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的特点及其与手术切除的相关性

潘高争;刘宜军;马钊;李朋

关键词:胰腺肿瘤, 血管侵犯, CT血管成像, 手术切除
摘要:目的 观察CT血管成像(CTA)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的特点,探讨血管侵犯与手术切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9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20例,采用256层CT进行影像学观察和CTA分析,评价血管侵犯情况与手术可切除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CTA检查血管侵犯78例,血管未侵犯42例,血管侵犯率为65.0%,其判断胰腺癌血管受侵情况与手术探查结果(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评价为不可切除者67例,可切除53例,可切除率为55.8%,其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情况与手术探查结果(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能有效确定胰腺癌侵犯血管的具体部位和程度,提高胰腺癌可切除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胸苷激酶1(TK-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鼻咽癌患者(试验组)和40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TK-1的浓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TK-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TK-1水平随着TNM分期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血清TK-1水平稍高于Ⅰ期和Ⅱ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TK-1高表达,血清TK-1水平不仅对鼻咽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且对肿瘤治疗、预后和病情的评估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芳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宫颈癌体外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体外放射治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间收治的首次体外放射治疗宫颈癌患者56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放射治疗A组和放射治疗B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先行全身静脉化疗再行体外放射治疗,放射治疗A组的挡铅高度到达子宫底上1.0 ~1.5cm,而放射治疗B组为全腔野高度.结果 A组和放射治疗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2).两组3和5年生存率、放射性膀胱炎和直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A组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放射治疗B组(P<0.001).结论 盆腔野正中挡铅4 cm宽度,高度至子宫底上1.0~1.5cm体外放射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盆腔淋巴结转移.

    作者:于有霞;禹志韫;陈江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胃部肿瘤出血性休克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症干预

    目的 分析胃部肿瘤出血性休克的发病相关因素,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胃部肿瘤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与休克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对休克患者进行了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结果 120例患者中出现出血性休克18例,发病率为15.0%.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性休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酗酒、抗生素应用情况、血乳酸水平、病程、合并高血压、体重指数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抗生素应用情况、血乳酸水平为出血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部肿瘤出血性休克患者在液体复苏后平均中心动脉压控制在55 ~ 60mmHg之间,心率控制在120 ~ 130次/min之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患者的血清IL-2和IFN-α含量明显下降,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部肿瘤出血性休克的发病与年龄、抗生素应用情况、血乳酸水平明显相关,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能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其作用的发挥与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继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骨肿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骨肿瘤患者全麻手术期间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全麻下骨肿瘤手术的ASA分级Ⅰ~Ⅱ级的骨肿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机械通气,待循环和容量状态稳定后,对照组增加PEEP 8cm H2O,观察组不增加.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麻醉插管后15min、麻醉插管后30min和拔管后的呼吸功能指标[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PaO2和PaC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两组组内比较显示,随时间推移,对照组内Ppeak和Ppla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内Ppeak和Pp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值随时间推移均下降(P<0.05),HR、MAP及CV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显示,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的PaO2值、Ppeak及Ppla明显增加(P<0.05),PaCO2、CVP、HR、M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骨肿瘤患者手术期间应用PEEP,可增加PaO2、Ppeak及Ppla,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但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在全麻骨肿瘤患者手术中,适当进行PEEP通气有应用价值.

    作者:于鲁源;陈素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大剂量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观察

    目的 探讨大剂量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56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融合基因、染色体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采用HD-MTX、6-MP联合三联鞘注方案,B组采用VDLP方案,观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A组较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远期效果显著.

    作者:郭红;姚彤;罗新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术后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术后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认的恶性胶质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术后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单纯放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1年和2年生存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3.3%)与对照组(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63.3%,对照组患者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0%和43.3%,试验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罡;吴宇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1].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胰腺癌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吉西他滨化疗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诊的胰腺癌患者108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25~ 73岁,平均46.4岁.

    作者:马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枢型和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枢型和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18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和预后因素.结果 18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7%,67.3%和50.5%.完整手术联合足量放化疗是推荐的治疗方案.早期出现转移和年龄小可能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预后有关.结论 手术联合放化疗可作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标准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可显著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应予以重视.

    作者:冯梅;谭志博;付彬玉;孙春堂;郎锦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 (CA199)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了血清AFP、CA199和CEA检测,并进行了诊断判断.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FP、CA199和CE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A199和CEA的诊断敏感度高,而AFP的诊断特异度高.联合检测显示,观察组的诊断阳性率为98.3%,而对照组的诊断阳性率为0.结论 血清AFP、CA199和CEA联合检测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检出率,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随访预后.

    作者:程新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收治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采取新辅助化疗,术后联合腹腔内热灌注辅助化疗1次(顺铂80mg),术后给予TC/TP方案化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TC/T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腹水量、术后化疗疗程、疗效、复发与死亡、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15.34±32.76) min,腹水量为(678.35±32.32) ml,失血量为(502.89±118.53)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75.35±42.98) min,腹水量为(1242.24±204.3) ml,失血量为(759.64±153.45)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疗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卵巢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热灌注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和疗效较常规的方法有较大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马菁菁;高雪;刁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电视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及护理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行电视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52例,回顾分析其手术护理配合方法与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3.41±0.22)h,术中出血量为(75.5±6.2)ml,住院时间为(6.1±0.5)d,并发症发生率为3.8%,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在严密护理观察下可获得良好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清萍;张杨;陈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辅助下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靖;周勇;彭世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预后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分别于术前与术后3个月开展高危型HPV检验,观察其对预后效果的评判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1.5)min,出血量为(8.2±3.1)ml,术后愈合时间为(28.0±3.2)d,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患者术后HPV阳性者的复发率与持续存在率均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采用高危型HPV检测具有确切的预测效果.

    作者:朱端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晚期肺癌大咯血采用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生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我院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晚期肺癌大咯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期间,分别采用急诊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取得了不同的止血效果,急诊介入治疗应用于晚期肺癌大咯血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咯血症状,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从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改善食管癌开胸术患者麻醉质量的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改善食管癌开胸术患者麻醉质量的效果.方法 收集25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开胸根除手术和全身麻醉,其中对照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瑞芬太尼,试验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瑞芬太尼和地佐辛.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T1和T2时间点的MAP值和HR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3+和CD4+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呼吸暂停、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但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不仅能够改善食管癌开胸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也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鲁彦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声和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和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所有患者的超声和X线钼靶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6.0%,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75.0%,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敏感度为93.0%,明显大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超声和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CT诊断及其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对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间接受治疗的有CT影像学资料的肾癌患者78例,肾盂癌患者35例,膀胱癌患者79例,对比分析CT征象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 肾癌的CT检查显示显著强化及中度强化者占92.3%,局限外凸型者占70.5%,CT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1.0%,术后病理分期与CT分期呈正相关.肾盂癌CT扫描显示病灶强化程度上呈现为明显的不一致,CT分型上有半数分型为局限肾盂型,CT与病理诊断的呈符合率为71.4%.膀胱癌CT增强后扫描显示病灶大多呈现为中等的均匀强化,CT与病理诊断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8.6%,病理分期与CT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CT对肾癌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肾癌、膀胱癌的病理分期与CT分期呈正相关,肾盂癌的恶性程度与CT的分期级别呈正相关.

    作者:李清福;罗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在结核性和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在结核性和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收治的64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纳入结核组,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34例纳入肿瘤组.患者治疗前抽胸水5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3+ CD4+、CD3+ CD8+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采用ELISA法水平测定结核组和肿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FN-γ、IL-10、18、TNF-α的水平.结果 与肿瘤组比较,结核组不仅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总数升高明显,而且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D3+、CD3+CD4+以及CD4+/CD8+比值均较高,巨噬细胞则均降低明显.结核组IFN-γ、IL-10以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肿瘤组胸腔积液多以Th1免疫应答降低以及Th2免疫应答升高为主要表现,而结核组胸腔积液则以Th1免疫应答为主要表现,IFN-γ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宋雪娜;杨华;刘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0年9月到2013年12月诊治的骨巨细胞瘤患者230例,都给予了病理与MRI诊断,手术方式均为肿瘤刮除术,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在MRI表现中,230例患者病变中心性生长129例,偏心性101例;T1WI低或呈中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环完整180例,无水肿80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9.6%,总体优良率为90.9%.相关性分析显示,MRI影像学中的T2WI信号特征、软组织肿块形成、信号环完整性、病变生长特征与肿瘤复发和总体优良率有关(P<0.05).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可通过MRI诊断获得早期诊断,肿瘤刮除术的术后功能恢复比较好,复发率比较低,MRI的相关影像学特征与预后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肖小注;黄凤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癌治疗的新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五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第3位.肝癌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发病率约为7.5%,女性为3.5%,仅2000年就有564 000例新增肝癌患者[1].因此,肝癌的治疗尤为重要.肝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肝移植等都有了很大进展.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可能使肝癌得以根治,所以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治疗中的首选方法.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手术后的5年存活率已经接近50%~70%.手术治疗也有较大的局限性,如只适合早期肝癌,而且对肿瘤的大小、肝功能和患者的状态等有严格要求,限制了应用[2].

    作者:倪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