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镜对58例低位性不全肠梗阻的诊断分析

蓝润;余星;李玢玢;王琳;张涛;刘杰民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 肠梗阻, 诊断
摘要: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肠梗阻依据梗阻部位的高低分为高位性肠梗阻和低位性肠梗阻;依据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低位性不全肠梗阻临床并不少见,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腹部X片上显示梗阻点以下肠腔内可显示少量积气和积液,容易诊断.患者选取58例结肠镜对低位性不全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线性探针技术在贵州地区耐药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核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每年有约145万人死于该病.我国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也日趋上升,现已有结核病人450万例,且每年病死13万例.其中耐多药结核病是我国现阶段结核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大挑战之一[2].为了进一步推进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引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技术以代替耗时的需借助于培养基的常规检测方法.本研究对贵州本地200例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检测,与传统比例法结果进行对比,探讨该方法针对贵州地区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雯琳;张铭;袁薇;陈依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支气管腔内后装近距离放疗对87例中央型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放疗、同步放疗治疗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7例中央型肺癌患者采用的诊治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腔内放疗分为腔内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体外放疗,腔内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施源管、定位后采用铱192后装治疗机进行腔内局部放疗3~5次(1周/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腔内组的缓解率显著的高于常规组(P<0.05);腔内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组患者的粒细胞下降率、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均显著的高于常规组(P<0.05).腔内组患者1年生存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6,P>0.05);腔内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的长于常规组(x2=3.967,P<0.05);腔内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的长于常规组(x2 =3.984,P<0.05).结论 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放疗、同步放疗治疗中央型肺癌患者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需防治放射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作者:刘志远;洪梅;杨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应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应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式.方法 对1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治疗,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3例能够评价其主客观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治疗后,开始时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有下降,治疗过程中共有7例患者出现去势综合征,3例出现骨质疏松症,6例出现肝毒性反应,2例出现男性乳房女性化,5例出现贫血,予以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随访第1年,12例患者血PSA降至正常;第2年7例病情稳定,3例下降不满意或出现反跳,改用其他方式,至随访结束,10例患者存活,4例死于前列腺癌进展,1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加强监测,并给 予及时处理,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洪富;诸明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贵阳市三甲医院口腔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解贵阳市三甲医院口腔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满意度的状况,笔者于2014年9-12月对贵阳市三甲医院口腔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对贵阳市三等甲等医院,包括综合医院和口腔专科医院进行整群抽取,共抽取120名,纳入标准:(1)知晓并自愿参与本研究;(2)工作时间≥1年注册护士.排除标准:(1)调查期间因故不在岗;(2)工作年限<1年.1.2调查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者在相关科室护士长的协调下进行发放,采取匿名填写原则,受查者独立填写,包括:(1)一般情况调查,即性别、学历、人事情况、年龄等.(2)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即护理工作环境的自我评估表.每个条目中答案均包括四个答案(“完全同意”、“同意”、“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依次计分依次4、3、2、1分,得分越低,护理专业工作环境视为越差.

    作者:周灵美;陈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进展期胃癌No.12组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检测进展期胃癌患者No.12组淋巴结微转移,评估No.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行D2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5例,每例患者均行No.12组淋巴结清扫.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No.12组淋巴结,经连续切片行CK20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转移.分析No.12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各亚组之间的关系.结果 CK20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对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显著提高.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不同肿瘤部位的患者No.12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穿透浆膜、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Borrmann分型及不同肿瘤大直径的患者No.12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No.12a的转移率明显高于No.12b和No.12p(P<0.05).结论 采用CK20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可明显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No.12组淋巴结微转移与否穿透浆膜、浸润深度、TNM分期、Borrmann分型及肿瘤大小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和肿瘤部位无关.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应常规行No.12组淋巴结清扫,尤其是No.12a的清扫.

    作者:陈维;张一帆;吕成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应用种植体修复后慢性牙周炎老年患者的IL-2、IL-8水平变化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应用种植体修复后慢性牙周炎老年患者机体内IL-2、IL8水平变化,并分析其疗效状况.方法选择因牙列缺损慢性牙周炎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72例作为实验组,共植入种植体78枚,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内进行牙周健康的牙列缺损患者68例,共植入种植体74枚,对比两组患者周围龈沟液IL-2、IL-8水平变化.采用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牙龈乳头指数(PIS)及改良菌斑指数(mPL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植入种植体78枚,术后2例脱落,其余均完好,存留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种植体未出现脱落现象,无种植体松动,存留率为100%(x2=1.768,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治疗效果,对比PD、mSBI、PIS、mPLI在两组间差异,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术后随访,实验组患者血清IL-2、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种植体修复慢性牙周炎的老年患者,血清内IL-2、IL-8水平变化并不显著,患者机体内炎症水平并未增加,种植修复的近期疗效较为显著,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风险未增加,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亚玲;曹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西格列汀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六味地黄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ALP、TRACP-5b、OC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不同部位BMD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Ca、ALP、TRACP-5b、O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TRACP-5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LP、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L2~4、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区的BMD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的腰椎L2~4、股骨颈BMD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六味地黄丸应用于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能够显著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骨BM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鸿;詹开宇;张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运动疗法联合Fugl-Meyer量表对大面积脑梗死功能预后评估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联合Fugl-Meyer量表对大面积脑梗死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物理疗法,观察组接受运动疗法.结果 两组治疗前FMA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B评分(Fugl Meyer Balance)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FMB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A评分、FMB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 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和平衡功能,可以以FMA与FMB量化评估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丁苯酞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选用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对照组和健康组,每组30只.对给药组和对照组大鼠使用10%水合氯醛麻醉(剂量为0.5 mL/100 g),麻醉完成后,对大鼠双侧海马区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后,将浓度为5μL(1 μg/μL)Aβ1-42注入造模.将配置的丁苯酞与食用麻油混合配制成悬浊液.造模完成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给药组按75 mg/kg比例对大鼠进行灌胃给药,1次/d.对照组按同等比例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次/d.健康组为正常健康组,不给予任何手术和药物处理.取大鼠脑组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后制得厚度约5μm切片.采用TUNEL染色法对脑组织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并使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脑组织MAPK、Erk和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使用RT-PCR法检测MAPK、Erk和P3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30 d后,给药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少于对照组及健康组.给药组大鼠MAPK、Erk和P38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正常健康组(P<0.05).使用RT-PCR法检测MAPK、Erk和P38的mRNA表达水平发现,给药组大鼠MAPK、Erk和P38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正常健康组(P<0.05).对照组大鼠达到学会标准次数与健康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达到学会标准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丁苯酞对Aβ1-42处理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抑制大鼠脑组织MAPK,Erk和P38的表达发挥作用.

    作者:齐凡星;胡莹;卢军栋;康丽娟;李志安;张会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综合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特点,探讨超声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总结其二维及彩色超声特点,评价其对该种少见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在其单发/多发、位置、大小、包膜完整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点.根据内部回声可分为实性为主型、囊实混合型、囊性厚壁型等三种类型,其超声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超声可为这种少见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更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许文胜;李涛;张彤迪;吴文新;王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ELISA联合NAT技术对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和输血残余风险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ELISA联合NAT技术对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输血残余风险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无偿献血者标本共计58 810人份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试剂盒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及艾滋病抗体(抗-HIV)的检测,并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的检测,对ELISA阴性、NAT阳性的标本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58 810人份血清中ELISA检测结果为阳性有607例,阳性率1.03%,其中HBsAg阳性率0.52%(305/58 810),抗-HCV阳性率0.32%(188/58 810),抗-HIV阳性率0.19%(114/58810);NAT检测结果为阳性有260例,阳性率0.44%,其中HBV DNA阳性率0.22%(128/58 810),HCV RNA阳性率为0.14%(80/58 810),HIV RNA阳性率0.09%(52/58 810).对14例ELISA阴性、NAT阳性标的献血者进行定期采血随访分析,其中8例证实为窗口期HBV感染,6例证实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 ELISA检测对HBV感染存在一定的漏检率,在血液筛查中,取消一遍ELISA检测,增加一遍NAT检测,可有效降低输血感染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作者:林玉蓓;鲁思文;项汉城;詹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Orem自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DL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率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方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rem自理理论的应用,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祁末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后血压、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情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院后血压、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比较护理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院后血压、生活质量和遵医情况.结果 干预院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定中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饮食控制、服药规律、运动适量及血压监测等日常遵医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院后遵医行为的保持和血压的控制,且能提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计婧;王颖;顾明;夏敏;姜田甜;毕陶佳;伏杭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宫颈细胞学联合阴道镜及Reid评分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联合阴道镜及Reid评分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患者12 000例,对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测,并对可疑病变患者进行Reid评分及病理检查.结果 联合检测对于癌前病变和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5%、95.2%;其中CIN Ⅰ诊断符合率为50.6%,CINⅡ诊断符合率为66.0%,CINⅢ诊断符合率为82.7%.宫颈癌前病变(包括HPV感染、CIN Ⅰ~Ⅲ)主要分布在20~39岁年龄组,占宫颈癌前病变总数的67.8%,宫颈癌主要分布在30~50岁,占宫颈癌总数的85.0%.RCI评分越高,CIN的诊断符合率越高.RCI诊断中的各项指标评分越高,病变越重,诊断符合率越高.结论 宫颈细胞学联合阴道镜及Reid评分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宫颈癌的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于淼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作为病例组(n=80),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部接受体检且无肠易激综合征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75),分别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结果 病例组焦虑发生率和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个性特征P评分、N评分、消极应对方式NC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个性特征E评分、积极应对方式PC分低于对照组(P<0.05).病程、个性特征E评分、应对方式NC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焦虑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个性特征E评分、个性特征P评分、应对方式NC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应对方式PC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焦虑和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对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焦虑和抑郁有重要影响.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氢氧化钙对年轻恒磨牙牙髓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龋病、先天性畸形及外伤均引发年轻恒牙感染原因,一般其感染较易扩散,损伤根尖周组织,影响牙根发育,若未及时干预,可造成牙髓坏死,严重者可能引起牙骨质、牙根吸收,造成牙齿脱落[1].氢氧化钙制剂为首选根管诱导药物,其理化性质稳定,抗菌活性强,可有效中和炎症所释放的酸性物质,减轻病灶疼痛感[2].笔者对45例年轻恒磨牙牙髓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氢氧化钙方案,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蔡欣如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胎儿肝囊肿1例报告

    肝囊肿是常见的肝良性病变,临床中以先天性肝囊肿较为多见,但胎儿肝囊肿较为罕见,据文献报道,胎儿肝囊肿发病率为1.4%~5.3%之间,其超声表现为肝内无回声区,有包膜,后场回声增强.本文将我院于2015年5月26日产前超声检出的1例胎儿肝囊肿病例进行跟踪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会;苏建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恶性淋巴瘤诊断中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基因状态的研究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中基因重排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恶性淋巴瘤组织样本,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BCL-6、BCL-2、MALT1、CCND1、C-MYC和ALK基因重排.结果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BCL-6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29.03%(9/31),滤泡性淋巴瘤中BCL-2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61.11%(11/1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MALT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47.37%(9/19),套细胞淋巴瘤中CCND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88.88%(8/9),Burkitt淋巴瘤中C-MYC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100%(2/2)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75.00%(6/8).结论 基因重排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作者:沈小英;亓岽东;武鑫瑞;屈悦;张立英;张玉萍;许春伟;吴继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乙肝肝硬化APRI指数与HBV-DN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APRI指数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乙肝肝硬化患者101例,抽取空腹血化验肝功能(ALT、AST)、血常规、HBV-DNA(Log数)、肿瘤指标(AFP、SF)等相关指标,计算APRI指数,对APRI指数、血清HBV-DNA水平进行统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APRI指数亦随之升高(P<0.05),但APRI指数和HBV-DNA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093,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SF亦随之升高,APRI指数和SF呈正相关(r=0.642,P<0.05).结论 临床可以应用APRI指数可以较好评估乙肝肝硬化程度,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并无相关性,故临床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应并重.

    作者:徐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弹性成像、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及常规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钼靶X线)及常规超声(US)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100例,均接受UE、钼靶X线、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方法单一及联合检查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良恶性判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病理结果中良性病变36例,恶性病变64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UE+钼靶X线+US诊断乳腺非肿块型良恶性病变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94.00%,显著高于超声弹力成像的67.19%、76.00%,钼靶X线的78.12%、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US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单一UE检查,诊断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单一U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钼靶X线、常规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各有优缺点,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

    作者:郭晓波;刘颖;包玉瑜;池淑宏;林丽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