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绍琴;邓君;传良敏;邹军
胸部术后常规在左胸或右胸置放带侧孔的胸腔闭式引流管,但由于其孔道少易堵塞,常致引流不畅,拔管后胸腔有积液存留。
作者:陈溉;武忠;赵雍凡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科自2001年8月采用鼻内窥镜钬激光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冯越;宋玉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评价本院6年行包皮环切术525例效果.结果:503例一期愈合.13例切口感染,9例切口继发出血.随访390例,时间7天~6年,系带过短2例,阴茎畸形2例,包皮两则明显不对称6例,包皮不美观,患者不满意16例,结论:环切术为门诊小手术,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重视包皮内板过窄和系带过短的处理、以及术中精细操作和美学在环切中的应用,否认就会影响疗效,增加术后并发症,给患者未来的性心理和性行为造成影响.
作者:张兴洪;郭智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抗癌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配合手术和放疗,是目前恶性肿瘤较常采用的治疗手段,可使许多恶性肿瘤病人的症状缓解,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甚至达到根治.化疗常采用静脉用药、口服用药、动脉用药等.
作者:蒙张敏;肖梅;王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比较了CO2激光手术与常规手术方法的过程,结果表明,无论在临床过程和治疗方面,激光手术显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避免手术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如像切口的感染、出血、血管和神经的损失.
作者:陈传真;何志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胸腰椎骨折和螺旋CT扫描及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资料.重点观察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和旋转/脱位等的CT表现.结果:23例中轴位CT显示27个椎体骨折,25个横突骨折,3个棘突骨折,3个椎弓根骨折,15个椎板骨折,4个椎间关节脱位,0个椎体脱位,1个椎体旋转,25个椎管狭窄.三维重建显示分别为27、15、3、2、7、2、4、1、25个;多平面重建显示上述结构骨折分别为27、5、3、2、5、2、4、0、25个.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显示椎体骨折效果好,但对附件的显示相对较差.在显示椎体的脱位和/或旋转方面三维重建为直观.结论:胸腰椎骨折的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手段.进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规范化操作流程,可提高其诊断效果.
作者:刘再毅;邓开鸿;严志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我们自1997年12月~2002年2月期间,对98例腹股沟疝病人,成功实施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平均年龄66.7岁(58~87岁),平均下床活动时间36小时(6小时~5天).随访1个月~4年,尚无一例复发,2例有异物感及切口深面牵扯痛.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适应证广泛,操作简便,手术效果满意、复发率低,是疝修补术的新趋势[1].
作者:高木珍;王根蓉;刘德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10年收治原发性肠道恶性洒巴瘤51例,并发急腹症者19例(37.2%).按Ann Arbor临床分期法,Ⅰ期5例,Ⅱ期6例,Ⅲ期和Ⅳ期各4例.本病并发急腹症术前诊断困难,术前误诊率为84.2%.本组19例中的16例均为手术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才明确诊断.治疗原则,在处理并发症同时应立争切除原发灶和清扫区域淋巴结,对缩短治疗时间和提高治愈率极为重要.本组19例中17例行根治性或姑息性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伤口Ⅰ期愈合者16例出院后继续放、化疗.
作者:江春芽;程中;郑吉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脉络膜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8只眼门诊连续就诊病人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B超及CT检查的表现.结果:眼底检查可见肿瘤位于乳头附近或黄斑区,大小不一,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白色或桔红色边界清楚,但不整齐,肿瘤边缘有色素脱失.FFA在脉络膜背景荧光显现前病变区出现斑点状荧光,随着视网膜动静脉的充盈逐渐增强,晚期呈弥漫性强荧光.B超检查当声波接触到肿瘤时将出现强反射,形成回声.CT检查眼球后极部眼环上圆形、卵圆形、弧形或半环状光滑锐利的致密影.结论:CT扫描对脉络膜骨瘤的诊断价值大,但应结合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表现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蔡善君;唐健;严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①探讨各类癫痫发作时症状和脑电图特点及录像脑电图监测(VEEG)在癫痫诊断、分类、定位上的价值.方法:将404例癫痫患者分为2组:1.临床诊断癫痫组,2.临床疑诊癫痫组.采用同步录像脑电图监测仪纪录患者发作时临床和脑电图表现,分析其监测结果.采用医用统计软件包SPSS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确诊癫痫组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阳性率:VEEG达82.3%,与常规脑电图(REEG)阳性率33.2%有显著性差异.88.7%临床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可检出部分性痫样波.结论:VEEG对癫痫患者脑电异常的检出率高于REEG.VEEG可以为部分性癫痫发作提供定位依据.
作者:吴宏涛;周东;王慧;徐鸿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及透析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5例不同阶段尿毒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并对各组间及伴或不伴高血压比较.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浆ET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38.4±7.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透析后3月时血ET水平(74.3±5.8)高于1月及6月组,透后1、6月与尿毒症非透析组比较亦有差异(P<0.05).对伴或不伴高血压尿毒症血浆ET进行比较,尿毒症伴有高血压时ET明显升高(67.4±12.6),而不伴高血压组为49.2±8.4,两组比较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血ET升高与尿毒症伴高血压和透析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阻断ET作用或降低ET水平可能对尿毒症及透析相关高血压治疗有益.
作者:杨立川;陈海燕;马行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探讨脐血输注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要点,对分别接受脐血或洗涤红细胞输注的51例尿毒病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主要病状改善情况进行了观察及效果评价,观察并记录输血前及输血后1周、2周、4周患者的血象检测及症状改善情况,以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接受脐血输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输血后血象指标改善更为显著、持久.贫血及不适症状明显好转,有利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露霞;严春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与ampC结构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3株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结构基因行PCR扩增并进行产物序列分析,测序的3株阴沟肠杆菌与E.cloacae p99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比较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3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株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E.cloacae p99的同源性为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Ala-58-Pro发生点突变.结论:阴沟肠杆菌ampC结构基因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
作者:张丁丁;范昕建;雷秉钧;吕晓菊;冯萍;陈文昭;过孝静;高燕渝;俞汝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嗜酸性肉芽肿为组织细胞增生X中的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扁骨如颅骨、骨盆、肋骨、股骨等,可单发或多发,以单发者多见[1,5],骨的嗜酸性肉芽肿属于少见病,髋臼上缘髂骨嗜酸性肉芽肿更为少见,其治疗更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本文报告自2000年以来收治的4例髋臼上缘髂骨溶骨性病损病人,经病理证实为骨的嗜酸性肉芽肿,本文着重结合小儿骨科的特点,对髋臼上缘髂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以及其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进行一些分析,以便参考.
作者:王林强;彭明惺;刘利君;刘敏;辛文琼;唐学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乳酸酸中毒的报道时有所见,但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后发生低血糖伴发乳酸酸中毒国内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1例糖尿病合并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使用二甲双胍致低血糖伴发乳酸酸中毒的抢救成功报告,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启示.
作者:赵铁耘;羊海燕;李宏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部大血管刀刺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8例腹腔大动脉刀刺伤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救治7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抗休克,并紧急剖腹止血,是腹部大血管刀刺伤病人救治的关键.
作者:吴建平;周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癌脊椎转移瘤MRI表现与血供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Elscint Gyrex V型0.5TMR成像仪,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轴位T1WI,增强扫描矢状位T1WI.选择15例MR扫描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的肺癌脊椎转移瘤,以脊椎血供解剖特点为基础,分别观察分析肺癌脊椎转移瘤对椎体、椎体附件、椎间盘、椎旁软组织、椎管内等侵犯的MRI表现特征.结果:肺癌脊椎转移瘤共有26个椎体受累,其中颈椎3个(8.3%),胸椎17个(47.2%),腰椎14个(38.9%),骶椎2个(5.5%).单椎体受累6例,多椎体受累9例.共有14个椎体伴椎弓根受累,13例有硬膜囊和脊髓受压,6例伴椎旁软组织块.癌栓可经椎体节段动脉的周围支、中央支和后支进入椎体,其中经中央支进入椎体多见,还可进入脊椎静脉丛,致椎管内硬膜外转移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通过对15例肺癌脊椎转移瘤MRI表现的研究,表明其与椎体血供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董鹏;邓开鸿;伍定平;魏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提高小儿肾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我们采用黄芪颗粒辅助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增贵;叶蜀玉;陶于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医院内感染是目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问题之一.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估计每年约有200~400万病人住院后发生医院感染,占住院病人的5%~10%.这种医院内感染不仅可以导致病情的恶化,严重时还可致命,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为主的革兰阳性菌取代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成为主要的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群,因此,对于致病微生物的分型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康梅;申艳娜;李明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制环孢素A滴眼液.方法:以乙醇溶解环孢素A,吐温-80作乳化剂,与鱼肝油形成乳剂.采用HPLC法[1]测定环孢素A的含量.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21%,RSD为0.93%,n为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控方法精确,稳定性良好,刺激性小,可供临床使用.
作者:郑明兰;张志勇;陈洁;宋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