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乾国;王文雅;杨尧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 PM)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深部真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可导致皮肤淋巴结和内脏致命性感染.随着HIV/AIDS发生率的增加,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也随之增多,被认为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目前本病临床误诊率较高,我国近年已陆续有个案报道[1,2,3].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收治4例该病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白浪;刘焱斌;宗志勇;刘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椎管闭合不全(spinal dysraphism)属于一组脊柱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其特点是脊柱中线部位间充质、骨骼和神经结构在融合上的缺陷[1],病变常累及皮肤、脊椎、脊膜和脊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典型的椎管闭合不全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类[2].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重要的检查手段.现将椎管闭合不全主要病变的病理及相关影像表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君蓉;肖家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评价地榆升白片(地奥集团.天府药业生产)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作用.方法:105例行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地榆升白片)和对照组(利血生+放化疗).两组均从出现外周血的细胞数下降开始治疗.治疗组用地榆升白片每日3次,每次4片;对照组用利血生片,每日3片,每次20mg.观察外周血白细胞上升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第3~4周骨髓抑制明显控制,其总有效率为81.58%,而对照组在治疗第4周才出现缓解,总有效率为6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王中苏;惠晓;张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24小时心率变异三角指数作为冠心病(CHD)心绞痛(AP)、心肌梗死(MI)患者预后危险性分级的定量指标的研究.方法:对CHD 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80例,正常组60例,均采用美国PI 200A型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电实时监测,24小时心率变异三角指数和24小时高频成份的测定按ESC和NASP推荐的方法.融入加权、综合三角指数来衡量24小时心率变异三角指数对CHD AP、MI及其并发症患者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AMI组,OMI 组,AP组心率变异三角指数(HRV T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5.4±7.6)/(26.5±8.5)/(27.6±9.4)/(37.3±12),P<0.001].②AMI组:HRV TI前壁MI,低于下壁MI[(23.5±3.65)/(27.2±7.85),P<0.05];广泛前壁MI低于广泛下壁MI组[(22.4±6.1)/(28.5±8.5),P<0.01].③OMI组:前壁与下壁梗死、HRV TI的差异消失,然而多部位梗死HRV TI低于单一部位MI[(23.01±73.05)/(27.4±8.1),P<0.05].④32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HRV TI明显低于68例无合并症的MI患者[(18.8±6.25)/(30.0±7.0),P<0.001].⑤48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HRV TI低于38例无并发症MI患者,[(24.58±6.05)/(29.88±7.1),P<0.001].⑥按HRV TI>25为正常标准,≤25者预后不良发生率和猝死率分别为>25者8.8倍(24/90∶4/132和8.1倍(11/90∶2/132)的构成比,按HRV TI的降低的程度制定四级标准,即≤25轻度异常.≤20中度异常,≤15重度异常,≤10为极度异常.结论:HRV TI降低的AP、MI患者预后不良,HRV TI降低的程度与MI的部位、面积及合并症相关;且与高频成份降低有关.HRV TI≤25轻度异常.≤20中度异常,≤15重度异常,≤10为极度异常,提示CHD AP,MI患者迷走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受损,易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
作者:李厚荣;李庆平;张磅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PM/DM的临床及实验室表现.方法:分析PM/DM首发症状,心血管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肌酶变化等.结果:首发症状有肌无力、肌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雷诺征,关节痛或关节炎,心肌炎,发热,未梢神经炎.心血管症状发生率15.2%,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53.3%.结论:PM/DM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疾病,易合并恶性肿瘤.
作者:饶志华;刘怡欣;刘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钠代谢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2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血钠检查及肝功能Child分级.结果: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程度随肝功能分级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8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A级(ChildA),11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B级(ChildB),78例低钠血症肝功能C级(ChildC),肝功能ChildB级, ChildC级与ChildA级比较,发生低钠血症的例数按四方表格X2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功能ChildB级与ChildC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钠代谢紊乱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正相关.
作者:何启蓉;王英;邹大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V DNA反跳发生时间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的血清样本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发生HBV DNA反跳时的血清样本中是否存在YMDD变异株.结果:40例发生血清HBV DNA反跳的HBeAg阳性CHB病人,拉米夫定治疗前的血清中均未检出YMDD变异株.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时发生HBV DNA反跳的6例病人,血清中也未检出YMDD变异(0/6);于治疗9个月时发生HBV DNA反跳的13例病人中有3例病人的血清检出YMDD变异(23.08%);于治疗12个月时发生HBV DNA反跳的21例病人中有18例病人的血清检出YMDD变异(85.71%);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反跳发生时间与YMDD变异呈正相关,治疗9个月以后发生的血清HBV DNA反跳主要是由YMDD变异所致.
作者:杨家红;雷学忠;刘丽;赵连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筛选制备抗人PCIA1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原核表达并纯化的PCIA1蛋白作为抗原,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PCIA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用ELISA进行筛选和鉴定其亚类,并用细胞扒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其反应性.结果:获得了32株分泌抗人PCIA1的McAb杂交瘤细胞,McAb-1A4的染色体呈双亲特点,该McAb与多种人肿瘤细胞株和正常肝细胞株有反应.结论:McAb-1A4可用于PCIA1的细胞内定位研究.
作者:阚兵;严飞;杨金亮;邓洪新;王瑞;魏于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2004年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共49个膝关节(早期22例,28个关节;中期14例,21个关节)行滑膜切除术,其中38个膝关节使用双极射频对残留的滑膜进行清除和止血.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治疗后头半年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44个关节得到了6个月的随访,38个关节得到1年的随访,33个关节得到2年的随访,17个关节得到3年的随访.结果: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6个月的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0.9%(40/44),术后1年为81.5%(31/38),术后2年为72.7%(24/33),术后3年为64.7%(10/17).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ESR和CRP较术前明显下降.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双极射频能够彻底清除滑膜,有利于减少关节血肿的发生,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庞显伦;肖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比较超早期(发病6h内)和其它时间段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探讨超早期栓塞动脉瘤的技术利弊.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尽可能早地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则行GDC栓塞.其中2例患者的治疗时间在出血后6h以内,1例仅在出血后2h开始介入栓塞治疗.结果:出血后超早期行栓塞的2例患者均因术中二次破裂出血而术后死亡,在出血后6h之后进行栓塞的27例患者中1例死亡,2例残疾,其余24例均获得较好的恢复.结论:超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对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开展超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须结合自身技术水平,充分认识其中的风险.
作者:谷震;王磊;戴成国;永德;庄永辉;陈昱云;李亚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65岁或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大多数PD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但许多与PD有关的基因突变已见报道.特别是其中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的致病基因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包括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的PD的发病机制.近报道的DJ-1基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PD有关.现就DJ-1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文军;彭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肠道腺癌因其常伴有极高的淋巴结与腹膜转移率使其始终保持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在术前对其转移倾向以及术后对其微转移的判断对癌症治疗措施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作出这一判断我们需要借助与之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产生的抗原及其寄生活性物质,此类物质在正常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产生或产出甚微,它反映了肿瘤发生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变化,在肿瘤组织、患者体液及排泄物中可以检测出来.
作者:李昂;陈志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和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在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差异和关系,了解病毒复制对CSHB病情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入院的CSHB病人,共11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复制水平及各项肝功能指标, HBV DNA定量按入院检测结果确定其复制活跃程度,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后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或低病毒复制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好于复制活跃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复制水平对CSHB治疗效果及预后有明显影响,病毒复制活跃者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及血液中检测不出病毒复制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韩乾国;王文雅;杨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恶性肿瘤中的重要作用,肿瘤的生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生物制剂如干扰素、CD20单抗等的治疗作用也已得到了肯定.近年来,随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各种与DCs相关的肿瘤疫苗(细胞类、多肽类、核酸类)也逐渐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开始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作者:潘竹;朱青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cell,AS细胞)是指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特定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一定分化潜能的未成熟细胞,主要作用是参与成体组织的更新和创伤修复.传统观点认为,AS细胞只能分化产生所属组织的有限的细胞类型,称之为AS细胞的多能性(multipotency).但近年研究发现,AS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产生不同组织的细胞,如神经干细胞可转化为血细胞,造血干细胞可转化为神经细胞.在不同研究文献中将成体干细胞这种跨系谱(或跨胚层)分化的潜能,称之为AS细胞的可塑性(plasticity)[1,2]横向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3].
作者:王宏天;樊均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细胞外刺激可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介导细胞功能,包括细胞的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和死亡或凋亡、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等.细胞外刺激可主要通过两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调节细胞的基因转录,一是通过一系列磷酸化酶磷酸化激活下游分子的级联反应,激活胞核中的核转录因子,调节细胞的基因转录;二是通过受体-配体途径激活胞浆内的核转录因子,激活后的核转录因子通过转位进入核内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1MAPK信号传导途径可通过前一途径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在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IBD的关系及P38 MAPK抑制剂在IBD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易文全;甘华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合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我科12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结果:术后4天语言频率上升30~40dB,耳科检查:耳道干燥,鼓膜变白,置管无脱落.结论: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优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丛;张玉萍;杨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的和难治的并发症,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1].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机理迄今不十分清楚,其临床治疗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研究发现[2]炎性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启动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白细胞向颅内血管外浸润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中是关键因素之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被认为可能是由于蛛网膜下腔的一系列复杂的炎性反应过程所致.本文拟就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的成分和过程综述如下:
作者:史焕昌;毛伯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间断肌注镇痛三种方式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0例老年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PCEA组(n=30)、PCIA组(n=30)和曲马多肌注组(n=30),分别记录患者VAS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HR、MAP、SpO2值.结果:镇痛评分PCEA、PCIA组低于肌注组(P<0.01),且PCEA组低于PCIA组(P<0.01);镇静评分PCEA、PCIA组高于肌注组(P<0.01),且PCIA组高于PCEA组(P<0.01);不良反应以PCEA组低(P<0.01);HR、MAP、SpO2以PCEA组平稳(P<0.01).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术后3种镇痛方式中,肌注曲马多不能取得完善的镇痛效果,PCIA和PCEA镇痛效果满意,但PCEA优于PCIA.
作者:王耀华;郑祥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盐酸纳洛酮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并比较病人的颅内压(ICP)和GCS评分,同时比较伤后6个月时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ICP低于照组(P<0.05);GC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可降低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ICP增高的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冯桥显;杨玉焕;张艳杰;郭付有;宋来君;游潮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