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君;王晓;姜健慧;章珂珂;黄引平
目的:研制一种解脲支原体(U u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原核表达解脲支原体MB(Uu-MB)蛋白,制备Uu-MB单抗后胶体金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制备试剂盒,评价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及符合率。结果对Uu阳性培养物和 Uu-MB具有良好特异性;37℃放置12 d质量稳定;试剂盒与(U u )支原体分离鉴别管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9.59%和71.42%;U u金标检测试剂盒与U u分离鉴别管的阳性、阴性符合率为41.28%、100.0%;Uu分离鉴别管培养物经 PCR鉴定,两者的阳性、阴性符合率为100%、75.65%。结论研制的试剂盒操作简便,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是一种适宜普及推广的U u感染检测产品。
作者:李克生;杜惠芬;武建海;潘鹏歌;范丽赟;付宝权;曾潮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微量M IC法在结核分枝杆菌异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60例结核病患者痰液利用利福平和异烟肼M GIT 960液体培养法和改良罗氏比例法检测药敏结果不一致的分离株标本,微量M IC法检测其对两种药物的敏感性,线性探针杂交法检验其基因型表达情况。结果对同一患者异质性分离株,微量M IC法与改良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微量MIC法与MGIT 960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MIC法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异质性的筛查,同时联合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可以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行检测提供早期、快速诊断,并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吴敏;张丽霞;李志媛;刘佳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度和与临床分离主要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各季度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与临床主要分离5种细菌的耐药率,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季度左氧氟沙星的使用DDDs呈升高的趋势,大肠埃希菌随着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的增加细菌耐药率逐渐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正相关,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度具有相关性,要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黎小妍;陆英;刘兴菱;张平;李瑞珍;高旻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及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体外抗菌活性,为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7月63例医院行骨科术后发生内置物术后感染者局部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体外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M RSA、M RCNS体外抗菌活性。结果63例患者均送检感染局部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84.13%,分离出55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9.09%;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对M RSA、M RCNS体外抗菌活性86.67%为协同、13.33%为相加,未出现拮抗及无效。结论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M RSA、M RCNS有较好的协同及相加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陈涛;常晓朋;马云山;曾冠楠;崔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模式对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改善胃癌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147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65例,分别接受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两组CD3+、CD4+、CD8+和CD4+/CD8+均明显下降,CRP和IL-6均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D4+/CD8+、CRP、IL-6、年龄和临床分期均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明显降低胃癌术后的医院感染率,对免疫功能和机械损伤的影响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作者:吴学辉;李经忠;刘建军;郝永光;张庆民;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建立一种恒温条件下简便快速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方法,为临床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包括海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3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采用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建立高效快速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结果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荧光反应在39℃下进行约20 min即可得到检测结果;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检测3种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下限可达103拷贝/μl ,与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其他临床常见病原菌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特异性为100.0%;对临床相应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均能很好的检测。结论该方法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提供了一种可在简便环境中特异、灵敏的快速检测手段。
作者:陈淑丹;刘伟;罗鹏;郑伟;吕沁风;吴忠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血清Ig M检出情况,分析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10月-2015年9月儿童病院门诊和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1406例患儿的血清标本,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嗜军团菌(LP1)、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型流感病毒(INFA)、B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s)和Q热立克次体(COX)特异性IgM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1406例患儿血清标本,检测阳性582例,阳性率为41.4%,其中M P检出率高为24.3%;女童M P-Ig M 检出率为29.3%,显著高于男童M P-Ig M检出率20.9%;L P1-Ig M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10~15岁阶段检出率高达13.8%;M P-Ig M、INFB检出率均在7~9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由MP、INFB、L P1引起,混合感染中M P合并IN FB较为常见;同时,呼吸道各病原体在各年龄段及不同月份流行特征均不同,因此,需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治疗工作。
作者:刘杨;张西嫔;赵向绒;郭春艳;胡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球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诊治210例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10名为对照组,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未感染患者600例设为未感染组,分析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中共分离21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7株占51.0%;感染患者血清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而血清JAK1、JAK3和STAT1及STAT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引起患者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和JAK/STAT通路蛋白表达的升高。
作者:冯金平;李立芳;王瑞丽;赵楠;任延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横断面调查重度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巨细胞病毒潜伏-激活感染血清学及临床特征,初步探讨S A P患者急性期巨细胞病毒激活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9月医院急性胰腺炎(A P )住院476名患者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院时 HCMV-IgM和HCMV-IgG值,入院后14 d SAP患者重复测定HCMV-IgM值,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476例 AP患者 HCMV-IgG 阳性率96.05%,重度96.67%,轻中度AP95.9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MV-IgM 阳性率为9.87%,重度及轻中度AP患者HCMV-IgM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4 d 128例SAP患者HCMV-IgM阳性率为28.1%,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P患者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率较轻中度AP高,且急性期存在巨细胞病毒潜伏再激活,与临床结局有关。
作者:曾波;周夏袷;何平;万克强;田文广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趋势的变化,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经实验室检测、临床确诊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 Pa )感染的非重复13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疾病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及菌株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Pa菌株检出数和对各种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的耐药率均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已高达40.0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3.00%;未出现多黏菌素耐药菌株。结论针对m Pa感染患者,临床治疗选药时必须参考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结合在体内存在有生物膜的影响因素,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作者:刘丽娟;任玉国;赵元昊;姜梅杰;庄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注射用美罗培南与舒巴坦在不同比例条件下,联合治疗耐美罗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3月住院出现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经细菌培养及相关药敏试验确认感染耐美罗培南鲍氏不动杆菌患者72名,分为试验1组24名,注射用美罗培南与舒巴坦1∶1联合用药;试验2组24名,注射用美罗培南与舒巴坦1∶2联合用药;对照组24名,单纯注射用美罗培南用药,比较3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试验1组与试验2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0.83%、91.67%,均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结束后给予同试验2组的舒巴坦7 d后其临床治愈率上升,总治愈率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美罗培南联合舒巴坦治疗耐美罗培南鲍氏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吴纪珍;郭亚丽;张文平;齐咏;李玉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分离株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同源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2-11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CRKP菌株76株,采用MIC法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PFGE法分析阳性菌株同源性。结果均为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均为100.00%;76株CRKP 51株携带blaKPC-2;7株携带blaIMP-4;4株携带blaNDM-1;3株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IM P-4,2株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NDM-1;51株菌株除携带blaKPC-2外,还产ESBLs和AmpC酶。结论医院耐CRKP耐药机制以携带blaKPC-2为主,还同时产ESBLs和AmpC酶,且接近半数为同一克隆株,应重视细菌耐药监测及医院感染的防控。
作者:王菊梅;张洪球;陆军;张慧;徐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明确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预后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肠道病毒71型重症感染患儿76例,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较差患儿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计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评估患儿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相对危险度。结果76例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GOS 1~3分患儿34例,GOS 4~5分患儿42例,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分别为(37.27±8.62)μg/L、(18.31±4.78)μg/L ;以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30μg/m l为标准评估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预后,灵敏度为70.59%,特异度为76.19%,相对危险度为1.94。结论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与重症肠道病毒71型患儿的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其浓度越高,患儿预后越差,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任志红;方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强化的营养支持对我国脓毒症患者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所有使用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治疗脓毒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分层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降低脓毒症患者的ICU 住院天数、改善急性生理与APACHEⅡ评分、升高血清IgG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治疗能改善我国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提高免疫功能及降低炎症反应,有利于预后。
作者:李增宁;杜红珍;魏雨佳;谢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6月医院20206例接受玻璃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4例,感染率为0.07%;共检出8株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新霉素、利福平、莫西沙星敏感率均为100.00%;手术方式和玻璃体腔内佐剂的使用是玻璃体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对其有高度敏感性;应改进手术方式,减少玻璃体腔内佐剂的使用,以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作者:罗益文;李娉;万尚韬;黄晓燕;林明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评价SAT在检测解脲脲原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并行解脲脲原体检测患者为21591例,其中行解脲脲原体培养患者10139例,行 Uu-SAT 患者11452例,同时行解脲脲原体培养及 Uu-SAT 检测的患者889例。以解脲脲原体培养法为金标准,计算U u-S A T检测尿液样本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差异样本,根据荧光PCR检测结果做进一步讨论分析。结果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及Uu-SAT 法检出结果比较,两组检出率分别为34.3%、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培养法为金标准,Uu-SAT 法灵敏度为97.6%,特异性为95.2%,假阴性率为2.4%,假阳性率为4.5%,kappa值为0.921。结论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尿液中解脲脲原体RNA ,检出率较普通培养法高,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彦彬;诸靖宇;李瑞鹏;潘慧仙;宋晨;楼扬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眼科医院患者术前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为临床梅毒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 P-ELISA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医院42232例眼病患者进行术前梅毒抗体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TPPA确证和TRUS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232例眼病患者术前确证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531例;2014年和2015年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5%、4.00%;男女梅毒抗体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五个年龄段<20、20~39、40~59、60~79、≥80岁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3%、1.22%、3.46%、4.46%、6.38%。结论眼病专科医院患者中梅毒血清抗体阳性占有较高的比例,需加强对眼病患者术前梅毒血清学的筛查;老年群体应视为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
作者:李亚利;王大选;郑美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随着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易感人群加速增加,各类侵入性操作在临床的广泛开展,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检出率日益增多,这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控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无疑成为抗感染环节中的重要的一环。而专注与研究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与同源性分析的各类技术与试验方法层次不穷;目前,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即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已经逐渐成为细菌同源性分析的主要研究手段,本研究就MLST 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与同源性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杨晨;胡仁静;胡锡池;严子禾;杜筱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8例,分为脑出血组65例,感染组33例,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50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临床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感染组患者血清和肽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与脑出血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在发病后6 h、24 h和7 d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海玉;周国平;李东峰;马新强;谢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利福平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ABA )的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细菌室提供的临床非重复ABA 86株,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分离细菌,应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及联合药敏采用K-B纸片扩散法(临床株86株)及E-T ES T 法(临床株13株)。结果 K-B法检测86株ABA ,按药物敏感性分类均为多耐药菌株(MDR),以利福平联合头孢吡肟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协同+相加的比例高,而联合美罗培南多为无关;E-test联合药敏测定利福平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协同+相加率为69.2%,利福平联合美罗培南的协同+相加率为61.5%;利福平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美罗培南的协同+相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0.330,<0.4,说明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E-test法检测的协同+相加率高于K-B法。结论利福平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ABA有协同作用,可以作为基层医院不动杆菌属感染的治疗。
作者:吴凤娟;李陶;亓倩;耿翠萍;李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