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4299名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报告

朱锡香

关键词:普查, 乳腺疾病/流行病学, 患病率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二级预防的社会效益.方法:分析1998年4月-1999年12月武钢妇幼保健所对武钢34299名女职工防癌普查资料与本地区1982-1997年普查资料比较.结果:检出乳腺癌6例,发病率为17.49/10万,较1982-1997年乳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检出乳腺增生症6283例,占发病构成比91.38%.30岁~、40岁~两年龄组发病分别为19.98%、23.74%,为乳腺病高发病人群.结论:坚持定期防癌普查,加强乳腺癌二级预防;积极治疗乳腺增生症,减少癌前病变;教会妇女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是乳腺癌防治的有效补救措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44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水平,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与10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CD44为45.97±20.53,CD44与肿瘤直径的大小、门脉癌栓的存在与否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肿瘤包膜的完整与否、术前AFP水平的高低差异无显著性;外周血CD44的显著差异还表现在肿瘤结节的多少、术后有无复发及生存期的长短上(P<0.05).在相关性研究方面,发现CD44值与术前AFP值无相关,而与肿瘤直径及生存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检测外周静脉血液中CD44的表达能够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判断预后、监测其复发的辅助手段.

    作者:赵阳;曹浩明;郭剑民;周立新;张云利;杜义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ICE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4例分析

    应用异环磷酰胺(IFO)、联合卡铂(CBP)、依托泊苷(Vp-16)方案(ICE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34例.结果有效率达32.4%,中位生存时间31周,1年生存率为22%,临床疗效满意.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等,可以耐受.

    作者:黄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alpha(hTNF-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从足月妊高征患者的胎盘组织中,扩增出hTNF-αcDNA,连接至载体pMD18-Tvector中,经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证实后,以亚克隆法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B,C的相应酶切位点,通过RT-PCR方法检测其在体外转导绒癌耐药细胞后hTNF-α基因的表达.结果:自胎盘中克隆的hTNF-αcDNA经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的序列完全一致;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证实,克隆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cDNA3.1-myc-his(-)A,B,C.经脂质体介导转导绒癌耐药细胞后,检测到其在转导的细胞中稳定表达.结论:通过DNA重组技术成功地构建了可在体外稳定表达hTNF-αcDNA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冯凤芝;张卫光;向阳;刘芝华;杨秀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所致血小板增多及其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所致血小板增多及其与肿瘤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复发和转移各组的血小板数,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治疗前组、复发组和转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增多,血小板数有随结直肠癌病程进展而增多的倾向;有效治疗后,血小板数降低和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与结直肠癌的发展、复发和转移有关,血小板增多可作为结直肠癌疗效和预后判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伍治平;陈明清;王熙才;李云峰;蒋永新;李文亮;金从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贲门癌大呕血手术治疗12例报告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出 1 000 mL 或循环血容量减少 2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死亡率 10%.我院 1997 年 6 月-2001 年 7 月共收治贲门癌患者 107 例,其中以大呕血为主诉的 12 例,占 11.2%,均行手术治疗.除 1 例行断流外,均行瘤体切除,且大部分为早中期.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郭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耐药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RP的表达.结果: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LRP阳性表达率为76.9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LRP在中、低分化肿瘤(G2+G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G1).结论:LRP可能是引起膀胱移行细胞癌原发性耐药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文成;陈在贤;梁鲁南;彭东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包头地区常见恶性肿瘤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的调查

    目的:调查包头地区2000年1月-2001年8月891名恶性肿瘤构成比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居住包头地区10年以上,就诊于包头市肿瘤医院等6家综合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891例及与肿瘤发病无明显关系的其他良性疾病300例患者,对其一般情况、生活环境、饮食因素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891名恶性肿瘤患者中,平均年龄52.5岁,女性多于男性,男性以肺癌为主,女性以乳腺癌为主.环境因素、职业因素、饮食因素、心理因素、既往疾病史等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在包头地区常见恶性肿瘤发病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把这些因素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将十分重要,因此预防癌症也应关注心理、行为、环境、遗传等诸多方面.

    作者:李晓凤;刘永华;何彦苓;毋永娟;丁建丽;杨燕霞;张芝华;杨鹏飞;张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中O6-甲基鸟嘌呤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尿中O6-甲基鸟嘌呤(O6-MeG)水平与肿瘤关系.方法:利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检测了正常人和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结果: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为(2.58±1.23)μmol/L,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为(2.89±1.11)μmol/L,正常者尿中O6-MeG水平为(1.38±0.99)μmol/L.两恶性肿瘤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卫;张秀珍;梁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青年肺癌35例临床特点分析

    我院1990年1月-2002年8月经病理或/和细胞学检查证实的青年(≤40岁)肺部恶性肿瘤患者35例,作者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田端银;刘衍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Bcl-2和Bax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Bcl-2和Bax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乳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癌旁组织比较,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18和6/18,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ax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18和14/1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l-2和Bax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细胞凋亡调控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平;杨光伦;姚榛祥;涂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艾迪注射液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研究艾迪注射液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综合疗效艾迪注射液组31例,好转率45.16%,稳定率67.74%;对照组20例,好转率25%,稳定率40.00%,有显著意义.卡氏评分艾迪组好转率38.71%,稳定率67.74%;对照组好转率25%,稳定率45%.另外能明显提高患者QOL评分,提示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玲;梁后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水肿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或SRT)发生放射性脑水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颅内肿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为2组:水肿组51例,对照组8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χ2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肿瘤体积、限光筒直径、大剂量、边缘剂量、肿瘤部位、肿瘤类型、等中心点数目、治疗方式、术前放疗、瘤周强化、性别及随访时间对脑水肿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大剂量、边缘剂量、限光筒直径、术前放疗及肿瘤部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提示限光筒直径是影响脑水肿的重要因素(OR=1.28),其次是边缘剂量(OR=1.06).结论:在影响脑水肿的各种因素中,限光筒的大小和边缘剂量是相对重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作者:刘延鹏;郭守芳;李玲;庞琦;张庆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血行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远处转移率为41.2%(21/51);单部位和多部位远处转移分别占71.4%(15/21)和28.6%(6/21);肺、骨、肝和脑的转移依次占81.0%(17/21)、23.8%(5/21)、14.3%(3/21)和9.5%(2/21).远处转移的平均发生时间在首次治疗后5.36年.远处转移组和未远处转移组的生存期、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1年和14.31年,53.8%和41.0%.远处转移后平均生存期为2.55年,2年生存率为47.8%.单纯肺转移组与肺外转移组Log-rank检验生存差异有显著性(P=0.032),其平均生存期、2年生存率分别为3.48年和1.49年,72.7%和20.0%.分析结果还表明,远处转移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以及侵犯解剖部位多少无关,但与首次手术是否规范(P=0.025)、术后综合治疗是否规范(是否术后辅以放疗)(P=0.045)以及是否局部复发(P=0.043)相关.结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生存期长,远处转移率高,远处转移出现的时间较晚,出现远处转移后患者仍可长期生存.通过根治性手术加术后放疗可能能够降低远处转移率.

    作者:冯平柏;陆进成;吴建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卵巢癌腹腔穿刺化疗31例体会

    对31例卵巢上皮癌患者采用PAC方案经腹腔伴静脉联合化疗,腹水消退、症状好转、肿瘤缩小等效果明显,费用低、副反应少、并发症少,对卵巢上皮癌患者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成华;玄萌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癌转移抑制基因和多药耐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肺癌转移抑制基因(KAI1)和多药耐药蛋白(MRP)的表达水平及内在联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肺癌组织中MRP和KAI1.结果:在肺癌组织中MRP阳性表达率为45.8%(22/48),KAI1阳性表达率为22.9%(11/48).在Ⅰ、Ⅱ期患者中,KAI1基因为高表达;在Ⅲ期患者中,MRP基因为高表达.结论:早期肺癌患者KAI1基因呈高表达,而在晚期患者MRP基因高表达,两者之间可能通过p53基因来调控.

    作者:冯久贤;包国良;董强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为了比较ELF和FAM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将7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采用ELF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依托泊苷→5-FU;对照组23例采用FAM方案:5-FU+ADM+MMC.两方案均21~28d为1个周期,至少连用2个周期后评定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ELF组49例完全缓解(CR)6.1%,有效(RR)42.9%;FAM组23例CR4.3%,RR26.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FAM组心律紊乱发生率为17.4%(4/23),显著高于ELF组的0(P<0.05),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无Ⅳ度反应.初步研究结果提示,ELF方案为治疗晚期胃癌较为有效和安全的化疗方案.

    作者:朱建光;潘峰;李骏白;周成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p2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p27蛋白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27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61.67%(37/60),低表达率为38.33%(23/60).p27低表达与乳腺癌肿瘤直径、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预后差相关.结论:p27蛋白的检测对鉴定无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差的乳腺癌患者,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邹文;胡春宏;郭凯平;何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70岁以上妇科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70岁以上妇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70岁以上的妇科肿瘤患者87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情况、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患者按肿瘤的性质(良性组,恶性组)及手术范围(附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期和手术期,恶性病变组和子宫切除术+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良性病变组和附件切除术+组显著增多;但子宫切除术+组的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增高.结论:70岁以上的妇科肿瘤患者可以耐受手术,但应加强对合并症的处理及对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吴强;邵衡华;彭素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地孕酮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为观察国产甲地孕酮(佳迪胶囊)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将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具化疗适应证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方案化疗,并行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服用甲地孕酮160~320mg,连用4~8个周.结果治疗组食欲增加78.6%、体重增加58.9%、KPS计分升高10分以上者48.2%,疼痛缓解或消失率53.6%、瘤体有效率57.1%、白细胞复生至正常96.4%,优于对照组(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甲地孕酮可明显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段玉龙;侯俊卿;范向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D44V6和PC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CD44V6和PCNA表达与食管癌分级、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以及CD44V6表达与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微波-SP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V6和PCNA表达水平.结果:在食管癌中CD44V6和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5%和69.2%.CD44V6和PCNA表达均与肿瘤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CD44V6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45,P<0.005).结论:CD44V6和PCNA是食管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食管癌CD44V6和PCNA表达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刘艳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