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细胞凋亡障碍与Fas表达异常的关系

杜英;张清勇;阮丽荣;梁长春;李倩如;何炜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胸腺细胞, Fas,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胸腺细胞凋亡异常、Fas表达异常在自身免疫应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手术切除的MG患者的胸腺,制备胸腺提取液和胸腺细胞悬液,用MTT比色法测定胸腺细胞的增殖;用DNA电泳及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用RT-PCR结合单链多态构象性分析(SSCP),探讨Fas基因的转录及可能存在的Fas基因突变.结果:MG患者的胸腺提取液,能抑制正常胸腺细胞增殖,但不能抑制MG患者胸腺细胞增殖.在地塞米松作用下,正常人及患者胸腺细胞的增殖均可被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8.33%和54.26%.MG患者胸腺细胞的DNA电泳可见梯状条带,并且胸腺细胞上Fas的表达百分率增加[(20.38±6.07)%],与空白对照组[(12.43±4.32)%]相比较P<0.05.对MG患者胸腺细胞Fas mRNA进行RT-PCR-SSCP分析,部分MG患者出现异常电泳条带.结论:MG患者胸腺细胞的凋亡及Fas分子表达均异常,而且存在Fas基因突变,提示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反义CD40RNA对EB病毒转化的B细胞CD4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瞬时表达的反义CD40 RNA,对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膜表面CD4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应用T-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人反义CD40 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D40,并以其转染本室建立的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B细胞膜上CD40分子表达的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反义CD40 RNA对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转染空载体pcDNA3组相比,转染pcDNA3/CD40细胞上CD40分子的表达降低(P<0.01),其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反义CD40 RNA技术,可作为有效的免疫调控手段.CD40基因本身在细胞的生长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郑祥雄;李和军;李频;周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海马内注射5-HT3受体激动剂后c-fos在不同脑区的表达

    目的:探讨海马5-HT3受体神经免疫调节的神经功能通路及可能的途径.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不同脑区c-fos的表达.结果:给海马核团内注射5-HT3受体激动l-phenylbiguanide(1-PBG)后1 h,海马及大脑皮层中有大量的c-fos表达,随时间的推移表达量渐减少.下丘脑在注射1-PBG后8 h,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16 h出现有意义的表达.1-PBG诱导的c-fos的表达可被其相应受体拮抗剂tropisetron(TROP)所阻断.结论:海马-大脑皮层-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形成一个神经网络,这个神经网络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

    作者:刘社兰;张小玉;许德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构建可抑制HLA-DR/DQ表达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基因的突变体及其机制

    目的:构建能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的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 CⅡTA)基因的突变体, 并探讨其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机制.方法: 用PCR、酶切及连接技术, 构建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2, 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3以及含起始密码子及NLS(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的pcDNA3mCⅡTA4突变体.用脂质体转染法, 将上述3种突变体及空载体pcDNA3转入Hela细胞和Raji细胞中.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 观察他们对Hela/Raji细胞HLA-DR/DQ分子的诱导性和组成性表达的影响.将mCⅡTA4转移到对四环素浓度依赖的质粒pUHD10-3上, 通过改变培养环境中四环素的浓度, 调节外源CⅡ TA突变体的表达量, 观察突变体的表达量与MHC-Ⅱ类分子受抑率的关系.结果: 细胞和基因水平证实, pcDNA3mCⅡTA3和pcDNA3mCⅡTA4对Hela/Raji细胞HLA-DR/DQ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pcDNA3mCⅡTA2和空载体pcDNA3无此作用.MHC-Ⅱ类分子被抑制的程度与外源转入CⅡTA突变体(pUHD10-3mCⅡTA4)的量明显相关.结论: 成功地构建pcDNA3mCⅡTA3和pcDNA3mCⅡTA4, 并能抑制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初步证实CⅡTA突变体是通过与胞内的野生型CⅡTA竞争性结合反式激活蛋白, 来抑制MHC-Ⅱ类分子的转录和表达.

    作者:欧启水;林琳;黄立东;陆佩华;周光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细胞凋亡障碍与Fas表达异常的关系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胸腺细胞凋亡异常、Fas表达异常在自身免疫应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手术切除的MG患者的胸腺,制备胸腺提取液和胸腺细胞悬液,用MTT比色法测定胸腺细胞的增殖;用DNA电泳及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用RT-PCR结合单链多态构象性分析(SSCP),探讨Fas基因的转录及可能存在的Fas基因突变.结果:MG患者的胸腺提取液,能抑制正常胸腺细胞增殖,但不能抑制MG患者胸腺细胞增殖.在地塞米松作用下,正常人及患者胸腺细胞的增殖均可被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8.33%和54.26%.MG患者胸腺细胞的DNA电泳可见梯状条带,并且胸腺细胞上Fas的表达百分率增加[(20.38±6.07)%],与空白对照组[(12.43±4.32)%]相比较P<0.05.对MG患者胸腺细胞Fas mRNA进行RT-PCR-SSCP分析,部分MG患者出现异常电泳条带.结论:MG患者胸腺细胞的凋亡及Fas分子表达均异常,而且存在Fas基因突变,提示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杜英;张清勇;阮丽荣;梁长春;李倩如;何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美罗华在非何杰金淋巴瘤治疗方面的新用法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131I标记的美罗华用于CD20表达阳性的晚期难治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15例晚期NHL患者,年龄46~68岁,以剂量为50~100 Bq的131I作为标记物标记100 mg的Rituxan,按剂量的1/3直接注射于局部病灶,2/3静脉滴注.每2~3个月1次,2~3次为1疗程.结果:完全缓解(CR)者5例,部分缓解(PR)者7例,病情稳定(SD)者2例,病情进展(PD)者1例,总有效率(ORR)80%.定期检查患者血清HAMA,未发现阳性者.结论:131I标记的美罗华是NHL极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春华;罗荣城;菜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s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定位克隆构建s基因nt587 G→A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S2.S+145R(PR).用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 G2后,用EIA、ELISA及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其抗原性.以重组变异型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R)和载体pcDNA3.0分别免疫C57BL/6小鼠各5只.每只小鼠各肌肉注射纯化质粒100 μg.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及抗-HBs2抗体的效价.结果:体外实验证实,变异型HBsAg可与抗-HBs结合;PR免疫小鼠可诱导其产生抗-HBs抗体及抗-HBs2抗体,但抗-HBs2抗体的出现早于抗-HBs抗体约1~2 wk.结论:HBV变异s基因(nt587 G→A)的真核表达载体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够诱导C57BL/6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作者:葛军辉;刘惠敏;何金;李玉莉;余宏宇;叶忠;张乐之;胡以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细胞内钙离子螯合剂抑制HSV-1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HSV-1在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 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及钙离子螯合剂对HSV-1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HSV-1感染Hela细胞后, 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凋亡情况.用荧光探针标记细胞内游离Ca2+, 在不同时间观察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HSV-1感染Hela细胞后,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在HSV-1感染Hela细胞后12 h达高峰; 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出现在HSV-1感染Hela细胞后24 h.细胞内Ca2+螯合剂能显著抑制HSV-1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结论: 细胞内游离Ca2+在HSV-1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具有重要作用, 此实验结果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作者:杨秋霞;姜洪池;李斌;郗雪艳;刘玉;王兰;吕雪莹;谷金宇;李殿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TR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构建含人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TR的抗氧化功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从重组质粒pGEM-TR上用内切酶切下编码500个氨基酸的全长TR cDNA片段,并连接穿梭质粒pShuttle,再双酶切pShuttle-TR.将带有CMV启动子的目的片段,插入E1、E3缺失的Adeno-X病毒DNA中,以Adeno-TR DNA通过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eno-TR进行PCR鉴定及病毒滴度测定.用重组腺病毒感染CV1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重组腺病毒感染的细胞上和裂解液中TR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Adeno-TR的病毒滴度为4.4×1011pfu/L.PCR、荧光显微镜证实,以及Western bolt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55 000处均出现特异性条带.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能介导外源基因TR表达,为进一步研究TR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江英;许琳;彭光勇;丁传林;卢是月;姚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抗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蓖麻毒素(Ricin)是一种毒素蛋白,由A、B两条多肽链组成,通过二硫键结合,毒素进入人体后,B链结合到细胞表面,A链内转化到细胞浆,使核糖体失活,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造成人体中毒死亡,对成人的平均致死剂量为1.5 μg[1].

    作者:郝兰群;郭胜清;郭振泉;宋凤卿;刘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抗弓形虫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抗御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方法:采用大鼠脾细胞培养技术,以乙酰螺旋霉素作为阳性对照,观察淋巴细胞本身以及加入扁桃酸(MA)后,对虫体侵入淋巴细胞及在淋巴细胞内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其他体细胞相比较,淋巴细胞在受到弓形虫侵害时,仍可抑制和杀灭弓形虫.当存在免疫作用的情况下,安全剂量的MA抑制弓形虫侵入的作用不显著,但抑制细胞内弓形虫增殖的作用显著.结论:以细胞介导的免疫作用是宿主抗弓形虫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注重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同时加用药物,以增强机体抗虫的效果.

    作者:石琦;郝炳华;周玉玲;石兴民;杨安宁;张瑾;程彦斌;李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重组LIGHT-Fc分子的真核表达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构建人LIGHT-F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获得有较高生物学活性的纯化人LIGHT-Fc融合蛋白.方法:从cDNA文库中PCR扩增LIGHT全长编码基因,并导入克隆载体.测序证实后,继续用PCR扩增其膜外区cDNA,用重叠延伸技术(SOE)引入CD137信号肽基因.将SOE产物与hIgG1Fc基因一起装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瞬时转染293T细胞,用夹心ELISA检测其表达情况,经蛋白A亲和纯化,用SDS-PAGE检测其纯度与Mr,并以肿瘤细胞为靶细胞,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测序证实构建的LIGHT与LIGHT-Fc cDNA阅读框完整,连接部位序列正确;ELISA和SDS-PAGE证实LIGHT-Fc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度;MTT证明人LIGHT-Fc蛋白对一些肿瘤细胞系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结论:获得了有抗肿瘤活性的纯化hLIGHT-Fc融合蛋白,为探讨LIGHT在免疫自稳调节中的地位、结合相应受体后的动力学与信号转导机制,以及探索LIGHT的其他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作者:黄钢;白云;姜曼;黎万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宫颈癌中HPV16变异的CTSE与HPV16物理状态关系的分析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感染与其密切相关.该病毒的长控制区(long control region,LCR)内有细胞型特异性增强子(cell-type-specific enhancer,CTSE),是LCR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诱导启动子P97的活性,从而调控转化基因E6/E7转录的水平.本研究旨在检测HPV16 CTSE变异株在宿主细胞内的物理状态和CTSE变异的关系,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深入揭示HPV的致癌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刘文康;楚雍烈;杨娥;刘湘;郑建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抗人精浆蛋白抗体Fab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活性鉴定

    目的:构建编码抗人精浆蛋白抗体Fab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从克隆载体pUC19-К和pBluescript KS(M13-)-Fd中,酶切获得抗人精浆蛋白单克隆抗体(mAb)Fd基因和К链基因.然后将Fd和К链基因重组到Fab表达载体pComb3中,构建抗人精浆蛋白Fab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Comb3-Fab,并在XL1-Blue菌中表达.结果:经重组表达载体转化的XL1-Blue菌株可表达Fab基因.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表明,表达产物Fab具有特异性结合精浆蛋白的活性.结论:抗人精浆蛋白Fab基因成功地获得,为进一步将其与抗肿瘤药物偶联用于前列腺癌的导向治疗创造了条件.表达为构建其它基因工程抗体提供了基础.

    作者:孙脊峰;杨洁;郝晓柯;赵晶;温伟红;金明;王成济;杨安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抗ssDNA单抗免疫组化法用于检测肿瘤细胞株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应用本室制备的抗单链DNA(ssDNA)单克隆抗体(mAb),检测多种化疗药物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根据凋亡率判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用血浆峰值浓度(PPC)的9种化疗药物,分别诱导肿瘤细胞株K562和Hep-2的凋亡.用抗ssDNA mAb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株的凋亡并计算调亡率.结果:以抗ssDNA mAb建立的检测细胞凋亡的免疫组化法,能够区分凋亡细胞和非凋亡细胞.该法检测证明,化疗药物可诱导敏感肿瘤细胞株凋亡,但不同化疗药物诱导同一肿瘤细胞株或不同肿瘤细胞株凋亡的程度不同.结论:抗ssDNA mAb免疫组化法,可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吴晓燕;徐志伟;吴国庆;苗乃法;冯永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表达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体内感染抗原呈递细胞的动态变化

    目的:阐明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内早期感染抗原呈递细胞(APC)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用一定剂量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Pyagfp)口服接种BALB/c小鼠.3 d后, 取腹腔巨噬细胞培养24 h,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另以该细菌静脉注射小鼠, 于感染后3、6和12 h, 制备脾脏、肝脏低浮密度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感染率.结果: 巨噬细胞感染X4550(Pyagfp)的百分率, 腹腔中约为50%, 肝脏和脾脏中约为20%~40%. 树突状细胞感染X4550(Pyagfp)的百分率, 脾脏中约为4%~10%, 肝脏中约为10%~20%.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高于树突状细胞.结论: 感染早期, 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内已被APC所摄取, 为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提供了先决条件.

    作者:王芳;焦新安;顾健;马莉;Richard Lo-Man;Claude Leclere;刘秀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反应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101例CHD患者分为3组,即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9例).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及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中的C-反应性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WBC)总数.20例AMI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AMI和UAP组血中CRP的水平和WBC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学检查发现,AMI患者心肌中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结论:CHD发生、发展有炎症反应的参与,检测血中的CRP和WBC可作为监测病情、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常规指标之一.

    作者:王勇;丁体龙;张玲玲;严家春;俞小忠;石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腔液中巨噬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目的:探讨腹腔环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腹腔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来源和调节.方法:将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10例正常妇女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并在培养的正常妇女腹腔液巨噬细胞中加入17-β雌二醇、孕酮和脂多糖(LPS)共培养.用ELISA法检测培养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水平.同时将二者无血清培养的上清液,加入到内皮细胞中培养,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对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者的巨噬细胞表达受体flt-1和flt-4 的水平. 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无周期性变化(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巨噬细胞无血清培养上清液,在体外能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雌激素和孕激素能显著增加体外巨噬细胞分泌VEGF的水平(P<0.05),与LPS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即激素的调节作用大于LPS的作用.但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巨噬细胞分泌VEGF的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LPS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增加雌激素、孕激素对巨噬细胞分泌VEGF的调节作用(P<0.05).巨噬细胞能表达受体flt-1和flt-4,无周期性变化(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可分泌VEGF,改变腹腔液的环境,可促使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形成.

    作者:吴献青;方小玲;林秋华;黄凤英;夏晓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淋巴细胞中NF-κB p65活性水平在Fx1A诱导的口服耐受大鼠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在口服耐受发生中的活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 ①口服耐受组, 用小剂量(每次8 mg/2 mL PBS)的Fx1A抗原灌胃.②对照组, 用PBS 2 mL/次灌胃.观察大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了解大鼠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免疫组化和ELISA法, 检测大鼠淋巴组织中NF-κB p65的活性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口服耐受组大鼠DTH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受抑制; 肠黏膜Peyer's淋巴结(PP结)中NF-κB p65的活性及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加.脾淋巴组织中NF-κB p65的活性降低, 但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低剂量Fx1A抗原诱导的口服耐受的发生, 可能与不同部位免疫细胞内NF-κB p65的活性改变有关.

    作者:杜晓刚;甘华;陈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的构建、鉴定与扩增

    目的:构建含16个氨基酸的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方法: 以PCR扩增人工合成的随机DNA模板, 经BamH I和EcoR I酶切后, 克隆入酵母表达质粒pGADT7 GH, 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并检验其库容及随机性, 扩增、抽提并纯化酵母双杂交环肽库质粒.结果: 构建了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 库容为1.28×107, 氨基酸分布与理论频数无显著差异, 并扩增获得大量高纯度的环肽库质粒.结论: 成功地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 并获得大量高纯度的环肽库质粒.

    作者:徐祥;梁华平;王付龙;罗艳;王正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BSA-Y-DOTA免疫噬菌体Fab抗体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钇-十二烷四乙酸(Y-DOTA)免疫噬菌体Fab抗体库.方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DOTA交联,并与金属Y鳌合制备成BSA-Y-DOTA,用其免疫BALB/c小鼠.检测抗血清的滴度后,分离抗体阳性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利用RT-PCR扩增全套重链Fd和轻链基因,依次插入经改造的噬菌体载体pComb3M的相应酶切位点,构建成Fab噬菌体抗体库.用酶切、序列测定及ELISA等方法,对重组率、多样性及Fab的展示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得制备了BSA-Y-DOTA交联物,并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小鼠的全套重链Fd片段和轻链均得到正确扩增;d片断和轻链基因均插入到载体pComb3M中;ab抗体库的库容量达8×107;重组率约为90%,且具有良好的抗体基因多样性.另外,Fab片段也被展示于噬菌体表面.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半抗原Y-DOTA的Fab噬菌体抗体库,为筛选Y-DOTA特异性抗体奠定了基础.

    作者:宋斐;邢金良;张思河;杨向民;陈志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