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宗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和磁珠酶联免疫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MS-ELISA)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 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27,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 PCR-SBT法和 IMS-ELISA 法对120例疑似 AS 患者外周血进行 HLA-B27检测。以 SPSS17.0软件的配对χ2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对两种方法检测 HLA-B27在 AS 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120例疑似 AS 患者中,PCR-SBT 和 IMS-ELISA 法 HLA-B27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5.83%(55/120)和37.50%(45/120)。两种方法检测 HLA-B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55,P =0.000)。PCR-SBT 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6%和96.92%;IMS-ELISA 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09%和89.23%。两者的 AUC 分别为0.966和0.792。结论与 IMS-ELISA 法相比,在 AS 的临床诊断中PCR-SBT 法检测 HLA-B27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方法更优。
作者:孙灵迪;梅传忠;王平均;武晓茜;邵先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蛋白电泳(SPE)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符合 MM 诊断标准的 MM 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 MM 患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2例 MM 患者有120例血清蛋白电泳检出 M 带,检出率为62.5%;免疫固定电泳174例检出 M 带,检出率为90.6%;分型结果显示以 IgG 型多(106例,55.2%),其中 IgG-λ型66例(34.4%);IgA 型次之(36例,18.8%),轻链型低(24例,12.5%)。免疫球蛋白、轻链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各型 MM 患者血清中出现相应免疫球蛋白及轻链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检出率为67.7%(130/192)。无论是κ型还是λ型 M 蛋白,κ/λ比值均具有明显差异(P <0.05),检出率为85.4%(164/192)。结论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定量、κ/λ比值测定等免疫学检测在 MM 诊断中有较好的检出率,能及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疗指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
作者:邱爽;孟瑞芳;蒋筱漪;张会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中国部分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 A2和 F 的水平和现状。方法向50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实验室发放两个批号的质控品,收集实验室回报的 HbA2和 HbF 检测值,对回报的结果按照方法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其检测水平。结果49家实验室回报了检测结果,回报率为98%。HbA2的及格率为42.9%~92.3%,HbF 的及格率为27.3%~84.6%。通过稳健 Z 比分数统计,血红蛋白 HbA2项目201311批号样本有3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201312批号样本有4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血红蛋白 HbF 项目201311批号样本有5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201312批号样本有3家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不满意。结论我国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实验室检测 HbA2和 HbF 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何法霖;王薇;钟堃;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综合干预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在2013年选择60例初诊 T2DM 患者,按照饮食干预、运动指导、药物治疗、疾病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五项措施实施1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分别采血样,检测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项目,分离血浆-70℃保存,统一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内皮素-1(ET-1),血栓素 B2(TXB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 D-二聚体(DD)。按照用药途径把 T2DM 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与口服药物治疗组,进行干预前后比较。以6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数据使用 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60例 T2DM 患者 Glu,HbA1c,ET-1,TXB2,TAT 和 DD 干预前的检测值分别是8.86±1.03 mmol/L,8.70%±0.8%,54.8±12.5 ng/L,145±26 ng/L,2.03±0.52μg/L 和0.24±0.08 mg/L;干预6个月的值分别是5.70±0.56 mmol/L,5.7%±0.6%,54.2±11.7 ng/L,135±24 ng/L,1.81±0.53μg/L 和0.21±0.08 mg/L,干预12个 月 的 值 分 别 是5.78±0.51 mmol/L,5.8%±0.5%,53.9±10.9ng/L,136±24 ng/L,1.82±0.54μg/L 和0.21±0.08 mg/L;正常对照组检测值分别是5.15±0.34 mmol/L,5.1%±0.3%,53.2±10.6 ng/L,131±25 ng/L,1.79±0.52μg/L 和0.20±0.07 mg/L,四组经方差分析比较,Glu,HbA1c,ET-1,TXB2,TAT 和 DD 的 F 值分别是449.7,511.2,0.214,3.640,2.750,2.794;P 值分别为0.000,0.000,0.887,0.013,0.043,0.041。与对照组和干预后比较,干预前Glu,HbA1c,TXB2,TAT,DD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各组间 ET-1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治疗组与口服药物治疗组在干预前后结果比较,ET-1,TXB2,TAT 和 D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初诊 T2DM 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经综合干预后,能改善患者的血栓倾向。
作者:李全双;邓演超;吴燕;程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临床化学常规检验项目满足允许不精密度质量规范的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参加湖北省临床化学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计划中值浓度水平的室内质控数据,分析钾、钠、氯、总钙、磷、葡萄糖、尿素、尿酸、肌肝、总蛋白、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等21个临床化学常规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采用1/3TEa,1/4TEa,WS/T403-2012和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作为质量规范,分析实验室满足各质量规范标准所占的比例。结果50%以上实验室能满足1/3 Tea,1/4 Tea,WS/T403-2012和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适、低允许不精密度质量规范要求的项目有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总胆红素;50%以上实验室不能满足以上所有质量规范的项目有氯和肌酐;所有实验室不能满足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佳允许不精密度的项目有钠和总钙。以80%的实验室变异系数小于质量规范作为合格评价标准,21个项目中满足生物学变异低质量规范的项目数多,占66.7%,满足 WS/T403-2012和生物学变异佳质量规范的项目数少,占14.3%。结论参加湖北省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的实验室21个项目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总体上是达到要求的,但部分项目的检测结果离散度大,实验室应根据该室的检测能力和质量规范标准设定合适的不精密度水平,并通过实验室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潘莉兰;邓盼;祝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临产孕妇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调查。方法知情同意下,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到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的542例临产孕妇,采集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检查。所选对象年龄段为20~30岁,均自诉无阴道致病原感染不适症状,但包括很小部分表述有阴道念珠菌感染临床表现者。采用10 g/dl 氢氧化钾溶液湿片和革兰氏染色油片两种方法,两法显微镜下同时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确诊为阳性结果,否则为阴性。分别选择阳性为观察组,阴性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会阴伤口感染、新生儿鹅口疮、新生儿尿布疹四种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结果获得念珠菌阳性125例,阴性417例,感染率为23.1%,水平较国内报道的19.3%高。观察组孕妇胎膜早破、新生儿尿布疹、会阴伤口感染、新生儿鹅口疮发生率分别是19.2%,8.0%,16.8%和1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2%,3.8%和1.7%(χ2=12.578~29.273,P 值均<0.01)。结论孕妇念珠菌感染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保健或临床医生应建议孕妇,对该菌行常规检查并及早诊治,以便更好预防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杨生宙;李祥顺;陈秀莲;吴红娟;黄越;江霞辉;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女性不孕、先兆流产和月经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月在海军总医院辅助医学生殖中心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547例、先兆流产患者229例、妇科月经紊乱患者60例和正常孕龄女性31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各组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进行检测分析,包括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aβ2GP1-IgM)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aβ2GP1-IgG)。同时选取114例不孕不育及先兆流产患者,检测其经阿司匹林、强的松治疗前后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Ig-M)。结果健康组、女性不孕组、先兆流产组和月经紊乱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 的阳性率分别是0%,0.36%,0.43%和1.6%;健康组、月经紊乱组、先兆流产组和女性不孕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 的阳性率为3.2%,8.3%,19.21%和20.29%,女性不孕组、先兆流产组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抗体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5.27,P 值均<0.05);女性不孕组经阿司匹林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后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47.14±34.85 RU/ml 和31.14±27.64 RU/ml)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1.81±3.63 RU/ml 和1.14±1.99 R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先兆流产组经阿司匹林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后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37.75±31.20 RU/ml 和24.34±24.48 R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抗-β2糖蛋白1抗体-IgG (1.45±1.76 RU/ml 和1.32±1.52 R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0.718)。结论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 与女性不孕不育及先兆流产有密切相关性,是引起女性不孕及先兆流产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娜;荣扬;王珍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住院的肺炎患儿125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PCT,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呼吸道常见病毒。结果PCT 阳性率为30.7%,肺炎支原体 IgM、肺炎衣原体 IgM、呼吸道合胞病毒 IgM、腺病毒 IgM 及流感病毒 A IgM 阳性率分别为21.4%,16.8%,11.8%,8.4%和10.9%;PCT 在不同性别的患儿中阳性例数多,分别为男性227例和女性158例,但 PCT 和呼吸道病原体抗体阳性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同年龄组中,PCT 阳性例数在≤1岁组中多,肺炎支原体 IgM 和肺炎衣原体 IgM 阳性例数则在1~3岁组中例数多,不同的呼吸道病毒阳性例数多表现在不同的年龄组。PCT 和呼吸道病原体抗体阳性在不同年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T 联合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有助于临床确定小儿肺炎类型,为小儿肺炎的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马志超;黄白丽;阮和球;付姣;庞海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泛素化(Ubiquitylation,UB)是目前为复杂为多元的翻译后修饰,几乎参与胞内所有的生物学过程。其通过改变底物的分子景观(landscape)、三维结构、位置、活性、影响底物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调节底物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而泛素化底物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特异性的泛素结合结构域(Ubiquitin binding domains, UBDs)。UBDs 的表面功能基团特异性识别具有不同修饰类型的泛素化底物,并决定其功能的特异性。已知的20多种UBDs 超家族对泛素化信号网络的有序调节是人们开启泛素化网络的一把钥匙,同时了解 UBD-ubiquitin 的特异性识别是认识泛素化蛋白质组学“ubiquitome”的基础。
作者:王京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 R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25923(金葡菌标准株)作为研究主体检测 RES 对其的低抑菌浓度(MIC),绘制不同浓度 RES 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果RE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 MIC 为0.256 mg/ml;在 RES 浓度为1/4 MIC 和1/2 MIC 时,生长明显受抑,生长曲线不典型,对数生长期比正常对照组减缓;RES 浓度为1MIC 和2MIC 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受抑制,生长曲线完全失去正常生长状态,趋于平缓。结论RE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抑制作用明显。
作者:王鑫;张瑞;李雅静;吴淑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phosphate,ADP)诱导光电比浊法血小板聚集分析仪(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LTA)试验与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 PAC-1(Fg,Ca2+,GPⅡb/Ⅲa 形成复合物的受体)、CD62p(P 选择素)活性百分数实验检测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方法①用随机数字表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2011年6月~2012年3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术后患者71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男性46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9岁(57~92岁)。②患者入院时均先顿服阿司匹林160 mg 和氯吡格雷300 mg,之后用氯吡格雷75 mg/d 的维持量治疗6个月后,在某次停药10天后,于服药前、服药后2 h 采集其前臂静脉血。③同时进行 LTA 和 FC 检测,分别得到 ADP 诱导的患者服药前、后LTA 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药物抑制率(分别用 ADPLTA服药前、ADPLTA服药后、ADPLTA-INDU表示);FC 检测的 PAC-1活性百分数及药物抑制率(分别用 PAC-1服药前、PAC-1服药后、PAC-1 INHI 表示),CD62p 活性百分数及药物抑制率(分别用 CD62p服药前、CD62p服药后、CD62pINHI表示)。所有参与实验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①71例观察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②ADPLTA服药前值分布在0%~97%(73.5±13.7)%,ADPLTA 服药后值分布在12%~97%(63.6±16.2)%,两者进行成组数据配对样本 t 检验(t =-2.082,P =0.041);PAC-1服药前值分布在15.1%~78.9%(49.8±17.8)%,PAC-1服药后值分布在14.5%~78.3%(47.9±17.1)%,两者进行成组数据配对样本 t 检验(t=3.663,P <0.01);CD62p服药前值分布在1.5%~80.8%(10.9±9.8)%,CD62p服药后值分布在1.4%~41.4%(9.3±6.7)%,两者进行成组数据配对样本 t 检验(t =2.082,P =0.041)。③ ADPLTA-INDU 值分布在0%~28.2%(13.8±13.9)%,PAC-1 INHI 值分布在0.6%~9.1%(3.7±3.8)%,CD62pINHI值分布在0.1%~48.5%(15.0±32.3)%,三者两两之间采用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相关系数)判别:ADPLTA-INDU 与 PAC-1 INHI (r=0.297,P =0.012),ADPLTA-INDU与 CD62pINHI (r=0.220,P =0.065),PAC-1 INHI与 CD62pINHI (r=0.736,P <0.001)。结论FC 检测的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与 LTA 的相应值相关性不好,FC 并不适用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常规检测,但可作为科学研究及常规结果的辅助性确认方法。
作者:赵运凤;任军伟;丛玉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1和2水平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胃癌患者6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研究对象中 Ang-1和 Ang-2水平,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胃癌组中 Ang-1水平(19.8±2.1μg/L)和对照组(19.5±1.7μg/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ng-2水平(2.3±0.8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8±0.2μg/L,t =2.50,P <0.01);不同胃癌病理分型中 Ang-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 >0.05)。Ⅲ~Ⅳ期患者的 Ang-2水平(2.6±0.5μg/L)显著高于Ⅰ~Ⅱ期(1.6±0.4μg/L)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Ang-2水平(2.7±0.5μg/L)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1.6±0.5μg/L)的患者,而且术后1年复发患者的 Ang-2水平(2.0±0.6μg/L)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1.2±0.5μg/L),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Ang-2水平和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r 分别为0.31和 0.33,P 均<0.05)。结论胃癌患者中 Ang-2水平显著升高,与肿瘤分期、转移和预后相关,对胃癌病程进展、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礼;胡娟玉;于正清;钱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糖脂代谢情况的研究,分析高雄激素血症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118例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和体重指数(BMI),应用 SPSS19.0软件,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方法分组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雄激素血症组血清BMI,T,FPG,HOMA-IR,TG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而两组间 E2,TC,HDL-C,LDL-C 和 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将高雄激素血症组按病因分为 PCOS 高雄激素血症组与非 PCOS 高雄激素血症组,两组 BMI,T,E2, FPG,HOMA-IR,TG,TC,HDL-C,LDL-C 和 L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中国成人肥胖定义,将78例高雄激素血症患者分为 BMI≥24 kg/m2的超重肥胖组和 BMI<24 kg/m2的正常体重组,超重肥胖组 BMI,T,FPG,HOMA-IR,TG,TC,LDL-C 和 LP(a)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HDL-C 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研究高雄激素血症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可以对高雄激素血症代谢异常患者实施指导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熊娟;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microRNA-9-3(miR-9-3)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8例正常人骨髓组织和外周血、78例新确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和7种白血病细胞系的甲基化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甲基化阳性白血病细胞株的 NF-κB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 miR-9-3启动子呈非甲基化状态;7种白血病细胞株中只有 I83-E95和 WAC3CD5+两种细胞株种呈非甲基化状态(MSP 阳性率为28.6%);78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65例发生 miR-9-3甲基化(MSP 阳性率为83%)。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c)处理后的 I83-E95和 WAC3CD5+细胞株 miR-9-3均处于去甲基化状态。结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存在 miR-9-3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癌细胞异常增生;miR-9-3去甲基化可抑制 NF-κB1信号通路活化,表明 miR-9-3可能可以通过该通路抑制癌细胞凋亡,引发患者疾病恶化;甲基化的白血病细胞株可被去甲基化药物抑制,因此 miR-9-3可以作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基因靶点。
作者:宫琦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D-二聚体和糖类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柳州市中医院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76例和乳腺良性疾病84例,并选同期健康体检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的血浆 D-二聚体和血清 CA153水平,观察其在不同分期及联合检测时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浆 D-二聚体和血清 CA153的水平与乳腺良性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4,4.126;P 均<0.05),乳腺良性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 D-二聚体和血清 CA15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0.652;P 均>0.05);乳腺癌Ⅲ~Ⅳ期患者血浆 D-二聚体和血清 CA153的水平与Ⅰ~Ⅱ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8,1.412;P 均<0.05);D-二聚体及 CA153两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42%,83.33%和85.63%,联合检测 D-二聚体及 CA153的 准 确 度 与 单 独 检 测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χ2=0.325,0.424;P <0.05)。结论D-二聚体和 CA153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度,并对乳腺癌的分期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红雨;马兴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1,3)-β-D 葡聚糖(G 试验)联合检测在 ICU 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1月~2014年8月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 ICU 危重病患者106例进行血清 PCT 和(1,3)-β-D 葡聚糖含量检测,并与 ICU 非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519例进行对比分析,以配对 t 检验来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06例深部真菌感染的 ICU 危重病患者血清中 PCT 为0.701±0.22 pg/ml 及(1,3)-β-D 葡聚糖为37.82±18.43 pg/ml,明显高于519例 ICU 非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血清中的 PCT(0.238±0.12 pg/ml)及(1,3)-β-D 葡聚糖(14.96±4.37 pg/ml),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6,8.179,P 均<0.05);106例深部真菌感染的 ICU 危重病患者血清中 PCT 阳性检出率为57.5%(61/106),明显低于(1,3)-β-D 葡聚糖阳性检出率89.6%(9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5,P <0.05)。结论ICU 深部真菌感染危重病患者血清中的 PCT 和(1,3)-β-D 葡聚糖含量明显高于ICU 非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PCT 和(1,3)-β-D 葡聚糖联合检测对 ICU 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文艳;刘爱胜;张勇;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血尿酸水平人群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差异,分析胰岛素分泌和血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对877例符合要求对象进行生化检查行 OGTT 试验。将研究对象分为尿酸正常组(NUA)和高尿酸组(HUA),比较两组糖负荷后胰岛素(INS)0,30,60,120和180 min(INS0,INS30,INS60,INS120,INS180)分泌差异。以血尿酸水平为因变量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分析血尿酸水平影响因素。结果 HUA 组男性女性0,30,60,120和180 min 胰岛素分泌均高于NUA 组(P 均<0.05);糖负荷后各时段 INS 分泌与 SUA 水平 Pearson 相关系数分别为0.107,0.154,0.195,0.157和0.112(P <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SUA 的影响因素有女性,INS60,TC,HDL(β值-0.214,0.194,0.253和-0.119,P <0.01)。结论糖负荷后的 HUA 组各时段 INS 分泌高于 NUA 组,INS 分泌与 SUA 水平正相关;INS60,TC 与SUA 水平正相关,性别(女性)、HDL 与 SUA 负相关。提示或可将空腹 SUA 作为 INS(尤其是 INS60)分泌潜在标志物运用于临床。
作者:李国春;曹娜;王忆;巫开文;袁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预示革兰阴性(GN)菌血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同时进行了血液培养和 PCT 测定的病例,排除污染生长情况,纳入研究的血液培养阳性499例,依据培养鉴定结果将血液培养阳性病例分组:GN 菌血症组314例,其中,男性159例,女性155例;革兰阳性(GP)菌血症组185例,男性107例,女性78例。对研究对象的血清 PCT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N 菌血症组 PCT 水平(中位数=5.16,0.02~450.10 ng/ml)明显高于 GP 菌血症组(中位数=0.38,0.02~44.70 ng/ml)(P =0.000);随着 PCT 水平的升高,GN 菌血症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当 PCT≥45.0 ng/ml,GN 菌血症的比例占到100%;以6.00 ng/ml 为判断值,PCT 诊断 GN 菌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示值和阴性预示值分别为49.4%,85.2%,85.6%和50.0%,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14,95%可信区间(CI)为0.672~0.753,SE=0.0229,P <0.0001。结论PCT 是预示 GN 菌血症早期的和可靠的标记物,可以早期地指导抗生素治疗的药物选择。
作者:刘运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度。方法对医院2013年分离的53株非重复性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病历获得患者一般资料、疾病情况、抗生素使用等信息,并对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所有菌株均分离自痰标本,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66.7±9.1岁。50例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的慢性病史;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了2种或2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过大环内酯类的仅11例。53株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表现了较高的体外敏感性,除替卡西林/克拉维酸(64.2%)、头孢吡肟(60.4%)以外,其它药物敏感率均高于70%。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为老年有呼吸道感染慢性病史的患者,体外培养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较低。
作者:张保荣;臧志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用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26707例血清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以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作为检查抗梅毒螺旋体特异度抗体标准参考方法,分析判定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的假阳性率。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9月1日~2014年3月5日的住院和门诊患者26707人份血清,要求受检者空腹条件下采取静脉血3 ml,3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分离血清,上机检测。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对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Anti-TP)进行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的26707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S/CO 值在1~的标本数52例,经 TPPA 验证阳性数9例,阳性率17.31%;S/CO 值在2~的标本数26例,阳性数9例,阳性率34.62%;S/CO 值在3~的标本数26例,阳性数9例,阳性率34.62%;S/CO 值在5~的标本数25例,阳性数11例,阳性率44%;S/CO 值在7~的标本数25例,阳性数17例,阳性率68%;S/CO 值在10~的标本数28例,阳性数24例,阳性率85.71%;S/CO 值在13~的标本数23例,阳性数20例,阳性率86.96%;S/CO 值在17~的标本数24例,阳性数22例,阳性率91.67%;S/CO 值在21~的标本数29例,阳性数28例,阳性率96.55%;S/CO 值在26的标本数104例,阳性数104例,阳性率100%;总初筛阳性例数364例,总真阳性例数254例,阳性率69.78%;假阳性率0.42%,阳性预测值69.78%。结论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采用自动化检测、全封闭试剂,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结果更准确等特点。虽然其灵敏度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不可以仅凭其结果进行诊断,还需要 TPPA 方法进行补充检测确证。
作者:张保平;刘珊;韩艳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