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

张敏

关键词:综合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6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展开研究,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2组护理前焦虑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焦虑评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与对照组接近(P﹥0.05),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为2.8%(1/3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预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胆囊合并阑尾切除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合并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36例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合并阑尾切除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胆囊合并阑尾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合并阑尾切除术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 P<0.05),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9%(2/68),明显比对照组10.3%(7/68)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合并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阿不都热依木·阿不拉;买买提吐尔逊·吐尔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髓内钉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结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随访1年。结果:术前比较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6%( P<0.05)。结论:应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结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晏万述;于德洋;谢东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反流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反流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其内在联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顽固性慢性咽喉炎患者194例,经临床确诊后(包括胃镜检查确诊),其中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治疗咽喉炎的清热解毒药物,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清热解毒治疗基础上加用胃食管反流病对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本研究所纳入194例顽固性慢性咽喉炎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为31.9%(62例);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生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针对顽固性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可着重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处理。

    作者:李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措施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1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生活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观察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安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27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BIC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远期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BICE患儿27例,回顾性分析其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出院随访12个月。结果:27例婴幼儿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持续时间均低于5分钟,25例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例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泛化为全身性发作。病程中先有呕吐、腹泻,12例伴一过性低热,惊厥发作后查血电解质肝功基本正常,血糖正常,尿酸升高20例,血气分析示轻微酸中毒,脑脊液检查10例均正常,脑CT或MRI检查20例均无明显异常,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15例,1次病程中惊厥平均1.52次,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随访3~12个月,复发2例,但无后遗症病例出现。结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以3天内发作多见,轮状病毒为致病原之一,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作者:朱红文;程琨;孙志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4月天津某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对其甲状腺彩色超声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结果:3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53.75%,男性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6.532,P=0.011)。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随着病程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长而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于健康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对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具有必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丽萍;于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液净化技术在内科急危重症非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探讨在内科急危重症非肾脏疾病患者中应用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与脓毒症患者29例,针对所有病例均采用血液净化技术开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行统计分析。结果:胰腺炎患者中治愈8例(88.9%),死亡1例(11.1%);心力衰竭患者中治愈37例(97.4%),死亡1例(2.6%);脓毒症患者中治愈25例(86.2%),死亡4例(13.8%)。结论:针对急危重症非肾脏疾病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能够迅速促进症状改善,缓解相关生化指标异常,对提高治愈率与减少死亡率均具有良好价值。

    作者:王利平;热孜万;凌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31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8.13±0.76cm,手术时间平均88.3±4.50分钟,术中出血平均364±78 ml,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258±22ml,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术后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微创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不必要的软组织损伤和术中出血量,且手术切口小,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恢复快,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好,患者临床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晖;马超;秦泗通;王涛;许永;那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肥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下肥胖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 BMI≥30kg/m2),年龄18~66岁,ASAⅠ-Ⅲ级。将患者随即均分为2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法,B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2组均采用中路(胸锁乳突肌三角)的路径。记录2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评价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应用效果。结果:A组完成穿刺置管所需时间为3.5±1.5分钟,明显短于B组的7.0±3.5分钟(P<0.05), A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100%vs 70%),A组损伤动脉和穿透颈内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0 vs 10%和3%vs 33%)。结论:实时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能够提高穿刺操作的精确性;缩短操作时间。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刘浩东;李文娟;胡西会;杨祎;张茂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分阶段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实施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对比分析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实施,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金艳;李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肺炎患儿院内感染7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经治疗后再发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等,以便指导今后预防工作及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于我院儿科的肺炎并发院内感染患儿74例,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发生时间、症状、炎症指标、调整治疗方案、病原体检测及转归情况。结果:3285例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率为2.25%,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年龄越小,院内感染率越高,以婴幼儿期多发。住院时间为5~10天,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高。74例院内感染患儿共检出病原菌37株,检出率50%,主要病原菌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9.72%)、肺炎链球菌(13.51%)、肺炎克雷伯菌(13.51%)、金黄色葡萄球菌(8.11%)、鲍曼不动杆菌(8.11%)、卡萨奇病毒(8.11%)、白假丝酵母菌菌(5.26%)、大肠埃希氏菌(5.41%)、溶血性链球菌(2.70%)、腺病毒(2.70%)。结论:肺炎患儿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患儿年龄、住院天数均会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仍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在治疗小儿肺炎原发病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熊丽君;陈琅;阮琰;林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浅谈门诊西药房的优化与管理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医学工作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医院中门诊西药房的工作强度在不断增加,从而也就导致了门诊西药房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新世纪,要想对门诊西药房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对门诊西药房的管理进行不断优化,这样才能在避免医疗纠纷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作者:丁伟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术前彩超诊断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的作用初探

    目的:探讨术前彩超对于甲状腺癌早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12例,其中,66例(71侧)术前颈部触诊为阳性且经查体诊断为颈淋巴结转移者作为对照组,46例(51侧)术前颈部触诊为阴性而经彩超检查为颈淋巴结转移者为观察组,回顾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并将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颈淋巴结转移,观察组46例(51侧)中45侧证实为颈淋巴结转移,术前彩超对于触诊误漏诊隐匿性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36.89%,诊断敏感性为88.24%;彩超所示淋巴结转移分区与病理分区基本一致。结论:术前彩超检查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并可准确定位转移淋巴结,提高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准确性。

    作者:孙剑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老年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老年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左心衰竭患者108例,5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54例观察组加予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的CO和LVEF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2小时后的HR与MA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老年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确切,值得积极应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院感知识知晓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作用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师培训提高院感知晓率,探讨院感知晓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作用。方法:收集等级医院评审前医院感染率、医务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医院评审后各项改进措施实施后医院感染率、医务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评审前医院感染率在9.25%,评审后医院感染率在4.22%,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98,P=0.003);院感相关知识在评审前知晓率在26.67~47.78%,均低于50%,评审后经过培训,院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70.53~93.68%,在70%以上,较前有明显改善。结论: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通过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明显的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知晓率,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作者:宋丽娜;姜宏燕;李国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选择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26例选择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0.77%。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减少出现并发症,减轻病痛,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陈承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股骨是人体中长的管状骨。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的骨干。股骨干为3组肌肉所包围。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凸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股骨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股骨折的后方,而且骨折远断端常向后成角,故易刺伤该处的腘动、静脉。近年来,由于内固定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骨折治疗观念的改变,股骨干骨折现多趋于手术治疗。骨折手术治疗,除了必须从骨折的部位、类型、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有无合并伤及病人的全身情况等因素考虑外,还需根据2个原则来选择:⑴要有足够强度的内固定材料,使固定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而不至于骨折愈合前发生内固定器材断裂及失效;⑵骨折固定方法上要提倡微创,尽量减小骨折局部血运的破坏及内固定器材不应有应力集中及符合生物固定原则,以促进骨折愈合。所以此类患者除了给予有效的手术治疗外,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来说也至关重要[1]。本文选择我院3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观察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滕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黄体酮胶丸联合坤泰胶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体酮胶丸联合坤泰胶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84例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本研究中所有不孕症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坤泰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经期停药,服药期间避孕。治疗组于排卵后给予黄体酮胶丸200mg,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5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观察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类型和厚度。治疗1疗程后,统计1个月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率。结果:治疗前2组间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间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内膜形态的比较,治疗后,A型子宫内膜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间妊娠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胶丸联合坤泰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作者:吴宏;杜婷;谭晓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心脏超声在心脏淀粉样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脏超声在心脏淀粉样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探讨。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0例心脏淀粉样变患者中,患者的刚果红染色都显示阳性,确定属于心脏淀粉样变患者。有9例患者是属于病变累及肾脏,有3例患者是属于病变累及腹部脂肪组织,有6例患者是属于病变累及直肠粘膜,有2例患者是属于病变累及口腔黏膜。同时在本次检查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血清常规检查和尿液常规检查游离单克隆轻链的含量发生了明显上升,有3例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游离单克隆轻链的含量发生了明显上升,剩下的2例患者尿液检查中发现发现游离单克隆轻链的含量发生了明显上升。结论:心脏超声检查对于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诊断过程实施有着重要作用,在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了心室肌肥厚以及心内膜下心肌出现了颗粒样的反光增强现象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在症状进行合理考量,从而进一步做好确诊和治疗过程实施。

    作者:韩昕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胸部CT检查与冠脉造影术检查,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狭窄程度<50%或无明显狭窄患者23例( A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患者30例( B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EAT(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β(颈总动脉血管僵硬度)、Ep(弹性模量)、AI(膨大指数)、AC(顺应性)、PWV-β(脉搏波传导速度)等进行测量。结果:A组患者IMT(颈动脉中膜厚度)、β、Ep、AC、PWV-β以及左心室长轴测定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A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分析得出,冠状动脉患者IMT、β、Ep、PWV-β以及左心室长轴测定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与AC值呈负相关关系,其中AI无明显差异,无关联性;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总动脉的IMT、β、Ep、PWV-β为正相关关系,与AC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越严重,其心外膜脂肪层厚度越大,颈总动脉弹性越低,在超声下对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部血管弹性进行检测,可准确判断患者病变程度,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侯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