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燃煤污染型氟病区儿童发锌、铁、钙、镁的测定

王成林;邬萍

关键词:燃煤污染型氟病区, 儿童, 微量元素
摘要: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氟病区儿童发锌、铁、钙、镁的变化.方法采用枕部头发2克,将发样标本洗涤、漂洗、烘干、称样(0.1000 g),用HNO3、HCLO4硝化处理溶液,定容(稀释到标准体积).再上WFX-I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同时选择非氟病区儿童作对照.结果燃煤污染氟病区儿童发锌、铁、钙、镁均低于非氟病区.结论对氟病区儿童应积极改变居住环境,改变饮食习惯,同时增加锌、铁、钙、镁补充.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血液透析室管理预防医源性感染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脏疾病及某些免疫、代谢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接受该治疗的病人虽存活时间延长,但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亦逐渐增高,血透患者中感染已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血透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大多数病人营养不良、慢性贫血,加之感染的机会多,如对血管反复穿刺、血液在体外循环反复大量交换透析液、血浆和血液置换液等,导致其对许多病原微生物特别易感.虽然大多数感染属内源性感染,但医源性感染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感染途径,这种感染可以通过严格的医疗管理制度加以预防.因此,加强血液透析室的管理,预防医源性感染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嗜肺军团菌mip基因的原核与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目的扩增嗜肺军团菌mip基因,导入载体pUC18和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Lpmip和pcDNA3.1-mip.方法采用PCR从嗜肺军团菌扩增得到mip基因,导入载体pUC18和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Lpmip和pcDNA3.1-mip并转化大肠杆菌,用限制性酶切分析、PCR、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扩增出828bp的mi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LpMip和pcDNA3.1-mip.结论成功扩增828bp的嗜肺军团菌Mi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LpMip和pcDNA3.1-mip.

    作者:王涛;陈建平;张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Acuson-128xp10超声仪检测185例老年人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部(B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的脂质班块形成情况及各项血流参数值.结果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随年龄增大而增多,加之高血脂、高血压、脑梗塞等影响,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结论超声能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作出诊断,对临床有较大帮助.

    作者:邵庆华;倪秋杰;朱昆生;廖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癌破裂的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伴破裂出血是肝癌患者病情突发恶化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很有限.现就我院4年来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的10例(11次)因肝癌伴破裂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陈世沛;徐兴明;谢英;滕红;陈友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非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对非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非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及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非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来源于胰头51例,十二指肠16例,胆总管下段12例,肝门部4例,胆总管上段2例.超声诊断占位性病灶性敏感性为81.25%(72.7%-89.8%),特异性98.48%,准确率81.18%.结论超声对非结石所致的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谢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0468例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胃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我院1989年4月至2003年8月做胃镜检查20468例,对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胃癌、食道癌进行分析,籍以了解本地区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张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本文从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医学教育角度出发,结合我院开展医患交流的教学实践情况,探讨了医患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以及新形式下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提出医患交流应作为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作者:许峰;卢仲毅;王兴勇;冉素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56株解脲脲原体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对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耐药性.方法采集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用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 IST支原体试剂盒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Uu对红霉素高度耐药,对原始毒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耐药率低.结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目前治疗Uu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张水娥;聂光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批烧伤患者就地集中救治管理体会

    1994年12月8日,在新疆发生的特大火灾中,现场造成323人死亡,其中儿童208人、青少年75人、成年40人.135名伤员收入院,儿童41人、青少年75人、成年32人.对特重的9例和重度吸入性损伤28例,均在伤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抢救.对手部Ⅲ度烧伤创面采取流水作业方式进行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对创面细菌及HCV感染进行监控.由于组织、管理得力、抢救及时得当,就地集中救治取得成功.

    作者:龙新平;王晶;王钰;张树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介绍两种大出血简易加压输血法

    产后大出血病人迅速、有效输血,恢复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对挽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现介绍两种产后大出血简易加压输血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风慧;王平;吕风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肛周尖锐湿疣误诊为痔疮1例

    患者女性,12岁,小学生,肛周长包块2月.于2月前,肛周长一黄豆大包块,有痒感,在当地镇医院诊断为痔疮,行手术切除.术后半月,肛周又长出一花生米大小包块,再次行手术切除.

    作者:孙志高;张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35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正己烷中毒的l临床与肌电图特点.方法对有确切过量正己烷接触史的35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肌电图检查.结果病程平均(5.5±2.4)个月.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无力,下肢明显,肢端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趾短伸肌异常率高,正中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常见.绝大多数患者完全康复.结论多发周围神经损害是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肌电图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预后较好.

    作者:肖卫民;邝明子;王世芳;陈影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面积大小与血浆β-TG、PF4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时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变化与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对35例急性脑梗死(ACI组)患者外周血β-TG、PF4进行检测并将各梗死面积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CI各梗死面积组6-72h β-TG、PF4均高于对照组(P<0.01),7天后ACI各梗死面积组PF4含量仍高于对照组(P<0.01),ACI患者各梗死面积组间β-TG、PF4含量的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在脑梗死发病初期,β-TG、PF4参与急性血栓形成过程,β-TG、PF4的升高程度与梗死面积、范围大小无相关性.

    作者:余能伟;罗永杰;刘洁;韦永胜;杨友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整合素α5β1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及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乳腺癌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整合素α5β1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中整合素α5β1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织分化低密切相关;乳腺癌中VEGF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织分化低密切相关;乳腺癌中整合素α5β1的低表达与VEGF表达阳性密切相关.结论整合素α5β1的低表达,VEGF的阳性表达可作为早期识别具有高浸润和转移潜能的乳腺癌及判断其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谢明均;陈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花斑癣患者皮屑中马拉色菌的巢式PCR法分析

    目的用巢式PCR法检测马拉色菌特异的DNA从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鉴定马拉色菌的各菌种,并应用于花斑癣(Pityriasis Versicolor,PV)患者皮屑中马拉色菌携带情况中的研究.方法从PV患者的皮屑中提取马拉色菌的DNA,以马拉色菌属rRNA内转录间隔区设计属的引物和各个种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105例PV患者皮屑中的马拉色菌的目的DNA片断.结果105例PV患者共检测到5例种的共321株马拉色菌的DNA.每例患者平均检测到约3种马拉色菌的DNA.各种马拉色菌的检出率依次为:球形马拉色菌80.0%,限制马拉色菌81.9%,合轴马拉色菌77.1%,糠秕马拉色菌41.9%,钝形马拉色菌15.2%.未检测到厚皮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结论PV皮屑中存在多种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和限制马拉色菌是PV患者皮损处的主要马拉色菌种.

    作者:赵秀红;冉玉平;熊琳;周光平;山崎;坪井良治;小川秀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近几年来,羊膜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在眼表重建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2000年至今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118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曲安舒松封闭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安舒松治疗糜烂型扁平苔藓(OL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5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分成曲安舒松治疗组和对照的地塞米松组与强的松两组;在治疗组采用曲安舒松注射于粘膜下层治疗糜烂型OLP,而对照两组采用地塞米松封闭和口服强的松治疗.结果曲安舒松治疗糜烂型OLP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曲安舒松治疗糜烂型OLP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张纲;谭颖徽;何园;林梅;李秉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地尔硫(艹卓)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的效果.方法将5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者随机分为地尔硫(艹卓)治疗组30例和毛花甙丙组29例,观察用药后的心室率和血压变化.结果地尔硫(艹卓)组用药后心室率从141次±18次/min,降至82次±10次/min,毛花甙丙组用药后心室率从142次±15次/min,降至88次±11次/min,两组大效应时间前者为7.0min±2.5 min,后者为105min±29min,P<0.01,地尔硫(艹卓)组有效率为93.3%,毛花苷丙组为72.4%,P<0.05.地尔硫(艹卓)组有2例出现一过性无症状性低血压,无需处理.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能快速、有效和安全地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

    作者:唐杨章;祖秋菊;许庆源;谢义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钙磷骨水泥/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血供重建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钙磷骨水泥/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后的血供重建,以及与成骨能力的关系.方法取新鲜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下段(15 mm)制作成脱蛋白骨关节,并将rhBMP、rhTNFα分别与脱蛋白骨关节和钙磷骨水泥进行复合.手术造成兔股骨下段1 5 mm骨与关节缺损实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两组,A组:将复合有rnBMP和rhTNFα的钙磷骨水泥在异体复合脱蛋白骨关节表面涂层和髓腔内填塞后,置换一侧股骨下端;B组:单纯异体脱蛋白关节股骨下端移植(对照组).植入后4、8、12、16周分别行组织学检查以及X线摄片,并于16周行股动脉血管造影,了解局部血供重建情况.结果A组在移植后第4周即可观察到大量新生血管出现,网织状骨形成.至第12-16周时,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完全存活,断端愈合.光镜下各时期的成骨面积A组均大于B组.股动脉血管造影示A组移植部位周围血管数量明显多于B组和正常组.结论CPC/DPB/rhBMP/rhTNFα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在体内能促进蛋白骨关节的血供重建、愈合和替代.

    作者:陈歌;蒋电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nm23基因与肺癌

    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肿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连续过程,受到多种相关基因的调控.nm23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转移抑制基因,在许多肿瘤中具有抑制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忠山;李霞;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