。
作者:秦妍滨 刊期: 2000年第06期
CT和MRI在脑梗塞的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本病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较多[1.2],但尚缺少急性脑梗塞早期CT和MRI与病理对照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建立大脑中动脉(MCA)阻断后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观察早期脑缺血CT、MRI的病理表现,探讨急性脑梗塞影像学改变及其病理基础,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马勇;于富华;姬广福;韩成河;魏佑震;田凯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Hallervorden-Spatz disease(HSD)是一种因铁盐在苍白球、黑质沉积所引起的一种罕见性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为锥体外系受累,起始为姿势异常,肌张力增高,步行困难和不自主运动,不自主运动多为舞蹈、手足徐动或震颤,晚期则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锥体束征和智能障碍。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1.2]。HSD主要的神经病理变化:大体观察苍白球和黑质呈黄棕色,显微镜下神经轴索呈球形体肿胀、神经元丧失、铁沉积和胶质细胞增生〔3〕。由于缺乏特殊的生化指标,其诊断往往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尸检而确诊。因为铁能通过高磁阈的MRI检查到,所以通过临床尤其是MRI的典型特点,生前诊断HSD是可能的。
作者:卢文甫;王鲁宁;冯秀华;梁燕;汤洪川;陈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脑内环形增强病变脑脓肿、脑胶质瘤、脑转移瘤CT影像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7例脑脓肿、67例脑胶质瘤和39例转移瘤的分布、数目、囊壁的形态及蛛网膜下腔的播散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鉴别诊断的可能性。结果:脑脓肿和转移瘤倾向于分布皮髓交界处,分别占85%和86%。单发以胶质瘤为多见。脑脓肿壁较规则,占94%。9个(26%,9/34)脑脓肿壁还呈独特的口袋状形态。蛛网膜下腔播散以脑脓肿多见,占21%(7/34),胶质瘤次之10%(7/69),本组转移瘤未显示此征像。结论:囊壁的形态、部位、蛛网膜下腔的播散征像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徐恩酥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