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长效托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治疗作用和疗效.方法将收治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新法组,观察两组的治愈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来判断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新法组治愈率97.4%,常规组为92.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20,P>0.05);与常规组相比,新法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长效托宁治疗有机磷中毒较阿托品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其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儿上感贴贴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7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9)常规给予抗病毒口服液、化痰止咳及爱德儿康抗感冒药治疗,观察组(n=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上感贴外贴神阙穴、天突穴、肺俞穴,1次/日,每次贴6~8 h.两组疗程均为3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2%,对照组为70.7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6.96,P<0.01),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2±0.3 d,对照组为2.5±0.45 d,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2.414,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儿上感贴贴敷疗法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一种简便、快速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唐柳平;楚白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检测参数变化同HBV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运用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1007例HBV感染患者和276例对照组的血小板四项检测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感染患者的血小板四项检测参数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同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分析血小板四项检测参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临床了解HBV感染者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为临床评价HBV感染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金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金纳多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同时以36例用脉络宁静滴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显效率为36.1%,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纳多注射液是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邓少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68例患良性子宫疾病,且为非脱垂子宫,并排除宫颈恶性疾病,拟保留宫颈的患者(观察组),行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并选择68例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病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手术费用低,术后恢复快,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秀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27例)和非手术治疗组(29例),经对比分析,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进行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术后良好率、残缺率均较非手术治疗组优或低,P均<0.01,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严密的重症监护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预后.
作者:张高炼;黄海能;赵邦;黄华东;邓元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赛庚啶、脑益嗪和甲氰咪胍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用赛庚啶、脑益嗪和甲氰咪胍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用赛庚啶、维生素C及谷维素治疗,均连服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3.93%和46.67%,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3.33%,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 .结论赛庚啶、脑益嗪和甲氰咪胍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韦昌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盐酸米多君(管通)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反复发生低血压者25例,比较使用盐酸米多君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透析前血压、透析中低血压和透析结束时血压.结果患者未使用盐酸米多君治疗时透析中低血压和透析后血压均低于使用盐酸米多君治疗后的相应血压(P<0.01);治疗中亦未发现有药物副作用发生.结论盐酸米多君用于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王维平;张玉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1-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3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别检测HBV-DNA、HBV-M、preS1-A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V-DNA阳性检出率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eAg的阳性检出率(P均<0.01).结论定量检测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的精确和直接的证据,preS1-Ag较HBeAg更敏感更能反映体内的HBV感染和复制情况,联合检测HBV-DNA、preS1-Ag和HBeAg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作者:陈勇;谢春英;潘春燕;叶国强;黎玉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病灶中p53及ki-67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胃癌原发肿瘤组织中p53及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肿瘤组织中p53、ki-67主要表达在细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51/70)和31.4%(22/70),p5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ki-67的阳性表达率(P<0.01);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ki-67基因蛋白表达则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有关,检测突变型p53对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谢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用于无痛性胃镜检查时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检查病人,静脉注射异丙酚1.5~2.0 mg·kg-1· min-1,分别于用药前(T1)、用药后至睫毛反射消失(T2)、送入胃镜至咽喉下(T3)、呼唤可睁眼时(T4),用多功能ECG监测仪连续观察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HR明显增快、SpO2明显降低(P<0.01),MAP无显著变化(P>0.05),意识恢复后各项指标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对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是暂时的.
作者:王斯河;莫家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分布情况,为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80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TC和TG检测.结果 805例中TC升高103例(12.80%),TG升高124例(15.40%),TC和TG均升高57例(7.08%),高血脂197例(24.47%).高脂血症年轻化,TG升高、TC和TG升高男性与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职业间高脂血症比较,干部、医务、商务与公安、教师、工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脂血症的发病年轻化,与性别、年龄、职业和饮食有一定关系,提倡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为防治高脂血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振峰;李庭樟;李文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方法以改善或重建特殊部位较大面积烧伤疤痕区的功能.方法切除松解局部疤痕组织后立即进行自体厚中厚皮移植,术后辅以加压疗法1~2年.结果本组64个部位中皮片全部或基本成活56个,绝大部分成活5个,合并感染全部坏死1个,疗效优40个,良18个,差6个,优良率为90.63%.结论厚中厚皮移植术仍然是特殊部位较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整形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能有效地防治疤痕挛缩畸形,减少疤痕复发和继发畸形的发生.
作者:黄志群;陆钢;谷世行;梁精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时软化宫颈及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行HSG检查的4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常规行HSG检查,观察组220例于检查前1 h阴道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观察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的发生率、两组宫颈软化程度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AAS发生率分别为9.1%和62.9%,观察组PAS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效果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前1小时阴道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能有效软化宫颈,缓解疼痛,减少PASS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黄建安;王小玲;卢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肝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72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脯氨酸肽酶(PLD)、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P)的含量.结果五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化中的表达高,但五项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化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对判断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有临床价值,但不能用于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化的鉴别.
作者:朱新功;诸葛传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瓣、颞肌筋膜瓣在颌面部修复中的应用机理.方法 28例因切除肿瘤或外伤造成颌面部缺损,采用颞浅筋膜瓣或/和颞肌筋膜复合瓣修复缺损.结果 28例组织瓣全部成活,功能恢复良好,粘膜于4~6周上皮化.结论颞浅筋膜瓣、颞肌筋膜瓣是修复颌面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作者:李俊;姚金光;陈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寻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NGC)]的理想抗菌药.方法将108例NGU(NG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4例予加替沙星治疗,B组54例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药的疗效.结果加替沙星的总有效率为83.33%,阿奇霉素的总有效率为64.8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是治疗NGU(NG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药.
作者:沈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肝细胞癌CT片,然后分年龄段、性别、发病部位、肿瘤类型,及有否伴随肝硬化进行分析,结果北海地区肝癌以巨块型为主,部位以右叶为主,84%伴有肝硬化.结论 CT可较准确诊断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比无肝硬化者发生肝癌概率高.
作者:左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静滴,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5~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1次/d,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32,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
作者:范维维;覃世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原发性高血压且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给予缬沙坦治疗前后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24周后,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缬沙坦不仅能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
作者:李健;苏伟;王东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离胶管制备血清在临床生化检测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ITACHI7060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30例病人的普通试管制备的血清和分离胶管制备的血清8项常规生化项目.结果两种血清在30分钟内测定各项指标的结果基本一致(P>0.05),随着标本长时间的放置,普通管的钾离子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葡萄糖降低比较明显,其它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分离胶管可快速地分离出优质血清,分离胶的加入并不影响血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各项生化指标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作者:卢冬;陆小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室性心动过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采用胺碘酮转复,成功后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照组62例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利多卡因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转复成功率86.15%(56/65),维持窦律成功率90.77%(59/65),对照组分别为77.42%(48/62)和64.52%(40/62),两组转复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63 P>0.05),而治疗组维持窦律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73 P<0.01).对照组中6例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失败后使用胺碘酮仍有效.结论胺碘酮是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的药物之一,特别是应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效后的病例,应用胺碘酮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洪;罗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骶管注射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价值.方法将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2%利多因5 ml、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B6100 mg、维生素B2 1mg和庆大霉素8万U的生理盐水混合液共10 ml,骶管注射1次/w,2次一疗程,同时口服阿奇霉素1.0 g,q3 d、替硝唑0.5 g,Bid,15 d为一疗程.对照组48例用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500 mg/次、替硝唑250 ml/次静滴, 1次/d,15 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8%与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6.10,P<0.05).结论骶管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安全,且患者有较高的依从性.
作者:许运娟;梁美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心先安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主要予心先安治疗,对照组主要予极化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先安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不良反应低.
作者:唐忠梅;莫大;农凤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由于微循环中形成大量血小板性血栓,血小板数目因大量消耗而减少所形成的紫癜.
作者:唐开奖;韦真理;蒋耀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阑尾脓肿的治疗,很难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所以临床上往往倾向于保守疗法.但是,保守治疗会延长患者的病程,而且可能导致脓肿破裂,形成腹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数年来,我们对部分比较典型的病例,有选择性地采用介入性B型超声显像诊断引导经皮腹腔穿刺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臧步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切除穿孔的阑尾后,切口感染率达7%~9%.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切口感染高达30%[1].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12月期间,对89例穿孔性阑尾炎行半月线切口阑尾切除术,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得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宫颈糜烂是生育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我院采用复方炉甘石外用散治疗宫颈糜烂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滢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粗隆间骨折是骨外科的多发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而粗隆解剖钢板是近几年发展和应用的粗隆骨折内固定材料,我科应用此钢板治疗42例病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呼吸科从1998年3月~2005年4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桂艳;李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小儿严重烧伤包括重度烧伤和特重度烧伤,重度烧伤是指Ⅱ度以上烧伤总面积达15%或Ⅲ度面积5%~10%,特重度烧伤是指Ⅱ度以上烧伤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面积10%以上[1].小儿严重烧伤在小儿烧伤中所占的比率并不大,但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1996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了47例严重烧伤的小儿,为了提高小儿严重烧伤的救治质量,本文对该组病人的诊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
作者:陆钢;黄志群;谷世行;梁精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慢性宫颈炎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宫颈糜烂者多见.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呈脓性,有腥臭味,同时伴有外阴瘙痒,严重时出现腰骶部及下腹部不适.慢性宫颈炎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发生不典型增生,与子宫颈癌发病有关.因此,积极治疗宫颈炎是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微波电极对7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宫颈病变电熨术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X线呈现弥漫性肺泡浸润,后期常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由于ARDS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还没有根本性突破,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高达50%左右[1].我院于2000年4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ARDS病人26例,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山莨菪碱、乌司他丁配合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莫武文;韦应社;唐安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梅毒系由梅素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性病,在我国基本已绝迹,近年又死灰复燃.1998年8月~2004年8月我科诊治277例梅毒患者,现将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永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预后差等特点,由于其发病隐匿,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加上合并高肝硬化率及手术后复发率高等多种因素,手术切除率低.我院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45例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跃胜;宁四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病情重,常伴有意识障碍,临床上病死率较高,幸存者常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危害,增加社会、家庭的负担.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5例,为探讨其防治措施,现分析如下.
作者:曹传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老年人,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因其早期临床表现比较隐匿,受就医条件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及接诊医师的工作经历等影响,常不能及时诊治.本文总结我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2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阮清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桥本病(HD)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并存,如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甲状腺瘤等,易误诊误治.现对1996年1月~2005年5月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9例HD合并TA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威;廖文胜;胡虞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我院主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有效降低病原菌的医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病人负担,现就我院2004年临床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作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参考依据.
作者:沈洪远;胡锡池;周小明;严子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青春型乳腺纤维瘤是临床上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纤维腺瘤,我院1990~2005年共收治青春型乳腺纤维腺瘤52例,现结合文献就B超的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康利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泌尿系结核性脓肾期肾穿刺造影X线表现,常显示肾小盏破坏并与肾实质内多发结核性脓腔相连通,轮廓不整,边缘毛糙.肾大盏狭窄和扩张并存,部分输尿管呈典型串珠状改变,部分输尿管呈非串珠状狭窄和扩张、输尿管僵硬、蠕动丧失、车轨征.本文就20例手术病理确诊为单侧肾结核的肾穿刺造影的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黄褐斑即民间所说的雀斑,呈黄褐色或咖啡色,很像麻雀卵壳上的斑点,妇女多见,笔者自2005年1月起在门诊采用自拟祛斑汤治疗黄褐斑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小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中常采用胸膜固定术,而现代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为治疗自发性气胸提供了新的手段.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4年8月开展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双政;韦恺;黄元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是甲亢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充分认识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并及时防治,对甲亢性心脏病的预后非常重要.本文收集我院1999年5月~2004年7月诊断为甲亢性心脏病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韦超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是目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它广泛地用于肝、肾、骨髓等器官移植,能显著地抑制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1].由于口服CsA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因此,监测血药浓度,研究药动学对安全、有效地用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测定全血中CsA的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荧光偏振免疫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但前两者因代谢物常影响测定结果.HPLC法常规采用氰基、C8或C18分析柱,柱温较高,内标多用CsD[2],且样品处理过程较繁琐.我们经多次实验研究,参考有关报道[3~5],用CsB做内标,建立了简便、快速、准确的CsA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作者:覃开羽;吴敏;熊凤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对照组(n=12)正常饲养,肾病组(n=12)注射阿霉素建立肾病模型,治疗组(n=12)在肾病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干预,每组各取6只大鼠分别饲养4周和8周,后用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病组肾皮质中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而辛伐他汀治疗组肾皮质中细胞凋亡较肾病组减少(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而实现肾保护作用.
作者:尤燕舞;王洁;林栩;杨发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在梅毒患者及其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并比较86例梅毒患者和80例健康正常人的NO和CRP含量,同时根椐临床分期分别比较Ⅰ期(n=37)、Ⅱ期(n=29)、Ⅲ期(n=20)梅毒患者的NO和CRP含量.结果梅毒患者血清中CRP和NO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随着梅毒临床分期的增高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NO水平随分期的增高而升高(P<0.01).结论 CRP和NO水平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敏感的生化指标,并有助于临床的分期,也对判断治疗的效果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唐任光;蓝艳;黄锦益;邓益斌;陆金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特征及其作为死亡危险度预测指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95例CHF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期间预后分为存活组(n=78例)和死亡组(n=17例),另设立健康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CHF组与对照组、存活组与死亡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F组HRT的初始值(TO)明显增高(-0.83±1.86 vs -1.78±2.05,t=2.549,P <0.05)、斜率(TS)显著下降(3.01±1.61 vs 3.92±1.98,t=2.381,P<0.05).在CHF患者中,死亡组的TO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TS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但两组左室舒张末径、RR间期、24 h室早总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HRT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存在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在CHF患者中HRT可能是强有力的死亡预测因子.
作者:陈维芊;赖沙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4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120 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则用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进行抗血小板聚集, 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出凝血功能, 统计两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出血发生率等,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个月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的出凝血功能相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缺血性事件及梗死后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两组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均无需停药.结论三药合用能有效的发挥抗血栓作用,控制ACS的症状,降低再缺血事件发生率,而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碧宏;汪花香;邱汉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循证医学是指通过正确识别、评价和使用多的相关信息进行临床决策的科学[1],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目前临床决策的高境界.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将遵循佳证据的新思想,新理念引到医学护理学领域,其实质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力求摆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观念,向以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方向发展.EBN在我国护理领域里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就循证护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综述.
作者:黄明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毒性脑炎(VE)是由多种病毒引起脑和脑膜病变的总称,是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病之一,病因复杂,病情危急.病原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又有颇多相似之处,单凭症状体征及一般检查很难确诊.需要借助脑脊液(CSF)的病毒分离检查结果,确定何种病毒引起,区别病原的类别.这对VE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临床常见的类型有单纯疱疹病毒(HSV),柯萨奇病毒(CBV),日本脑炎病毒(JEV)也称乙型脑炎病毒等引起的脑炎,目前没有特异的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为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本文就晚近病毒性脑炎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胜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类以自身免疫反应为基础,以高球蛋白血症、高血清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病变.汇管区大量浆细胞浸润并向周围肝实质侵入形成界板炎症是其典型病理组织学特征[1].此病多见于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对AIH的研究十分活跃,并且制定了新的临床诊断评分标准[2].AIH在我国并非少见,现将AIH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何延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蛋氨酸在ATP作用下转化为S-腺苷蛋氨酸,后者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转化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进一步去腺苷即生成同型半胱氨酸(HCY).人体内70%~80%的HCY以二硫键形式与血浆蛋白结合,20%~30%自身结合成二聚体HCY,约1%的HCY以自由硫酸形成存在于循环中[1].1969年McCully[2]从尸检中发现2例血浆HCY浓度超过正常人几十倍的患儿存在着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HCY血症对心血管的影响.本文就高HCY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潘祖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抗磷脂抗体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和产科并发症[1].
作者:谢飞玲;黄艳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自1996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 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后,HIV感染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自然史及临床演进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条件感染所致的发病和死亡率均明显减少,但其他的并发症如脂肪代谢障碍综合征和代谢异常却明显增多.同时,由于病人的生存期延长,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慢性肝病成为HIV病发作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因传播危险因子相同,HIV/HCV共感染发生率极高,但HIV对HCV感染的影响包括对HCV相关的慢性肝炎、肝硬化作用,以及HIV阳性个体中HCV的治疗等方面了解尚有限.笔者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HIV/HCV共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HIV对HCV的影响及HIV阳性个体中HCV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黄杰安;王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疗法,也是临床基础护理操作中的常用技术.静脉输液护理是一项极其细致的护理,哪个环节做得不好,都易造成病人的不理解,以致病人的不满意,甚至引发护患纠纷.尚娥等报道,在病人投诉中,涉及静脉输液的约占28.28%[1].为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我们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向病人对静脉输液护理工作的反应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作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设计新的静脉输液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姚锦贞;罗侨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血容量骤减及微循环改变,机体代偿功能障碍,发生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多管道快速补液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由于病人常规穿刺部位被烧伤,体表静脉大多破坏,在休克期穿刺困难或无法静脉穿刺,若不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将延误抢救,危及病人生命.我科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28例大面积烧伤病人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白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的置管方法,它具有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保护病人外周静脉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1].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多数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为静脉给药.因此,建立一条良好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病人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多疗程化疗药物的毒性和刺激性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我科从2005年1月以来应用PICC置管化疗,不仅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保护病人外周血管,减少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周劼;毛丽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双上肢断肢合并双上肢皮肤撕脱伤较少见,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手术难度大,影响再植手术的成功.其由于捻、挫伤引起骨头、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皮肤的损伤,可有皮下广泛性出血.因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要点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苏小梅;蒙秀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低温治疗在医学界的使用已有相当长时间的历史,早在50年代,深低温<18℃治疗就应用于心胸手术,主要用于保护脑及重要器官,但深低温所引起的室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限制了低温治疗的发展.直至80年代后期,低温脑保护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在缺血模型上28℃~35℃低温(即中度低温,简称亚低温)有显著保护作用,而且无并发症[1].亚低温治疗在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常用于救治重症脑组织损伤,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2].现在已成为大中型医院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常规治疗手段.本组危重病人出现高热,超高热后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降温亦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韦小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传统的保守治疗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因此,早期清除脑内积血,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减少继发性损害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通过对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罗美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干是中枢神经的重要结构,脑干梗死后临床表现多样,部分危重者可影响生命中枢而危及生命.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熟知观察病情变化及熟练护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1~2004年收住50例脑干梗死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周金细;潘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2年4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大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扩大了患者的权利,明确了赔偿费用等,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大大加强.2002年4月1日开始实行的<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举证倒置的施行,增加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责任风险,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和难以举证证明所带来的赔偿等,对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护士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和法律责任,明白病人及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才能有效维护病人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一情况本院将护理安全管理监控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使护理安全得到了保障,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丽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正日益推广,对临床带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将整体护理的观念传授给临床实习的学生,为她们日后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打好基础,以适应医院服务的需求和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此总结一下我科在带教中的一些体会.
作者:沈艳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我院病案出院记录各项目填写质量状况,笔者于2005年4月对我院出院病历进行一次专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天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医院资本经营(capital management of hospital)是医院将其可支配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都视为可以在流通中增值的活化资本,遵循资本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原则,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本结构、融资和投资进行严格管理和灵活调度,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等多种形式,如收购、兼并、股份制、参股、控股、托管、拍卖、联合、租赁等,进行有效运作和经营,以达到降低风险,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之目的[1].
作者:何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知识的巩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和实际应用,都对知识的巩固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创造条件.以下几点是笔者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徐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习护生虽然在护理院校接受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但面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工作量大、应急性强、责任心重、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与学校截然不同等问题,实习护生很难适应这种角色转变,要促使护生适应这种角色转变,就必须在临床教学中对实习护士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其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护理技能溶入社会工作中.我院自1988年作为临床护理教学实习基地以来,相继培养了包括本科生、大中专生的护理人员一千一百多人,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护理人才.现将有关教学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雪珍;谢广兰;李慈英;龙雪银;苏真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科于2003年12月及2005年2月分别收治1例断肢病人,给予再植并获得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贵读;欧阳永生;李加立;黄善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科于2002年8月收治1例因自身含高效价冷凝集素致配血主次管不合的患者,经检验证实为冷凝集引起,后予正常输血,患者无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滕建昆;黄跃斌;杨忠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胸骨骨折临床少见,笔者遇到的2例均为胸骨柄体部骨折且有错位,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洪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54岁,因左上腹疼痛伴发热20余天入院 ,既往健康,无特殊疾病.病初经外院保守治疗无好转.入院检查:T37.9℃,P 84次/min,BP 15/10 kPa,急性病容,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减弱,两肺底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摸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律齐,心率84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胀膨隆,腹壁静脉无曲张,脾大,脾区压痛,整个左上腹反跳痛明显,左季肋部叩击痛,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血红蛋白107 g/L,白细胞7.5×109 g/L,中性粒细胞0.817,PLT 11×109/L,胸片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腹部B超:酒精性肝病,胆囊壁水肿,腹腔积液,脾大,厚70 mm,长17 mm.,形态饱满.
作者:严浩然;浦涧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