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

文才红;鲍海琴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夹层动脉瘤, 护理
摘要: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病变或损伤,形成局限性的膨出,瘤壁由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者称为真性动脉瘤,而瘤壁由纤维组织构成者称为假性动脉瘤,有内膜撕裂者称夹层动脉瘤.动脉瘤就像体内埋藏的定时炸弹,一旦发生破裂,患者会在几分钟内因大出血而死亡.我科于2011年5月收入1例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手术后并发夹层动脉瘤,经过积极治疗后获得痊愈,于6月上旬出院,现报道如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致癫痫发作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后牙疼痛、松动,影响进食,自行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后逐渐缓解,但钝痛持续,逐渐出现牙齿松动,未行正规口腔专科治疗.1月前发现左下颌皮肤红肿,出现瘘道溢脓.于当地卫生院就诊,行抗炎(头孢类)和局部换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2007年11月27日来我院门诊,拍下颌骨正侧位片示:左侧下颌骨体部见囊状骨质破坏.

    作者:程海冬;胡图强;马敏;刘燕;马明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雾化吸入疗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以空气压缩泵为驱动的雾化吸入疗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36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并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36例患者在配合抗感染、吸氧、止咳平喘等其他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经过上述雾化吸入治疗后均获得满意效果,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疗法值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徐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鞣花酸对肺心病患者免疫功能作用的研究

    鞣花酸系从石榴皮中提取的石榴素主要成分,在中医有补气健脾活血、清热解毒,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抗癌的作用.石榴是常见的红树伴生植物,属于茜草科山石榴属,有很好的药用价,如抗肿瘤和抗生育以及驱虫和抗痢疾等[1].目前,应用于肺心病治疗报道甚少.本文通过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鞣花酸对肺心病免疫功能的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邝军;张立波;朱建勇;何敏;叶青;苟志斌;范荣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对策,提高颅脑损伤的急救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急救的232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对232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全力抢救和精心细致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科学的应用急救程序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顺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呼吸科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体会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然途径.[1 ]呼吸内科危重、老年患者多、管道多、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实习生需掌握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专科技能及基础护理技术,所以对实习生的临床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制定了能突出呼吸内科特色的临床带教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带教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金静;曹俊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快速排空气法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体会

    输液过程中空气故障是常见的问题.在发现空气故障时,传统的做法分离输液管接口重新排气或在关闭输液管下端情况下挤压、弹击输液管排气法,既浪费时间又有可能因排不净空气分离输液管接口造成药液浪费和污染.这样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护士的不满,无形中增加了医患间的矛盾.现介绍一种快速排空气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静;邓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5例肺栓塞的护理及体会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常有漏诊、误诊,死亡率高.根据国内外尸检报告,误诊、漏诊率高达67%~79%.据研究,未经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为30%,而治疗后病死率可能降至2%[2],可见正确的诊断、治疗及护理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我科2010年共收治5例肺栓塞,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爱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病变或损伤,形成局限性的膨出,瘤壁由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者称为真性动脉瘤,而瘤壁由纤维组织构成者称为假性动脉瘤,有内膜撕裂者称夹层动脉瘤.动脉瘤就像体内埋藏的定时炸弹,一旦发生破裂,患者会在几分钟内因大出血而死亡.我科于2011年5月收入1例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手术后并发夹层动脉瘤,经过积极治疗后获得痊愈,于6月上旬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才红;鲍海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64排CTA技术与DSA血管成像,探讨64排螺旋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我科行CTA冠脉成像患者中,随机选择57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与DSA介入血管造影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共191支血管,CTA发现102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LAD 38支,D1 22支,LCA 17支,LMA 15支,RCA 10支.其中管腔狭窄>50%者89支,管腔狭窄>75%者47支,管腔完全闭塞者18支.CAG检查发现114支冠状动脉狭窄,LAD 40支,D125支,LCA 21支,LMA 17支,RCA 11支.其中管腔狭窄>50%者95支,管腔狭窄>75%者51支,管腔完全闭塞者18支.两者相比在各血管支狭窄及狭窄程度上CAG均较CTA检出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影像诊断技术,提高了可疑冠心病患者的检出率,此检查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沈剑辉;于红;汤连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传统化学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已达到平台期,靶向药物为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靶向药物,尤其是EGFR - TKI类正逐渐称为一线治疗选择.另外,在维持治疗和二三线治疗等方面,靶向药物也有研究进展.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的大型随机临床研究,并进行相关探讨.

    作者:张亚琨;郭其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肠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早期根治性手术已渐成熟,但结直肠癌的复发率、病死率仍相当高.术后给予化疗已经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手段,随着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加之新的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大大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对结直肠癌患者延长生存期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吕国利;白松;王晓斌;杨宏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老年病科应用的体会

    目的 探讨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老年病科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护理单元,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护士责任感.结果 各项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护沟通更默契.结论 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医疗安全.

    作者:许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发患者数约占全世界50%以上,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食管癌确诊患者中,多数已为中晚期,可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仅为25%左右,因此,同步放化疗已成为不能或不宜行手术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三维适形放疗(3D - CRT)较传统放疗而言,在靶区定位及照射方面准确度更高,使靶区获得高剂量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下降.

    作者:于波;茅卫东;舒忠琴;林峰;刘少平;赵韬;顾小伟;夏林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阿米替林与阿普唑仑治疗老年无菌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口服阿米替林及阿普唑仑治疗中老年女性无菌性尿道综合征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符合诊断标准的无菌性尿道综合征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每次口服阿米替林25 mg,每日2次,阿普唑仑0.4mg,睡前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每次口服谷维素10mg,每日2次.两组均1月为1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8.1%,对照组总有效率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阿米替林及阿普唑仑是治疗无菌性尿道综合征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缓解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副作用可以被大多数患者耐受.

    作者:刘丹荣;尤志珺;向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晨峰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动态血压检测符合血压晨峰标准的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照组给予口服吲达帕胺和替米沙坦;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期满时晨峰血压下降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药物治疗后均可有效的降低血压,服药后各组SBP、脉压、晨峰血压均明显低于服药前;且在服药后降低24小时平均SBP、脉压、晨峰血压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晨峰的现象.

    作者:唐晓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呼吸及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呼吸及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对我院54例老年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MV)时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严重基础疾病、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危险因素相关.共检出致病株115株,其中G-菌51.31%,G+菌32.17%,真菌16.52%.结论 老年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相关,病原菌以G-菌为主,真菌感染不容忽视,多呈现多重耐药性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孟鸿琼;王茹;张耀云;杨贺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易疏漏环节的防范措施

    探讨手术室护理易疏漏环节的防范措施.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易疏漏的环节,并针对每个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加强手术室易疏漏环节的防范措施.加强手术室每个环节的管理,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姚萍;胡洪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CY、hs-CRP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含量,以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及伴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例,对照组(正常人)34例.将高血压组分为2个亚组:无左室肥厚组(19例)及伴左室肥厚组(14例).所有入选者常规测量其血压、血脂、血糖、HCY及hs-CRP.结果 高血压组HCY及hs- 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中,伴左室肥厚组hs - 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5),而HCY含量无明显差异(P>0.01);血浆HCY、hs- CRP水平与个体平均动脉压显著相关.结论 血浆HCY及hs - CRP浓度与血压值呈正相关;高血压所致左室重构与血浆hs- CRP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与HCY水平未见相关性.

    作者:刘萍;高向阳;马小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VSD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下肢毁损伤的临床护理

    VSD即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以下简称VSD),通过多孔、富有弹性、无刺激的VSD敷料联合生物半透膜将创面密封,并通过负压引流管吸引创面;减少感染和换药次数为这类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优点在于控制感染迅速,引流充分,促进肉芽组织健康成长,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等[1].2009年我科采用VSD技术对12例皮肤缺损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扰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UUO)肾间质纤维化的干扰.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结扎单侧输尿管造成梗阻性肾病模型.术后9天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做组织学检查,HE染色,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结果 维甲酸显著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治疗组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和肾间质CTGF、α- SM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维甲酸减轻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和炎细胞浸润,降低CTGF表达,抑制α- SMA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王春来;李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