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ST段抬高(STEMI)ACS和23例非ST段抬高(NSTEMI)ACS患者于症状出现后的0~2 h、4~6 h分别进行hs-CRP、cTnI、Mb和CK-MB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0~2 h:hs-CRP和Mb检测阳性率高于cTnI和CK-MB,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cTnI、Mb、CK-M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6 h:ST段抬高组hs-CRP、cTnI、Mb、CK-MB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ST段抬高组hs-CRP、cTnI、Mb检测阳性率高于CK-MB,且两组间所有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检测hs-CRP、Mb,敏感性优于cTnI、CK-MB;hs-CRP、cTnI、Mb能检测出微小心肌损伤;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有50%左右存在微小心肌梗死;hs-CRP、cTnI、Mb、CK-MB测定对诊断SIEMI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高志亮;徐炜;潘斌;秦书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中C-erbB-2(P185)表达.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4例肝癌,24例肝硬化患者及114例正常人员进行血清C-erbB-2癌肽(p185)的测定.结果 (1)肝癌组血清p185平均值12.05±5.48 ng/ml及肝硬化组10.53±6.78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35±1.29 ng/m1,t检验P<0.001.(2)疾病组血清中p185含量大于对照x±s者肝癌20例(83.33%)、肝硬化14例(58.33%)、对照15例(13.15%).大于对照x±2s者肝癌18例(75.00%),肝硬化13例(54.16%),对照3例(2.63%).肝癌及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P<0.01,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P185存在过度表达,临床表明p185与其病情的发展可能有密切联系.血清p185的定量分析可能是肝癌早期发现和动态监测及预后评估的1项有用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红;缪以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运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MPCNL)的疗效,适应症及护理.方法 分析运用超声引导对30例肾结石患者共31只肾进行MPCNL治疗的资料.结果 30例患者肾穿刺成功率96.8%(30/31),满意放置导管造瘘成功率93.5%(29/31).全部病例术后解除结石梗阻.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64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64例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79.7%)及性途径(18.7%).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96.8%),咳嗽(81.2%),腹泻(32.8%),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阴性率78.1%,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71.9%),胸部X线表现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65.6%),经抗结核及抗HIV病毒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抗结核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常发病急,症状重,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病毒治疗,应提高艾滋病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肺结核患者并发艾滋病的警惕性.
作者:汤涛;杨日耀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单纯性溢乳、闭经溢乳综合症和月经紊乱等患者血清中垂体泌乳素(PRL)水平及高泌乳素血症比例,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控制垂体病变的发生.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垂体泌乳素水平.结果 单纯性溢乳症患者血中高泌乳素血症占16.20%,闭经溢乳综合症患者血中高泌乳素血症占50.65%,月经紊乱、闭经等患者血中高泌乳素血症占10.48%.结论 对PRL水平增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PRL水平,根据PRL水平找到佳溴隐亭治疗量,观察治疗效果,防止垂体病变.
作者:林红;陈林俊;彭心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对胃溃疡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的胃黏膜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组为52例胃溃疡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对照组为24例单纯胃溃疡患者.以尿素酶试验及组织Giemsa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以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胃黏膜免疫球蛋白产生细胞.结果 单纯胃溃疡患者无论Hp检测是否为阳性,胃黏膜免疫球蛋白产生细胞均以IgA产生细胞为主.而胃溃疡合并慢性乙肝患者,产生IgA细胞明显减少,合成IgM及IgG细胞明显增多,尤以Hp阳性患者为著.结论 胃溃疡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胃黏膜免疫状态发生了改变,对Hp的清除和溃疡的愈合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作者:胡炳德;李祥春;梁丁保;徐林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脂的水平,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8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IL-8、sICAM-1水平,并以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患者血清TC、TG、IL-8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患者血脂异常组(CHD2)IL-8、sICAM-1水平高于血脂正常组(CHD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8和sICAM-1与血脂异常之间存在一定联系,3者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
作者:张雄;饶玲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下检查尿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离心尿标本显微镜下分别对2 658例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总的符合率为96.6%,白细胞为98.8%,管型为90.7%.两种方法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2.4%、94.4和40.0%.UF-50法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的假阳性率分别为13.8%、4.3%和59.8%.结论 虽然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法快速,简单,重复性好且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但仍然不能取代尿沉渣镜检,特别是对阳性尿液标本应结合显微镜检查,以降低假阳性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书建;徐君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g)在正常妊娠中的改变及在产前检查中作用和价值.方法 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L-2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91例正常妊娠妇女和55例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的凝血指标,并将正常妊娠妇女的实验结果与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的实验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的PT、APTT、TT均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妇女的Fg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指标较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有明显改变,机体呈相对高凝状态.凝血指标的检测能为孕妇产前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更夫;骆明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支原体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衣原体采用胶体金法、支原体采用培养与药敏分析法,对201份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CT、Uu和Mh 3种病原体检测.结果 (1)CT检出率为8.96%(18/201);支原体感染者中单纯Uu检出率为34.33%(69/201),单纯Mh检出率为1.49%(3/201);Uu与Mh混合感染率为4.48%(9/201).(2)支原体对罗红霉素(ROX)、司帕沙星(SPA)、左旋沙星(LEV)、氧氟沙星(OFL)、阿齐霉素(AZI)耐药率均>60%,较敏感的是交沙霉素(JOS)、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N)和克拉霉素(CLA);Mh及Uu与Mh混合感染者耐药率高,至少对7种以上抗生素耐药,其中有1株对所有9种抗生素均耐药.结论 (1)Uu、CT、Mh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感染率Uu>CT>Uu与Mh>Mh.(2)支原体的耐药菌株常见,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作者:高弘;魏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Graves病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再进行131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甲亢专科重症Graves病例85例,分为131I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两组临床资料基本相同.通过不同的治疗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复查,作疗效比较.结果 131I治疗组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迅速,甲状腺肿大缩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甲减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raves病经抗甲状腺药治疗缓解后再进行131I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向明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对29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初筛试验阳性进行结果分析.方法 分别用北京万泰和上海科华两家酶联免疫吸附(ELISA)夹心法抗-HIV(1+2)检测试剂对21 796份无偿献血标本进行AT-2全自动加样系统和FAME酶免分析系统的全自动检测.结果 21 796份标本中共检出29例初筛阳性标本,其中北京万泰试剂检出29例,上海科华试剂检出3例,将此29例初筛阳性标本送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用蛋白印迹法(WB)确认,反馈结果显示:2例为阳性,4例不确定,其余23例为阴性.结论 初筛实验室与确认实验室的结果有差异,初筛实验室的假阳性过高,应引起注意.
作者:冯霞;范文成;涂林;张宁宁;范苏;李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标志物、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69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和乙肝标志物及Pre-S1Ag,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种不同类型乙肝HBsAg的阳性率均高于91.9%,HBsAg、Pre-S1Ag的阳性率随HBV-DNA拷贝数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同时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Pre-S1Ag和HBV-DNA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诗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分析尿液,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尿液检查的报告质量.方法 对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Clinitek500尿干化学仪和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法3者联合分析.结果 UF-50尿沉渣仪、干化学仪及显微镜检测3者联合分析,尿液细胞的阳性检测率明显增高,红细胞阳性率由59.64%提高到75%、白细胞阳性率由61.07%提高到73.57%.结论 3者联合检测尿液阳性率可明显增高,基本实现尿液分析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禹新华;孙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又称肝内胆汁淤滞或术后黄疸.1950年Caroli首先报道了14例,1973年Lamont等正式提出这一新概念.近几年来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有关专题报道很少,但临床并非少见.所以观察手术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探讨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现就2003~2004年108例住院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铁茅;孙建慧;杨春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这一段时间.手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为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既要有满意的麻醉与优良的手术操作,也要有满意的围手术期护理.围手术期良好的营养与休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世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各种手术创伤或感染时都有明显变化.为了解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笔者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动态检测CRP的浓度,以了解其对患者恢复情况,判断预后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梅;张克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病毒性肝炎呈世界性分布,贵州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之一,各型肝炎均有存在.省内仅见4型病原学分型构成比的报道[1~3],未见到5型病毒性肝炎构成比的报道.为进一步了解近年来贵阳地区病毒性肝炎感染类型多重感染情况,笔者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739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兴林;王义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检验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也得到迅速发展.检验结果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观察疾病的演变和预后及预防疾病等的作用也显得更加重要,这就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是实验室检查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现就医护人员采集血液标本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祝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报告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4项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引起基层检验人员对输血前检验的重视.方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51%、0.46%、2.16%、1.54%.结论 开展输血前检验十分重要,提醒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注意自我保护,可避免因临床输血带来的医疗纠纷.
作者:刘德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毒鼠强(四次甲基二砜四胺)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拮抗γ-氨酪酸导致惊厥、抽搐、昏迷的一类毒鼠药.本院于2001年5月1日同时收治了6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由于中毒人数多、病情危重,给基层医院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医务人员及抢救设备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组织抢救,合理地调配急救物质,使本次抢救取得成功,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文;赵苹;董晓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004年7月17日,本溪市某医院手术患者输血后发生急性输血反应.患者出现高热、血压降低、烦燥等输血反应症状,院方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并及时抢救,经对症抗炎治疗,病情好转.受市卫生局委托,本溪市疾控中心进行采样调查,对输血袋余血1份,血库库存血13份,进行细菌检验.经无菌采样,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有5份样品中分离出催产克雷伯菌,并对近期空血袋、采血器、输血器、使用中消毒剂,消毒棉签进行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振坤;黄开良;赫启昌;刘寒冰;陈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来本院早期孕期检查的妇女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5年1~12月,来本院门诊妇产科作早期孕期检查的妇女进行7项检测,即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抗体),梅毒螺旋体进行统计.结果 HBsAg阳性率为7.63%,梅毒感染率为10.17%,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 为了发现妊娠早期妇女感染乙肝、梅毒、艾滋病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健康新生儿的出生率,对早期孕妇进行产前7项检测很有必要.
作者:史莲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目的是使检验科工作符合质量要求、检验结果好地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因此,除了要控制标本在分析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外,标本从采集起到分析前是否符合检测要求是至关重要的[1].而在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中,由于外来因素对其结果影响的可能性很多,因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的结果正确性更为重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且,血气分析一般情况下是较危重患者的急诊检测项目,其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对临床的诊断、治疗,甚至于患者抢救都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就笔者在血气分析检测前所做的一些分析前质控工作,以及分析前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汤明荣;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为了了解钟祥市女性近年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感染情况,笔者对本院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妇科门诊拟诊为淋病感染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247例女性患者,同时用不同的方法对Ct、解脲支原体(Uu)、Ng进行检测和比较,以为临床提供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安志斌;汤成玉;杨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腹泻病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儿腹泻的治疗一直受到关注.本院用山莨菪碱和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有显著疗效.2004~2005年用山莨菪碱配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2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毓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妇科、性病科泌尿生殖道标本衣原体、支原体检查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衣原体采用胶体金法,支原体采用分离培养法对201例标本衣原体、支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单纯感染,沙眼衣原体(CT)8.96%,解脲脲原体(Uu)34.33%,人型支原体(Mh)1.49%.混合感染:CT与Uu 1.99%,CT与Mh 1.00%,CT与Uu以及Mh混合感染2.49%.结论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高,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衣原体、支原体筛查,对泌尿生殖道疾病早诊治,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价值较大.
作者:曹洋;高弘;王名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基层医院消化内镜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2000~2005年,本院内镜室对128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将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陆淑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引起盆腔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试验依据,协助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细菌的耐药率.方法 严格无菌取材并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用MIC(低抑菌浓度值)方法进行药物测定.结果 584例盆腔感染患者的分泌物经培养后有病原菌生长的282例,其中细菌阳性的272例,占46.58%,真菌阳性的10例,占1.71 %,以细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
作者:王琰;杜建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腔隙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形成基础上,动脉内膜损伤破裂,血小板及纤维素与血中有形成分黏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中药刺五加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本院于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共救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8例,其中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24例,与脉络宁治疗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掀起了外科领域的一场革命,外科手术的微创化是本世纪的热点和发展方向[1].目前腹腔镜下手术已成为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由此也带来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问题.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方法如下.
作者:张晓;彭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规范化,治愈率也越来越高.尽管如此,由于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在治疗方面仍然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据调查,很多结核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1].因此,作为结核病医院的门诊护士,在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行为,进行相应心理护理,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治愈率.
作者:叶海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为更好地做好性病防治工作,估计全区相应人群的感染状况,为梅毒等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餐饮服务业从业人员血液标本,分离血清,梅毒初筛试验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法,对TRUST阳性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 共调查30 876名饮食从业人员,其中TRUST试验阳性者77名,TPPA确认69份血样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0.22%.结论 本次调查中,梅毒阳性者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多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年龄越大梅毒的感染率越低,因此要把防治重点放在中青年龄段.
作者:李智英;田莉;路美华;刘勇;李鸿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为切实做好妇女病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县广大妇女的保健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本县2004年的妇女病普查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林清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国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接近10%,为了减少HBsAg阳性血液的无效采集,本血站对初次献血者用胶体金法进行HBsAg筛选,阴性者采血,阳性者再征得其本人同意下再抽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复检,若复检阴性者可采血,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萍;龙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门诊及住院患者阴道分泌物细菌性阴道病(BV)筛查阳性率及早诊治的意义.方法 利用BV快速检测卡对66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660例阴道分泌物中BV阳性296例,BV阳性率高达44.8%.结论 由于BV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对阴道分泌物进行BV筛查,对于育龄妇女BV早诊治及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曹洋;王名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我国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人们对防病治病及自我保健观念有了新的认识.但无论是在医院里看病吃药,还是在社会药房里咨询买药,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作者:贾迟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社会文化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老年医学也逐步受到重视,护理界也应研究如何针对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使他们在有生之年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
作者:黄冠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胆碱酯酶(ChE)的测定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升高的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是否有一定的价值.方法 采用ChE连续监测法.结果 ALT、γ-GT均升高的肝胆疾病患者,ChE的测定与不升高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88,P<0.01).结论 ChE测定对肝胆疾病在ALT、γ-GT均升高时有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许汝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能对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常用、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要获得稳定可靠、准确的血常规检验结果,防止医生在临床诊疗中作出错误的判断,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加以严格控制.标本的正确采集对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在多用真空静脉采血,影响因素比末梢血少,结果也比较好,且标本能放置较长的时间而结果变化不大,30 min到12 h间血常规结果比较稳定[1].
作者:李君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护士的自我防护措施.方法 对168例HIV携带者或AIDS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HIV携带者或AID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5例,经有效治疗护理好转出院的118例,放弃治疗14例,1例转院.结论 有效的治疗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遵医依从性,做好普及性预防,有利于护士的自我防护及预防交叉感染.
作者:陈春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肉芽组织是旺盛增生的幼稚结缔组织,质地柔软,富含血管.当机体因受创伤或各种有害因素作用而受损时,局部组织发生充血,渗出等炎症反应,逐渐形成肉芽组织.本文报道腹股沟区巨大异物肉芽肿2例如下.
作者:周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本文报道临时起搏配合大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12年,心悸、头晕半小时入院.12年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5年前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令抗凝,间断服用地戈辛0.125 mg/d.
作者:张萍;吴强;李克峰;张盛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极少见的卵巢良性肿瘤,来源于卵巢间质,属卵巢性腺间质肿瘤.本文报道卵巢硬化性间质瘤1例如下.
作者:卢少玲;高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医学界现代医院管理的形成,我国医院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我国护理管理者现状分析及与国外先进国家对比,提出了尽快提高我国护理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的措施、办法.
作者:梅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本文通过对现代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知识,护理管理行为重制度落实,轻患者感受,护理质量评价内容的设置与患者需求相矛盾,质量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进和分析,提出较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及对策.即修正质量评价标准,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实效,把现代企业管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使患者真正从护理管理中受益.
作者:梅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趋向于全自动化、微量化,各种检验试剂也向操作简便、快速、性能稳定的方向发展,使实验室做出的检验报告更加准确和可靠.基层医疗单位的实验室,由于人才梯队建设尚未规模化,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及误差,如仪器设备常常由于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而导致的错误结果.故从检验设备、试剂材料、实验材料、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实际工作中产生的差错进行总结,让差错降到低,消灭过失误差,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作者:陈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通过对ISO 17025标准的理解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从质量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的建立、设施设备控制和管理、记录的控制、测量不确定度、现场评审等方面对如何应对实验室认可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检验质量,提升实验室地位,顺利进行医学实验室认可.
作者:黄山;邓小林;许健;周晓泉;邹阳;令狐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细菌L型即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由于细胞壁的缺陷,其菌落形态、生长行为、生化反应、致病性等均与原菌显著不同,且表现出与病毒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征.L型菌作为一种慢性致病因子长期在人体内存活,具有致突变和增加宿主细胞对其它致突变物易感性的可能.目前有大量资料表明从肿瘤患者中常可以分离出细菌或细菌L型,它们与肿瘤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孟泽武;陈燕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早期诊断可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余地,将几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性.本文就目前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几种标志物,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肌酸激酶、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俊英;谢建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临床上用以界定实验结果临床意义的常用名词有正常值、参考值、危急值、医学决定水平等.正常值一词由于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已不再应用,目前多用参考值.参考值是在指明的特定条件下,用特定方法所得到的生理、生化参数.医学决定水平是一种阈值,高于或低于该值,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对患者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措施.危急值实际上具有医学决定水平的意义.医学决定水平值看似一个有用的数值.但对于众多的试验,以及复杂的疾病情况,要想制定出每个试验的医学决定水平,可以想象其困难所在.本文不对上述数值进行全部讨论,仅讨论有关危急值的问题.
作者:李贵芳;王树辉;周湘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复制中存在逆转录环节,因此比一般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1].根据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可将HBV分为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在流行病学、所致肝脏疾病及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程度方面各有异同.
作者:刘冰;陈华根;彭昭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CD-3200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用于在临床和实验室定量分析血液细胞、白细胞五分类计数的体外诊断设备,主要用于定量的测量血液中21项参数+3直方图.为了了解该机的性能,对CD-3200型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参数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及白细胞分类进行了测试,并与BC-3000血细胞计数仪和手工操作法比较,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孔英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及及使用,尿液分析既简便又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在实际运用中,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开展了尿液室内质控,对其进行监测.通过对尿液质控物测试的分析,了解到尿液质控物各个项目的情况.
作者:王丹;邓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本科于2003年12月引进了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两年来,仪器运转正常.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试剂的使用有较大的浪费现象.本文以常见的检测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例进行说明.
作者:伯孝华;靳亚飞;付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