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673-4130
  • 国内刊号:50-1176/R
  • 影响因子:1.01
  • 创刊:198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6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2005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卫生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染色改进梅毒质控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目的 目前大多数检测机构所使用的梅毒质控物其颜色与检测的血清标本一样,都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出现加错、漏加或者量不足的情况很难用肉眼分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该实验采用染料将质控物颜色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自制经染色剂改进的梅毒质控物的制备方法制备0.125、0.250、0.500 NCU/mL3个浓度的染色质控物,使用上海科华和厦门英科新创梅毒诊断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染色质控物与未染色质控同时采用两种试剂检测,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连续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物20次,检测的变异系数(CV)范围分别为11.7%~13.4%、9.3%~12.9%;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不同浓度的染色质控物30 d,检测的CV范围分别为10.1%~13.4%、8.08%~12.8%.结论 通过柠檬黄染色并未影响梅毒质控物的性能,且该质控物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可以稳定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谨;杨茹;付荣;毕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组日本血吸虫亲环素B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分析

    目的 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亲环素B(SjCyPB)基因,鉴定并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性.方法 根据Genbank中日本血吸虫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日本血吸虫cDNA为模板扩增SjCyPB基因,酶切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构建pET28a(+)-SjCyPB重组质粒,转化入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后对质粒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IPTG诱导表达后,经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大鼠,获得免疫血清,ELISA检测抗SjCyPB特异性抗体滴度.结果 构建的pET28a(+)-SjCyPB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SjCyPB基因成功连接到pET28a(+)质粒中.经原核表达后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兔血清结合形成明显的条带.采用ELISA检测重组蛋白免疫后大鼠免疫血清的特异性IgG抗体滴度为1:51 200.结论 成功克隆了日本血吸虫CyPB基因,并获得大量纯化的重组蛋白,重组SjCyPB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作者:陈金桃;胡旭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同室2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项目检测结果比对和偏差评估

    目的 通过对本实验室OIYMPUS AU640和BECKMAN 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部分项目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和偏差评估,探讨2台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NCCLS)的EP9-A2文件要求,分别在2台仪器上测定新鲜临床混合血清和质控血清,以OLYMPUS AU640为参考仪器,BECKMAN AU5821作为比对仪器,利用相关回归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相同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和偏差评估,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能力验证(CIIA'88)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评价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结果 2台生化分析仪的大部分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通过对不同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和偏差分析,可以验证相同项目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有助于对仪器评价、校正,以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谢宝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A1298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4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者(流产组)和143例健康妇女(对照组)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677T、A1298C位点进行检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流产组和对照组的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 A1298C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77T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流产的风险是677CC基因型携带者的2.7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MTHFR C677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具有相关性.

    作者:华知奋;黄彩梅;鲁衍强;李瑛;龚波;杨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氯化锂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调节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氯化锂(LiCl)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对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Western-blot检测LiCl应用的有效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前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LiCl能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促进糖原合成激酶3,9位丝氨酸的磷酸化[p-GSK-3β(Ser 9)],上调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证明LiCl应用的有效性;qPCR结果显示,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LiCl促进抑炎因子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LiCl促进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结论 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LiCl通过调节炎性因子的分泌和炎性细胞的凋亡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

    作者:傅强;陈康;黄福达;缪丽韶;杨山虹;张秀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iRNA-146a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究miRNA-146a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取SDP级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消化离心后,转染50 nmol/L miRNA-146a反义寡核苷酸、错义链和同等剂量磷酸盐缓冲液(PBS),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实验组细胞在转染后48 h内VSMC的数目和吸光度值均低于其他两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核因子κBp65、PCNA的表达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146a可促进VSMC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进行,这一作用机制与核因子κBp65、PCNA表达水平增高有关.

    作者:杨云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66例儿童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2014年30 518例儿童受血者输血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 518例儿童受血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66例,输血反应率0.54%;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占89.16%(148/166)、非溶血性发热占10.24%(17/166)、血红蛋白尿占0.60%(1/166);各种血液成分引起的输血反应率:单采血小板1.92%(72/3 743)、血浆0.43%(56/13 132)、红细胞悬液0.28%(38/13 480);儿童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局部或全身皮疹74.10%(123/166)、非溶血性发热10.24%(17/166)、皮疹伴发热5.42%(9/166)、眼睑或口唇水肿9.04%(15/166)、支气管痉挛(轻度)0.60%(1/166)、单纯血红蛋白尿0.60%(1/166).结论 儿童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为主,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疹;单采血小板是常引起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

    作者:屈柯暄;宝福凯;柳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南京市部分地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南京市部分地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分型,探讨不同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南京市部分地区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临床分离的75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采用KB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判断菌株的基因分型,PCR法测定菌株中的耐药基因,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75株鲍曼不动杆菌在检测的16种抗菌药物中,除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其中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泊肟、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性率均达到90%以上;菌株主要分为5型,其中A型和B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2.67%、37.33%;菌株中基因OXA-23、OXA-24、TEM、SHV、CTX-M、IMP-1、IMP-2、VIM-2的阳性携带率分别为81.33%、9.33%、66.67%、10.67%、42.67%、26.67%、16.00%、21.33%.结论 南京部分地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以A、B型株为流行,且多为多重耐药菌;菌株中携带的主要耐药基因为OXA-23和TEM,可能是导致该菌对碳青霉烯抗菌药物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的主要机制.

    作者:张静;赵水娣;张之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用于出入境人群结核病诊断的研究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对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64例结核病患者(结核组)选自江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出入境人员,46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选自江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人员,分别用IGRA、结核菌素皮试试验(TST)、结核菌脂阿拉伯露聚糖(LAM)、结核菌重组38× 103蛋白(38×103)和结核菌重组16×103蛋白(16×103)的方法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R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88.9%)和特异性(95.8%)均较好,TST法的敏感性(92.7%)较好,但特异性(76.7%)较差.结论 IGRA检出结核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国平;叶敏霞;杨启生;殷竹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相关巨噬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在CML发病中的作用,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ML慢性期(CML-CP组)30例、加速期(CML-AP组)21例、急变期(CML-BP组)15例、经治疗后缓解患者44例、未缓解患者7例及30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CD206的表达变化,比较骨髓巨噬细胞在CML患者不同时期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CML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CD20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CML-BP组患者高于CML-AP组,CML-AP组高于CML-CP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CD68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63、CD206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缓解组与CML-BP组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CD163和CD206表达明显低于CD68的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CML-CP组、CML-AP组、CML-BP组、缓解组、未缓解组中CD163与CD68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P<0.01),CD68的阳性细胞数略高于CD1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ML疾病的同一时期CD163、CD20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噬细胞在CML患者骨髓中具有较高的浸润密度,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向M2型极化,且在CML不同时期浸润密度不同,与C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可能是CML患者复发的原因之一.而在骨髓组织中CD163、CD206均可作为识别M2型巨噬细胞的标志物.

    作者:宋建新;欧阳红梅;汤一菲;蒋雅先;闻艳;梅芬;甸自金;撒亚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DNA倍体分析在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2例浆膜腔积液标本(胸腔积液169例、腹水78例、心包积液15例)经离心处理后,制片2张,其中1张用于Feulgen染色后,给予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另1张用于巴氏染色,同样给予常规的细胞学检查,比较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62例浆膜腔积液常规细胞学检测出119例(45.4%)异常,而同样标本中DNA倍体分析检测出113例(43.1%)异常,常规细胞学找到肿瘤细胞及可疑肿瘤细胞73例标本,均发现异倍体细胞的存在,而在常规细胞中找到核异质细胞的46例中,仅有34例出现异倍体细胞.结论 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有助于提高浆膜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刘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40例患者,左冠状动脉投射4个体位,右冠状动脉投射2个体位,记录造影结果,并采用Gensini积分法进行评定;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 TPO-Ab滴度增高共计16例,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14例;TPO-Ab阳性患者Gensini积分为(39.56±10.23)分,与TPO-Ab阴性[(17.20±8.85)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Ab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132,95%CI为0.099 8~o.269 1,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TPO-Ab增高可能会提高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并且伴有更严重的冠脉狭窄.

    作者:赵彩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浆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总tau(T-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天津市北辰区某社区服务中心≥60岁的22 352例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进行认知功能和日常能力的评分,评分低于标准者再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chins-ki缺血量表进行诊断性评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系统和物质原因等所致的痴呆患者,终由神经内科医师确诊AD患者105例,将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无痴呆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共42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浆T-tau蛋白和P-tau蛋白水平.结果 AD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T-tau和P-tau蛋白水平比较,AD组血浆T-tau水平(15.93±6.59)ng/L高于健康对照组(14.10±6.32)n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P-tau蛋白水平(1.26±0.75)ng/L高于健康对照组(0.69±0.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可能对AD患者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康建华;杨立顺;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核型的检验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染色体核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自然流产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该地区51对夫妇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染色体异常分布情况,同时比较流产次数和染色体之间相关性.结果 51对102例受试者中,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染色体异常32例(31.37%),其中以多态变异比率高,占染色体异常数的56.25%,占总数的17.65%,明显高于其他染色体异常率,且与其他变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和染色体异常核型中男10例(31.25%),女22例(68.7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多态变异常见,占56.25%;染色体多态性中以46XY(Y≥18)发生率高,占33.33%,流产次数高,占30.77%;RSA次数和染色体异常率中以流产3次异常率高,占43.48%.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复发性流产不仅和染色体结构有关,同时和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也有一定关联性.

    作者:吴亚敏;李超强;黎丽芬;伍春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诊断卵巢癌的佳切割值,分析联合检测HE4、糖类抗原125(CA125)和D-二聚体(D-dimer)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卵巢癌患者40例(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5例(良性肿瘤组),健康体检妇女48例(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和HE4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imer水平.结果 HE4的佳切割值为54.31 pmol/L;卵巢癌组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中,CA125、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4+CA125 2项指标联合检测后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8%、81.4%、83.2%,其敏感度高于3项指标单独检测,且H E4+ CA125+ D-dimer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0%、76.5%和81.o%,其敏感度高于HE4+CA1252项联合检测.结论 HE4+ CA125+ D-dimer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癌早期筛查的敏感度.

    作者:陈辰;戴楠;高玲娟;曾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于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根据其在妊娠24~28周行75 9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278例GDM孕妇设为GDM组,同期选取27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并对2组孕妇妊娠分娩结局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GDM组孕妇的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空腹血糖(FPG)、服糖后1 h(1 h PG)、服糖后2 h(2 h PG)]值分别为(5.08±0.56)、(9.22±1.71)、(7.62±1.48)mmol/L,均高于对照组孕妇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分别为(4.45±0.43)、(7.76±1.35)、(6.34±0.96) 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妊娠期高血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DM对妊娠结局有较大影响,可导致母婴严重的并发症,应加强妊娠期糖代谢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教以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陈小伟;王念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标本在运输途中温度控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输工具选择和温度保障措施与方法.方法 把已设置好每10 mmin采集1次温度的温度芯片按照《血液运输要求》(WS/T400-2012)附录B的布点,放置在标本盒内,共设置5个采集点.观察冰袋放置在标本盒两侧、两侧和顶部、两侧和底部、两侧和顶底部4种情况下各采集点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 在标本盒的两侧各放置1袋冰时,上、中、下的温度始终大于10℃;在标本盒的两侧和顶部各放置1冰袋,在13h内,5个点全部在2~10℃范围内;在标本盒的两侧和底部各放置1冰袋,上部温度始终大于10℃;在标本盒的两侧和底、顶部各放置1冰袋,底部温度始终小于2℃.结论 在标本盒外的两侧和顶部各放置1冰袋,可以确保标本盒内的温度在2~10℃范围内维持13h.其余3种情况因为部分位置的温度始终低于2℃或者高于10℃,不符合血液核酸标本运输过程所规定的温度要求,均不适宜.

    作者:邱本慧;杨冬燕;成晓娇;廖雪君;夏代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M通路AEA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在神经酰胺(CM)通路中,大麻受体激动剂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在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CM(5~20 μmol/L)和烟曲霉毒素(FB1)(10 μmol/L)预处理24 h后对AEA(1~10 μmol/L)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色法定量分析FB1(10 μmol/L)预处理24 h后对AEA(10μmol/L)促细胞早期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AEA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且与CM具有协同作用;10 μmol/L FB1预处理24 h后可显著对抗AEA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EA(10μmol/L)可诱导人胶质瘤U25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而FB1(10 μmol/L)预处理24 h后凋亡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AEA可通过CM从头合成通路,与CM呈浓度依赖性协同,从而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早期凋亡.

    作者:文志华;马超;袁先厚;江普查;李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循环法缩短急诊检验报告回报时间的研究

    目的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急诊检验报告回报时间的合格率.方法 统计2014年9-12月472例急诊检验报告(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尿液分析、脑脊液)回报时间的不合格率,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降低急诊检验报告回报时间的不合格率,同时统计改善后2015年7-11月654例急诊检验报告的回报时间的不合格率,并比较改进措施前后的变化.结果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急诊检验报告的回报时间总的不合格率由13.9%下降到4.9%;凝血、血生化、尿液分析、血常规、尿液分析、脑脊液的不合格率分别由18.2%、16.2%、10.3%、9.1%、6.7%下降到5.2%、5.0%、6.4%、3.9%、5.0%.结论 应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检验报告时间符合率进行了质量管理,尽可能在在短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急诊检测并报告检测结果.

    作者:褚志华;陆光辉;刘国生;周维;周发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EA和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CEA)、癌胚抗原(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接收的382例就诊者,其中172例确诊为肺癌(肺癌组),1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100例为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选者血清中SCC、CEA水平,对比CEA、SCC单独检测与CEA和SCC联合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SCC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肺良性病变组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腺癌中的水平高,与鳞癌、小细胞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在鳞癌中水平高,与小细胞肺癌、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CEA检测肺癌的灵敏度高于单独SCC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和SCC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则均高于单独CEA、SCC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SCC可用于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鉴别,并且两者联合具有互补性,可提高阳性诊断率,便于肺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军生;黄猛;杨浩;谭洪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分析

    目的 分析该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儿童肺炎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2015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进行咽拭子采样,提取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P基因,同时抽血检测血常规和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2 01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DNA阳性209例,阳性率10.36%.3~<14岁年龄组MP-DNA阳性率为18.25%,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9月份阳性率为16.11%,均高于其他月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阳性率为13.04%,明显高于男性的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NA阳性患者白细胞计数偏高占22.01%,白细胞计数正常内占49.28%,白细胞计数偏低占28.71%;MP-DNA阳性患者血清MP-IgG检测中阳性146例,占69.86%.结论 MP-DNA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有重要价值,进行多项目及时快速地检测,对预防该疾病加重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美玲;徐韫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cPSA/tPSA比值(C/T)在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共184例,其中BPH组患者80例,PCa组患者36例,其他疾病组患者68例.化学发光法检测tPSA、cPSA浓度,计算C/T值,比较3组的tP-SA、cPSA浓度和C/T值.结果 PCa组血清tPSA、cPSA浓度及C/T值均高于其他疾病组和BPH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PH组和其他疾病组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的tPSA和cPSA浓度相关性好,回归方程为cPSA=0.708×tPSA-0.219,且相关系数(r=0.956)高于BPH组的tPSA和cPSA浓度相关系数(r=0.651);血清tPSA浓度在4.0~10.0 ng/mL灰区内各组间血清tPSA、cPSA浓度和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tPSA、cPSA浓度并计算C/T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海强;朱雪萍;宋捷;潘慧娟;张玉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粤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点

    目的 分析粤北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特点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及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常规方法从粤北地区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应用WHONET5.6和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2013-2014年的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584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来自于重症医学科、骨科和呼吸内科,以呼吸道标本和伤口分泌物标本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药敏试验的12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率高的是庆大霉素,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类耐药率相对较低,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呈下降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肺部和伤口感染,尤其在重症医学科、骨科和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多见;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临床仍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尤其是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尹卫国;赵飞骏;张河林;罗君;曾铁兵;胡成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溶血和乳糜血对PT和APTT测定干扰的评价

    目的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EP7-A2文件评价溶血和乳糜血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干扰.方法 按照“配对差异”方案,配置含不同浓度血红蛋白(Hb)和不同浊度的乳糜的正常及高值PT和APTT标本,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 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Hb和乳糜浊度的干扰.当Hb≥2.55 g/L时,Hb对高值APTT测定产生负干扰,并呈线性函数关系,Hb≥10.20 g/L时对高值PT有干扰;当乳糜浊度≥745 FTU时,乳糜血对高值PT测定产生正干扰,呈线性函数关系;高值APTT测定不受乳糜血干扰.结论 中度溶血对高值APTT干扰明显,重度溶血对高值PT测定有干扰;中度乳糜血对高值PT干扰明显;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溶血和乳糜血的干扰,高值APTT不受乳糜血干扰.

    作者:张海涛;赵宝鹤;张吉奎;杨亚轩;高文育;徐福海;郑福和;于水江;王华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ICU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ICU病区明确诊断的早期脓毒症患者89例(脓毒症组),发热高峰期且未使用抗菌药物时,采血送血培养并检测PCT、IL-6、CRP水平,同时选择同时期来本院健康体检者132例(健康对照组),采血检测PCT、IL-6、CRP水平.PCT、IL-6的检测为电化学发光法,CRP的检测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 ICU脓毒症患者PCT、IL-6、CRP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CT+ IL-6、PCT+ CRP、PCT+ IL-6 +CRP 3种联合检测组合的敏感性分别为91.3%、90.5%和91.9%,特异性分别为89.5%、88.3%和89.4%,准确度分别为85.5%、85.3%和85.6%.结论 联合检测PCT+ IL-6+ CRP、PCT+ IL-6或PCT+CRP,有助于临床识别早期脓毒症.

    作者:唐永梅;蔡庆文;叶燕崧;雷志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广西柳城县吸毒人群HIV、HCV、RPR感染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掌握广西柳城县艾滋病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RPR)感染现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吸毒人群疾病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艾滋病哨点人群2011-2015年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男性感染人数多于女性,男女感染人数比例为1∶0.072;2011-2015年各年度感染人数基本一致,男性感染人数是女性的10倍;20~49岁感染人数多,占感染总人数的93.66%(1 197/1 298);RIV与HCV感染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RPR感染人数各年度大致相同;HIV感染患者中20~岁年龄组HIV感染率低于30~岁、40~岁年龄组,30~岁年龄组感染率低于40~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CV感染患者中20~岁年龄组HCV感染率均低于30~岁、40~岁、50~岁年龄组,且差异均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PR感染患者中,20~岁年龄组RPR感染率均低于30~岁、40~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吸毒人群检测及行为干预,降低艾滋病危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是遏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作者:乔任平;郭昭庆;赵文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BHMT用于检测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的价值

    目的 分析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用于检测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样本中的BHMT,检测样本为健康体检者血清和急性中毒患者血清.结果 ELISA法检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300例,300例健康体检血清中BHMT的平均水平为9.02 ng/mL(6.19~12.84 ng/mL).健康人群血清中BHMT水平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0.00~28.01 ng/mL;ELISA法检测4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血清样本,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BHM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rs=0.757 62,P<0.001);ELISA法检测20例肾损伤病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BHMT水平,提示肾损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中BHM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群血清中BHMT水平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0.00~28.01 ng/mL;急性中毒患者血清中的BHMT与其对应的ALT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BHMT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肾损伤无关,其反映肝损伤的特异性较好,因此推测BHMT可能是更好的急性肝损伤的血清学标志物.

    作者:宁静;马怀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平行诊断试验监测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原虫感染者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厚血涂片和疟原虫快速检测(RDT)组成的平行诊断试验用于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原虫感染监测的性能.方法 使用厚血涂片、RDT和巢氏PCR分别检测长沙市4家涉非洲劳务派遣单位归国人员静脉血484份,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独使用厚血涂片和RDT的敏感度分别为0.628和0.744,平行试验的敏感度可达到0.930;平行诊断试验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95%CI:0.895~0.986),高于厚血涂片的0.814(95%%CI:0.724~0.904)和RDT的0.847(95%CI:0.769~0.926).结论 厚血涂片和RDT组成的平行试验可以有效提高对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原虫感染者监测敏感度和准确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文岚;田斌;申晓君;廖瑜;张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汕头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TSH筛查切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建立汕头地区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促甲状腺素(TSH)切值的方法.方法 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汕头地区90 798例新生儿足跟血的TSH水平.百分位数法及ROC曲线确立TSH筛查切值.结果 90 798例新生儿TSH筛查频数呈现偏态分布,TSH平均水平为(2.38±2.12) mU/L;范围0.0~324.2 mU/L;P9o为3.46 mU/L;P95为4.63 mU/L;P99为8.88 mU/L;汕头地区CH发病率为1/2 974;P99百分位法TSH诊断切值8.88mU/L,ROC曲线法诊断切值8.49 mU/L,召回率经χ2检验分析,P99百分位法与ROC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P=0.326),P..百分位法与试剂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1,P=0.001);ROC曲线与试剂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0,P=0.020);P99百分位法、ROC曲线法灵敏度均为100.0%,P99百分位法Youden指数为0.969、特异度为96.9%,稍占优.结论 P99百分位法确立的TSH筛查切值更适合临床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工作.

    作者:谢洁娜;张延玮;郭书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分析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4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500例健康女性的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比较AMH在PCOS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结果.结果 p-COS患者组血清AMH、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AMH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AMH水平在p-COS患者中显著高于健康者,并且AMH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作者:徐金龙;王依屹;蒋国静;张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性能验证报告

    目的 对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实验室认可准则和美国CLIA'88性能验证文件,对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上开展的17介常规生化项目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等均符合要求.结论 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性能完全满足预期的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于淼琛;孙芹敏;姜凤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icroRNA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评价

    microRNA是由Lee等[1]在1993年首次报道存在的,他们对线虫体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研究,以此来寻找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幼虫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后发现线虫的发育出现障碍是由于一种被命名为lin-4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但是这项发现在当时并没有被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000年,Reinhart等[2]在线虫研究中报道了第二种被发现的microRNA分子let-7microRNA,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此后,上万种不同的microRNA分子在植物、动物和病毒中被发现,其中在人类细胞中也发现了2 000多种,所占人类基因组的比重是1%,调控着体内30%的基因表达.

    作者:祁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解脲棒杆菌——重要的临床机会性感染病原菌

    解脲棒杆菌(以前称为D2群棒杆菌)是一种生长缓慢、亲脂性、耐多药、尿素酶阳性的革兰阳性杆菌.因其强大的分解尿素的能力被命名为“解脲棒杆菌”[1],是80年代被首次确认与人类感染相关的病原体,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致病菌.它主要引起人体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结痂性膀胱炎、溃疡结痂性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其他难治性的尿道感染[2-7].该菌引起人体感染的概率较其他的致病菌低,但是,感染此菌引起的结痂性膀胱炎、溃疡结痂性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疾病均需外科手术并辅以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肾移植患者感染此菌后,可能导致移植失败.长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血液感染的可能[2].在临床住院患者的菌血症中,解脲棒杆菌是经常被忽略的病原菌.然而,若对该菌有所了解认识,则可有助于感染初期病原学的确认,从而大大提高治愈率[8].

    作者:魏超君;李德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鉴别卵巢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附睾蛋白4(HE4)及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在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0例卵巢癌患者(癌变组)、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瘤变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E4及CA125检测.结果 卵巢癌变组HE4及CA125水平显著高于瘤变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瘤变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88.5%)及特异度(86.0%)均高于CA125 (82.5%,82.0%);HE4联合CA125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2%及88.6%.结论 HE4可以作为诊断卵巢癌的血清特异性标志物,其诊断价值优于CA125;联合CA125可进一步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率.

    作者:刘景利;郭龙;王伟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表达升高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 mRNA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RT-PCR技术检测64例肝细胞癌患者组及68例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表达量;比较两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患者中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在肝细胞癌组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7);且其高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组织低中分化程度和进展期密切相关(P=0.041,P=0.023).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的组织恶性程度和进展密切相关,该检测手段有望成为评估肝细胞癌进展与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张志波;余陈贵;石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检出的203株PAE的临床科室分布及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作回顾性分析,采用DL-96 MIC法或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PAE的检出以痰标本多见,占71.92%(146株);PAE在呼吸科的检出明显高于其他病区;PAE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6.5%,检出泛耐药PAE(PDRPA)3株,占1.48%.结论 该院PAE的耐药形势2013年以后好转,呼吸病房是该院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临床医生应根据标本来源,PAE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强;吴正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TLV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了解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Ⅱ)的感染状况.方法 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方法随机筛查苏州市地区的无偿献血人群血清标本.双孔复试确认为有反应性标本再采用免疫印迹法(WB)及核酸试验方法(PCR)进行确证.结果 ELISA法检测25 624份无偿献血者的标本,有反应性标本6份,采用WB及PCR确证1份标本为阳性,阳性率为0.003 9%.结论 现有数据提示苏州市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为HTLV-I/Ⅱ感染的低流行区域或非流行区域,目前对开展HTLV筛查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为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建议苏州地区对预防血液传染HTLV-I/Ⅱ策略是对血制品坚持进行滤白处理更为合适.

    作者:江妮娜;董丽;郑雪琼;潘志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素抗凝血浆对HCV-RNA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血浆对HCV-RNA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68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素血浆及肝素血浆(稀释后)中HCV-RNA水平,并相互比较.结果 血清组HCV-RNA水平对数值为(4.24±0.31),血浆(原)组HCV-RNA水平对数值为(1.37±0.58),血浆(稀释后)组HCV-RNA水平对数值为(3.61±0.33).结论 肝素对HCV-RNA检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用阴性血清稀释能一定程度减少肝素的抑制作用,提高HCV的检出水平.

    作者:陈子祥;张小利;朱红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在该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HBV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360例患者的血清HBV标志物中,HBsAg(+) HBeAg(+)组、HBsAg(+)HBeAg(+)抗HBc(+)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59例HBeAg(+)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93.71%(149/159);201例HBeAg(一)患者HBV-DNA阳性率为26.87%(54/201),其大部分HBV-DNA出现于抗HBe(+)血清内.结论 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均为乙型肝炎病原学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HBV-DNA水平,能够更准确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齐林;刘永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Nordertest准则评价13项生化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

    目的 评价13项生化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 收集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2014年13项生化检测项目的室间质评结果与2014年7-12月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利用Nordertest准则计算与偏倚和精密度有关的不确定度分量,然后评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13项检测指标中,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UREA)、三酰甘油(TG)、Ca等项目的扩展不确定度值超出了目标不确定度要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Υ-GT)、肌酐(Cr)、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等项目的扩展不确定度值符合目标不确定度要求.结论 Nordertest准则评价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时简便可行,适用于评估常规检测项目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作者:汪旭强;方洁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非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I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结果阳性升高的原因.方法 采集到该院就诊患者的血清,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TnI,统计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阳性升高的例数,计算阳性升高的比例.结果 8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中cTnI水平阳性升高患者60例,阳性升高的比例为7.5%,其中以呼吸道疾病患者为多,占18.33%(11/60).结论 cTnI的检测结果受到多因素影响,其中呼吸道疾病为常见病因,在临床中应注意到非心肌梗死患者cTnI假性增高.

    作者:植奇升;冯彩莲;邹燕;李诗韵;李思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种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白细胞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UF-1000i尿细胞分析仪(UF-1000i)、MA-4280KB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尿干化学)与显微镜法(镜检法)对尿液中白细胞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原因.方法 对622例尿液标本用UF-1000i、尿干化学及镜检法同时进行白细胞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UF-1000i与干化学对白细胞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与镜检法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方法测定尿液白细胞结果有一定差异,在临床工作中,联合应用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宋尉;宋翠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β-地贫复合α-地贫与ABO血型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复合α-地贫(简称β复合a-地贫)患者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中心经地贫基因检测确诊的630例β复合a-地贫为试验组,根据不同突变位点或缺失的地贫基因型与ABO血型的关系进行比较,选择同期2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正反定型玻片法和试管法鉴定两组的ABO血型.结果试验组630例β复合a-地贫,其中B复合-α3.7/αα地贫190例,其血型分布特点为O型>B型>A型>AB型,β复合-α4.2/αα地贫110例,其血型分布特点为B型>A型>O型>AB型,β复合-/aα地贫330例,其血型分布特点为A型>O型>B型>AB型,对照组血型分布特点为O型>A型>B型>AB型,其构成比为A型占29%,B型占21%,O型占42%,AB型占8%;试验组按β复合α-地贫的不同基因型与ABO血型比例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复合α-地贫的血型分布特点与地贫基因型存在一定关联性.

    作者:张玲;番建华;曾征宇;胡朝晖;李艳红;蔡少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小板与骨髓细胞联合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骨髓细胞联合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血液疾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疾病分为A、B、C3组,A组34例均为急性白血病患者,B组18例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组24例均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小板参数及骨髓细胞检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A、B、C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与血小板压积(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较对照组高,B、C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骨髓增生程度显著减少,A、B、C组巨核细胞数均以颗粒型、幼稚型为主,对照组则以成熟产板型为主;血液疾病患者均无对照组正常成堆式分布.结论 骨髓细胞及血小板联合检测血液疾病价值显著,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卢霞芬;郭文丽;李东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附睾分泌蛋白4对判断卵巢癌复发中的应用

    目的 在诊断卵巢癌复发的过程中应用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分析和探讨其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方法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40例疑似巢癌复发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疑似巢癌复发患者均进行病理检查,2组患者均在在手术的前1d抽取血液,分别进行血清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检测,比较2组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以并分析其诊断卵巢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A125中位数(184.70±20.23)kU/L和HE4平均水平(225.80±19.98)p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且血清HE4水平对诊断卵巢癌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7.00%和85.00%明显高于CA125的特异度和灵敏度(67.00%,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CA125而言,HE4对于诊断卵巢癌复发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且安全可靠,无创方便,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黄少兴;叶映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制备时间及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对血浆凝血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制备时间及亚甲蓝光化学处理的联合效应对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FⅧ)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相同的血型比例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两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血浆分离、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处理,检测灭活前后纤维蛋白原和FⅧ的水平及回收率,并把相对应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中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与灭活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Ⅷ回收率与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Ⅷ回收率和纤维蛋白原回收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8.结论 血浆制备时间及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存在影响,两者联合效应主要反映在FⅧ水平减少上,FⅧ回收率和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易峰;袁文声;何锐洪;林惠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情况,为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和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呼吸道感染的568例老年患者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68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497株,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19.3%、16.1%、16.1%、13.5%和9.8%;319株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唑啉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是95.3%、84.0%、80.6%、77.7%和52.0%,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耐药率分别是0.3%、4.0%;128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及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是94.5%、91.4%、85.2%、82.8%和75.0%,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四环素敏感,耐药率分别是0.0%、5.5%、12.5%及18.0%.结论 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耐药率高,且多为多重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叶霞;吴明德;邹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实现两种生化测定系统测定结果一致性的方法探讨

    目的 对两种生化测定系统进行比对和评估偏倚.探讨实现不同测定系统测定结果一致性的方法.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EP9-A2文件,对日立LST008生化测定系统和罗氏Cobas C8000生化测定系统测定的27个项目进行比对.对两个测定系统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评估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当偏倚超过可接受标准时,如果偏倚具有一致性且相关性好,将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设置为仪器因素进行校正.再用CNAS-CL38的定期比对方法对校正进行验证.结果 所有比对项目的相关性良好(r>0.975,r2>0.95),提示X的取值范围合适,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可靠,可以用其评估两个系统间的偏倚.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蛋白(TP)外,其余项目的偏倚达到可接受标准.两个系统测定ALT、ALP和TP的偏倚具有一致性且相关性良好,用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校正后,经过验证,偏倚达到可接受标准.结论 当临床实验室拥有两套及以上的生化测定系统时,应该对不同测定系统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当偏倚超过可接受标准时,如果偏倚一致且相关性好,可以将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设置仪器因素进行校正.从而实现不同测定系统之间测定结果间一致性.

    作者:刘运双;张亚梅;张彬;罗立梅;吴泳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情况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71株从新生儿肺炎中临床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进行鉴定、药敏检测以及ESBLs的检测,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达100.0%,对头孢菌素敏感率低;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为71.8%,产ESBLs菌株耐药性和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比例较高、耐药性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及时控制痰病的发展,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芬芳;杨坤祥;徐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年龄和性别对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影响

    目的 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32 402例健康体检者血液RDW等参数.结果 男性RDW中位数为12.8% (IQR 0.9)、女性RDW中位数为12.8% (IQR 1.1),性别间RD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R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仅20~29、30~39、40~49年龄组性别间RD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值与年龄相关分析(男性r=0.236,P<0.05;女性r=0.096,P<0.05);控制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后,RDW与年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r),男(r=0.184,P<0.05)、女(r=0.088,P<0.05);不同年龄组RDW≥15.0%的比例为4.39%、4.34%、4.26%、5.04%、3.71%、4.65%、6.13%、6.81%,性别间RDW≥15.0%的比例分别为男性3.25%、女性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值有性别差异,20~49岁女性RDW显著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RDW显著增高.

    作者:何思春;万绍恒;魏忠华;隗麟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游离脂肪酸检测试剂盒抗干扰性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NEFA)检查试剂盒的抗干扰性能.方法 参考CLSI EP7-A2文件,对NEFA试剂盒进行干扰性能评价试验.结果 结果显示样本中维生素C(Vc)浓度≤0.225 g/L,血红蛋白(Hb)浓度≤6.25 g/L时,对NEFA测定无干扰;结合胆红素(CB)和非结合胆红素(FB)对NEFA测定的干扰程度随着两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非线性干扰趋势;当样本中CB浓度≤0.018 g/L,FB浓度<0.1 g/L时,对NEFA测定结果无显著干扰.结论 NEFA试剂盒对Vc及Hb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CB及FB的抗干扰性则有一定的限制.

    作者:陈鸿恩;张裕芳;王润生;陆慧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庆某二甲医院痰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分析

    目的 对痰涂片结果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和培养阳性率.方法 对2015年该院送检的431份痰标本作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2份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67.6%;145份可接受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49.7%;144份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27.8%.结论 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合格的痰标本,病原菌检出率远高于不合格标本;痰涂片提高培养的阳性率,减少培养结果的误差.

    作者:姚蓓;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本血站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以及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方法 对2013-2014年本血站在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同血液制品报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013-2014年扬州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制备了285673.75U的血液制品,总报废的7 798U血液成分制品中,脂血和溶血引起的报废高(报废率分别为7.78%和2.37%).结论 征询体检、初筛、采集、贮存运输、成分制备以及制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可能造成血液的不必要浪费,加强献血前的征询工作,减少脂浆的报废率;尽可能地缩短过滤前的血液存放时间,及时过滤,大化的保证血液成分的合格率,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作者:严晓芸;范恩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第三代和第四代HIV抗体ELISA试剂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第三代和第四代酶免试剂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果的差异性,为血液检测安全提供保证.方法 用第三代和第四代试剂平行检测无偿献血者样本、室内质控血清和HIV初筛实验室能力考核样,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从无偿献血者血样59 045例样本中检出有反应性样本48例,其中第三代试剂检出24例,第四代试剂检出37例,共同检出样本13例,终确认为阳性10例.检测0.5 NCU/mL室内质控品,S/CO值无明显差异,变异系数(CV%)值在11%~15%;HIV初筛实验室能力验证样本检测中,对临界值弱阳性样本的判定只有第四代HIV试剂准确无误.结论 第三代试剂特异性较好、第四代敏感性高,第三、四代试剂联合应用,有利于实现早诊断、避免漏检、降低HIV输血传播的风险.

    作者:郑艳梅;释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种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分析

    目的 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构体3%(AFP-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峰峰集团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0例(肝癌组),另外选取肝硬化患者80例(肝硬化组),慢性肝炎患者80例(肝炎组)和健康成人8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检测患者血清中GP73、AFP和AFP-L3水平,并分析患者的阳性表达、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肝癌组患者GP73、AFP和AFP-L3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对照组,肝硬化组和肝炎组GP37和A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AFP-L3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GP73、AFP和AFP-L3 3种指标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血清单一指标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理想(<60%),3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及敏感度较为理想(>90%),优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 本研究证实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优于单一诊断指标.

    作者:张建华;马玉梅;闫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大于肌酸激酶的病例分析

    目的 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CK-MB活性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CK-MB>CK组患者及对照组进行CK-MB、CK项目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血清CK采用速率法.结果 CK-MB> CK组血清CK-MB、C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K-MB>CK组,在统计的7种疾病中,CK-MB超出参考范围至少是5倍以上,CK结果在参考范围上限或轻度升高.其中小儿肺炎和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比例高,其次是急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结论 血清CK-MB活性大于CK在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小儿肺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带状疱疹、有机磷中毒等疾病中存在.

    作者:朱文秀;杨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黑龙江某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某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 H.CP-01W二氧化碳培养箱及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标本培养,使用黑马DL-96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送检的5 285份标本共分离病原菌8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6株,占60.1%;革兰阳性菌268株,占32.4%;念珠菌61株,占7.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56.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6.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阳性菌.结论 严格执行标本的前处理过程有助于提高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临床医师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应重视药敏监测结果,严格用药指征,从而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栾艳淼;张海云;李庆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并机会性感染1例

    结核病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导致死亡多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是世界结核负担第二大国[1].卡介苗(BCG)是一种牛型结核杆菌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儿童结核病.婴儿在出生24 h内注射BCG,能够提高其对人结核分枝杆菌的抑制和抵抗能力,可以明显降低儿童发生结核病的概率[2].因此,我国自1954年开始对人群实施BCG接种,使机体建立特异性免疫功能,对预防或减少结核病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BCG接种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反应,极少数情况下,由于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缺陷或低下状态,BCG会进入血液,发生全身性播散,预后不佳,常可致死.该病的发生率为0.65/1.56万,病死率为60%[4].现将收治的1例播散性BCG病合并多次机会性感染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付笑迎;马东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miR-141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情预测中的应用

    我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近年来,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HBeAg阴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HBeAg阴性CHB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前预测病毒学应答的因素,动态监测HBV-DNA水平能反映HBV的复制活性,但耗时较长、对病情的监测不够灵敏.探寻更灵敏的检测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iRNA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及组织特异性且能稳定存在于血清中,其检测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据研究报道,miRNA在CHB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miRNA在肿瘤及病毒感染性疾病中成为疗效评估潜在分子标记物[1-2].本研究以miR-141为切入点,探索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预测的新指标.

    作者:冯娟;姚春红;叶坤;邓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虚拟仿真技术在应急检验医学装备教学中的应用

    应急检验医学工作开展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应急救援水平的关键环节,需要对检验人员加强应急检验医学相关知识的培训.该教研室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应急检验医学装备模拟训练系统,用于指导各类检验人员学习、提高和改善应急检验技能.

    作者:黄辉;蒋丽莉;邓均;方立超;郑峻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公立集约化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探索与实践

    公立性集约化检测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与国家卫生政策相契合.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通过管理和服务模式的优化,实现了检验结果区域内互认,解决了患者重复检查多、检验结果互认难、政府财政投入分散、重复建设明显、检验能级低、检验成本高、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本文结合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实现检验结果互认的历程,认为二级、一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应结合地域医疗机构分布特点,可以在同一医学检验质量标准和评价上,构建区域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体系,合理选择互认项目,让患者从中享受更大便利和实惠,并逐步扩大医学检验结果互认范围.

    作者:陈洪卫;侯彦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建立全程管理机制提高急诊检验及时性

    对该院急诊检验从项目设置、检验申请、标本采集和运送到检验科检测并报告结果的全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各种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利用急诊检验周转时间符合率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从全程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急诊检验的全程管理机制,方能保证急诊检验的及时性.

    作者:张体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风险管理和PDCA循环法整合改进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

    医疗设备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政府保健医疗、惠民承诺层出不穷,网络媒体的发展促使信息快速传递,导致人群对医学期望值和要求明显提高.然而,惠泽民生的同时所带来的医疗风险更是危机四伏,频繁暴发.临床医学检验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但又不完全独立的,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的技术专业.伴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检测系统的日益流程化以及分析技术日趋高端化,对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等环节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风险却无处不在.针对实验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考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先后颁布相关文件,主张将风险管理运用于临床实验室[1-7].PDCA循环法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和有效方式,其全部过程是质量控制计划(QCP)的制订和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和PDCA循环法有效整合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终目标使实验室检验质量持续性改进,使不良事件的概率及其影响小化[8].然而,PDCA循环法的管理模式博大精深,要将PDCA管理理念结合本实验室的特征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流程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静;郑曦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